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109
大大大大 大大 大大大

Upload: zhuanghy1

Post on 17-Jul-2015

1.04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大学语文主讲:庄惠阳

Page 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建议背诵:1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 “见”,①出现,如“见龙”(龙出现在),音 xiàn ,②遇见,如“见大人”(遇见达官),音 jiàn ;“乾乾”,勤奋努力,小心谨慎,音 qián qián 。

《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Page 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建议背诵:2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注】 “牝”,雌性的鸟、兽,与“牡”相对,音 pìn ;“习”,通“屈”,屈折,音 xí ;“黄裳”,黄色裳裙,尊贵者服饰,音 huáng cháng 。

《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Page 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观看《蔡志忠動畫-大学 》《蔡志忠動畫-中庸 》《蔡志忠動畫-论语》

Page 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作业

1 、题目自拟:

观看影片《孔子》( Confucius.2010 ),撰写观后感。成绩说明:平时成绩 30% ,期末成绩70% 。

Page 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作业

2 、题目自拟:撰写《千元创业》。如果我有一千元,我将如何创业?一、投资方向与预期评估;二、了解行情与投资规划;三、经营难度与规避风险;四、预期利润与执行力度。

Page 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第 3 讲 四书与修身 ( 一 )

(《大学》与领导力《中庸》与圆融态度《论语》与幽默)

Page 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四书五经与九种为人之道

Page 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如何利用四书五经,协调好养身与立命之间的关系?

Page 1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大学》与领导力

Page 1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曾参:孔子的学生

Page 1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何谓领导力?

领导力是领导本质的回归。领导是任何社会组织的共有现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存在着领导活动。不管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何不同,领导活动总是存在于任何人群和组织中,领导始终和群体和社会成员在一起。

Page 1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何谓领导力?

领导力即由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环境和一定物质基础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出来的最高组织性作用力,是用以推动一个组织群体或社会去应对并制胜挑战和竞争,达到共同目标的核心力量。

Page 1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领导力是赢得追随者的能力

领导力是赢得追随者的能力。领导力是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合力,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

Page 1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领导” ≠“管理”

“lead” 一词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其意思与盎格鲁撒鲁可逊词根“ laedare” 无异,即“引导旅行”。而“ manage(管理)”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 hand” ,意味着“操纵”或“控制”。从词根的意思差异可见,“领导”不同于“管理”。在专制或不公的社会里,多数人善于管理各种繁杂事务,却不善于领导各种随从人员。例如,秦朝末年的壮士项羽即虽会为士兵俯身舔疮,却不会在任用人才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的德行)。

Page 1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和促进力。leadership is an ability to impact(影响) and facilitate (促进) the development for Followers(追随者) .

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1. 魅力型( Charismatic),即利用性格激励追随者;2. 权威型( Authoritarian),即强迫追随者遵守指示;

3. 激励型( Inspirational),即通过行为赢得追随者;

4. 改造型( Transformational),即通过重大变革来领导组织。

Page 1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国学对领导力的启示

国学是指白话文运动之前的中国历史文化与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国学,而国学的精髓在于儒、释、道三家。三家的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思维线索,道家治身,儒家治世,佛家治心。道家解决人之“生的困惑”,儒家解决人之“在的困惑”,佛家解决人之“死的困惑”。国学对领导力的启示体现在从内到外、扩展心灵空间的思维线索。

Page 1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拓展心灵空间,又要回归心灵空间

不满足于现实的生活乃人之常情。一个人会竭尽全力地去追求他所怀抱的理想,于是就产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并形成不同级别的意境。怀抱理想就要扩展心灵空间,就需要一条从内到外、循序渐进的思维线索。

Page 1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马斯洛需求层次

Page 2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从内到外的思维线索

儒家经典《大学》就提出了一条从内到外、扩展心灵空间的思维线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先生十分赞赏这条思维线索:“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Page 2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孙中山先生认为,像这样很精密的知识和一贯的道理,都是中国所固有的。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修身为起点,将心灵空间扩展到家庭、国家、天下,蕴涵一股恢弘的气度。

从内到外的思维线索

Page 2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修身”的三个目标

“修身”依次追求三个目标:一是修己成人。修己成人使自己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等素质,从而成为 “君子”与“圣人”;二是修己持家。修己持家使自己能处理好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各种事务;三是修己善群。修己善群使自己与社会群体融为一体。

Page 2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三种领导力

这三个目标蕴涵着三种领导力:名称 •个人领导力 •家庭领导力 •组织领导力

英文 Self-leadership Family-leadership

Orgnizational-leadership

所关注的空间

心灵空间 家庭空间 社会空间

Page 2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淮南子》、《尚书•尧典》的表述

汉代刘安和他的门客所撰述《淮南子》沿袭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思维线索,依次表述为六个方面:能全其性、能原其心、能修其身、能治其家、能有其国、能有天下。《尚书•尧典》写道:“修明自身之美德,而后使九族和睦,平等地治理百姓。百姓顺从他的诏命,然后联合治理天下所有的城邦。”这段对尧帝的褒扬辞就沿袭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线索。

Page 2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比较《尚书》、《大学》思维线索

《尚书》 《大学》克明俊德 修身亲睦九族 齐家平章百姓 治国协和万邦 平天下

Page 2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大学》的思维线索:制度与道德的较量

Page 2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孝经•开宗明义章》的表述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记录了孔子谈论孝的实践过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孙中山先生认为:“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这段《孝经》中的修身过程不就沿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线索吗?

Page 2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心灵空间向外不断扩展的演化过程

心灵空间向外不断扩展的演化过程恰似可视化的波的衍射图。当机械波试图穿过尺寸比波长小的小孔或宽度比波长小的障碍物时,就会在小孔或障碍物后面出现波的衍射条纹。

Page 2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可视化的波的衍射图

不明显的衍射现象

Page 3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可视化的波的衍射图

明显的衍射现象

Page 3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1. 个人领导力主要是围绕影响自身生命旅程的心灵空间展开的,

2. 家庭领导力主要是围绕影响家庭成员共同生命旅程的家庭空间展开的,

3. 组织领导力则将这个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社区、公共场所等。

三种领导力

Page 3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 心灵空间

• 个人身心之外的空间

• 家庭空间

• 社会空间

身体

Page 3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 个人能力(人格魅力、反思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

• 持家能力 (理财能力、生活管理能力、家庭教育能力)

• 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

• 家庭领导力

• 组织领导力

• 个人领导力

Page 3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两点批判

在心灵空间扩展方面,儒家学说不但抑制了扩展的起点,还扭曲了扩展的路径:其一,从君子轻言利到君子耻言利或不言利,就为君子与小人的行为标准划出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使儒家学说失去扩展空间的动力。其二,将“在家应尽孝”这一观念延伸至“上朝应尽忠”,最终君子只服务于君王一人。这种惟君独尊的逻辑使儒家学说失去空间向外扩展的价值。

Page 3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两点修正:修齐治平不要流于空谈!

其一,儒家学说强调精神道德的约束是值得肯定的,但对追逐个人正当利益的压抑是应该加以否定的。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还明确地将利益纳入对社会存在基础的认识之中,指出“每一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其二,人的一生从童稚到白发的变化,除了存在身体上的成长,还存在精神上的成长。从内到外、扩展心灵空间的思维线索构成了一个立体陀螺。这个陀螺不是效忠某个领导的附属物,而是独一无二、独立自主的自在物!

Page 3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在言行举止上,怎样掌握尺寸?

Page 3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中庸》与圆融态度

Page 3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子思:孔子的孙子

Page 3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中庸》的主旨是和谐、适度与圆融

《中庸》的主旨是和谐、适度与圆融。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庸”的思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走中庸之道。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 极高明而道中庸

Page 4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子思

Page 4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中者,不偏不倚;庸,常也

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之不及之名。”(《中庸章句》)用现代哲学来解释,“中”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的平衡与和谐状态。郑玄注《礼记 .中庸》“君子中庸”句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朱熹说:“庸,平常也。”(《论语集注 .雍也》)可见,“庸”为“常”,“中庸”之道就是“中常”之道,也就是说“中”道乃是事物的常道。

朱熹

Page 4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中庸”不是折衷主义

“中庸”为“中常”之道,不是折衷主义,“中庸”指的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一种和谐状态。儒家讲舜传位给禹秉承了一个原则——“允执厥中”。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庸”目的在于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

Page 4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朱熹

Page 4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自诚明”与“自明诚”的区别

2007年 9月 14日下午,我到上海师范大学文苑楼听讲座。严耀中教授的国学讲座主题是《略说中庸之道》。这个研究佛教史的学者讲得不错。当我提问“诚明之别”时,严耀中教授认为:“自诚明”与“自明诚”的区别在于主动与被动,在于自学领悟和接受教导。回来后,我通过 bbs,继续理解中庸的主旨,顿悟了两句话。所顿悟的《中庸》语录是:

A、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B、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

Page 4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第一段文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两句话所处的段落

【第二段文字】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Page 4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A、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 “天命之谓性。” ——天,即自然,宇宙。命,即规矩、规律。

天命,是万物所服从的自然规律,这叫做“性”。2. “率性之谓道。” ——遵循自然规律去做,去实践,以致行为符合了自然规律,称之为“道”。这里省略了一个主语即谁去率性,答案是人。这时“道”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能力。

率性,是依循天命,即遵循自然规律。克己复礼是认识到人的本性。率性而为,不是任性而为!

3. “修道之谓教。” ——修道就是学习,就是人心逐渐与天理相符合的教化过程。

Page 4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B、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 “自诚明,谓之性”是说有内在的诚而达到对是非善恶的明觉,便可称作发自本性的。这是以功能、作用言性,而不是给“性”下一定义。“自明诚,谓之教”是说由明觉的认知活动而发明内在的诚,它可称为教。“性”与“教”相对,前者属于先天本能,后者属于后天教化,出发点不同,目的却一致,所以接着就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 “自诚明,谓之性”意思同于“率性之谓道”,因为下面第二十五章接着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即是“道”,和“率性之谓道”是一致的;而“自明诚,谓之教”意思也同于“修道之为教”。在子思看来,虽然人们具有内在的“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将其直接表现出来,故还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教化,这即是“自明诚”和“修道”作为“教”的意义所在。子思既肯定人具有先天的道德实践能力,又强调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Page 4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自诚明” - 主动: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得到的德性之知“自明诚” -被动 :通过文化的耳熏目染使自己逐步祛除愚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自诚明

自明诚

自己的内心体验

文化的耳熏目染

Page 4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中国高校多数学生:“自诚明”(独立学习)不够自觉,“自明诚”(教师讲学)不够深遂。

从时下教育,就可以看到“浑浑噩噩”这一症状。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善于考试”的人才。环视周围事小功(事短暂之功)之才,均是岌岌于眼前微小利益、缺乏大气的、无奈的世间过客。评估只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却被如此放大,的确有问题。文理科课程并非在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只涉及思辨和推理等能力的训练,连智育都不算。考试前,学生拼命运用短时记忆,以应付多门学科的考核。“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早已成为过去式。平淡无华、普遍缺乏创造力却成为现在时。叔本华说:人才能击中他人击不中的目标,而天才则击中他人看不见的目标。( Talent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hit; Genius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see.)

Page 5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Page 5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南华经》:心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女(你)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你)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庄子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人籁天籁地籁

Page 5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周礼 ·春官》

心起兴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情感萌发

耳闻目睹

心比附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心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贪官污吏

美女

高洁之人

Page 5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全局之尺寸(大节)与局部之尺寸(小节)

局部的失败不能影响到全局的成功!——孙中山

话说管仲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论语 ·宪问第十四》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论语 ·八佾第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 ·八佾第三》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宪问第十四》

Page 5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齐桓公:公子姜小白

管仲

召忽

鲍叔牙

公子纠:姜纠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

姜太公十四传至齐襄公

×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鲍之交

Page 5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话说管仲• 有人问管仲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人才。伯氏被他取消了封地,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直到老死也无怨言。”

• (有人问管仲是否大度?)孔子说:“管仲的气量小啊!”

•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家收取老百姓大量的市租,为他家管事的官员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哪能说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殿大门前树立一道影壁短墙,管仲家门口也树立影壁短墙。国君设宴招待别国的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专门设置献过酒后放空杯子的土台,管仲家也设置这样的土台。倘若管仲知礼,那谁算不知礼呢?”

全局之尺寸(大节)与局部之尺寸(小节)

Page 5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话说管仲• 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路、子贡讨论起仁德来。子路说:“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杀了他。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却归服齐桓公,并当了宰相,活得好好的,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看来,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这都是依靠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

• 子贡不赞成孔子的看法,他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

全局之尺寸(大节)与局部之尺寸(小节)

Page 5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在言行举止上,尺寸如何宽严相济?

Page 5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神经系统科学家们总结出,右半脑在理解和欣赏幽默感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右半脑受损时,大脑处理复杂喜剧的能力就会削弱。天生的幽默感与右半脑的特质息息相关。 幽默感体现了右半脑许多十分强大的功能——掌握宽严相济的处事尺寸,适应环境,综观全局,以及将各种不同的观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见解。有技巧地运用幽默感能增强经营才能。费比奥•萨拉( Fabio Sala)在《哈佛商业评论》说道,“幽默感能减少敌意,消除有偏见的指责,缓解紧张压力,鼓舞士气和传递复杂的信息。”根据这个研究,大多数优秀的总裁比中层管理者幽默两倍。“天生的幽默感和另一种更显著的管理特性紧密相连:高情商,可以说是它的升华。”

幽默感( Humor)——《全新思维》 [ 美 ] 丹尼尔•平克

Page 5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当然,幽默感在公司可能很容易消失。“刻意制造幽默气氛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卫•克林森这样写道,幽默感有很多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例如:

1. 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 (Enron)很多肮脏的交易内幕都是在员工之间的谈笑中暴露出来的,不道德行为的暗示蕴藏在笑话中被人们传播,导致这家公司声名狼藉。

2. 负面的幽默感可能会带来专门的破坏性。它能使公司破裂,让那些原本难以契合的部门更加水火不相容。“保持一定距离通常能增强团队凝聚力,幽默感能使公司部门间的分界线变得更加明显,制造紧张气氛,引发矛盾,导致权力不均衡和不平等。”克林森写道。

幽默感( Humor)——《全新思维》 [ 美 ] 丹尼尔•平克

Page 6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如果幽默感运用得当,它就会成为令公司焕然一新的万能药。“人们在工作场所讲的笑话或多或少和工作有关,涉及公司的管理、文化以及矛盾,这些比行政部门做的调查还要有用。”克林森说。幽默感能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比如一个人经常在水冷却器旁给大家讲笑话,或者和同事们笑着谈论午餐的话题。与其责罚那些讲笑话的员工,就像福特公司上个世纪做的那样,公司不如把这些人找出来,并把他们作为一种资产。现在我们不能认为幽默感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要了解它的真正含义——一种复杂而特别的人类智慧形式,它不能被电脑复制,而且在高概念、高感性的时代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幽默感( Humor)——《全新思维》 [ 美 ] 丹尼尔•平克

Page 6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论语》与幽默

Page 6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孔母教子、孔子传道

Page 6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孔子的灰色幽默

林语堂认为:“幽默就是会心的微笑。” 从孔子解易的《象传》和《彖传》,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解释《周易》的语气是非常严肃的。但从《论语》中的部分对话,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也是一个幽默的人。他的话能给人会心的微笑。林语堂冲破宋明理学对孔子的僵硬训条,采用轻松的语气挖掘他所领悟到的《论语》中的幽默,写了两篇文章:《论孔子的幽默》和《再论孔子近情》。 以下是我在林语堂的两篇文章基础之上再次挖掘的几次微笑。

Page 6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一,关于死的话题

【原文】先进篇第十一『 11 』 季 路 问 事 鬼 神 。 子 曰 : “ 未 能 事 人 , 焉 能 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原文】里仁篇第四『 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路 孔子

Page 6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一,关于死的话题

鬼神及身后之事不明,说它们没有好处,于是孔子以机警的话回答了季路(季路,即子路)的问题。比较一下孔子对不同学生所作出的回答,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因材施教背后的幽默:用“未知生,焉知死?”回答子路的提问;关于死的话题,孔子的“朝闻道,夕可死矣”又告诉我们“如果早上知道仁义的道理,那么傍晚可以放心地死去”;在《孔子家语》里,孔子机警地用“等你死了,就知道了”回答子贡的提问。

Page 6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二,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原文】八佾篇第三『 13 “‘』王孙贾问曰: 与其

’媚于奥,宁媚於于灶 ,何谓” “也? 子曰: 不然。获罪於

”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

孔子

Page 6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二,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个卫国大夫。当他知道孔子失去卫灵公的信任,而且孔子又对卫灵公表示失望的时候,他担心孔子会就此离开卫国,觉得失去孔子这样的人才实在太可惜了。他想:“卫灵公既然不用孔子,就由我来用好了”。但他同时又担心孔子不肯臣事于他,于是就用“‘与其媚于奥,宁媚於于灶’,何谓也?”去试探孔子。如果孔子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他可以利用孔子的才智壮大自己的声势。这里的“奥”比喻卫灵公,“灶”比喻王孙贾自己,“媚”就是取悦的意思。“奥”虽然地位比“灶”高,但在实际利益给予上少于“灶”,毕竟王孙贾是执政者。王孙贾想通过世俗的比喻,了解孔子有无放弃卫灵公、投靠他自己的意思,确实恰如其分。

Page 6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二,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孔子马上看破了王孙贾的企图,坚决地说:“那是不对的,如果得罪于天的话,就没办法祷告了。” 孔子用天比喻君。天是百神的大君。事天不备,虽事百神也无益。孔子回拒有术,在于间接地回答了王孙贾的问题——连奥神都不拜,怎么肯拜灶神。这样的回答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花,严肃、讽刺、幽默。

Page 6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三,贤哉回也

【原文】雍也篇第六『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

Page 7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三,贤哉回也

【注释】回,即颜回,又叫颜渊,是孔子的高足,比孔子小 38岁。颜渊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天忌英才,颜渊还不到 30岁,头发就全白了。之后,很快就死去了。这时,孔子正在周游列国,知道颜渊的死讯,悲恸地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原来认为颜渊是最适合继承他的学说的弟子,现在颜渊不幸早死,孔子怎么能不哭叹呢?后来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有个名字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第六) ]

Page 7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颜回之死

《论语 · 先进第十一》对颜回之死的记录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Page 7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安贫好学的颜渊

Page 7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三,贤哉回也

这一段可译成: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啊!(只有)一小篓吃的食物,一小瓢喝的清水,住在简陋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颜回却不改变快乐的模样。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啊!”

Page 7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三,贤哉回也

颜回家贫,住所简陋,故曰“陋巷”。孔子将“回也不改其乐”与“人不堪其忧”形成对比,表明颜回处乱世而能安贫乐道。但近代研究孔孟思想的人从孔子对颜回的这句评价中,得出“颜回是死于营养不良”的结论。因此评价里就隐藏着一个灰色幽默。孔子认为“过犹不及”,看到颜回健康状况有问题——颜渊还不到三十岁,头发就全白了(“年二十九 , 发尽白 , 蚤 ( 早 ) 死”),照理说应当告诫他注意身体。例如:可以这样劝诫——“诫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忘养身,回也不堪立命。诫哉回也!” 但孔子为了树立简朴节俭道德的典范,却要求颜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Page 7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三,贤哉回也

对于颜回的“不幸短命” , 孔夫子在表示惋惜的同时 , 冷漠地拒绝了颜父向他讨马车改做棺材的请求 , 比起对笑骂为“野哉由也”的子路的亲近 , 对喻之为祭器瑚琏的子贡的欣赏 , 孔子对颜回其实并不赏识。你看 , 孔子一面夸颜回“不违如愚” , 感觉不妥补充道“回也不愚” ( 颇像立华国锋为总理时 , 传达毛主席给华的评价是“不蠢” ),另一方面又颇瞧不起地说“回也 , 非助我者也 , 于吾言无所不悦” ——是个只会鼓掌叫好的 Yesman/应声虫 , 提不出质疑的问题 , 对活跃老师的思维没有用处 ! 事实上 ,“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 ,靠的是有经商才能的子贡;“诗书礼乐 , 定自孔子 , 发明章句始自子夏 ( 做过魏文侯的老师 )” 。“孔门十哲” , 颜回不过是忽悠人安贫乐道“好学”道具而已。

Page 7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子夏与孔子

Page 7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四,子在 , 回何敢死 ?

【原文】先进篇第十一『 20』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 :“吾以汝为死

”矣。 曰 :“子在 ,回何敢死 ?”

颜回

Page 7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孔子周游列国

Page 7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四,子在 , 回何敢死 ?

【注释】① 匡:卫国的邑名(城市)。孔子在匡被围一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如下:“(孔子)过匡。颜渊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②阳虎:一作阳货,或说字货。春秋后期季孙氏的家臣。挟持季桓子,据有阳关(今山东泰安南),掌握国政,权势很大。鲁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年),他要废除三桓的势力,被击败,出奔阳关。次年出奔到齐。后又经宋奔晋,为赵鞅家臣。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虎;阳虎曾经对匡人施过暴行,所以匡人误以孔子为阳虎,想要捉住他。

阳虎

Page 8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孔子离开卫国时,被匡人团团围住

Page 8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四,子在 , 回何敢死 ?

公元前 496年,颜回 28岁。这一年,孔子和诸多弟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半途经过宋国的匡镇,忽然被一队匡地的士兵围住。孔子和弟子们开始感到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孔子长得象阳虎——一个曾在匡地作恶的人,所以才被围住。其间,颜回在混乱中不知去向,孔子很是焦急。过了一夜,颜回终于跑了过来,孔子这才安了心。孔子说:“我很担心你会被不讲理的匡兵杀死。”颜回说:“有老师您在,颜回怎么敢先死去,而不再侍奉您呢?”

Page 8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五,荷蓧丈人

【原文】微子篇第十八 『 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音di à 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音s ì )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原文】子路篇第十三『 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Page 8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子路返回见荷蓧丈人

Page 8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五,荷蓧丈人

第一段可译成: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Page 8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五,荷蓧丈人

第二段可译成: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樊迟

Page 8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五,荷蓧丈人

【注释】这两段文字一直被作为孔子蔑视劳动人民的罪证。其实第一段文字却是孔子利用反诘的语气对老农蔑视精神劳动的回敬。因为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最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与其说是物质贫困,不如说是道德危机。通过第二段就可以明白第一段的主旨要义。在第二段里,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从事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为了培养有信义的执政者。

Page 8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五,荷蓧丈人

第二段文字太严肃,只能听到孔子骂樊迟的声音。但我们可以从第一段译文闻到迂拙中所带有的幽默气息。子路听到荷蓧丈人讽刺他的恩师不从事体力劳动的话,却无言以对,只好“拱而立”。第二天回来后向孔子汇报。孔子认为子路仁学这门课修得还不好,于是就借荷蓧丈人的讽刺的话给子路讲了君臣伦理关系。子路就听从孔子的“指使”,返回到荷蓧丈人家中,想要告之于“君臣之义”。可能是荷蓧丈人有意回避,或者是真正不在家,子路去的时候只有他的两个儿子在家看门。为了反过来回敬一下,子路已经忘了荷蓧丈人家中的鸡肉与米饭的味道,决定还是留下两三句话后好回去向师傅交代。他不管荷蓧丈人的两个儿子是不是文盲,就将“君臣之义”和盘托出。同时为了当一个良好的“传声筒”,子路将师傅的反问句式(孔子常用表达句式:第一段的“如之何其废之?” 和第二段的“焉用稼?”)一字不漏地说出来。

Page 8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六,瑚琏也

【原文】公冶长篇第五『 4 “』子贡问曰: 赐也何

” “如? 子曰: 女,器” “ ” “也。 曰: 何器也? 曰: 瑚琏

( hú liǎn ) 也。”

子贡孔子

Page 8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六,瑚琏也

这一段可译成: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注释】瑚琏,是宗庙盛米的容器。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超绝华美的礼器,可与鼎相配同用,只是尊贵稍次。这种器具,在夏朝的时候叫做“瑚”,商朝的时候叫做“琏”,周朝的时候叫做“簠簋( fǔgui)”,

Page 9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六,瑚琏也1. 子贡超杰非凡的语言才能。当孔子问子贡之志时,子贡答:“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著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对此,孔子评道:“辩哉”。——《孔子家语》

2. 子贡超杰非凡的外交才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

3. 子贡超杰非凡的政治才能。鲁国首席卿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可以让子贡搞政治吗?孔子说:赐这个

人,辩才无碍,政事了然,搞政治有什么困难呢?即季康子“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 . 雍也》

4. 子贡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家累千金,卒终于齐。——《史记》

Page 9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六,瑚琏也

子贡姓端于,名赐。孔子知道子贡有辩才又能尊师,认为子贡以后必成大器。但是他又看到子贡善辩而骄、多智少恕,只能称得上是一块瑚琏。瑚琏是宗庙的一种用来盛粮食的贵重华美的祭器。借以比喻子贡还没有达到高级别的“器”,还需要继续加强修养。这样的评价不但会使子贡感到语言的简练中肯,也会使我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Page 9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卫灵公篇第十五『 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

Page 9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卫灵公:出柜的同性恋者 + 异性恋者卫灵公的男宠名弥子瑕,聪明漂亮,还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卫灵公对弥子瑕千般宠爱。有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君王的马车,按法律是要砍掉双腿的。得知消息的卫灵公却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灵公。事后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说:“弥子瑕怕桃子不熟,先替我尝尝,表示关心我。” 然而花无百日红,时间长了,卫灵公对弥子瑕便心生厌烦,他看上更年青漂亮的对象。这时,从前“开私车”、“分桃”的举动,便都成了秋后算帐的原材料。这下子,弥子瑕可遭殃了。卫灵公用情不专一,是个好色之徒。他还有一个男宠—大夫公子朝。美男子公子朝以姿容出众得宠于灵公,出入宫闱,惹出风流事。他和灵公的夫人南子颠鸾倒凤,后感觉害怕,发起动乱,把灵公赶出去。事后,灵公重整江山,回国复位,公子朝带着南子溜到晋国去。这位灵公对背叛过自己的人不计前嫌,居然找个借口,又把他们请了回来,照样亲亲热热、左拥右抱。

Page 9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Page 9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南子孔子

Page 9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释】南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夫人,系宋国王室出身。

1.这一段可译成: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2. 孔子在什么场合下说了上面的话?《史记》记载:“孔子居之,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非常气愤这样的人,所以才说了上面的话。

3. 认为“好色而不淫”的孔子将“好德”和“好色”相联系,体现了他的近情说教。“好德”是精神服从,“好色”是情欲服从。两个常人以为毫无相关的东西却可以相互对比。

Page 9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八,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原文】雍也篇第六『 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

孔子

Page 9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注释】1. 说:音yu è ,同“悦”;矢:同“誓”,此处讲发誓;否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2. 这一段可译成:孔子去见卫国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3. 孔子与南子相见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 494年,时年孔子 57岁。

4. 南子“把持着当日卫国的政治,而且有不正当的行为,名声不好” ( 大学者杨柏峻语 ) 。

八,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Page 9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八,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Page 100: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注释】关于孔子与南子相会的最权威史料,当属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所记。该书第 47卷《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文字——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是南子主邀请孔子相会,她说天下的君子凡是看得起卫灵公的,愿意称兄道弟的,必定愿意拜见卫灵公夫人,而卫灵公夫人也很愿意一见。孔子听到南子派人传来的话后,只能说谢谢,不好意思说不见,应约而去。相见时,南子早在幔帐里坐等了,孔子进入房门后,面向北面给南子叩了头,南子也向孔子还了礼。

八,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Page 101: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八,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Page 102: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孔子见南子之后发誓赌咒,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谴责我吧!” 南子有淫乱之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子路对于他的老师去见这么一个坏女人,自然心里不高兴。为了说服子路,孔子没有做长时间的解释,只对上苍喊出应急的誓言。这是夹杂着严肃与无奈的幽默。在会心一笑之后,我们不禁会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尴尬事件予以原谅与宽恕。

八,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Page 103: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

建议背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Page 104: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Page 105: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

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诚心【译文】天下只有心中充满赤诚的人,才可以完全发掘自己的天性;能完全发掘自己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掘他人的本性;能完全发掘他人的本性,就能完全发掘天地万物的本性;能完全发掘天地万物的本性,就能促进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能促使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就能与天地合为一体。

建议背诵: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Page 106: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

【译文】做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不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前定好言辞,就不会理屈词穷;做事前定好方案,就不会遭遇困难;出行前定好计划,就不会碰到愧疚;施政前定好方针,就不会面临窘困。

建议背诵: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注: [1]豫:通“预”,准备。[2]跲 (jiá) :阻碍。困:窘困。疚:愧疚,后悔。穷:窘困。

Page 107: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经典名段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忐忑不安。”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建议背诵: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 ·述而第七》

Page 108: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庄惠阳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图文信息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海思路 500号 邮编: 201418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引用:部分网络文章、视频动画和 PPT

Page 109: 大学语文 第03讲 四书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