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香港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 化 心 靈 的 生 活 宗 教 雜 誌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二○一九年二月號。Feb 2019。HK$10.00

I S S U E 7 0 5一 九 六 零 年 創 刊

第 七 ○ 五 期

佛法青年菩提道

從做好自己開始 陳家寶

人性與佛性 陳青楓

佛教徒可以參與賭博活動嗎? 演慈法師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04 開 示 錄 現 代 青 年 覺 光 長 老

◎ 人 間 ◎

06 觀 照 城 市 佛 法 青 年 菩 提 道 劉 卿 如

15 筆 墨 悠 然 蓮 花 淨 譚 寶 碩  

17 眾 生 相 希 望 之 源 — 陳 麗 雲 教 授 劉 卿 如

◎ 生 活 ◎

24 都 市 回 甘 進 境 以 色 列 何 巧 嬋

26 職 場 禪 話 解 讀 「 旭 日 文 化 」 ( 一 ) 楊 釗

28 家 有 佛 法 從 做 好 自 己 開 始 陳 家 寶

29 生 死 相 安 選 擇 與 悲 傷 共 存 田 芳

30 常 霖 心 照 快 樂 與 財 富 常 霖 法 師

32 養 生 食 療 行 氣 解 鬱 玫 瑰 枸 杞 茶 溫 熙 醫 師

34 與 您 傾 素 台 式 黑 糖 薑 茶 雙 色 芋 圓 鄺 梓 罡

36 清 風 禪 人 性 與 佛 性 陳 青 楓

38 大 德 行 誼 圓 智 法 師 本 刊 編 輯 部

40 名 人 千 秋 大 慧 宗 杲 的 「 看 話 禪 」 岑 逸 飛

◎ 佛 法 ◎

42 法 師 有 道 佛 教 生 死 觀 與 生 命 教 育 初 探 ( 一 ) 宏 明 法 師

46 法 忍 法 施 與 年 輕 病 人 的 緣 分 法 忍 法 師

48 十 方 世 界 本 刊 編 輯 部

50 答 客 問 佛 教 徒 可 以 參 與 賭 博 活 動 嗎 ? 演 慈 法 師

51 活 動 消 息 本 刊 編 輯 部

52 功 德 芳 名

香港佛教

B u d d h i s t i n H o n g K o n g

佛 曆 二 五 ○ 四 年 六 月 一 日 ( 1 9 6 0 年 6 月 1 日 ) 創 刊

第 七 ○ 五 期 . 二 ○ 一 九 年 二 月 號 ( 每 月 五 號 出 版 )

目 錄

《香港佛教》月刊電子版可於翌月於本會網站www.hkbuddhist.org/magazine瀏覽

©2019 香港佛教聯合會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免責聲明:本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創辦人 覺光長老 松泉長老 元果長老

出版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地址 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

Lok Yau Building, 338 Lockhart road, 1st Floor, Hong Kong網址 www.hkbuddhist.org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電話 (852) 2574 9371傳真 (852) 2834 0789

榮譽會長 智慧長老

會長 寬運法師

副會長 紹根長老、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編輯委員會 道平法師、寬運法師、

宏明法師、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溫綺玲居士

編輯 冼金璉

廣告聯絡 關曼怡

製作 好風景

印刷 Suncolor Printing Co., Ltd Rm11,7thfloor,FullagarInd.Bldg, 234 Aberdeen Main Rd, HK發行 青揚書報社

香港九龍海濱道143號

航天科技中心13樓

發行網 香港、中國內地、

東南亞、歐美加

法律顧問 林漢環大律師、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鄭從展大律師、

林家佑大律師、任其昌律師、

林思源律師

0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開示錄

覺光長老卓錫香江七十餘載,數十年來,長老領導佛教四眾興學育人,安老慈幼,以文弘法,為《香港佛

教》創辦人之一。長老的善言法語,值得每一位佛子細味和學習。

摘錄自覺光長老《覺光長老法語彙集》

青年應該有堅定意志,

求知欲望,正義心腸,

崇高正確思想。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05

人間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 利益一切。

0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文:劉卿如

圖:叁木、本刊攝影師、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青年人喜歡追上潮流,要「潮、型、威」這種感覺,他們多在物質和時尚話題中

尋找。不過,本文尋訪了幾位80、90後及千禧青年,他們選擇學習佛法,覺得佛法

夠「IN」,也很「實用」。

他們與所有香港的青年人一樣,每日上學、上班;放學、下班。不同的是,他們

「信了佛」,從經歷中體驗到,精神上需要的都能在佛法中找到,所以壓力雖然大,

他們卻擁有良好的心態,生活質素自認為「不錯」。

佛法青年 道菩提

0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07

李堅翔博士在西來大學任教心理學期間,接觸到佛學。

了人生方向,後來這個女孩成為他

的太太了。他高興地表示,如果不

信佛,不會和現在的妻子在一起;

他仍然是一個普通的心理學家或心

理學教授;他在痛苦時,難以找到

人生的平靜,難以找到人生的方

向。

佛法燃亮心燈

李博士接觸佛學之後,希望

這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是研究如何

將心理學和佛學融合在一起來幫助

更多人,減輕他們的痛苦。他認為

心理學研究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去幫

人,而佛學最有用的是理論。用佛

學的理論,加上心理學技巧,相信

是一項非常有用的輔導方法。

他分析指出,佛學和心理學都

是用不同角度剖析一個人的心理,

心理學假設「有我」;佛學是「非

我」,不可以執着於「有我」。兩

個學科可以融會貫通了解自己和他

人,但他覺得佛學對他的影響較

大。

他對於自己的信仰,敬而近

之,閒時除了禪修外,還會念經、

看書、參加法會和茹素。他認為禪

修對他最有效,因為可以觀照自己

的心,了解自己的執着。以前學佛

認為「放下」就是不要繼續去想,

現在認為「放下」是思考什麼緣起

令自己這樣想,從而了解自己、體

諒自己和給慈悲心自己,然後將問

題解決。釋放了負能量,自然增長

智慧。

信佛找到人生方向

80後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名譽助理教授李堅翔博士在美國讀

完臨床心理學博士課程後,去了西

來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擔任心理學教授,這是台灣佛光山

在美國創辦的大學,該校有心理學

科,還有佛學科。李博士在該校工

作,才真正接觸佛學。他在校內聽

佛學講座,發現佛法可以解答很多

人生的問題;在此期間,家裏發生

了傷心的事情,於是他去法會拜懺

和打坐,為他帶來難以從其他方法

得到的寧靜,他由此而學習佛法。

他信佛之後,找到了人生方

向。他在中學時喜歡的女孩,其後

發現他已經脫胎換骨,並欣賞他有

年青學者李堅翔:

信仰開發

智慧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07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上前和教授打招呼,向他透露找不

到工作。教授問他:「你認識衍空

法師嗎?我介紹他給你認識,看看

你有沒有機會。」

後來李博士發電郵聯絡時任香

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代理總監衍

空法師,法師相約他見面。李博士

把回流香港的徬徨情況告訴法師,

法師安慰他說:「不用擔心,我看

看有沒有工作適合你。」李博士感

激地說:「當時覺得像雪中送炭,

心裏湧上一股暖流。」法師對他

說:「你未找到工作,不如協助我

們撰寫一個計劃書來申請基金,開

設佛法輔導碩士課程。」首一、兩

年,他義務幫助衍空法師;後來他

在城市大學找到工作;兩年之後,

才來到香港大學工作。

他透露,法師覺得香港以佛

法關顧別人心靈或輔導的人員很

少,而香港愈來愈多佛教徒,大眾

對這些服務的需求也愈大。法師開

始籌備成立相關課程,培育人材來

幫人。開辦一個新的課程要申請基

金,撰寫計劃書遞交學校審批;過

了無數關卡,用了兩年多時間,

2018年這個課程終於面世。佛化

輔導碩士課程成立後,他看到就讀

的學生改善了人際關係,以及懂得

聆聽;學生亦反映課程對生活和工

作都有幫助。

弘法多面觀

對於工作,李博士戰戰兢兢;

對於社會,他感歎剛崛起的佛系青

年不了解佛法,他們以為什麼也不

他曾經有一段不開心的時期,

在日後的禪修過程中,發現自己原

來介意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

的接受而感到傷心。同時,他還發

現自己執着於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

受。當他理解自己的心,就不容易

被束縛,抑鬱的情緒一掃而空,感

到輕鬆自在。

開拓關懷之路

他在西來大學工作期間,太

太懷孕了,兩人擔心難以照顧孩

子,於是回流香港。有一天,他去

香港大學面試,面試完之後,坐在

餐廳內,當時他憂心忡忡。沒想到

在那裏碰見了曾任西來大學校長的

Lewis Lancaster教授。他高興地跑

李博士在美國佛光山受五戒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09

透過佛教電影、音樂、Apps、遊

戲、電視劇等宣揚佛法。如果有年

輕藝人推廣佛法,帶領年輕人參與

慈善活動,以及培養年輕的弘法使

者,那就使年輕人容易接受佛法。

佛系爸爸愛「境教」

李博士育有兩名孩子,佛化思

想已延伸到家中。他認為言教不如

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最重要是將

佛法融入生活中,透過佛法了解自

己,了解孩子。中國人認為小朋友

頑皮是本身的問題,他的大兒子

2歲半,開始有了「我」這個概念,

想要玩具時呼天搶地,哭哭啼啼。

如果父母埋怨孩子為了玩具撒野,

埋怨孩子不能理解大人工作忙碌,

埋怨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順

父母,然後打罵他們,那麼這個就

不是應用佛法的爸爸,而是受痛苦

驅使的爸爸,令到小朋友傷心。

他用緣起法思考大兒子為何鬧

情緒,發現原來家中的人口出現了

轉變。弟弟剛出生,打亂了大兒子

的生活常態,為他帶來壓力。這個

年齡的小朋友依賴家人,如果生活

習慣或家人給他帶來改變,就算不

開心,小朋友也不會自行調整或用

語言表達出來,只會鬧情緒。他和

妻子知道事情緣由後,對大兒子多

了忍耐性和慈悲心。

他認為佛法是潛藏在生活的每

個細節中,要在生活中修行,用智

慧解決林林總總的問題,生活才能

輕鬆自在。

做,不刻意追名逐利,消極地等,

幸運就會降臨。他認為佛教是積極

主動,真正的佛系青年每天用心做

好自己,改變自己,找到人生的方

向。他修佛後,改變了自己,際遇

變好了,機會源源不絕,身邊所有

事情順暢了。

近年佛門出現不少負面新聞,

他認為任何人在學佛的路途中,會

遇到很多障礙、考驗和誘惑,就像

佛陀成佛之前,傳說魔鬼來擾亂

他,阻止他成佛。雖然不是每個人

像佛陀一樣能面對考驗,即使有人

受不住誘惑,做錯了事,但我們不

應就此否定整個宗教或學派。

他對佛教充滿熱誠,他認為將

佛法包裝到生活化、「潮啲」和有

趣,年輕人會更容易接受。他建議

李博士在佛法輔導碩士課程的課堂中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09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李述懷:待人,智慧處事

展中,他買了一本講解《心經》和

《金剛經》的書,覺得佛法很有意

思,《金剛經》的內容對他選科和

以後做人有很大影響,於是他又再

去道場聽法師開示,之後開始學習

禪修。他在16歲時,皈依成為三寶

弟子。

李述懷認為自己是虔誠的佛

教徒,平時積極禪修、閱讀佛學書

籍、參加法會,以及念《心經》。

他認為種種修練,暗藏着戒、定、

慧,例如誦經有早課和晚課,成

為規律,像守戒一樣;禪修得到定

的境界,心無雜念;看佛經得到啟

示,開通智慧,從而達到戒定慧。

踏上弘法之路

李述懷在16歲信佛前,原本計

劃大學畢業之後,一心進入金融業

做i Banker(投資銀行家)。但信佛

之後,體會到不應執着於未來的工

作,當下最重要完成大學課程,並

要繼續讀完宗教研究博士。他也想

過畢業後在大學教書,傳授自己的

學佛經驗。他笑着說:「這是有意

義的工作。」

他曾經想過出家,但認為「在

家」與大眾的距離會更近。例如在

家人不會和法師說:「師傅,出去

吃飯啦!」晚上也不會貿然致電給

佛法開通智慧

李述懷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

研究系一年級學生,他表示自己8歲

已開始接觸佛法,16歲正式信佛。

他的母親是台灣人,母親有台灣朋友

信佛,李述懷憶述:「小時候和母親

那位朋友的子女一起去佛教愍生講堂

聽經、禪修,當時已經認識佛法。後

來媽媽的朋友回去台灣住,媽媽就少

去佛堂了。自己也斷了一段時間沒有

去佛堂,後來,因緣際遇之下,中學

再次接觸佛法。」

他在中三為了選取高中修讀

的科目而感到迷惘。有一次在書

李述懷在中文大學就讀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去年接任中大佛學會會長。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慈悲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1

長,當同學讀書壓力大,他會帶朋

友去紓壓,例如禪修和參拜寺廟。

有些同學在Facebook的CU Secrets專

頁吐苦水,說壓力大,人生感到絕

望,想找紓壓的途徑。這時佛學會

便會出動,透過Facebook,邀請這

些同學來到佛學會的會議室聊天。

他說:「讀書壓力最大,莫

過於不合格。讀得開心,比成績重

要。讀書不是追求成績,而是追求

學問,只要盡力追求學問,比背書

拿高分更重要。」

雖然分數很重要,他認為所

有事情就像《金剛經》所說的無

常,一切都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

緣滅,放下執着,做好當下就是

了。李述懷引述《六祖壇經》的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

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

繫縛。」這句是強調做人不要太執

着,事事瞻前顧後,思想打結,就

會束縛了自己。他勸有壓力的同

學,要「睇開啲,才可以解脫。」

娑婆世界種善因

「在大學修讀宗教研究後,

讀的佛經比以前多,現在努力研

究佛學,特別是《妙法蓮華經》和

天台宗。不過,參加弘法活動更能

法師。若身份是教師,則可以和學

生近距離溝通,例如和學生吃飯及

交流。

作為年輕人,他認為信佛並

非要與眾不同,也不是不吃人間煙

火。他解釋,自己進入大學,照常

像其他大學生一樣玩迎新營、結識

朋友。不過,當他的同學說:「要

奪高分,GPA攞3爆4。」他卻認為

活在當下,盡力而為。這就是學佛

青年的不同之處了。

撫慰同學的「心」

李述懷現時擔任中大佛學會會

李述懷在中學時已學習禪修,

禪修能能令他心境平靜。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1

1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爭取、妥協現狀。他們無欲無求,

看淡一切。李述懷指出,佛教並非

叫人消極,什麼都不做。正如佛陀

成佛,也在人間弘法,而不是天天

坐在菩提樹下什麼都不做。他認為

信佛青年應該多些參加弘法活動,

在娑婆世界傳播善知識。他有些朋

友不熟悉佛教,也不知現時坊間所

指的佛系意思,開玩笑指他是佛系

青年。但他不介意,趁機灌輸佛

法,讓他們明白佛教真正意義並不

是消極。

生命的學問

對於金錢、孝義和朋友觀,李

述懷認為佛法教導眾生知足常樂,

社會上總有一些人追名逐利,他認

為金錢夠用就滿足了。金錢要用正

當途徑賺回來,不要為了賺錢而去

傷害人;多餘的錢,會用作布施,

供養佛、法、僧三寶。

佛教主張百行以孝為先,他指

出,可能前世一些福報,才成為父

母的子女,要珍惜這段關係。父母

含辛茹苦養育子女,作為子女,要

孝順父母。

此外,他認為朋友有好壞之

分,好的朋友可以向他們學習,

互相幫助。但有些人基於利益和你

做朋友,他也會向他們灌輸佛法概

念,教導他們不能任何事以利益為

依歸。他說:「認識一個朋友是緣

分,要好好珍惜友誼。」

佛法不是人生的點綴品,而是

應用在生命裏的學問。李述懷學習

佛法後,追求自利利他的思想,訂

下人生目標,盼將來在大學教授佛

法,為學生燃點智慧的燈火。

表達自己的信仰,所以我當了中大

佛學會會長後,帶領團隊參與弘法

活動,向眾生散播善種子。未來我

希望進一步推廣佛法,因為覺得很

多人需要佛法醫『心』和度過難

關。」李述懷道出自己的計劃。

他認真地說:「佛教不是一個

老土和迷信的宗教。我在學佛後,

看這個世界的眼光有點不同了!」

他的朋友會問他:「你會出家嗎?

你天天吃素嗎?」朋友認識他一段

日子後,就會發現他和一般人沒有

分別,只是生活和處世態度有點不

同而已。雖然他身邊的朋友沒有受

到他的影響去皈依,但也開始接觸

佛法。

近年「佛系青年」這個潮流術

語興起,佛系青年的生活態度,被

視為面對困難時,馬上放棄、不去

中大佛學會去年11月的交接儀式上,

新舊幹事合照。

1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3

佛聯會弘法使者獎學金計劃:

見證

為青年人受用

佛法

佛法自利利他。他說:「自從學佛

後,看破了人生,領悟了無常。」

他透露去年7月,參與「南傳佛教清

修體驗營」,和一間中學的學生往

泰國,在泰國佛寺生活了一周,跟

隨寺內僧人的修行方式生活,體驗

了早晚課、過午不進食,以及只有

冷水洗澡等。期間參與一個當地的

佛教喪禮儀式,離世者是遇交通意

外身故。他體會了無常之苦,法師

教導他們要看淡生死,要有心理準

備隨時發生不幸的事情。

他還提到去年3月參與了佛聯

會舉辦的「寺院遊蹤」活動,地

點是寶蓮禪寺。他負責帶領一組

中學生,學生剛開始參訪時覺得很

悶,但參加完活動後,心態卻有所

改變。因為兩名導師衍空法師和道

源法師非常幽默,加上懂得英文和

潮流術語,所以學生聽完開示後,

覺得獲益良多。他擔任弘法使者以

後,閒時向朋友撒下佛法種子,如

今開始萌芽了,有些朋友逐漸對佛

教產生興趣,也有些朋友和他外出

時,一起吃素。

弘法的奇妙旅程

佛教聯合會自2000年起設立

「弘法使者獎學金」,鼓勵對佛教

有興趣的大學生申請,並支持他們

籌辦活動。18年來,見證百多位信

佛的年輕人踏上成功的人生道路,

他們分別在教育、公共機構和商

界取得驕人的成績,回饋社會。他

們都認為學習佛法,受益不淺。就

讀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學

生林承憲去年申請了弘法使者獎學

金,他擔任弘法使者後,希望透過

教大學生紀雪儀(左五)和中文大學學生林承

憲(左六)為佛聯會的弘法使者,1月份曾往緬

甸參訪寺院。

林承憲18歲皈依,穿着袈裟和法師合照。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3

1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成功或失敗,而隨意改變人生的目

標 和 立 場 。 無 論 失 業 、 就 業 ; 高

分、低分;面對一切好運、厄運,

均能處之泰然,不再迷茫。總括而

言,4名學佛的青年,演繹着4種不

同的命運,但一脈相通之處是慈悲

待人,智慧處事,追求積極向上的

精神。佛法已潛移默化應用在他們

的生活上,他們學會放下執着,隨

緣自在。

正的佛系青年,處事應盡力而為,

例如做功課,盡力做好,不追求分

數。當成績出來後,問心無愧,這

才是隨緣。

她學佛之後,追求積極的人

生,訂下了以藝術弘法為目標。她

在「淨墨文化」學繪佛畫,她畫的

佛菩薩畫曾經在中環大會堂展出。

她說:「未來會用更多時間學習

佛畫。」希望透過藝術傳揚佛法。

她想畢業之後,進入佛教學校執教

鞭,傳授敦煌藝術,教學生畫佛菩

薩,藉此傳播善知識。

他們學習佛法之後,看清人生

無常,學會更理智地處事,生活更

加安然。正如李博士循循善誘教導

兒子,而非打罵;李述懷和兩名弘

法使者在大學追求學問,不會為了

分數而滿懷惆悵。

學佛道上,體驗可能不同,但最

重要的是大家必定向着善的方向及光

明之路邁進,菩提道上將會遇到不少

同路人一同在佛道中上進。

生活充滿挑戰;生命面對着種

種無常。總有很多事情未必能讓我

們準備好才經歷,也有很多事情,

縱使一切準備好,我們卻不能如願

經歷。與其無奈和失望,不如將我

們的心安頓好,為我們的心找到一

個好的皈依處。

年輕人從佛理中明白到萬事萬

物運行的原理,明白無常的真諦,

持有正見、正念,就不會因為一次

隨緣自在

另一名弘法使者紀雪儀同學也

是獎學金申請人,她在香港教育大

學修讀視覺藝術教育。她表示,佛

教令自己學會慈悲,茹素的她說:

「殺生令動物感到痛楚,自己常常

將心比己,自然有了慈悲心。」

此外,紀雪儀也受用於「隨緣

自在」。她解釋,在大學生涯中,

認識一些自尊心強的同學,對自己

的成績抱着很高期望,並且擔憂未

來不容易找到工作。她安慰同學盡

力而為,機會就來了。她認為真

「安住」生命,才會

紀雪儀醉心畫佛,她的畫作栩栩如生。

紀雪儀把自己畫的如意觀音畫作送給

「弘法使者獎學金」導師衍空法師作

生日禮物

1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清淨自在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5

【筆墨 悠然】

譚寶碩

跨媒介藝術工作者,活躍於音樂、攝影及書畫界。

譚氏書風活潑,字體秀麗,畫作簡潔。以禪心入道,

融和於音樂書畫,趣味盎然之餘,寓意深長。

作品名稱:蓮花淨

1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7

當一個人身陷囹圄,孤立無援,只要

你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引領他們走

出幽谷;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並

不冷漠,人間仍然充滿希望。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陳

麗雲教授讀大學時,已經動員近200

名大學生幫助露宿者謀取福利;踏入

社會後,再幫助病人、喪親者、單親

家庭兒童及癌症病人等等。她就像一

股溫暖的陽光,為徬徨無助的人帶來

希望、帶來溫暖,帶來正能量。

【眾生 相】文:劉卿如 圖:Edward Li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一旁,不斷顫抖。同學很難過,於

是和陳教授商量如何幫助露宿者。

陳教授動員了香港大學10個學

院和6個宿舍的同學,近200名學生

開展一項香港最大規模的露宿者調

查,共同研究如何解決露宿者的困

難。此舉獲得學生事務處贈給他們

數千元以作支持。那一年的年廿九

和年三十,他們計算全港露宿者的

數目時,發現有些單身男性露宿者

是因戲院和酒樓結業而頓失住處,

因為那個年代生活困難,僱主會讓

沒居所的僱員留宿。到了年初二和

初三,學生們去探訪這些露宿者,

贈送物資給他們。學生們對露宿者

的 研 究 , 後 來 改 變 了 政 府 很 多 政

策。

為病人帶來希望

陳教授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

間,重回港大,繼續讀社工碩士和

博士課程。雖然學業繁重,但沒有

改變她滿腔熱誠幫助別人的性格。

她完成博士論文後,開始構思如何

為長期病患者提供服務。因為她有

一位舊同事,要和兄弟姐妹在下班

後,輪流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祖

母。當時她做了一個研究,發現沒

有機構為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援助

服務。

有一天,她在大學遇到香港復

康會創辦人方心讓醫生和他的女兒

方敏生教授,陳教授向他們表示想

為長期病人提供服務,但沒有相關

的平台。三人商量之後,認為可以

在復康會推出有關服務,因此陳教

授加入了復康會的專責委員會,推

動服務長期病患者的倡議工作。

她說當年器官殘障的長期病患

者,例如喉癌和中風者,政府沒有

政策作出援助。初期她組織病人去

爭 取 福 利 , 政 府 正 在 那 時 發 表 了

《復康政策及服務白皮書》,制定

未來的復康政策。1991年,在她積

極推動下,內臟功能衰退的病人被

納入復康政策範圍之內。她感慨地

驅走露宿者心中的寒冷

陳 教 授 一 直 默 默 幫 助 社 會 大

眾,到底什麼原因推動她樂於助人

呢?她沉默良久,緩緩道出自己不

順暢的過去令她有了同理心。陳教

授 在 單 親 家 庭 長 大 , 母 親 目 不 識

丁。陳教授小時候原本在中文小學

讀書,後來轉讀英文小學,結果有

7科不及格;加上她小時候患病,

故小學時完全沒有上過體育課。雖

然她有這些經歷,但她樂觀面對。

對於過去,她笑着說:「每一個負

面的經歷,都會增加自己內在的正

能量,以同理心助人。」

她娓娓道出七十年代讀大學時

的往事,她有一個同學常常見到一

個婆婆在自己的住所樓下乞討,那

個同學心想,既然政府有援助,為

何婆婆還要去乞討呢?那年冬天寒

風刺骨,寒流導致很多人冷死。那

個 同 學 在 家 關 了 窗 , 仍 然 感 到 寒

冷 , 難 以 入 睡 。 於 是 同 學 離 家 外

出,竟然看到那個婆婆瑟縮在樓梯

2016-2018年「賽馬會安寧頌」計劃是為居於院舍的末期病人提供紓緩

及臨終照顧服務,而陳教授(右六)則擔任該計劃的項目總監。

港大陳麗雲教授是社福界的先導者,為有

需要援助的對象推動福利政策。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19

態?」其實和她母親無關,而是公

援對小朋友的補給太少。

陳教授欣慰地說:「當時組織

一些家庭,一起去改善這種狀況,

最終將當時的公共援助改善為現在

的綜合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後來

情 況 改 善 了 , 但 按 現 今 的 生 活 標

準 , 小 朋 友 未 能 滿 足 到 生 活 的 需

要,她認為各界人士要繼續努力,

去解決兒童的福利。現在不同的團

體會就政策作出多方面倡議,例如

去年成立的兒童事務委員會,希望

這個組織能更大力推動相關工作。

遇挫令善良的種子萌芽

陳教授認為人遇到不如意的事

情,可能產生同理心,去關懷和幫

助別人。她舉例說:「關注婦女性

暴力的團體風雨蘭,是由4名小時

候受過挫折的女士成立。她們長大

後,覺得需要為社會上受到性暴力

對待的婦女提供解決方法,於是成

立了這個團體。」

敗 和 困 難 , 都 會 不 開 心 , 但 失 敗

乃是成功之母,要學會如何適應逆

境。

她透露自己幫過的病人中,最

多癌症病人主動幫助別人。他們在

治療的過程中受盡煎熬,經歷了大

悲大痛,同理心增強,遇到有相同

病患的人,會主動作出幫助。

為小朋友點上一盞燈

陳教授關注接受社會福利的對

象 , 不 分 老 少 。 例 如 她 曾 經 協 助

單 親 家 庭 兒 童 爭 取 提 高 公 共 援 助

金。公共援助政策改革前,單身長

者的公援金額是1200元,兒童僅

600元。她想起當年有一名女童的

父親因工傷身故,家庭頓失經濟支

柱,雖然領取公援,但對小朋友來

說,補給太少了。這個女孩子每次

和同學做完報告,大家一起去快餐

店,但女孩子每次說不餓,也不口

渴。她經歷了幾次之後,回家埋怨

母 親 : 「 為 何 您 令 我 出 現 這 種 窘

說,很多病人政策沒有受到關注,

例如腎衰竭或肺衰竭,沒有納入復

康政策內。她致力為病人帶來美好

的 人 生 , 目 前 復 康 會 在 她 的 帶 領

下,將會繼續提供卓越的服務,不

斷發展創新項目,並且持續改善服

務。

她除了在復康會工作,還幫助

癌症基金會成立社區中心,以及協

助醫管局成立病人資源中心。瑪麗

醫院和伊利沙伯醫院是最早設立病

人資源中心,後來才在全港醫院推

行 。 她 認 為 最 重 要 是 建 立 服 務 架

構,為更多病人提供服務,她正朝

着這個方向推動。

陳教授除了在復康政策上不遺

餘力,還會關心病人的心靈健康。

她會讓病人理解人生會出現起起落

落,痛苦的背後,也許是「天將降

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

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她認為每個人面對失

2016年,陳教授(左二)任職的學

系與香港癌症基金會合辦全港首

個「肺癌鬥士課程」,對象為肺

癌患者及其家屬。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實行的同

時,港大進行了社區安寧照顧服務

的調查,7

2%

市民認為應該在安老院

舍或社福機構中提供服務。

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逆境修行能成佛

在逆境當中,有時會發揮到人

的 潛 能 。 正 如 在 逆 境 中 修 行 , 才

能 成 佛 , 這 也 是 佛 法 說 的 逆 增 上

緣 。 但 如 何 輕 鬆 面 對 逆 境 ? 她 認

為 我 們 在 逆 境 中 要 自 強 不 息 , 克

服 所 有 困 難 , 她 的 人 生 座 右 銘 是

「 化 詛 咒 為 歌 頌 」 。 「 當 人 的 情

緒 低 落 , 我 們 會 稱 為 難 過 , 難 過

其 實 是 『 時 間 』 , 快 樂 的 人 不 知

時 日 過 , 但 自 己 傷 心 時 , 時 間 就

像 停 頓 不 前 , 過 一 晚 就 像 過 了 一

生 , 輾 轉 難 眠 , 非 常 辛 苦 , 所 以

難 過 除 了 是 時 間 的 表 述 , 也 代 表

一種心態。」

她樂觀地說:「當每個人面對

困難時,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幫助

自己。我們可以回憶在最困難的時

候,怎樣挨過去,如何超越這些困

難,令自己有意義地生存,然後提

升信念,幫助其他人。」她發現很

多人在困境中追尋生命的意義,去

拜佛、聽佛經,參加不同的宗教,

這 些 都 是 幫 助 自 己 解 脫 的 方 法 。

「如果有人遇到小痛苦時,可能延

遲處理;但當人遇到大痛苦,不會

拖延,而是立即認真處理困難,所

以痛苦給了很大的力量讓我們向前

衝。」

她認為現在佛教教人靜觀、念

經和禪修,全部運動都是將我們身

心結合的方法,除了達到開心,還

能 達 到 內 心 平 靜 , 天 人 合 一 的 狀

態 。 每 個 人 總 會 有 煩 惱 的 事 , 可

能被自己的期望、身邊一些人的行

為,以及社會發展影響情緒。我們

要學會追求內心平安和心靈富足。

她又舉出一個例子,消防員張

偉良因工作救人而失去了左腳。他

於1996年代表香港,參加亞特蘭大

殘疾人士奧運會,奪得4面金牌,

成為香港首位在奧運會獲得4面金

牌的運動員。他一直積極參與爭取

和推動傷殘人士的福利。陳教授認

為,生命中的痛苦和困難,給我們

彰顯內心善良的一面。

她繼續說,過去傳統的觀念認

為你是病人,就有問題,需要接受

專業服務。其實不是,每個病人都

有很多力量,雖然專業服務能夠幫

助他們,但長遠來說,「最重要是

病人要掌握自己的生命,透過綜合

性身心靈健康服務,令到很多人重

新掌握自己的生命。病人不單止改

善自己的身心狀況,還會主動幫助

其他人。」

陳教授十分關注兒童福利,她在訪

問當天穿了一雙很有童趣的鞋子,

可見她有童心的一面。

港大聯同其他社會福利機構合辦「童心同行」

身心靈健康親子課程,對象為濕疹兒童和其家

屬。右四為陳教授。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21

天氣,但可以改變自己對天氣的看

法。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但可以改

變自己的期望,但如果期望和現實

表現有一段落差,就會失落。有些

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只要調

整期望,降到無欲無求,就能開心

了。」

結語

無 論 烈 日 當 空 , 抑 或 陰 霾 密

佈,人間總有美好的一面。正如滂

沱大雨過後,總會見到色彩繽紛的

彩 虹 ; 正 如 有 人 在 無 所 依 傍 的 時

候,陳教授伸出援手,鼓勵大家以

自強不息的精神對抗逆境,樂觀面

對生命中種種不同的傷痛。她就像

一盞燈,燃亮了自己,同時也照耀

了別人。

有些人會整天向外尋求快樂,例如

飲酒、抽煙和追求物質生活。心靈

富足的人,喜悅會從內心湧出來。

因此人要不斷修行,學會知足、感

恩和欣賞別人。

她綿言細語指出:「我們常說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這句接

着是『常數一二』,所以人生總有

一、兩件得意的事。」不過,我們

即 使 一 天 遇 到 一 、 兩 件 不 如 意 的

事,已經令我們無精打采,就像滴

了一點污水,污染了整個心靈,說

生命沒有意義,為何不用欣賞和感

恩的角度去看世界?她抬起頭,望

着天空說:「例如我們今天在公園

做訪問多好,風和日麗,而不是烈

日當空,樹上的小鳥多漂亮。如果

你認為天陰,天快要掉下來,可以

改變這些負面思想,我們不能改變

1975年入讀香港大學,修讀社會工作學

士。她擔任香港大學思源基金健康及社

會工作講座教授,同時是香港大學社會

工作及行政系教授、睿智計劃項目副總

監、賽馬會安寧頌顧問。她出版和合著

的書籍逾30本,發表超過300篇國際雜

誌的研究論文。

1993年,受勳太平紳士,一直致力推行

社區復康服務給長期病人及殘疾人士,

以及為殘疾人士爭取權益。她除了擔任

香港復康會主席外,還擔任多個病人互

助組織的執行委員會委員或顧問,包括

病人組織聯盟、香港癌症基金會、再生

會、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會、香港協癇會

等。她同時亦為婦女事務委員會非官方

成員、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

死亡和哀傷工作專家組織成員。

陳 麗 雲 教 授 簡 介

陳教授說,人有同理心,當遇到和自己

有共同經歷的人,會向別人伸出援手。

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廣告)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五年九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四年十一月 // 23

生活心清淨,則生實相。

2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聖殿山上的傳奇

聖 殿 山 上 金 色 圓 頂 的 清 真

寺(Dome of the Rock)是耶路

撒冷的地標,建於公元691年。

寺的中間有一塊被稱為「基石」

(Foundation Stone)的巨大岩

石,穆斯林相信它就是先知穆罕

默 德 升 天 的 地 方 , 因 此 耶 路 撒

冷成為繼麥加和麥地那之後的伊

斯蘭教第三聖城。相同的一塊大

石,亦被猶太人認為是神創造世

界的地方,又是祖先亞伯拉罕接

受神測試,準備獻上自己兒子的

地點。

聖 殿 山 的 管 理 正 反 映 現 時

中東局勢的錯綜複雜。聖殿山自

1948年起隸屬約旦,猶太人被嚴

格禁止進入該區;1967年六日戰

爭中,以色列軍佔領了耶路撒冷

東部,現在聖殿山在以色列政權

在過美國海關還要輕鬆呢!) 沒有

阻滯,半小時後,全部人已經順利

過關了。我們不用主動提出,以色

列的海關關員已經把入境章蓋在另

一張紙上。看來他們也不想為旅客

帶來麻煩,影響旅遊收益 。

旅遊業是以色列的主要經濟

來源,以色列每年接待約400萬名

外國遊客。以色列旅遊景點眾多、

種類各異:歷史文化、考古、宗教

聖地、海灘等等,該國還是世界人

均擁有最多博物館的國家呢!以色

列的各個景點中,耶路撒冷排名第

一,去年遊客數量差不多480萬,

我們二十多人也包括在其中。

耶路撒冷歷史綿延三千多年,

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亞

美尼亞東正教的共同精神發源地,

被各宗教視為聖城。經歷了不同民

族與宗教的更替,迄今仍在世上扮

演神聖傳奇的角色,令人神往。

筆者之前曾經提及和友人的中

東古國之旅,意猶未盡,想

和讀者繼續分享在以色列的見聞。

忐忐忑忑順利過關

就算不關心政治時事的人,

對中東地區的戰事也一定不會感到

陌生,由1948年至2018年,70年

來,已出現了5次大型戰爭,傷亡

枕藉,軍事衝突仍然不時發生。作

為旅遊者最大的希望是旅途平安。

因此,在進入以色列前,導遊為我

們做了不少事前提示:行李箱要方

便隨時打開被檢查、被海關抽問的

時候要如何回答、要求海關關員不

要在護照上蓋章,以免日後進入其

他中東國家有困難等等。

我們一行二十多人從約旦進入

以色列海關的時候,心情難免忐忑

不安。過程卻是出乎意料的快捷,

與一般海關的檢查無異(可能比現

都市回甘

進境以色列文:何巧嬋 著名作家、資深教育顧問

何巧嬋攝於聖殿山上的清真寺前。1994年,約旦國王出資650萬美

元,為寺的圓頂鋪蓋了24公斤純金箔。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25

到哭牆喜極而泣。「哭牆」成為

當年聖殿留下的唯一遺跡,象徵

了聖殿的化身,是猶太教徒最神

聖的祈禱聖地。

猶太人把深埋地下的聖殿廢

墟西牆,用石塊加高,築成今日的

一面大牆,讓人們進入廣場祈禱。

廣場男女分隔,我們隨眾分開男女

進入哭牆的範圍。猶太信徒手捧希

伯來文經書,唸唸有詞,如泣似

訴,虔誠動人。

所有進入哭牆的人,不論宗

教都可以用白紙寫下自己的願望,

摺疊好塞進石頭之間的裂縫,祈求

上蒼憐憫、願望成真。

我在紙上寫下簡簡單單的4個

字:世界和平!

耶路撒冷,希伯來文的原意

本來就是「和平之城」。新的一

年,願和平降臨耶路撒冷,降臨世

界每一個角落!

蘭教徒開放,我們不是伊斯蘭教

徒,所以不得進入。雖然無法親眼

看見寺中那塊特別的聖石,但能夠

近距離看宏偉的金頂清真寺,並聽

導遊講解數千年烽火動蕩的歷史,

已經非常動人心弦了。

哭牆祈禱

耶路撒冷的哭牆,是遊客必

到之地。聖殿山約公元前586年和

公元前19年都曾興建過聖殿,現

已不存在了。公元70年羅馬帝國

圍攻耶路撒冷,焚毀聖殿夷為平

地,把猶太人驅逐離開原居地。

被 毀 的 聖 殿 僅 留 下 西 邊 一 道 圍

牆,放逐在外的猶太人回到耶路

撒冷,每每在此牆祈禱,哭訴流

亡的苦難,「哭牆」之名由此而

來。1967年的6日戰爭中,猶太人

收復耶路撒冷,因此又大批人湧

之下,交由約旦託管。以色列控

制聖殿山區入口,約旦的「伊斯

蘭宗教財產委員會」則負責聖殿

山上的管理,決定誰可以進入清

真寺參拜。

進入聖殿山前導遊一再提醒

我們遵守以下規矩:

1. 不可配戴任何宗教的飾物,例

如:十字架、佛像等。

2. 男女不可以在公眾場合作身體

接觸,就算是夫婦也不能拖

手。

3. 要穿着莊重的衣服。

第1、2點較為明顯,容易遵

守。何謂莊重的衣服?袒胸露臂的

衣服固然不可,我們團中的一位女

士穿了一條白色的長褲,廣場守衛

覺得白色可以透視,於是要求她加

穿廣場提供的一條長裙才能繼續遊

覽。

金色圓頂的清真寺只對伊斯

哭牆分開男女區域,男左女右,圖中是男士區域。

2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解讀「旭日文化」(一)文:楊釗 旭日集團董事長

打響名堂,站穩陣腳。隨着70年

代牛仔褲的熱潮,旭日逐漸建立

起跨國企業的地位。

1976年起,港產紡織品出

口配額受到限制,扼殺了歷史短

的服裝廠的發展。為此,旭日利

用在港設廠的成功經驗,向海外

發展,先後在沒有配額限制的菲

律賓、印尼和孟加拉開業,大展

拳腳。

1978年,中國大地改革春

風乍起,旭日投資幾百萬在廣東

順德容奇鎮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來

料加工、補償貿易工廠—「大

進製衣廠」,成為首批於內地投

資設廠的港商,同時為服裝製造

進一步奠下了良好的基石。

成功轉型‧多元化業務

旭 日 的 經 營 目 標 是 成 為 行

業的先驅。當工廠的生產發展到

一定規模時,建立了貿易體系,

企業文化指的是企業在經營

活動中形成的經營理念、

經營策略、經營目標、管理體

制、企業價值觀念、員工價值觀

念、社會責任等的總和。1974年

成立的旭日集團,經歷了多年不

斷的探索、總結、計劃、落實、

檢討,積累出一套獨有的「旭日

文化」。今期將與大家分享旭日

經營的發展歷程和經營策略,我

們集團的發展歷程就是「創造條

件,發展優勢」。簡單而言,我

們在意識上時刻警醒如何增強自

己的生存能力,積累和發揮自己

的長處和優勢。

經營奮鬥史

1974年「旭日製衣廠」成

立,創業者們以全情投入、敢為

人先的創新精神,全力發展。創

業之初,憑着全體員工的共同努

力,成功完成一批難度極高的

「格仔牛仔褲」,令旭日在業界

並在美國拓展自家品牌批發業

務,繼而開設零售業務,形成了

「工、貿、銷」一條龍。當人力

密集型行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

又開拓了地產、金融投資等資金

密集型的行業,使到企業得以全

面發展。

回顧整個發展歷程,旭日經

歷了四次成功的轉型,探索到實

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舉的經

驗。第一次轉型是由香港為主的

工廠轉移到海外設廠製造;第二

次轉型是由製造產品的工廠發展

成為工貿結合的企業;第三次轉

型是由工貿結合的製造業轉變為

以服裝零售為主的服務性行業;

第四次轉型是由人力為主的企業

發展成為以資本為主的企業,亦

即房地產和金融投資。近年來,

集團亦開拓了資產管理業務,擴

大發展的空間,整個過程經歷了

業務多元化、地區多元化以及行

業多元化。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27

「保持優勢」的發展策略。在這

策略下,要對市場、對手、自己

有充分的認識:當市場處於空白

時,別人還沒進入,我們便先進

佔了;當別人進佔來時,我比別

人質量更好、服務更好、價值更

高。當別人又追趕上來時,我們

便轉往其他領域發展,再次運用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

轉」。

第 三 是 「 量 力 而 為 , 平 衡

發展」。巿場形勢千變萬化,高

深莫測,我們依靠的是「量力而

為」,穩紮穩打,穩步前進。眾

所周知,22年前的「亞洲金融風

暴」及11年前的金融海嘯,都

是過度信貸,高槓桿而形成。很

多企業在遇到順境時盲目樂觀,

過度擴張,一旦逆境來襲,轉不

過身,便遭滅頂之災。西方諺語

云︰「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

個籃子裏(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企業

不斷創造新發展

回顧旭日的發展路向,突顯

了旭日創業者們無懼和創新的精

神,奠定了公司持續發展風格及

經營策略,歸納有四:

第 一 是 「 創 造 條 件 、 發 展

優勢」。當年我們沒有學歷、沒

有資金、沒有社會關係,但我們

不悲觀,我們相信「天生我才必

有用」。我們探討和挖掘自己的

長處,結果發現,我們「年青、

有氣力」。因此,我們就用這僅

有的長處「肯拼搏、肯吃虧、肯

學習」,成為我們謀生的宗旨。

由於我們肯吃苦、肯吃虧,很快

被人賞識。由工人升做領班,再

升到廠長,以及成為合伙人。由

「無條件、無優勢」變成「有條

件、有優勢」。

第 二 是 「 人 無 我 有 、 人 有

我優,人優我轉」。此「十二真

言」,是基於「保持領先」、

不要單一發展,而要「兩條腿走

路」。由創業初期之製衣,逐漸

發展至「工、貿、銷」一條龍,

其後又發展地產業,始終是「量

力而為,平衡發展」,贏得了穩

健發展,穩健向前。

第 四 是 「 保 持 優 點 , 改 善

缺點」。這是保持企業健康發展

的一大利器。《周易》曰︰「天

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企業

如在取得一定成績後,很容易懈

怠和驕傲,未能「居安思危」。

當下一個災難到來時,就會被淘

汰,就會被湮沒;相反,如果能

夠時刻警醒,定期檢討,保持優

點,改正缺點,就能經得起風

浪,避得過災難,並得到發展。

旭日製衣廠於70年代縫製的「格仔牛仔褲」

2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文:陳家寶醫生

婦產科醫生、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普明佛學會會長(本欄由王秉豪博士及陳家寶醫生隔期撰文)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受到父母

的影響,中國人有一句說話

「言教不如身教」,所以家長要做

個好榜樣,教導子女應該從做好自

己開始。小孩的學習模仿能力高,

常常看到家裏長輩如何做人處事,

就會有樣學樣。孩子是一面鏡,父

母一定要做個好榜樣,因為父母的

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很多例子都證明教育下一代要

從做好自己開始,例如現在手機已

成為生活必需品,很多小朋友都有

手機隨身,父母當然要求孩子不要

沉迷玩手機,所以在日常生活裏,

除了必要的工作外,自己也不應專

注於手機。父母可與孩子約定使

用手機遊戲時間,彼此共同遵守。

父母能言行一致,孩子必然模仿學

習,成為言行合一的人。常常在過

馬路時聽到大人叫小朋友要遵守交

通規則,但有時父母也會因趕時間

帶着小朋友衝紅燈,這樣又怎能夠

培育下一代有良好習慣呢!早睡早

起是健康的生活習慣,孩子還小的

時候可以哄騙他們早睡,很多父母

都是等兒女們睡着了才有自己的時

間。當孩子長大了,就要身體力

行,一齊熄燈睡覺了。至於環保概

念,要從小灌輸。孩子從小過着環

保生活,長大後一定會愛護地球。

這個重責,一定要父母身體力行,

做好自己,才會有成果。

佛教着重修行,學佛的第一

步就是做好自己,因為要度眾生,

先要改變自己!從佛法的角度,

闡明「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

人」。因為不管任何事都是「因、

緣、果」,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是

不會埋怨的;反而會藉着檢討自

己,借助逆境為「增上緣」,轉

為正向的行為、語言。每個人的

一生,都要自己去走,自覺才能覺

他,自度才能度人。別人只是看

客,誰也不能代替誰過完這一生。

一切外因都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

用、起變化,內因是關鍵中的關

鍵,你才是唯一能成就你自己的

人;不要看扁自己,你也有佛性,

什麼都不差,這是佛說眾生皆有佛

性,眾生皆可成佛的道理。

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解脫

自己的生死,亦即解脫了眾生的生

死,這是佛陀的身教,所以學佛就

是從做好自己開始。太虛大師提倡

「人生佛教」,認為應重視現實的

人生。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其

現實」。星雲法師說:「最好的管

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人間佛

教倡導在生活中開發人人本具之佛

性,並以此佛性來指導生活。在人

生的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

好自己,把人做好,才能成為人間

佛教的弘法者。對於修淨土的行

者,老實念佛,做好自己,做到預

知時至,給眾生一個見證,就是修

菩薩行,以身教弘揚淨土行之積極

性的好例子了!

家有佛法

從做好自己開始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29

文:田芳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名譽講師(本欄由田芳女士及黃志安先生隔期撰文)

真實的,人可以容許悲傷存在於生

命當中嗎?人又可否在積極生活之

餘,同時選擇與悲傷共存?

去年11月,歌手林二汶在她的

Facebook分享了好友盧凱彤離逝後

的心情:

「在城市以至個人生活中,關

心問候不止,是福氣,也難免讓人

百感交集。有人來問:『好一點了

嗎?』我不懂怎麼回答,隨便回應

一句:『嗯嗯OK。』有人來問:

『OK嘛?得啦冇嘢啦!開心啲!』

聽到痛入心。我心裏不禁問:『得

啲乜嘢?』得,我可以繼續生活,

上兩期提過一位喪妻的男士,

太太離逝後就透過足跡走遍

各區,去尋回太太在不同地方曾留

下的記憶。

原來,每個人哀傷的方式都是

獨一無二的。

這故事還未完。

這位深情的男士,努力適應

喪妻後的生活,後來成為保安員,

繼續克盡己分地工作和照顧孩子。

歲月過去,他仍舊思念着心愛的妻

子,每逢假期,他會從早到晚佇

立在太太的墓前,風雨不改。有一

天,女兒按捺不住,嘗試勸勉他:

「開心又是這樣生活,不開心又是

這樣生活,為什麼你不開開心心地

生活?」

啊,多熟悉的安慰語!

他回答:「對啊!開心又是這

樣生活,不開心又是這樣生活,哪

我可不可以選擇不開心地生活?」

這回應讓我反覆思量:作為

父親,他繼續努力工作養家,照顧

子女;但作為丈夫的那一個身份,

他失去了最愛的太太,讓他感受到

最深刻的哀痛和悲傷。若然悲傷是

面對快樂的事我依然快樂,我積極

過日子,活得好好的,OK,我得。

然後:『冇嘢啦!』沒有什麼?

對,心裏沒有了一塊,可惜這個語

氣所說的『冇嘢』,應該不是說缺

了的那一塊。最後:『開心啲!』

你是嫌棄我不夠開心嗎?還是我做

得不夠好,活得不夠有能量?不是

說你太輕挑,你不過不知道我有多

認真,多認真地跟這悲傷相處,多

認真地努力活好。我只能說,開心

跟傷痛並存,兩者也不需要取代大

家,悲喜交集地好好活着,是生命

的本質,是哀傷帶來的智慧與禮

物。」

對了,生命的本質,有快樂,

也有悲傷。沒有失去時的哀慟,又

怎能領會擁有時的喜悅?快樂和

悲傷,就如錢幣的兩面,從來都是

並存的。快樂時,我們都熱烈地慶

賀;到悲傷時,為什麼我們卻要落

荒而逃?選擇與悲傷共存,並不

等於放棄快樂消極地生活,而是更

貼近生命的本質,如實地生活。於

是,哀傷時,我們安然面對;快樂

時,我們更覺可貴。

這是失落教我們上的一課。

生死相安

選擇與悲傷共存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常霖心照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31

常霖法師

常霖法師原名葉青霖,香港

著名攝影師。2010年因緣成

熟,於台灣果如法師座下剃

度出家。

快樂與財富

很多人衡量快樂的標準是擁有多少財富,而這種「財富愈多愈快樂」

的觀念,是來自現代物質主義社會的價值觀。其實擁有多少財富,跟

人生是否快樂並無直接關係。因為快樂與否是心造成的感受,重點是

要清楚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根據別人的標準。因此在教育下一代時,

應該教他們如何得到快樂,而不是如何得到財富。這樣孩子長大之

後,就會理解事物的價值,而不只是事物的價錢。

文、圖:常霖法師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31

3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一人份材料:玫瑰花9克、菊花9克、枸杞子6克

方法:用沸水沖泡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行氣解鬱,平肝明目

最近 筆 者 在 咖 啡 廳 聽 到 歌 手

蘇 永 康 的 歌 曲 《 那 誰 》 ,

「渡日月,穿山水, 尚在恨,那

誰」,歌詞描寫了一個失戀者情

緒崩潰,鬱鬱寡歡。其實情志抑

鬱自古都有,宋朝李清照的《一

剪 梅 》 : 「 花 自 飄 零 水 自 流 。

一 種 相 思 , 兩 處 閒 愁 」 , 這 個

「愁」可謂多麼的困擾呀!因為

肝氣有疏展、升發的生理作用,

所以中醫認為肝有疏通、宣泄的

功 能 , 能 夠 調 暢 氣 機 和 調 節 情

志,故情緒的問題多與肝有關;

而肝膽病變的問題還多伴有一種

臨床常見的病症:脅痛。

脅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

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症,都市人多

有夜睡習慣,睡眠不足,工作壓

力大,再加上情緒精神刺激而得

病,患者通常會經常覺得兩脅隱

隱作痛,但是什麼檢驗結果都顯

示肝功能一切正常,那為什麼會

脅痛呢?

中醫認為肝臟位於脅下,而

肝經脈分佈於兩旁,膽依附於肝,

所以脅痛主要與肝膽有關。這次介

紹的湯水適合肝氣鬱結型的患者作

平日調理之用,患者除了脅肋脹痛

外,多伴有情志不舒,胸悶氣短,

脘腹脹滿,飲食減少等症狀。

醫 學 上 , 很 多 病 症 都 會 與

脅痛有關,例如肋間神經痛、膽

石症、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

肝癌等,所以如果出現症狀請盡

快求醫。要預防脅痛發生,大家

平日飲食應減少進食甜食、油膩

及辛辣之食品,最重要是要保持

心情舒暢,不要「此情無計可消

除,才下眉頭,却上心頭」。如

果受到情志問題困擾,又沒法自

行解決,就要盡快尋求專業人士

的 幫 助 , 不 要 「 淚 疊 淚 , 風 一

吹,漸莫辨,那誰」。

行氣解鬱 玫瑰枸杞茶

養生食療

玫瑰花

甘、微苦、溫,歸肝、脾經,

有疏肝解鬱,和血散瘀的功效

菊花

辛、甘、苦、微寒,歸肝、肺經,

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

甘、平,歸肝、肺、腎經,

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的功效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33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文:註冊中醫溫熙 指導:註冊中醫吳靖博士、中醫服務主任

圖:William Fung

3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4 至 5 人份)芋圓材料: 黑糖薑茶材料:

芋頭 300克 黑糖 25克

紫心蕃薯 300克 生薑茶 50克

木薯粉 100克x 2 薑片 適量

砂糖 40克x 2 熱水 600克

生粉 適量

熱水 適量

搓芋圓麵糰

雙色芋圓切粒

烚熟兩種芋圓,待浸冰水備用。

芋圓做法:

1. 芋頭和紫心蕃薯蒸熟後,保持熱的狀態備用。

2. 將100克木薯粉和40克砂糖放在器皿內拌勻,用作搓芋圓麵糰。

3. 放紫心蕃薯進器皿內,以壓薯蓉工具將紫心蕃薯、木薯粉和砂糖

拌勻。待麵糰稍冷後,拿出來用手搓糰,期間加適量生粉以免

黏手。如麵糰質地偏軟,可再加適量木薯粉。如偏硬可加入少許

水。最後將麵糰搓成長條狀,切粒備用。

4. 芋頭跟紫心蕃薯做法相同。

5. 燒熱一鍋水,水滾後將芋頭和紫心蕃薯芋圓放進內烚熟,撈起浸

冰水備用。

黑糖薑茶做法:

1. 燒熱鍋,放薑片爆香後,再加約600克熱水、50克生薑茶及25克

黑糖進內,略煮一會即完成。

2. 最後將芋圓放進黑糖薑茶內,煮至芋圓浮起即可上碟,趁熱享

用。

台式黑糖薑茶雙色芋圓

與您傾素

台灣著名美食「台式黑糖薑茶雙色芋圓」,以芋頭和紫心蕃薯製作芋圓,原材料佔六成以上,

吃時可吃到芋頭和紫心蕃薯的原味,亦較市面一般添加色素的芋圓更健康及更有營養。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35

大廚小貼士:

1. 如家中有廚師機,可直接將蒸熟的芋頭和紫心蕃薯,分別連同木薯粉和砂糖加進機內打成麵糰。

2. 將烚熟的芋圓浸冰水,這步驟能令芋圓吃進口更彈牙。

3. 黑糖薑茶的水和糖比例約為8:1,建議先跟這個比例製作,如試味時嫌太甜,可加熱水;如不夠甜則加黑

糖。

食譜來源:鄺梓罡 佛門網

鳴謝:鄺梓罡 素食餐廳「雅.悠蔬食」

鄺梓罡(KenKwong)簡介:

現職「悠蔬食」及「雅.悠蔬食」餐廳主廚,自小醉心廚藝,喜歡鑽研多國料理,曾遠赴台

灣學習素食料理,發願要將傳統素菜改頭換面,集多國料理所長,煮出色香味營的菜式。

Ken現與佛門網Channel B體驗頻道合作《素食教煮》節目,示範不同風格的素菜,讓大眾能

對素食改觀,藉此推廣素食,為保護地球出一分力。

有關本食譜的精采短片,請登入:alldoors.org/2LSL5p0

3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文、圖:陳青楓 寫作人 畫人 文化人 現職妙法寺文教發展總監

性 武

則天稱王。她去世後按照其遺

願,在乾陵立下一個「無字

碑」。

對於這「無字碑」,後世人解

說紛紜,有說是她謙虛,不談自己

的「豐功偉績」;有說是她把自己

的功過,留待世人作評說……無論

是哪一個說法,其實都是「解者自

解」,按照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迎

合某些人的觀點而論說罷了。

武則天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相信論者一下子也不好說,也就說

她是個「複雜的人」吧!

不過,通過對武則天的看法,

也正好說明了「人的多面性與複雜

性」,可不應該「一刀切」地去肯

定什麼或否定什麼。雖云「人之初

性本善」,但來到這人世間後,紅

塵滾滾,滾得「一身複雜」,所

以,人性是複雜的!但有兩點,我

個人以為是可以肯定的—

一個人的「功」與「過」,

不應該有所謂「三七開」、「四六

開」這樣地打着算盤去加減乘除,

有「功」的地方就是有功;

你如果犯下錯誤,不能說什麼「將

功補過」,更不能說什麼「相比之

下,『功』大過於『過』!」

沒有這回事,也不應該有這

回事。錯的就是錯的,對的就是對

的。

因此,對武則天這「一代女

皇」,豈能說什麼「她還是對中

華民族有大貢獻,對佛教有大貢

獻!」

不知有些人是故意還是無心

地,總是遮掩她非常沒人性的一面

而去突顯她的所謂「豐功偉績」。

這個女子,可以親手扼死自己

的親生孩兒而為了嫁禍皇后;為了

自己「上位」以及那怨毒的報復,

把皇后和蕭淑妃斬了手腳,硬塞在

一個酲內浸酒,只讓對方僅露出一

個頭來。這比凌遲處死還要殘忍。

啊呀!人性之陰險奸惡、兇殘

暴戾到這樣的地步,你如何去替她

功過「對數」?能「對數」嗎?

黑白之間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這樣簡單地看問題必然會

「出問題」。人是複雜的、多面性的,就像水墨畫,除了黑

與白之外,在黑白之間還有多重色彩。所謂「墨分五彩」,

有濃、淡、焦等多個層次,人的複雜性何嘗不是這樣?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37

其次,她的荒淫無道,即使

是野史有諸多誇張的描述,但能否

認她沒有這樣的穢行?更教人搖

頭的,是她的親女兒— 太平公

主,為了討好武則天,居然把自己

的「情夫」雙手捧上,而武則天

亦「欣然接受」。這叫做「有福

共享」嗎?武則天也有自己的前

科— 她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

人,李世民死後,這「武才人」輾

轉投懷於他的兒子李治,這是有根

有據的史實,不是隨便說一句道聽

塗說便可抹掉。

好了,我說了這一大堆,無非

是想談一個問題—人性與佛性。

武則天對佛教有極濃厚興趣,

甚至有說她篤信佛教,不僅虔誠,

且運用她的權勢使佛教在唐代大行

其道,她甚至以「一國之君」跪拜

神秀這「國師」。

請恕我有這麼一點看法—

武則天之所以「篤信」佛教,

完全是為自己「贖罪」(她心知肚

明,自己做過的壞事太多了)。我

相信她也會像一些「痴徒」一樣,

以為這樣就是行善積福,以功補

過。

很不是味兒的,有些人還去說

什麼武則天有慧根,有佛性,對佛

教作出大貢獻,她為中華大地的佛

教興盛做了不少功德云云。

一個連基本人性也沒有的人,

你去說她有佛性?這不侮辱了「佛

性」兩字嗎?

百年來,有一些人習慣「非此

即彼」的二分法思考模式(或者說

「不思考模式」)—好人好到極

點,壞人壞到透頂!

人,會是這樣的嗎?

無字碑

武則天的「無字碑」立於乾陵。她的遺體與唐高宗李治合葬。「無字碑」

寬2.1

米、厚1

.49

米、重9

0

多噸,碑頭有八條螭獸盤繞,兩側有升龍圖。

千年過去,今天回望這石碑,斑斑駁駁、荒草萋萋。「無字」也好、「有

字」也罷,都不過是前塵影事,還是讓我們活好當下。

3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圓 智 法 師圓 融 一 切 智 周 萬 物

圓智法師(1924~2014)稚年出家,童真入道,深入經藏,以解資行,畢生修行,惟佛是

念,恩澤十方,度眾無數。法師為教界耆宿、天台祖師倓虛老和尚之入室弟子,一生善說法

要,廣攝群機,尤以品學兼優,悲智雙運,深受老和尚器重。法師曾任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

董事兼弘法部主任、香港湛山寺永久董事、美國佛教會名譽董事等職,先後在香港、多倫多

及山東濟南等地開創文殊道場,荷佛家業,樹大法幢,教觀等持,禪淨雙修,德播中外,譽

滿天下,弟子遍及寰宇,沾恩蒙惠者不可勝計。

圓智法師生於1924年,世居

山西五台山豆村。五台山為

文殊菩薩的道場,自古以來就是

佛門聖地,宗教氛圍濃厚。法師

生具慧根,敏於常人,6歲時在五

台山古南台之南山寺依含魁老和

尚剃度出家。12歲時,在山西陽

高縣雲林寺受具足戒。南山寺是

五台山十大寺之一,平時常住有

二三百人。法師在南山寺讀書誦

經,精勤苦學,博聞專修,轉瞬

十年。法師求學心切,遂向師父

請求下山讀佛學院。師父見他志

向可嘉,不但慈悲應允,還給他

準備衣服和路費。

1 9 4 2 年 春 , 倓 虛 老 和 尚 於

天津居士林講演《維摩詰經》。

法師當時掛單北京極樂寺,日夜

求菩薩感應,希望得遇名師,聞

法得度。聽聞倓虛老和尚蒞臨天

津 弘 法 , 欣 然 趨 往 。 及 後 瞻 仰

慈容,老和尚法體魁梧,頂有光

輝,語言爽朗,聲如洪鐘。法師

頂 禮 時 , 老 和 尚 合 掌 曰 : 「 免

禮 , 免 禮 , 阿 彌 陀 佛 , 同 成 佛

道 , 同 圓 種 智 。 」 法 師 歡 喜 之

下,自思明師已遇,豈可失之交

臂,從此拜依老和尚座下,不離

左右,擔任臨時侍者。1943年,

倓虛老和尚命等慈和尚為天津大

悲院第一任住持,代其在天津監

修道場,又命法師駐錫大悲院,

協 助 等 慈 和 尚 料 理 院 務 。 一 年

後,法師蒙倓虛老和尚許可,入

青島湛山寺佛學院就讀。進入佛

學院以後,法師以深厚的佛學知

識基礎和踏實的學習態度逐漸在

僧團中脫穎而出,不久之後,就

擔任了佛學院的副講師。倓虛老

和尚生病時,舉凡上殿、過堂、

講小座,皆由法師代理。法師滿

腹經綸,對天台宗基本教義,曾

下苦功,有關天台宗要典,無不

涉獵探究,說來如數家珍,尤以

剖 析 精 微 , 設 喻 適 切 , 妙 趣 橫

生,辯解無礙,有如羅什,舌粲

蓮花,常使聽者聞法忘倦。

1 9 4 8 年 冬 , 因 國 內 戰 事 日

烈 , 法 師 於 是 離 開 青 島 前 往 上

海 。 初 到 上 海 , 舉 目 無 親 , 法

師在杭州彌陀寺掛單,度過舊曆

年。1949年春天,杭州局勢日益

緊張,法師預感杭州並非久居之

地。一日踱到車站觀望,正好有

火車要開,他當機立斷,捨棄了

彌陀寺的行李,攀擠到車頂上,

隨着火車到湖南。火車到長沙停

文:本刊編輯部圖:香港佛教聯合會

大德行誼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39

下來不再前進,在極度混亂的火

車站,他攀上另一列火車,數日

後 到 了 廣 州 。 下 火 車 後 無 處 投

止,打聽得有一座六榕寺,乃步

行到六榕寺掛單。法師在廣州住

了月餘,聞知倓虛老和尚將到香

港辦佛學院,為續佛慧命,乃繼

續南下,輾轉抵達香港。未久,

倓虛老和尚於香港荃灣弘法精舍

創立華南學佛院,法師入學佛院

深造,安心研讀經教,探究天台

教觀。

法師在華南學佛院讀了兩年

餘,尚未畢業而肺病復發,病骨

支離,不得已退學在弘法精舍療

養 。 1 9 6 0 年 , 弘 法 精 舍 的 大 護

法姜黃玉靖居士,在精舍為亡夫

超度,法師在誦經行列之中。他

唱念俱佳,只是瘦弱不堪,面帶

病容。姜黃玉靖居士詢問得知其

情況,十分同情,乃於北角錦屏

街一幢樓房中購得一處住宅,供

法師入住安心養病。後來,法師

病體痊癒,遂在該處設置佛堂,

命名「文殊院」,自任住持,隨

機弘化,以報佛恩師恩於萬一。

法師苦心經營道場,普潤有緣眾

生,成就卓著,建樹良多。

1963年8月11日,倓虛老和

尚於弘法精舍示寂,彌留之際召

法師於病榻前咐囑:「汝自幼出

家,不諳人情世故,我無他掛,

惟 於 汝 尚 不 放 心 , 今 後 務 要 謙

虛,自牧多與諸師兄弟親近,我

雖離此世界,亦瞑目矣。」法師

發願繼師遺志,篤志堅行,為佛

教,為眾生,盡形壽,獻生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 9 8 3 年 , 加 拿 大 湛 山 精 舍

舉行大雄寶殿落成儀式暨佛像開

光慶典。湛山精舍的性空、誠祥

二位大和尚是法師的早年同窗,

法師前往多倫多道賀,事後為性

空、誠祥挽留下來,協助湛山精

舍法務。1986年,因緣成熟,法

師在多倫多創建「文殊院」並任

住持。

2 0 1 1 年 , 法 師 秉 持 強 烈 的

愛國愛教之心,發心回國建立一

座正信的道場,經過多處考察選

址,最終來到了具有深厚歷史和

文化底蘊、「五嶽獨尊」的泰山

腳下,在山東濟南臥龍峪奠定了

「泰山文殊院」的開山之基。

2013年,法師不忍聖教衰,

不忍眾生苦,應信徒之祈請,前往

山東青島慈雲寺擔任住持,以其大

悲之心,弘化一方,度人無數。

2014年10月10日(農曆九月

十七日)凌晨2時10分,天台宗第

四十五代傳人、佛教大德圓智法

師安詳圓寂於浙江寧波廣福寺,

世壽92歲,僧臘86載。法師一生

充滿傳奇色彩,數十年如一日,

恆持濟世之念,素懷悲憫之心,

為法忘軀,未曾稍懈,為佛教在

海內外的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佛法難逢,大德難遇。圓智

法師一生志行高潔,謙默恬淡,

嚴於律己,慈以待人,數主諸方

法筵講席,開演大乘諸部要典,

宏宣天台宗乘妙義,戒香熏化外

之域,慈雨潤久旱之田,四方衲

子,聞風而來歸者,不可勝數。

法師學識淵博,道行高尚,懿德

慈風,四海共仰,其愛國愛教、

為法為人的崇高風範,堪稱僧俗

之楷模、眾生之福田。法師雖已

往生西方極樂,從此娑婆世界少

了一位慈悲的導師,西方世界則

多了一朵盛開的蓮花!祈願佛慈

廣大,澤佑群生,圓智老法師,

常 寂 光 中 , 乘 願 再 來 , 普 度 眾

生。

圓智法師法相莊嚴

4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大慧宗杲的「看話禪」

佛法

文:岑逸飛 哲學研究者及多媒體工作者,

多年來出入儒釋道哲學及

中西文化的會通,專研易學,

近年亦醉心佛學,現為大學兼任教授

及專欄作者

看話禪,又稱話頭禪,是禪

宗語,以一種稱為「看話

頭」方式修禪。這種修禪經南宋

大慧宗杲禪師發揚光大,盛行於

臨濟宗,與曹洞宗的「默照禪」

交相輝映。

所謂「看」,又叫「參」,

指觀察守護,即內觀;而所謂

「話頭」,是指說話前頭,也就

是當動念要說話、未說話前的那

個念頭。修行者把自己念頭集中

在一句話,或一個問句上,觀察

一己內心,之後生起疑情,在打

破疑情後便會開悟。

看話頭,最早可追溯到黃蘗

希運禪師。在文獻上,最早有紀

錄教人看話頭的是黃龍慧南與五

祖法演,但是把這方法廣為宣揚

則是大慧宗杲禪師(公元1089-

1163)。他是宋代臨濟宗楊岐派

高僧,字曇晦,號妙喜,又號雲

門。俗家姓奚,是宣州(今安徽

省)寧國人。

大慧宗杲於17歲在東山慧雲

寺慧齊法師門下出家,翌年受具

足戒。先後參訪洞山微、湛堂文

准、圓悟克勤等名師,宋徽宗宣

和年間與圓悟克勤禪師住開封,

開悟後承繼圓悟禪師的禪法,圓

悟又命他分座說法,由此名震京

師。

到 南 宋 時 , 大 慧 禪 師 與 抗

金名將張浚過從甚密,當張浚成

為丞相後,請他出任浙江徑山能

仁寺住持,讓能仁寺煥發生機,

宗風大振。其後殿試狀元出身的

侍郎張九成前往能仁寺跟從大慧

禪師習禪,但張九成是抗金主戰

派,與主和並且當權的秦檜對

立。大慧禪師也因此受牽連,先

是被褫奪衣牒,流放至湖南衡

州;再被貶遷至廣東梅州;最後

終於獲赦,恢復僧服。但對大慧

禪師來說,他是始終如一,弘揚

禪法不絕。

大慧禪師認為,看話頭時,

「須是行也提撕,坐也提撕,喜

怒哀樂時,應用酬酢時,總是提

撕時節。提撕來、提撕去,沒滋

味,心頭恰如一團熱鐵相似,那

時便是好處,不得放舍,忽然

『心華發明,照十方剎』,便能

『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

轉大法輪』」(《大慧語錄》)。類

似說法在《語錄》前後出現十多

次,可說是看話禪的指引。

其 中 的 典 型 例 子 , 便 是 他

常舉「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令學

者參究。他說:「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

『無。』」他提倡學者參究趙州

禪師的無字公案,鼓勵學者起疑

情,以疑情參究公案,因而得到

開悟。看話頭首先要求不能對話

頭作解釋,不能分析其意思,不

能用語言酬對,這與力圖從機鋒

問答體驗禪境的主張似是相對立

的。

名人千秋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41

佛法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4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法師有道

佛教生死觀與生命教育初探(一)

以四諦、十二因緣為中心

文:

宏明法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香海正覺蓮社社長、香港觀宗寺住持

生死問題是一個現實而普遍

的問題,不同的人對生與

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形成了不同

的生死觀,並且成為人生觀的重

要組成部分以及具體的表現。關

心生死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必須面

對和關注的終極問題,也是包括

哲學和宗教等人類一切文化所無

法回避並進行深入探討和試圖從

不同角度作出解答的問題,從古

今中外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我們不

難發現這個事實。本文試從佛教

的角度,依據佛陀教義中最基本

的理論元素—四聖諦和十二因

緣,嘗試探討佛教的生死觀並略

述由此開展出來的生命教育。

佛教看人之生與人之死

一、四大五蘊假合的生命體

據說東晉時期著名佛學家僧

肇大師曾作過一首詩︰「四大元

無主,五陰悉皆空。將頭迎白

刃,猶如斬春風。」(註1) 這首詩

不僅體現了作者對待生命的無限

豁達和對生死的從容坦然;同時

也揭示了佛教對人的生命的形成

所持有的觀點。

詩中「四大元無主,五陰悉

皆空」指出人的生命由四大和五

陰所組成。四大是構成人體的四

大元素︰地、水、火、風。據

《圓覺經》記載,四大乃指由

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

之人身。即:地大,堅礙為性,

有持物之用,如人身中之毛髪、

爪齒、皮肉、筋骨等均屬之。水

大,潤濕為性,有攝物之用,如

人身中之唾涕、膿血、津液、痰

淚、大小便等均屬之。火大,燥

熱為性,有熟物之用,如人身中

之暖氣屬之。風大,動轉為性,

有長物之用,如人之呼吸及身體

轉動等。

五陰,色、受、想、行、識

五者,又稱五蘊。色,變礙為義。

指有形相、有質礙的物質,如四肢

五臟等。受,領納為義。由接觸外

界而起的情緒反應,如苦、樂等感

受作用。想,就是想像,指對客體

物件所呈形相的收攝,於善惡憎愛

等境界中,取種種相,作種種想。

行,指在受、想之後所引發施動作

的意念作用,可以引導人去行善或

造惡。識,就是了別的意思,指對

外界物件的認識與判斷作用。在此

五蘊中,前一種屬於物質,後四種

屬於精神,是構成生命的五種基本

要素。

《 增 一 阿 含 經 . 二 十 七 》

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

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

法。」(註2)佛教講人類的一期生

命有四種樣相︰即生、老、病、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43

循環,腦部無法再獲得氧氣。)

三、死亡的類型及斷定

佛教判斷死亡及對死的定義

有自身獨特的理論系統。死,

梵 語 一 般 用 m a r a n a , 另 外 ,

cyuti(沒)、jāyi-parivarta(轉

生)、jāti-vyativrtta(離生)等

也都被翻譯為「死」。經典中所

載之死亡種類有多種:北本《大

般涅槃經.卷十二》舉出兩種

死,即:

1. 命盡死,謂性命終結而死;

2. 外緣死,謂由外在之因緣而

死(註11) ;

《大毗婆沙論.卷二十》舉出四

種死;

1. 有 財 ( 或 福 ) 而 壽 命 盡 之

死;

2. 有壽命而財盡之死;

3. 財與壽命俱盡之死;

4. 雖有財與壽命,然遇惡緣而

死於非命之死。

玄奘大師翻譯的《藥師本願

功德經》舉出九種橫死(又稱九

橫、橫死九法、九橫死),即:

1. 患病不得醫藥而死;

2. 觸犯國法處死刑而死;

3. 荒淫冶遊,而為非人(惡鬼

等)奪取精氣而死;

的生命亦在無常遷化中。佛教

不僅沒有長生不老的概念,更

沒有永生的希求。佛陀認為有

生必有死,「此衰老形骸,病

藪而易壞;朽聚必毀滅,有生

必有死。」(註7) 北傳法句經也有

類似的說法,在《生死品.第

三十七》中云︰命如菓待熟,常

恐會零落,己生皆會苦,孰能致

不死?(註8) 如何判斷死亡,在醫

學上有許多說法。古典醫學知道

四個死亡「前廳」,確切地說四

道死亡「入口︰大腦,心臟,

肺,血液。」(註9) 這裏所說的四

道死亡入口,呼吸、供氣、血液

循環和心臟功能的中斷及血液本

身的變化都會產生可以觀察的後

果,使人們能從外部察覺死亡的

過程。隨着科技的進步關於死亡

的判斷也有一些更新適時的指

引︰人類的死亡過程,也就是人

類從有生命力的階段,衰竭到另

一個階段的過程,有快有慢。而

其速度則因年齡、生理狀況、病

人周邊的環境以及死因而定。然

而,不論將死亡之人四周的環境

如何,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死

亡過程有一定的順序,那就是從

臨床死亡,到腦死亡,到生物死

亡,到最後的細胞死亡(註10) (臨

床死亡指的是呼吸作用和心跳的

永久自然停止,也就是血液停止

死。也稱作一期四相。《毗婆尸

佛經》上曰:「五蘊幻身,四相

遷變。」(註3) 佛教沒有長生不老的

概念,佛陀教導我們要對自己的

身體作如實的觀察。「觀此粉飾

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

絕非常存者。」(註4) 老,表示四

大的退化,身體衰老是生理代謝

的自然現象。病,則是四大不順

引生諸病。《佛說五王經》云︰

「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

謂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一

大不調,百一病生。四大不調,

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地大不

調,舉身沈重。水大不調,舉身

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風大

不調,舉身掘強,百節苦痛,猶

被杖楚。」(註5) 還有一些經典結

合人體五官及季節變化等指出四

大之病,如《佛醫經》中所說︰

「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

起,土增力盛。土屬身……水屬

口。火屬眼。風屬耳。火少寒多

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夏

四月五月六月風多。秋七月八

月九月熱多。冬十月十一月十二

月。有風有寒。」(註6) 這頗有中國

傳統中醫養生的蘊意。

二、生命本無常,有生必有死

佛教講諸行無常,一切都

在時時刻刻地變化着,包括人

4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法師有道

神識中陰的出處,並以此判斷未

來往生的方所。這些說法,在藏

傳密教中也有許多同類的看法,

此不贅述。

1. 《般若心經註解》,《卍新纂續藏經》

第26冊,第954頁下。

2. 《大正藏》第2冊,第702頁下。

3. 《大正藏》第1冊,第155頁上。

4. 維拉哥達.薩拉達著《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第十一品《老品》第147節,

新加坡禪定中心出版,1997年,第314

頁。

5. 《大正藏》第14冊,第796頁中。

6. 《大正藏》第17冊,第737頁上、中。

7. 維拉哥達.薩拉達著《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第十一品《老品》第147節,

新加坡禪定中心出版,1997年,第316

頁。

8. 法增比丘譯,《南傳法句經新譯》,佛

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9. W.德爾(W. Doerr)︰《論死》,

1968年出版,第62頁。

10. 〔美〕大衛.韓汀著,孟汶靜譯︰《透

視死亡》,香港︰海嘯出版事業有限公

司,1997年,第14頁。

11. 《大正藏》第12冊,第435頁上。

12. 《大正藏》第14冊,第408頁上。

13. 〔日〕阪本幸南著,釋依觀譯,《阿毗

達磨之研究》,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

撰社。2005年,第337頁。

14. 同上,第338頁。

15. 《大正藏》第2冊,第150頁。

16. 《阿毗達磨俱舍論》,《大正藏》第29

冊,第26頁上。

17. 〔日〕阪本幸南著,釋依觀譯,《阿毗

達磨之研究》,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

撰社。2005年,第338頁。

18. 唐道世《諸經要集》卷十九,《大正

藏》第54冊,第180頁上。

亡與現代醫學或其他宗教不同的

是有一個「壽」的概念。在《俱

舍論》卷五,《瑜伽師地論》卷

五十二及《阿毗達磨雜集論》卷

二中,認為「壽」是由於前世的

「業」使我們人的身心組織相續

的情勢,好像射出的箭,在一定

期間內所保持飛出時的勢力。這

就是發展到後來所謂「去後來先

作主翁」(投胎時最先來,死的

時候最後離開身體)的阿賴耶識

或中陰身。壽即是命根,由它執

持人的生命「命根體即壽,能持

煖及識。」(註16) 也將斷絕命根之

持續作為死的決定性條件。從

而,呼吸停止、不發語言、意識

活動中絕,還不能判定為死。(註17)

關於死後的去處,佛教有根

據中陰身最後離開的身體部位來

檢視的傳統作法。「造善之人,

從下冷觸,至臍已上煖氣後盡,

即生人中。若至頭面熱氣後盡,

即生天道。若造惡者,與此相

違,從上至腰,熱後盡者,生於

鬼趣。從腰至膝熱氣盡者,生於

畜生。從膝已下乃至腳盡,生地

獄中。無學之人入涅槃者,或在

心暖,或在頂也。」(註18) 印光大

師在其文鈔當中有類似的說法並

極力宣揚︰「頂聖眼天生天,人

心餓鬼腹,畜牲膝蓋離,地獄腳

板出。」的說法,以示人命終後

4. 火焚而死;

5. 溺水而死;

6. 為諸惡獸啖死;

7. 從絕壁、山崖墮死;

8. 毒死;

9. 饑渴而死等等多種死亡類型

描述。(註12)

關於死亡的定義,阪本幸男

博士提到︰在被視為比較古的中

部經典的《諦分別經》中,對於

死所作的定義是︰云何死?彼彼

有情,彼彼有情類中死沒、死

亡、破壞、滅沒、死、命終、諸

蘊破壞、身體投棄,此名為死。(註13) 又指出,西元五世紀的佛音

所作的《清淨道論》說︰(死)

以死沒為特相,以離別為本質,

失(去現之)趣為現起。又,應

知(死)因為是苦之本,所以是

苦。(註14) 以上的定義,實際上並

不十分讓人明白到底死亡是什

麼?從一般現象來講,死亡,即

是四大分離,五蘊分解。表示喪

失壽(命)、煖(體溫)與識

(心)三者,使得身體的諸根

變壞的現象。《雜阿含經》卷

二十一講到︰「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彼身棄塚間,無心

如木石。」(註15) 「暖」與「識」

在現代醫學上都可以找到相對應

的詞語並且相符合。佛教判斷死

訂閱者:

電郵地址: 聯絡電話:

郵寄地址:

選擇禮品 1年訂閱禮品: ○ 香港佛教聯合會特製心經絹扇連織錦套 或 ○ 香港佛教聯合會出版精美素菜食譜《道場素食》

* 海外訂閱不設禮品。禮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若所選之禮品送罄,將安排其他禮品替代,恕不另行通知,本會保留最終決定權。

訂閱及助印《香港佛教》

付款方法 ○ 現金 請親臨本會遞交。 ○ 支票 港元劃線支票抬頭「香港佛教聯合會」或「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 銀行入帳 存入交通銀行帳號382-553-02033800,並將入數紙「正本」寄交回本會。

○ 海外匯款 美元或人民幣匯款,請將付款單據寄回本會。 收款人 Beneficiary: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收款銀行 Beneficiary Bank:Bank Of Communications (Hong Kong) Limited 收款銀行地址 Beneficiary Bank Address: Hennessy Road Branch G/F., 368 Hennessy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帳戶號碼 Account No.:382-553-02033800 Swift Code:COMMHKHK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 2574 9371 傳真:(852) 2834 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hkbuddhist.org

訂閱價(連平郵費) 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 台灣 東南亞 歐、美、加、澳、紐

1年12期 HK$180 HK$230 HK$230 或 HK$230 或 HK$280 或 HK$280 或 RMB$180 US$30 US$37 US$37

2年24期 HK$360 HK$460 HK$460 或 HK$460 或 HK$560 或 HK$560 或 RMB$360 US$60 US$73 US$73

收據抬頭: 聯絡電話:

地址:

《香港佛教》月刊 訂閱表格

香港佛教聯合會將盡力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所列載的規定,確保儲存的個人資料準確無誤,及有妥善的儲存方法。您提供之個人資料,將用作寄發收據以及與此項活動之相關資料。但香港佛教聯合會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包括您的姓名、電話、傳真、電郵及郵寄地址),以作日後與您通訊、籌款、介紹活動/法物、邀請或收集意見的推廣用途,您亦可以隨時要求本會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上述推廣之用途,費用全免。日後查閱或更新資料,請隨時致電2574 9371。

□ 本人不同意上述有關使用個人資料的安排。 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捐 助 項 目 助 印 《 香 港 佛 教 》帳 戶 號 碼 交 通 銀 行 3 8 2 - 5 5 3 - 0 2 0 3 3 8 0 0 ( 捐 款 H K $ 1 0 0 或 以 上 可 憑 收 據 在 香 港 申 請 扣 稅 )

捐 款 金 額 :○ 現 金 ( 請 親 臨 本 會 捐 款 ) ○ 銀 行 入 數 ( 請 將 入 數 紙 「 正 本 」 寄 回 本 會 )○ 劃 線 支 票 ( 抬 頭 請 寫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 支 票 背 後 請 寫 聯 絡 電 話 及 回 郵 地 址 )

捐 款 H K $ 1 0 0 或 以 上 , 本 會 將 於 收 款 後 下 一 期 《 香 港 佛 教 》 刊 登 捐 款 者 芳 名 以 作 鳴 謝 :

刊 登 芳 名 :

是 否 需 要 收 據 : ○ 是 ○ 否 收 據 姓 名 :

聯 絡 電 話 :

地 址 :請將填妥之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或銀行入數紙正本,寄回本會。

2年訂閱禮品:○ 心語誌記事本 + 吉祥手繩 或○ 「心書.禪」明信片集 + 吉祥手珠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 2574 9371 傳真:(852) 2834 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hkbuddhist.org

4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法忍法施

「有緣人」﹖!因此,我便馬上

調動了工作安排,最後決定了12

月14日去探病,赫然發現當日剛

巧是子緣的17歲生日。當天我準

備了《法忍法施》漫畫和一串佛

珠,作為皈依、結緣的禮物,希

望可以為他打打氣。

當天到達醫院,看到病床上

是一個皮膚白皙、臉蛋圓圓、眼

大大的大男孩。我們一見面,他

便流露出十分欣喜的笑容,但明

顯看得出他很疲倦。我第一句話

是:「細路!認得我嗎?」(因

為他是上網看「佛法十分鐘」而

認識我的)他說:「認得!瘦

咗!」第一次見面已像是認識很

久似的,他問了很多問題,包括

我為何這麼年輕便出家?他亦告

訴我:開始發病後,人變得很暴

躁,會問為何自己沒有作大惡

事、自己那麼年輕、學業未完

成、有很多事情未幹,為何上天

偏偏安排他罹患絕症呢?他心中

忿忿不平、十分不甘心,但自從

開始接觸我的網上節目後,漸漸

明白什麼是因果,亦相信自己的

病是過去生帶來的惡果,他的心

境開始變得較平和,也減少怨

恨。

惡疾折磨,苦不堪言

我可以明白子緣的心情及他

的忿忿不平。因為他十分愛踢足

球,一心希望將來能成為出色的

足球員,但奈何天意弄人,15歲

的那年突然發現罹患骨癌。這對

於一個仍未完成學業、對前途充

滿憧憬和幻想的年輕人來說,簡

直是晴天霹靂、完全不能夠接受

的事實。過去兩年以來,癌細胞

在他身上不斷擴散,以至雙腿已

經失去了功能,對於一個從前整

天在足球場上馳騁的小子來說,

差不多像是被判了死刑般難受。

由於要與癌魔對抗,子緣在六個

月內已經接受了超過60次的大小

療程和手術,電療和化療對身體

所產生的副作用和不適,更是令

他苦不堪言。

為他進行皈依時,他很認真

地隨着師父讀誦、接受皈依。我

亦勸他要念佛求生淨土,為自己

的未來生好好打算。我告訴他:

從電話中知道一個訊息,有

一位病人名叫子緣(化名),這

樣說:「若不是法忍法師的話,

那就不需要安排了!」

絕症病人要求皈依

記得四年前12月初的某天,

在兒童癌症基金會林姑娘的口

中,得知有位年輕病人在駐院的

曾姑娘建議下,看過我在YouTube

頻道的佛法講座及法會開示片

段,就對佛法產生了興趣,甚至

希望可在我引領之下皈依三寶,

成為佛弟子。曾姑娘嘗試拜託林

姑娘穿針引線聯絡我,期望能在

子緣有生之年作出安排。當時我

的工作很忙,無論是佛學班、法

會及大學的教學工作,都使我忙

得透不過氣來。我便向林姑娘提

議可安排一位法師前往瑪麗醫院

為這位病人進行皈依儀式。但對

方的答覆竟然是:「若不是法

忍法師的話,那就不需要安排

了!」聽到這番話時,我一面覺

得這位素未謀面的小伙子頗頑

固,一面又覺得莫非真的是位

與年輕病人的緣分文:法忍法師 法性講堂住持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47

「往生淨土就好像升班,而往生

後因業力牽纏而流轉生死六道輪

迴就好像留班的人。」想不到完

全沒佛學根底的子緣竟然完全明

白,還坦承自己小時已有留班紀

錄,今次不要留班,還立志要升

班—求生淨土,回來再幫助其

他有病的人。他能有如此慧根,

還能有此菩薩心腸去自利利他,

真的很替他高興。我臨離開病房

前答應他會在冬至那天中午再來

探他。

第二次的探訪,子緣看來比

之前更見憔悴,但他看到我真的

如約定般在冬至那天來看他而十

分高興。我在病房陪他談天說

地,他聽得津津有味,他告訴我

每晚有懺悔,還滿有信心地說要

念着觀音菩薩聖號往生。其間見

他一直手執着手提電話,久不久

便往手機屏幕看,後來才知道他

在計時。在我臨離開時,他歡喜

地告訴我:「今次我們談了一個

多小時,好開心!」

曾姑娘送我出電梯大堂時,

指子緣自己表示很高興能得聞佛

法。他現在心境平靜地準備面對

死亡,他心中再沒存有不甘和怨

懟;只是對單親的媽媽仍存不

捨,準備暗地裏錄下留給媽媽的

遺言。

坦然面對往生

子緣的病情愈見嚴重,身體

所受的痛苦愈來愈多,似乎嗎啡

對他所起的作用已不大。他暗地

告訴我說自己曾因身體所受的痛

苦而躲在被窩裏哭,真的是聞者

傷心、見者流淚。大好青年,為

何要受這痛苦折磨呢?但從正面

看到的是:他明白人生無常、因

果使然,他坦然面對並勇敢地為

自己揀選了一條光明大道,要升

班—求生淨土、解脫生死。其

實我和子緣自己都明白,他的離

世是隨時會發生的事,但是大家

都在與時間競賽。

因為我希望能趕得及為子緣

送上由自己帶領着一班弟子念誦

佛號和持咒的「電子念佛機」,

希望他能以祥和的心態念佛往

生。

接着的日子,我一直都有跟

進子緣的近況。得知他的身體每

況愈下,所需注射的嗎啡劑量也

愈來愈大。原來計劃講堂自家錄

音製作的電子念佛機要到2016年

4月底才能製作完成,但怕子緣

等不到這天了……情急之下,我

請電腦部的同事立即把念佛的錄

音套入模版機內,成為首部面世

的「法性講堂念佛機」,準備再

去探望子緣時送贈給他。

最後訣別

2016年1月18日是我最後一

次探望子緣,那天本來由早至

晚都已編排了滿滿的工作,但我

仍安排在中午午餐時段帶着念佛

機,匆忙趕往瑪麗醫院去探望這

小伙子。那時候子緣的情況已經

不太好,只靠着氧氣和嗎啡來支

持久延殘喘的生命。因為注射

了很重劑量的嗎啡,所以子緣

很累,沉沉地昏睡着,間中勉強

地睜開眼,希望爭取時間與我聊

聊。當我告訴他,他是第一位擁

有「法性講堂念佛機」時,他睜

開疲倦的雙眼展露了一個頗滿意

的笑容,還示意我們把念佛機放

在他枕邊不停地播放。

2016年1月20日左右,我剛

要帶隊出發往西安朝聖前,仍跟

進着子緣的病情,但一如所料是

愈來愈走下坡了!曾姑娘給我的

口訊是:「子緣說:『要多謝

師父,祝她一路順風,有緣再

見。』」果然這是他對我講的最

後一句話了!希望可以有緣再見

吧!

記得子緣離世的那一天,我

在嚴寒的西安,收到曾姑娘來

電,說子緣當天早上在睡夢中安

詳地往生了。小伙子終於離開了

那具令他痛苦折騰了兩年的臭皮

囊了,人生的無常使他嘗盡了像

地獄般的痛楚,但佛法又像是個

能令他重生的機會。我掛個長途

電話給子緣媽媽,請她把聽筒放

在子緣的遺體邊,讓我與他道

別,並提他要念聖號,跟隨觀世

音菩薩往生淨土。

可能是他的年紀,亦因為

他 當 初 那 非 要 皈 依 我 的 「 倔

強 」 , 我 們 認 識 了 ! 又 因 為

「緣分」使我們成為師徒。但

是,可能就是因為那3次的探

望,每次約1個多小時的陪伴,

我們從只認識了2個多月,變得

好像相識了很久和很親切!我

們彼此不再陌生!

4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十方世界

越通社

越南佛教協會將於今年5月12日至15日在越南的河南舉辦「2019年聯合國

佛誕大典(Vesak 2019)」。越南佛教協會治事委員會主席釋善仁表

示,越南曾於2008年和2014年成功主辦聯合國佛誕大典,今次是第三次在越

南舉行。「2019年聯合國佛誕大典」和「國際科學研討會」預計將迎接一萬

人參加,其中包括來自約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與佛教相關的人士。

越南佛教協會治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釋德善表示,世界佛教領導人、佛學

研究家和社會自然科學家會就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全球問題進行討論,並通

過大典的文藝活動傳播佛教慈悲心。

4.越南佛教協會承辦2019 年聯合國佛誕大典

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

金會、雲南省文物局、雲南省博物館等單位協辦的「妙香秘境—雲南

佛教藝術展」即日起至3月10日在假台灣佛陀紀念館舉行。這次展覽從雲

南空運125件作品至台灣展出,「阿嵯耶觀音」是「鎮展之寶」,價值逾

5000萬,工藝精緻,據統計全球不到25尊。

雲南代表性的佛教文物有佛像、經卷、法器、唐卡、供器等,展覽將分

為南傳、藏傳、漢傳佛教3個領域展出。

1.妙香秘境─雲南佛教藝術展

楊釗先生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珠

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

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於1月11

日合辦佛學講座,旭日集團董

事長、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

榮譽教授楊釗主講《順流、逆

流》;遺傳科專家林德深醫生

講題《顯微鏡下看佛的世界》。

楊釗分享了他的處世三招「分輕重、隨機應變、事緩則圓」及著名理論

PM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黃金定律,並以生動的例子探討中西方理

論應對逆流的方法。林德深醫生從醫學的角度參透佛學,他講述DNA與染

色體技術的發展,以及透過顯微鏡,看到了佛法與無常。

3.智度會舉辦佛學講座

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

林德深醫生

五十集大型紀錄片《高僧大德》於1月5日在南京普光寺舉行開機儀

式。這套紀錄片首批拍攝對象是4位高僧,分別是現年102歲的南

京棲霞寺法宗長老、106歲的四川什邡玉佛寺住持乘清長老,以及2位已

往生的高僧: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一誠長老和禪畫宗師圓霖長老。4

位高僧修行之餘,染灞翰墨,落筆成珍。該記錄片將通過對4位高僧大德

的真實紀錄,讓觀眾了解他們的高尚精神。預計該片將於2020年攝製完

成,並在中國國際教育台、中央電視台等播出。

2.大型紀錄片《高僧大德》

長三角微電影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49

鳳凰網佛教

廈門南普陀寺於1月1日至7日舉辦「慈悲心‧翰墨情」新年書畫慈善行活

動,主題為「四愛報恩‧精準扶貧」,以「愛國、愛教、愛大眾、愛生

活」為創作內容。廈門佛教界的諸山長老、高僧大德和廈門書畫藝術界的名

家獻出600多幅書畫作品參與義賣。「新年書畫慈善行」至今已舉辦了五屆,

總共征集義賣書畫作品1700多幅,籌集善款550萬多元人民幣。

8.南普陀寺新年書畫義賣

印尼棉蘭佛教聖城於去年12月24日舉行開山紀念日。海內外諸山大德

超過110位僧伽參加慶典,開山住持慧雄大師率領棉蘭宗教局佛教可長

Ketut Supardi、中國宗教局元佛教司長郭偉女士、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紹根

長老、澳中佛教總會會長般若大和尚、新加坡佛教總會長廣品大和尚、泰國

摩訶朱拉龍宮副校長Ven. Phra Sophonvachiraborn Sawai等諸山大德,以及海

內外嘉賓進入禮堂參與大典。

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紹根長老獻詞時說,如今聖城所做的福利、文化教育

對佛教徒淨化心靈作出巨大的貢獻,不但影響印尼社會,甚至全世界的佛教

界也感到光榮。

5.印尼棉蘭佛教聖城開山紀念日

蓮池寺於去年12月31日舉辦迎接2019

新年及正念禪修,約有80人參加。

參與者先聚集在佛殿聆聽佛法開示;黃昏

時分行禪,之後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參

與者更寫下新年願望放在火爐中燃燒,象

徵祈願。晚上的活動延伸至凌晨時分,凌

晨敲鐘,開始儀式,參與者許下新年願

望,願世界和平和幸福快樂。

7.蓮池寺舉辦迎接新年及正念禪修

亞洲應用佛學院

台灣法鼓山於去年12月31日晚上舉辦跨年法會,來自海內外超過2千位

民眾參加。信眾在大殿持誦《金剛經》、叩鐘祈願、迴向祝福。零時

整點磬聲迴盪,投射燈照亮戶外的《金剛經》牆,牆上鏤刻五千多字的經文

瞬間綻放光明,象徵以佛法智慧跨越黑暗無明,大眾共同祈願世界安定和

平、少災少難。

法鼓山方丈果暉法師開示,向信眾強調「願」很重要,許願代表承諾和決心,

任何時間和場合都可以許願,以利他來自利。最後祝福大眾實現願望,積極行

願,造福人間。

6.法鼓山農禪寺跨年法會

鳳凰網佛教

5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問: 請問作為佛教徒,我可以買六合彩、買馬或賭博嗎?

答: 六合彩和買馬,是香港市民常參與的博彩活動,我認為佛教徒不應參與。不過,少數人認為自己是以

捐款的心態,捐助馬會,惠澤社群,是做善事,這只是自欺欺人的藉口而已。

佛教徒不應參與賭博行為,因為賭博是出於「貪心」。佛教稱「貪、嗔、痴」為三毒,「貪欲」為

「惡欲」,《阿毗達磨俱舍論》中云:「於他財物,惡欲名貪」。賭博的人是希望將別人的財物佔為

己有,不勞而獲。然而,賭博的人多不會如願以償,往往輸多贏少,得不償失。曾有人作這樣的比

喻:將半碗水倒入另一個裝了一半水的碗,然後倒回原來的碗中,如此不斷輪流倒注,比喻賭博有時

贏有時輸。最後水愈來愈少,兩者都不足半碗水了。參與賭博的人最後都會輸,因為輸了沉溺於賭博

的時間,輸了正當的職業,輸了親情和友情。佛經告誡我們:「不應多作貪,貪是罪惡事。若多作貪

者,所獲皆散失」,說明了愈貪愈失去的道理。

此外,賭博也常和暴力及鬥爭扯在一起。賭徒贏了錢,因錢財來得容易,往往會趾高氣揚,隨意揮

霍,縱欲生事。輸了錢時,又會失意落寞,忿忿不平,無事生非。所以,賭徒中父子相怨,母女相

憎,夫婦失和,親屬朋友互相誹謗者不計其數。

佛弟子如有賭博的行為,應努力戒除。 賭博源於貪,去除「貪心」是佛教徒日常的生活實踐之一,

很多法師均會作出相關的開示,而禪修中亦有不少相關的修持方法,例如觀想「知足」。知足是富樂

之源,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的人雖富而貧。我們需要的其實不多,但心的欲念卻很大。如果我

們糊裏糊塗,欲念就會牽引我們的心,帶動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日夜追求,不得安樂。我們應想方

法讓自己靜下來,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我們已經擁有了什麼?不要作非分的貪念,才能遠離賭

博。

答客問

佛教徒可以參與賭博活動嗎?

演慈法師 解答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51

講座 及 佛學班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靜坐基礎班 2月10日至 14:30-16:30 岑寬華居士 九龍彌敦道328-342A 佛教法相學會 4月7日(逢星期日) 儉德大廈14字樓F&G室 電話:2771 8161

天台小止觀靜坐 2月22日起 19:30-21:00 寬濟法師 九龍荔枝角青山道501號 佛教青年協會(中班) (逢星期五) 國際工業大廈6字樓B座 電話:2338 9939

《維摩詰所說經》 逢星期三 17:30-19:00 岑寬華居士 香港中環大會堂高座 龍居士/彌勒佛學社 八樓演奏廳 電話:2546 6890

《地藏經》講座 逢星期三 14:00-16:00 傳戒法師 新界屯門青山村 圓明寺 楊青路51號 電話:2463 4886

《四十二章經》 逢星期四 19:30-21:00 演慈法師 香港北角英皇道 佛教愍生講堂 355-361號1樓 電話:2808 2373

《六祖壇經》 逢星期四 19:30-21:00 岑寬華居士 九龍太子道西141號 佛學班同學會 長榮大廈10字樓A-C座 電話:2380 6400

《大智度論》 逢星期六 14:30-15:45 淨達法師 新界沙田新田村1號A 慈航淨院 電話:9226 7929

成佛之道 逢星期六 16:15-17:30 淨達法師 新界沙田新田村1號A 慈航淨院 電話:9226 7929

信願念佛共修會 逢星期日 09:00-12:00 寬運法師 新界葵涌和宜合道 觀音講堂 潘宗光教授 50-56號 電話:3568 2613

活動消息

法會 及 活動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新春團拜、 2月10日 09:30-13:00 九龍清水灣龍蝦路8號 湛山寺供天法會 湛山寺大雄寶殿 電話:2719 6424

新春供佛齋天 2月13日 09:00-12:30 淨雄法師 九龍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 大禮堂 電話:2412 7808

華嚴寶懺法會 2月14日至15日 09:00-16:00 淨雄法師 九龍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 大禮堂 電話:2412 7808

新春祈福供佛齋天 2月17日 09:00-12:30 志振法師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電話:2490 6791

祝福(供佛齋天) 2月17日 09:00 道行法師 九龍彌敦道242號 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立信大廈E-F座4字樓 電話:2367 3091

祈福慧齋供三寶 2月17日 09:30-15:30 暢懷法師 新界屯門青山村 圓明寺 諸天吉祥法會 楊青路51號 電話:2463 4886

頂禮《三千佛洪名 2月18日至23日 09:00-16:00 志振法師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寶懺》(六永日) 電話:2490 6791

圓滿吉祥焰口 2月23日 17:30-22:00 志振法師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電話:2490 6791

一天八關齋戒 2月24日 08:30-18:30 新界屯門青山村 圓明寺 楊青路51號 電話:2463 4886

頂禮《慈悲三昧 3月3日 09:30-16:00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水懺》 電話:2490 6791

大悲寶懺法會 3月7日 9:30-12:00 淨雄法師 香港北角炮台山屈臣道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 4-6號海景大廈B座815室 電話:2412 7808

5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February 2019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12 月 1 日 - 12 月 31 日 )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楊燕華 $600

林鄧玲(已故) 鄧劉芳(已故) 林中文(已故)

林錦文合家 林智健合家.曾昭政(已故).

釋妙慧法師 $500

尹國華合家.蔡芳界 吳麗影合家 $300

吳燦權(已故) 譚蘇(已故).李金勝合家 洪

雄飛合家 張淑美.馬文善.曾焯強 $200

林麗慧 林麗麗 林麗雲.陳木田(已故) 潘漢

堅(已故) $150

陳曼麗合家 $130

徐維 李影芬 黎行軍 楊愛秋 徐慶華 黎少春

徐舒韻 徐梓軒 $128

C H E U N G K A I M A N . C H O U

B E N J A M I N B A N G Y I . P R O F I T S

CONSULTANT COMPANY.吳少真.周

小美合家.盧俊榮合家 $100

《香港佛教》第七○五期助刊鳴謝 (12 月 1 日 - 12 月 31 日 )

陳原利 周玉真 $5,000

王立信 $3,225

梁錦燕.潘敬君 $3,000

無名氏 $2,700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LO TZE KAI $2,300

TAM HONG SHEK.翁妙專 $2,000

BE'VISH JEWELLERY LIMITED.吳

啟和 龔慧瑜合家.李黃容惠.李漢杰(已

故).李馥嘉 李許藹茵.林文 許茵茵 林恩

慧 林恩深 .許國樑 何淑嫻 $1,000

劉炳發 邱大妹 陳國榆 陳健輝 劉玉明 陳迪

熙 陳曉瑩 $700

何定邦 $670

CHOY SIU FAI $600

梁玉燕 馮喜華 馮寶康 王謹怡 馮寶健 古志

雄 卓耀明 梁浩然合家 李茂成合家 許美美

古耀隆 高肖霞 徐鳳屏 徐永聰 徐永恒 曾

雯麗 徐豐杰 徐豐葦 關玉祺 陳寶媛 關建

邦(祐明) 關建民 陳寶蓮 李永康 梁金鳳 李

慶然 梁瑋詩 李慶龍 李詠琪 李慶麟 李梓鍵

李浚廷 楊秀易 梁麗英 楊震源 梁玲玲 吳暨

南 吳以然 何偉生合家 何展財合家 何展鵬

合家

$510

CARRIE KAN.SA NICECENTURY

TRADING CC.吳少真.吳詠淇 楊錦堂.

吳霏雯 朱麗華 伍伯錕闔家.周麗.林茂松

余阿玉 鍾育文 鍾善宜 林惜珠.胡國安.

殷人珍(已故).曹普岸(已故) 曹少玉(已

故).梁錦源 李敏婷.許宏略 許嘉賢.許

偉武 龔慧慈合家.許漢文 劉惠秋合家.陳

旭麟 陳旭麒.陳溢鋒 吳紫韻 陳楨淳 陳一

鴻 蔡雪萍 吳巍綬.無名氏.達力公司 達

力(香港)貿易有限公司.龔氏兄弟姊妹.龔

宅合家

$500

張子南(已故) 劉然娥 羅詠嫣 李宗銳 $400

FU CHIU FUNG合家 傅張佩玄.李銘

思.林梁淑霞合家.莫志鴻合家.許詩俊合

家.無名氏.霍錦充 鄧惠容 霍靜瑤 $300

黃蘇(已故) 盧沛如 梁衛珍 盧天鳳 陳家豪

$275

何嘉玲 倪志堅合家 何傳信合家 何嘉慧合

家 何浩文.陳碧鳳 陳心 陳珏.黃潔兒

$250

關國偉 $240

佘日峯 $210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53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12 月 1 日 - 12 月 31 日 ) 續

CHOY SIU KAI.LEUNG PING KEI.

MILKY.何嘉敏.佘綺雯.李文亮.李念

慈.李金勝合家 洪雄飛合家 張淑美.林玉

琼.林志榮 張燕紅.胡紹錦 黃雪儀.容玲

慧.容敬堯合家.袁寶嬌.馬貴梅.眾無名

氏.莊富豪.陳蔭華 梁桂嫻.黃天芳 鮮志

強 .楊浩琪.經雪瑩.鄔錫明合家 葉智賢

合家.劉穎琴 梁志豪.蔡如鳳 石鎮國.戴

玉芬.謝小姐.蘇廣場合家 $200

李志南 黃麗儀 李鎧潼 譚永堅 黃麗娟合

家.陳木田(已故) 潘漢堅(已故).謝寶譽

$150

Ma Yok Fong $125

黃惠群合家 $120

徐茹 $110

C H A N K I N G L A I . C H E U N G K A I

M A N . C H I U ' S F A M I L Y . C H O U

B E N J A M I N B A N G Y I . D I N G L A

C H I U T U N G L U N G . P R O F I T S

CONSULTANT COMPANY.WONG

YUET MING.孔萬熙.古順燕.何梓清.

余慧娜.吳仲平.吳愛華.吳劍青合家 吳

庭輝 吳梓瑩 吳鴻基合家 吳潤榮合家 吳嘉

鑅合家 李文泰合家.吳銳培.李秀堅.李

紅陽 姚錦鈿.李浩彥合家.谷錫遷合家.

周育英.林文献合家.林永惠.林志雄 鄧

秀文 林文禮 林文慧 陳慕貞.林逢霖合

家.林夢蟬.林翠瑩.林麗慧.林麗麗合

家.姚念康 羅婷婷.韋金妹(已故).韋嘉

蓮 .倪漢松.馬小紅.崔陳惠卿合家.張

阿瑜.張偉兒.張陳惠蓮合家.梁少英合

家.梁妹.梁德權 李燕萍.眾無名氏.許

予一.許立群.許光 .許炫堃 林世堃.

郭佩玲.陳冠鏗合家.陳建新.陳桐泉合

家.陳梁美蓮合家.陳惠琼合家.陳棋泉合

家.陳華.陳標泉合家.傅振邦.曾觀娣合

家.黃滿善.葉陳惠芳合家.劉澤奇 邱曦

樂.樊金成.歐陽芬合家.蔡如鑾.鄭巧

珊.盧志偉.鍾天養合家.鍾治平合家.鍾

景南(已故).韓建新 韓紫瑩.鄺淑馨.蘇

瑞嬌.釋佛觀法師 $100

本月放生的餘款將撥入放生護生專戶。

因版面有限,迴向文及捐款HK$100以下之

功德主未能於此刊登及鳴謝。

放生的意義是當眾生面臨生命危險的威脅時,施以援手,給牠們放出一條生路、一個生機,即使牠們可能會遭遇其他危險,

最少也給了牠一次生存機會,其他事情亦只能看其因緣了。放生的意義,更重要是培養護生、尊重及關愛生命的慈悲精神。

所以,放生活動值得提倡,但不應為求福而放生,應以長養慈悲心來放生、護生。若只為自己求福,不顧及放生的環境、條

件等因素,而令放生物受苦則屬罪過矣。

放生的意義

(廣告)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二月 // 55

(廣告)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廣告)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