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事 那节语文课,雪花纷飞 - chinateacher.com.cn · 主编:韩世文...

1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 2019年2月27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5 周刊 课事 在许多学校的课堂上,“真棒” “很好”之类的评价语泛滥,往往教师 提议鼓掌多,学生自发鼓掌少;拔高 评价多,求实评价少;即时评价多,延 时评价少。如果教师要充分发挥课 堂评价的导向、激励、唤醒功能,课堂 评价需要做到: 由直白走向隽永。对于初高中 学生而言,简单、直白、拔高的评价常 常虚假令人生厌,而含蓄隽永的评价 则彰显教育智慧,培养学习品质,在 情感上也易于接纳。比如于永正对 学生关于文本中“挡住窗外的树叶飘 落”理解的评价:“母亲这一挡,挡住 的是儿子对生活的绝望,给了儿子一 份份生的希望,说明母爱是呵护,是 引导。”好的评价就应这样引领、暗 示,对学生学习品质进行有效培养, 而非正误优劣的简单评判。 由笼统走向精细。笼统的评价 实际上是对学生回答的敷衍,也暴露 出教师缺乏随时处理问题的机智,对 学生答语“抠”得不细 、“评”得不准, 实际上是对教材理解和学生求学缺 乏精益求精的意识。而精细的评价 有助于学生明确错误的症结,找准改 进的方向,澄清旧认知,研讨新问题, 探究真结论。 同时,课堂评价形式与内容应该 与时俱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直抒胸臆式。课堂评价语从表 达方式上讲是议论,评价若与教师这 个情感主体密切相连,一定能够感染 另一个情感主体—学生。因此,直 抒胸臆的评价能使教学情境与教学 内容相融合,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上 双向交流。比如,在一次复习课上, 教师让学生品析“中国有一种球谁也 赢不了,中国还有一种球谁也赢不 了”的含义,3 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对 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这句话有调侃 意味”赞赏有加:“‘调侃’一词用得太 巴适了,体现出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 又爱又怨的心理……这句话能说出 双重含义不难,但能悟出调侃意味实 属不易。”教师的这一评价一下营造 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后续发言 品析“青春期女孩的脸是小说,男孩 的脸是自传”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双关式。课堂评价语之所以直 白,常常是因为教师未关注学习个体和 学习的个性化,这时结合学习内容和学 习个体进行双关式评价为上策。学生 刘柯欣用“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造句后,教师伸出大拇指点 赞: “这个答案接地气,体现了刘柯欣热 爱家乡的感情,是六星级答案。请同学 们记住,语文答案不只有对错之分,还 有优劣之别,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始终 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意识。”学生申英回 答后,教师称赞: “我最喜欢听你的声音 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你将来可以当 一个好的播音主持。” 差评式。这里的差评是有意识 的,是一种激将法,是以“差”为“饵”, 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热烈争论、自觉 矫正错误的一种评价方式,尤其对那 些答语偏颇、一知半解者适用。比 如,学习《木兰诗》后,一名学生回答: “木兰是巾帼英雄,我为男子汉汗 颜!”教师笑说:“此言谬也。我亦痛 恨男儿身,要是我生在花木兰那个时 代,我一定拖着瘦弱的身躯凭着满腔 热血去冲锋陷阵,与花木兰一较高 下,为男子汉争光。但是,古有穆桂 英,亦有杨六郎也!”学生听后大笑, 然后明白我的用意,继续寻找文本依 据,展开了对花木兰形象的进一步分 析,最终得出了更有价值的结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智慧评价激发课堂智慧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梅晶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江苏无锡聆 听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节五年级数 学课《我不是笨小孩》,一节简约却不 简单的年龄问题练习课,教师设计巧 妙,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题一 得,甚至是一题多得。华应龙的大 气、智慧,师生之间的灵动、交往,以 及学生在借助图形分析数量关系的 数学能力获得进一步生长,都给我留 下了深刻印象。 尊重儿童,教学始于需求。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 的教育观。如果教师把儿童视为 接受者,教育就始于灌输;如果教 师把儿童视为探索者,教育就始于 唤醒;如果教师把儿童视为发现 者,教育就始于自然生长;如果教 师把儿童视为生命个体,教育就始 于尊重交往。课堂上,华应龙把学 生视为探索者、发现者和能动发展 的个体,通过鲜活的教学情境和灵 动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 考。在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难题 很正常,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 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应龙在课 上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 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探究中获 得的喜悦感。同时,华应龙善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遇到不太懂 或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多读一读 意思,多画一画题意,鼓励学生敢 于尝试,在审清题意的过程中教会 学生学习的方法。 投石问路,能力自然生长。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 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课堂 上,华应龙善于借助直观,如语言 直观、图形直观等,组织学生开展 探究、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从中分析、判断、概括、 运用,达到抽象水平,不断完善富 有层次性的数学课。在教学中,当 学生不理解题意,找不到5岁与71 岁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华应 龙带领学生走进时光隧道,进行举 例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而举例画 图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由扶到放再到收,教学过程符合学 生的认知顺序。学生在画图举例 的过程中建立了解决年龄问题的 问题模型,把形象的图形与抽象的 数学模型联结起来,而联结的目的 是从不同角度审视知识,赋予知识 以现实背景,形成联系丰富的知识 模块,使知识节点具有“繁殖力”, 最终产生一种关联性、内聚的知识 整合力量。同时,华应龙没有停留 在举例画图策略上,还呈现了列表 和方程两种方法,注重学生数学思 维的发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的哲学思考,丰富学生的 数学情感体验,从关注知识与技能 目标的达成转向关注学生的数学 素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 长效化错,培养理性精神。应龙的课不避讳学生出现差错,而 是与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差错,从差 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课堂上, 华应龙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差错的态 度,即数学的理性精神,教学研究有 三个过程,即错得好、多飞一会儿、 拾起来。学生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是分析思考错误的原因和改进方 法,华应龙经常让学生进行思维对 话,常常问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为 什么错了?会不会有新的可能?还 可以有新的问题吗”?在自我对话 过程中鼓励学生回顾与反思,深化 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 严谨的数学理性精神和从错误中学 习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华应龙坚 守能力本位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 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包括学生的 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 用能力。 在华应龙年龄问题的数学练习 课上,师生沟通顺畅,氛围和谐。同 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看问题的着眼 点,以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 素养,站位高,效果好,富有实效性 和长效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多年过去了,但我登上讲台的第 一课依然记忆犹新。 几年前,我成功地被江西省西 山文武学校聘用,任初一(13)班语 文教师。 第一节语文早读课上,我怀着激 动兴奋的心情走进教室,准备开讲课 本上的新课文。 我先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 讲了一些课堂规则。在正式进入文 本学习前,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 问题,便脱口而出:“同学们,你们喜 不喜欢上语文课啊?”只有一小部分 学生说“喜欢”,有一个学生响亮地喊 出了“不喜欢”。 我惊呆了,竟然有学生态度如 此鲜明地不喜欢语文课。我走到那 个学生身边:“请这位帅哥讲一下不 喜欢语文课的理由。”他站起来义正 词严地说:“我一怕文言文,二怕写 作文,三怕周树人。”顿时,全班哄堂 大笑。我抑制住笑容,夸赞他:“你 的语言简洁明了,对仗工整,概括精 辟,很不错,请坐!”接着,我又问: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喜欢语 文课的原因?”一位女生站起来说: “我喜欢上语文课,尤其是诗歌,李 白的诗词是我最喜欢的。”“这位美 女说得很好,你能再说说喜欢李白 的哪些诗词吗?”我追问。“有《赠汪 伦》《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蜀道难》,等等。”她回 答。“我们班这位同学,不仅是美女, 还是才女!”我评价道。 然后,我继续说道:“中国的诗 词,不仅叙述画面唯美,意境开阔,而 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早读课上,如果 读诗词的话,可以使人精神大振,一 整天都充满活力。”一位学生回应: “未必。”我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他 说:“老师,要想提高精气神,不如放 我们出去打一套七星拳,立马就精 神。”“你回答得很有道理。但是,你 知道吗?中国的古诗的确有让人精 神亢奋、鼓舞人心的作用。比如刚刚 那位女生说的李白的《蜀道难》,就有 这种功效。”“老师,要不你背一段我 们听听?”有学生来了兴致,我清清嗓 子,放开喉咙,声情并茂地朗诵李白 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背诵完 《蜀道难》,在学生们既惊讶又羡慕的 眼神中,下课铃声响起了。 第一节课,虽然我没有教学生任 何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点,但在这节课 上,我与学生敞开心扉对话,并牢牢 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用语文之美激 发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为 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黄梅县孔垄 镇张河中学) 简约却不简单 的数学课 游小云 漫画课堂 理想的课堂 教学要顺应学生 生命生长的需要, 培植学生与生俱 来的学习本能。 刘志永/绘 窗外,柳絮般的雪花还在不知疲 倦地恣情飞舞着,整整一夜,远处的 楼房和近处的几棵垂柳掩映在朦胧 之中,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此时的 教室,已是喧闹一片,在组长带领下, 各小组紧张有序地交流、摘抄、准备 着。经过一夜的酝酿,我们的“雪花 秀”即将上演。 第一环节:飞雪令 此环节包括两轮比赛,主要考查 学生的诗词积累,促进学生了解更多 “雪”的诗句。 第一轮比赛含有“雪”的诗句, 有4个小组角逐,小组成员全部参 加,发挥集体力量。大家看似信心 满满,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到“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参赛 的成员绞尽脑汁、兴趣盎然,或惊 呼,或惊叹,其他同学的心也跟着他 们一同起伏。第一轮“飞雪令”在7 个轮回之后,有两个小组胜出,大家 意犹未尽。 第二轮比赛含有“飞雪”比喻句 的诗词。孩子们从耳熟能详的“忽如 一夜春风来”到“未若柳絮因风起”, 再到“燕山雪花大如席”,难度增加, 比赛出现短暂停歇,再到“雪似梅花, 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还有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第二轮比 赛以二组胜出结束。 第二环节:穿越“飞雪” 要想真正了解古诗词,就需要 孩子们知人论世,努力穿越到作者 所处的时代。为此,上课的前一天 曾布置作业要求各小组自选一首 最喜欢的雪景诗词,搜集写作背 景,解读古人创作心境,自制 PPT, 课上带领大家理解诗意、赏析诗 境、品味诗情。 于是,片片飞雪中,才女谢道蕴吟 唱着“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 开”重现孩子们的课堂;李白邀陶渊 明、王历阳成为我们的座上宾,《嘲王 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 如手”;雪光熹微中,砸缸的司马光吟 诵着“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在孩 子们的欢笑声中飘然远去……古诗 词,古人,不再遥远,孩子们与古人一 同吟诵着、想象着、品味着。 第三环节: “说”雪 此环节形式多样,可讲解与雪有 关的故事、朗诵与雪有关的诗词。孩 子们轮番登场:程门立雪、囊萤映雪、 雪中送炭,还是那场飞雪,还是那些 故事,纯洁、温暖氤氲一片。 在班得瑞舒缓的轻音乐《迷雾森 林》中,飞扬同学朗诵着“假如我是一 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 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 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伴随着 柔美的声音,她的右手臂慢慢上扬, 指向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缓缓地做 出雪花轻盈飞扬的状态,引来全班同 学的一阵掌声。 第四环节:写雪 积累、吟诵、品味,最终还是要落 实到写作上。因此,课前作业的第一 关:摘抄描写雪景的精彩片段;第二 关:观察雪景,进行片段仿写,至少运 用一种修辞。 “乱雪渐欲迷人眼,雪下得越来 越急促,宛如一张雪白的大网笼罩了 世间万物,青翠的松树上积满了雪 花。”这是杼桐笔下的雪,似真似幻; “那雪,急速地下着,天空毫不留情地 对着大地怒吼,雪儿,幻化成天空的 武器,狠狠地打在陆地上,一会儿陆 地便‘伤痕累累’……”一切景语皆情 语,在前一天刚刚经历车祸惊险的男 孩笔下,从天而降的飞雪也变成了具 有杀伤力的武器…… 第五环节:创意写作即时拍 此环节难度较高,要求孩子们将 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朗诵结合使 用,因为时间紧,只有一个孩子选择 了此项作业。 “天空中漫不经心飘落的雪花, 若有若无地泛着银光,在几缕月光的 照耀下,显得格外闪烁……”在轻柔 的背景音乐《雪绒花》中,傍晚放学 时,路灯下的清泽,仰望天空,低头看 雪,伫立沉思。美景、美文与这声情 并茂的朗读,让这个平时沉默少言的 大男孩从谈吐到内心都变得温煦优 雅,瞬间光亮起来。 接下来,我也为孩子们播放了自 己制作的一段视频:在鲁迅眼中,雪是 孤独的,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 我眼中,雪无论何时都是相约着出现, 那六角的结晶体小心地一寸一寸地接 近,张罗成了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 美丽壮观;它们从不单独出现,却凝结 在一起,落下了最柔情的眸,将一份份 诗意、一颗颗冰心拥围。 “老师,我们一起看雪去,一起去 听雪落下的声音!” “没问题!”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白雪 皑皑的冰雪世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蜊江 中学) 那节语文课 那节语文课 雪花纷飞 雪花纷飞 刘兰芳 我的 林密 钟利娟 课堂策 观课笔记

Upload: phungnhi

Post on 29-Aug-2019

2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课事 那节语文课,雪花纷飞 - chinateacher.com.cn ·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zgjsbxdkt@vip.163.com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现代课堂现代课堂2019年2月27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5版周刊

课事

在许多学校的课堂上,“真棒”

“很好”之类的评价语泛滥,往往教师

提议鼓掌多,学生自发鼓掌少;拔高

评价多,求实评价少;即时评价多,延

时评价少。如果教师要充分发挥课

堂评价的导向、激励、唤醒功能,课堂

评价需要做到:

由直白走向隽永。对于初高中

学生而言,简单、直白、拔高的评价常

常虚假令人生厌,而含蓄隽永的评价

则彰显教育智慧,培养学习品质,在

情感上也易于接纳。比如于永正对

学生关于文本中“挡住窗外的树叶飘

落”理解的评价:“母亲这一挡,挡住

的是儿子对生活的绝望,给了儿子一

份份生的希望,说明母爱是呵护,是

引导。”好的评价就应这样引领、暗

示,对学生学习品质进行有效培养,

而非正误优劣的简单评判。

由笼统走向精细。笼统的评价

实际上是对学生回答的敷衍,也暴露

出教师缺乏随时处理问题的机智,对

学生答语“抠”得不细、“评”得不准,

实际上是对教材理解和学生求学缺

乏精益求精的意识。而精细的评价

有助于学生明确错误的症结,找准改

进的方向,澄清旧认知,研讨新问题,

探究真结论。

同时,课堂评价形式与内容应该

与时俱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直抒胸臆式。课堂评价语从表

达方式上讲是议论,评价若与教师这

个情感主体密切相连,一定能够感染

另一个情感主体——学生。因此,直

抒胸臆的评价能使教学情境与教学

内容相融合,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上

双向交流。比如,在一次复习课上,

教师让学生品析“中国有一种球谁也

赢不了,中国还有一种球谁也赢不

了”的含义,3 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对

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这句话有调侃

意味”赞赏有加:“‘调侃’一词用得太

巴适了,体现出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

又爱又怨的心理……这句话能说出

双重含义不难,但能悟出调侃意味实

属不易。”教师的这一评价一下营造

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后续发言

品析“青春期女孩的脸是小说,男孩

的脸是自传”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双关式。课堂评价语之所以直

白,常常是因为教师未关注学习个体和

学习的个性化,这时结合学习内容和学

习个体进行双关式评价为上策。学生

刘柯欣用“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造句后,教师伸出大拇指点

赞:“这个答案接地气,体现了刘柯欣热

爱家乡的感情,是六星级答案。请同学

们记住,语文答案不只有对错之分,还

有优劣之别,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始终

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意识。”学生申英回

答后,教师称赞:“我最喜欢听你的声音

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你将来可以当

一个好的播音主持。”

差评式。这里的差评是有意识

的,是一种激将法,是以“差”为“饵”,

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热烈争论、自觉

矫正错误的一种评价方式,尤其对那

些答语偏颇、一知半解者适用。比

如,学习《木兰诗》后,一名学生回答:

“木兰是巾帼英雄,我为男子汉汗

颜!”教师笑说:“此言谬也。我亦痛

恨男儿身,要是我生在花木兰那个时

代,我一定拖着瘦弱的身躯凭着满腔

热血去冲锋陷阵,与花木兰一较高

下,为男子汉争光。但是,古有穆桂

英,亦有杨六郎也!”学生听后大笑,

然后明白我的用意,继续寻找文本依

据,展开了对花木兰形象的进一步分

析,最终得出了更有价值的结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智慧评价激发课堂智慧

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梅 晶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江苏无锡聆

听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节五年级数

学课《我不是笨小孩》,一节简约却不

简单的年龄问题练习课,教师设计巧

妙,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题一

得,甚至是一题多得。华应龙的大

气、智慧,师生之间的灵动、交往,以

及学生在借助图形分析数量关系的

数学能力获得进一步生长,都给我留

下了深刻印象。

尊重儿童,教学始于需求。教

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

的教育观。如果教师把儿童视为

接受者,教育就始于灌输;如果教

师把儿童视为探索者,教育就始于

唤醒;如果教师把儿童视为发现

者,教育就始于自然生长;如果教

师把儿童视为生命个体,教育就始

于尊重交往。课堂上,华应龙把学

生视为探索者、发现者和能动发展

的个体,通过鲜活的教学情境和灵

动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

考。在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难题

很正常,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

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应龙在课

上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

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探究中获

得的喜悦感。同时,华应龙善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遇到不太懂

或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多读一读

意思,多画一画题意,鼓励学生敢

于尝试,在审清题意的过程中教会

学生学习的方法。

投石问路,能力自然生长。小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

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课堂

上,华应龙善于借助直观,如语言

直观、图形直观等,组织学生开展

探究、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从中分析、判断、概括、

运用,达到抽象水平,不断完善富

有层次性的数学课。在教学中,当

学生不理解题意,找不到 5 岁与 71

岁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华应

龙带领学生走进时光隧道,进行举

例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而举例画

图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由扶到放再到收,教学过程符合学

生的认知顺序。学生在画图举例

的过程中建立了解决年龄问题的

问题模型,把形象的图形与抽象的

数学模型联结起来,而联结的目的

是从不同角度审视知识,赋予知识

以现实背景,形成联系丰富的知识

模块,使知识节点具有“繁殖力”,

最终产生一种关联性、内聚的知识

整合力量。同时,华应龙没有停留

在举例画图策略上,还呈现了列表

和方程两种方法,注重学生数学思

维的发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的哲学思考,丰富学生的

数学情感体验,从关注知识与技能

目标的达成转向关注学生的数学

素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

长效化错,培养理性精神。华

应龙的课不避讳学生出现差错,而

是与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差错,从差

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课堂上,

华应龙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差错的态

度,即数学的理性精神,教学研究有

三个过程,即错得好、多飞一会儿、

拾起来。学生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是分析思考错误的原因和改进方

法,华应龙经常让学生进行思维对

话,常常问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为

什么错了?会不会有新的可能?还

可以有新的问题吗”?在自我对话

过程中鼓励学生回顾与反思,深化

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

严谨的数学理性精神和从错误中学

习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华应龙坚

守能力本位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

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包括学生的

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

用能力。

在华应龙年龄问题的数学练习

课上,师生沟通顺畅,氛围和谐。同

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看问题的着眼

点,以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

素养,站位高,效果好,富有实效性

和长效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多年过去了,但我登上讲台的第

一课依然记忆犹新。

几年前,我成功地被江西省西

山文武学校聘用,任初一(13)班语

文教师。

第一节语文早读课上,我怀着激

动兴奋的心情走进教室,准备开讲课

本上的新课文。

我先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

讲了一些课堂规则。在正式进入文

本学习前,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

问题,便脱口而出:“同学们,你们喜

不喜欢上语文课啊?”只有一小部分

学生说“喜欢”,有一个学生响亮地喊

出了“不喜欢”。

我惊呆了,竟然有学生态度如

此鲜明地不喜欢语文课。我走到那

个学生身边:“请这位帅哥讲一下不

喜欢语文课的理由。”他站起来义正

词严地说:“我一怕文言文,二怕写

作文,三怕周树人。”顿时,全班哄堂

大笑。我抑制住笑容,夸赞他:“你

的语言简洁明了,对仗工整,概括精

辟,很不错,请坐!”接着,我又问: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喜欢语

文课的原因?”一位女生站起来说:

“我喜欢上语文课,尤其是诗歌,李

白的诗词是我最喜欢的。”“这位美

女说得很好,你能再说说喜欢李白

的哪些诗词吗?”我追问。“有《赠汪

伦》《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蜀道难》,等等。”她回

答。“我们班这位同学,不仅是美女,

还是才女!”我评价道。

然后,我继续说道:“中国的诗

词,不仅叙述画面唯美,意境开阔,而

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早读课上,如果

读诗词的话,可以使人精神大振,一

整天都充满活力。”一位学生回应:

“未必。”我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他

说:“老师,要想提高精气神,不如放

我们出去打一套七星拳,立马就精

神。”“你回答得很有道理。但是,你

知道吗?中国的古诗的确有让人精

神亢奋、鼓舞人心的作用。比如刚刚

那位女生说的李白的《蜀道难》,就有

这种功效。”“老师,要不你背一段我

们听听?”有学生来了兴致,我清清嗓

子,放开喉咙,声情并茂地朗诵李白

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背诵完

《蜀道难》,在学生们既惊讶又羡慕的

眼神中,下课铃声响起了。

第一节课,虽然我没有教学生任

何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点,但在这节课

上,我与学生敞开心扉对话,并牢牢

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用语文之美激

发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为

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黄梅县孔垄

镇张河中学)

简约却不简单的数学课

□ 游小云

漫画课堂

理 想 的 课 堂教 学 要 顺 应 学 生生命生长的需要,培 植 学 生 与 生 俱来的学习本能。

刘志永/绘

窗外,柳絮般的雪花还在不知疲

倦地恣情飞舞着,整整一夜,远处的

楼房和近处的几棵垂柳掩映在朦胧

之中,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此时的

教室,已是喧闹一片,在组长带领下,

各小组紧张有序地交流、摘抄、准备

着。经过一夜的酝酿,我们的“雪花

秀”即将上演。

第一环节:飞雪令

此环节包括两轮比赛,主要考查

学生的诗词积累,促进学生了解更多

“雪”的诗句。

第一轮比赛含有“雪”的诗句,

有 4 个小组角逐,小组成员全部参

加,发挥集体力量。大家看似信心

满满,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到“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参赛

的成员绞尽脑汁、兴趣盎然,或惊

呼,或惊叹,其他同学的心也跟着他

们一同起伏。第一轮“飞雪令”在 7

个轮回之后,有两个小组胜出,大家

意犹未尽。

第二轮比赛含有“飞雪”比喻句

的诗词。孩子们从耳熟能详的“忽如

一夜春风来”到“未若柳絮因风起”,

再到“燕山雪花大如席”,难度增加,

比赛出现短暂停歇,再到“雪似梅花,

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还有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第二轮比

赛以二组胜出结束。

第二环节:穿越“飞雪”

要想真正了解古诗词,就需要

孩子们知人论世,努力穿越到作者

所处的时代。为此,上课的前一天

曾布置作业要求各小组自选一首

最 喜 欢 的 雪 景 诗 词 ,搜 集 写 作 背

景,解读古人创作心境,自制 PPT,

课 上 带 领 大 家 理 解 诗 意 、赏 析 诗

境、品味诗情。

于是,片片飞雪中,才女谢道蕴吟

唱着“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

开”重现孩子们的课堂;李白邀陶渊

明、王历阳成为我们的座上宾,《嘲王

历阳不肯饮酒》:“地白风色寒,雪花大

如手”;雪光熹微中,砸缸的司马光吟

诵着“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在孩

子们的欢笑声中飘然远去……古诗

词,古人,不再遥远,孩子们与古人一

同吟诵着、想象着、品味着。

第三环节:“说”雪

此环节形式多样,可讲解与雪有

关的故事、朗诵与雪有关的诗词。孩

子们轮番登场:程门立雪、囊萤映雪、

雪中送炭,还是那场飞雪,还是那些

故事,纯洁、温暖氤氲一片。

在班得瑞舒缓的轻音乐《迷雾森

林》中,飞扬同学朗诵着“假如我是一

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

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

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伴随着

柔美的声音,她的右手臂慢慢上扬,

指向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缓缓地做

出雪花轻盈飞扬的状态,引来全班同

学的一阵掌声。

第四环节:写雪

积累、吟诵、品味,最终还是要落

实到写作上。因此,课前作业的第一

关:摘抄描写雪景的精彩片段;第二

关:观察雪景,进行片段仿写,至少运

用一种修辞。

“乱雪渐欲迷人眼,雪下得越来

越急促,宛如一张雪白的大网笼罩了

世间万物,青翠的松树上积满了雪

花。”这是杼桐笔下的雪,似真似幻;

“那雪,急速地下着,天空毫不留情地

对着大地怒吼,雪儿,幻化成天空的

武器,狠狠地打在陆地上,一会儿陆

地便‘伤痕累累’……”一切景语皆情

语,在前一天刚刚经历车祸惊险的男

孩笔下,从天而降的飞雪也变成了具

有杀伤力的武器……

第五环节:创意写作即时拍

此环节难度较高,要求孩子们将

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朗诵结合使

用,因为时间紧,只有一个孩子选择

了此项作业。

“天空中漫不经心飘落的雪花,

若有若无地泛着银光,在几缕月光的

照耀下,显得格外闪烁……”在轻柔

的背景音乐《雪绒花》中,傍晚放学

时,路灯下的清泽,仰望天空,低头看

雪,伫立沉思。美景、美文与这声情

并茂的朗读,让这个平时沉默少言的

大男孩从谈吐到内心都变得温煦优

雅,瞬间光亮起来。

接下来,我也为孩子们播放了自

己制作的一段视频:在鲁迅眼中,雪是

孤独的,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

我眼中,雪无论何时都是相约着出现,

那六角的结晶体小心地一寸一寸地接

近,张罗成了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

美丽壮观;它们从不单独出现,却凝结

在一起,落下了最柔情的眸,将一份份

诗意、一颗颗冰心拥围。

“老师,我们一起看雪去,一起去

听雪落下的声音!”

“没问题!”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白雪

皑皑的冰雪世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蜊江

中学)

那节语文课那节语文课,,雪花纷飞雪花纷飞□ 刘兰芳

我的 第 一 课

□ 林 密 钟利娟

课堂策

观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