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目录

农民工

1.新生代农民工“入市”需过五道坎

2.秦光荣:抓紧研究农民工进城落户

3.官方报告称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为每年 2 万亿

4.韩长赋 :农民工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5.农民工黄河边祭河神,讨薪怎一个“难”字了得

6.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与消费意识的双重增长

7.五中全会前瞻: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在于制度创新

8.农业部长:农民工应纳入廉租房体系

9.牛凤瑞: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的制度变革

10.秦虹:促进农民工进城定居的住房政策建议

农村农业发展

1.“十二五”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2.云南: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3.云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近 8 成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云南:50 万只节能灯专项用于“乡村绿色照明”

5.云南农村能源建设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6.贵州五方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7.贵州立法明确农村林地所有权可以依法流转

8.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逾 330 万亩 涉及农户 120 万户

Page 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教育

1.贵州进一步借助远程方式推动大规模农村教师培训

2.发改委 5500 万助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

3.贵州省将免费培训 5.4 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4.西部商报:特岗教师是“穷教育”的证明

5.刘延东:加快发展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撑

6.教育部出台措施支持甘肃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7.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文化部、教育部部署开展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

8.青海省启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社会性别

1.佛山首个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挂牌

2.7 成网友称打孩子属家庭暴力吁完善反家暴立法

3.反对性别暴力男性热线开通

气候变化

1.解振华谈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

2.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3.中国十年减排目标实现路径:建立气候变化专项财政

4.美国商会:反对气候法案 但不反对CAP and TRADE

5.“基础四国”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津闭幕

Page 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6.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6.天津气候谈判大会直击:气候司为中国“正名”

7.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产生深远影响

8.其余详见乐施会相关报道-天津气候会议专题

企业社会责任

1.国际生态分论坛"绿色共赢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召开

2.杭州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获广泛认同

3.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选正式启动

4.企业社会责任:公众很买账

5."环保门"企业利益跷跷板 责任缺失需反思

留守儿童

1.透视留守儿童"情感空巢":更需要爱和关怀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发布

3.全国妇联: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做好 8 方面工作

4.3409 个扶贫村留守儿童将有家

5.别让留守少年成问题 专家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公民社会

1.对话NGO 研究者:民间慈善基金咋就这么难

2.环保 NGO 参与政府决策:说什么?怎么说?有何用?

3.慈善与公民社会

Page 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4.60家中国 NGO 共同发布立场 力促气候谈判进程

5.气候谈判:中国本土 NGO 与企业代表举行发布会

6.NGO版坎昆猜想:2020 年减排 40%

7.解振华接见中国 NGO 称赞并肯定其重要作用

8.刘鉴强:中国高级官员承认NGO 的重要作用

9.李晓亮:官越来越难当 才是实在“公民社会”

10.“社会企业”,别急着炒热

11.境外NGO 在中国 15 年的影响利大于弊

12.走向国际气候谈判舞台 草根NGO准备好了吗?

农民工

1.新生代农民工“入市”需过五道坎

http://www.qstheory.cn/jj/jsshzyxnc/201009/t20100927_50598.htm

时间:2010 年 9月 27日 来源:学习时报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

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一

个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以 80后、90后为代

表的新一代农民工,既有在农村出生长大后进城务工的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又

有在城市成长、学习,长大成人后留在城市务工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据国家统

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3 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

1.5 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 61.6%。据此推算,2009 年外出新生代农

民工数量在 8900 万左右,如果将 8445 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

Page 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 1 亿人左右。可见,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也是尽快提升我

国的城市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而要加快新生代农

民工“入市”进程亟需迈过五道坎。

  第一道:户籍坎

  多年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影响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前,虽然全国许多地区都出台了新政策和新措施,打破户籍壁垒,但是更多

是属于取消形式上的户籍歧视,而对依附在户籍上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依然没

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迁移定居制度、不同层次水平的社会保

障制度,以及一些地区性的教育制度依然对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程度的歧视,

这就给农民工进城就业、社会保障、自身培训及子女受教育等方面造成了难以克

服的障碍。

  要迈过这道坎,首先,改革并逐步取消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只有真

正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制度环境,才能

使每个公民有平等机会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处。从制度上改革,使户籍制度不

再成为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壁垒。其次,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与其它改革

配套进行,要逐步分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和

社会福利功能;尤其是,必须进一步突破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以有无城镇户

口为前提条件的观念,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

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

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第二道:心理坎

Page 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从法定身份上讲,由于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他们中的一

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没种过

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

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

定位为城市人,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

“体面地活着”。但同时,他们还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向往城市,却不能融

入城市;想做城市人,但身份还是农民;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失衡心理和焦虑

情绪、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在新

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普遍存在;这种非城非乡的尴尬身份,让他们陷入了巨大的

“身份”、“制度”以及“文化”认同方面的危机。

  要迈过这道坎,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负面心理问题,特别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为他们的

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需求提供政策保障,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体面劳动

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看,除了保护他们的健康权、生命保

障权、平等就业权、休息休假权等合法的劳动权益外,还要考虑他们多方面的发

展要求,比如组织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开放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他们的

精神文化生活等。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让他们参与企业和社区的管理,这

对他们融入城市、提高素质和吸收城市文明很有必要。

  第三道:社保坎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制度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

在农民工中实行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中,当务之急是工伤险。由于

Page 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采掘等行业,从事“脏累差”的体力劳动,面临

巨大的劳动安全风险;而且不断发生的农民工工伤事故、不容忽视的农民工职业

病群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劳资纠纷,都表明全面推行工伤保险制度

的急需和必要。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方面虽然有新农合与新农保,但还不能满

足他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况且,金融危机之后,又出现了农民工中断参保现象,

农民工不能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相应的保险就会中断。特别是工伤保险由雇主

缴费,保证当期支付,一旦农民工离开这个岗位,企业也就不再为其缴纳工伤

保险费。此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方面的缺失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住房福利

或补贴、在职培训或进修、各种劳动保护及保健费、子女教育、入托、社区服务、生

活救助、失业救助等方面,无法与城镇职工相比,与城镇职工存在明显差别。

  要迈过这道坎,第一,要从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根据

他们职业特点、收入状况、流动程度及定居城镇意愿等标准,对农民工群体进行

细分,在此基础上采取分类分层的措施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一类是长期

生活在城镇并打算定居的,可将他们按富裕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使其享

受较高级的福利型农村社会保障待遇;一类是短期在城镇生活的,需要建立一

整套的配套措施来构建其社会保障;一类是临时在城镇打工的,可将其纳入相

应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内。要建立包括失业、医疗、工伤、养老保险等在内的

低水平、全方位、广覆盖的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再通过各层次之间的

融合,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规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从我国实际出发,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需求,先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保障需求——工伤保险

和医疗保险,再依次解决养老、失业、生育保险等。工伤保险不需要个人缴费,

又不存在转移和接续的问题,容易得到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的普遍接受;而

Page 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大病住院也最易使农民工陷入贫困。农民工因工致伤、致残的事故时有发生,并

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劳资纠纷,这就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

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道:素质坎

  新生代农民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如果按照市民化要求,他们在文化素质、

劳动技能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新

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为其真正融入城市做好全面准备

  要迈过这道坎,第一,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

强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即使进行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时,也要建立

完整的质量评估信息系统,增加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心理辅导、思维转变等新

内容,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和现代企业等环境变化。第二,要积极引导和

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

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

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

  第五道:政策坎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取向是要融入城市,过上体面的城市生活。因此,要针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发展需求等,制定切实有用、有效的政策。第一,政府

和社会应逐步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中,减

轻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改善生活环境,同时加快工资制度的改革,提高劳

动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第二,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量身打造”住房政策,缓解

安居难题。目前,在现有户籍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将全部新生代农民工纳入

Page 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城市的保障住房范围条件尚未成熟。但可以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和收

入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

公寓、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为新生代农民工“量身打造”住房政策,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安居城市。第三

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他们子女的

就学问题,为他们留城打工解除后顾之忧。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作为联系农

村和城市的纽带,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

有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入市”进程,才能加快提

升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

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

2.秦光荣:抓紧研究农民工进城落户

http://www.ynxxb.com/content/2010-10/1/N93033514338.aspx

Page 1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3.官方报告称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为每年 2 万亿

http://money.163.com/10/1010/05/6IK4C4N600253B0H.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0日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报告称农民工市民化应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

宽条件、逐步推进”

“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

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未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昨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发展报告 2010:促进人的发展

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发布会。报告提出了关于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从“十二五”开始,用 20 年时间解决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使中国的城

市化率在 2030 年达到 65%。

据课题组调研后测算,每年为解决 2000 万农民工市民化需投入 2 万亿元,

到 2030 年基本解决 4 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进城和落户问题,使他们享受与城

Page 1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所长蔡昉担任主报告的

主笔,并出席了昨天的发布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智库型基

金会。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发布会选择在上海举办,还包含着特殊的期待,“作

为中国人口规模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和 2010 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

上海有条件也有责任通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都市圈建设率先成为世界城市,

成为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者,成为吸纳农村移民实现包容

式发展的典范。”

“半城市化”问题

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

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

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因此,这种人口结构

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

报告指出,“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

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

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

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报告强调,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按现行统计口径计算,人口城市化速度很快。大

量的农民工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里,被统计在城市人口中,但是他们以及他们

的家人并没有享受到与户籍相联系的城市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的统计口径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在城镇居住

Page 1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6 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统计为城镇人口,这部分人占城镇总人口的 26%。二是

按照现行统计,在 6 亿多城镇人口中,仍有相当数量的居住在郊区从事农业的

农业户口人口。基于 2000 年普查和 2005 年的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计算,

这五年城镇人口增量中的 71.8%是持农业户籍进城打工的外地农民工和郊区的

农业人口。人口的城市化率(城市常住人口比重)与人口的非农化率(非农业户

籍人口比重)产生了较大差距且不断扩大,2007 年两者相差 12 个百分点。

报告称,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以牺

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农民工低收入导致了低水平生活和贫困;恶劣

的工作条件导致了职业病;留守儿童和进城儿童无法享受教育公平导致了学习、

生活和心理问题;家庭成员分离导致了生活不幸福等问题。

报告指出,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

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

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因此,这种人口

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

价的。

农民工市民化方案

“农民工市民化应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宽条件、逐步推进’的方式。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很快完全放开户籍限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据综合

承载能力逐步放宽落户条件。”中国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 10 万元左

右。这意味着中国未来每年为解决 2000 万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投入 2 万亿元资金

报告强调,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就是允许那些已经

在城市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在自愿基础上获得所在地城市的

Page 1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市民身份,并平等地享有现有城市市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利,承担相同

的市民义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报告指出,这次金融危机的经历显示,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城市

形成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刚性需求,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不再具有回到土地上的

可能性。

报告建议,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要循序渐进,从现在起用大约十年时间,

通过先使具有稳定职业、缴纳税收、享有社会保障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庭

成员转为市民,同时逐步降低门槛,解决其他进城农民工以及他们愿意留在城

里的家属。到 2020 年先解决 2 亿人左右的身份转换问题。从 2020到 2030 年

再解决 2 亿左右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问题。即今后 20 年平均每年要解决

2000 万人的户籍以及与之配套的社会福利问题。

杨伟民在会上介绍,农民工市民化应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宽条件

逐步推进”的方式。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很快完全放开户籍限制;大城市和特

大城市,根据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放宽落户条件。

报告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中国当前农民工

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 10 万元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未来每年为解决 2000 万农民

工市民化需要投入 2 万亿元资金。

在报告的建议方案中,上述 2 万亿元投入需要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

场来共同分担。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分担 5000 亿元,主要用于支

付农民工市民化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配套承担

5000 亿元,主要用于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廉租房等的住房成本支出;剩余的

10000 亿元可以通过市场解决,用于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基础设施和部

Page 1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分住房成本的支出。具体的资金筹措,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投入多属于一次

性投入,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预计到 2030 年农民工的

半城市化问题应该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

配套战略构想

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即根据各城市吸纳农民工人口定居的数量,每年

增加一部分用地指标用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后的用地问题。建立“人钱”挂钩机

制,即根据各城市吸纳农民工定居的规模,每年定向给予财政补助。

杨伟民在会上介绍,“促进人的发展”是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目的,

它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数亿农民工的身份转变。为此,该报告提出了一整套战略构

想,实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用地的“人地挂钩”、财政支出的“人钱挂钩”;

以城市群为城市化的主题形态,以“两横三纵”城市格局为空间布局等方面的

建议。

报告建议,应修订土地承包法关于农民举家到设区的城市落户就要取消其

土地承包权的条款,可以考虑保留一定时期如 3-5 年的土地承包权。

建立“人地”挂钩机制,是指根据各城市吸纳农民工人口定居的数量,每年增

加一部分用地指标用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后的用地问题。建立“人钱”挂钩机制

是指根据各城市吸纳农民工定居的规模,每年定向给予财政补助。财政补助的资

金来源,可以考虑发行专项国债,也可以考虑从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中提取一定

比例。

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大幅度扩大廉租房和公租房供给规模,把自愿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工纳入住

房保障体系和援助范围。对于购买城市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落户农民工,通过

Page 1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政府对商业银行补偿的方式,采取降低首付款比例,延长还款期,契税和利率

优惠等政策。

杨伟民在会上强调,应把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廉租房和公

租房,另外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后的土地退出机制,在一定期间保留农民工家庭

的土地承包权,落实农民工政治权利,保障未落户农民工权益。

考虑到未来 10 年 2 亿城镇新增人口的住房问题,报告认为中国城镇住房存在

巨大缺口。按人均 15 平方米估算,将需要近 30 亿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住房;并

建议今后 10 年每年新增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不低于当年住宅建设总量的

50%。

报告建议应通过扩大城市居住用地供给、降低土地价格、开征房地产税等多

种措施从总体上降低城市商品房价格;大幅度扩大廉租房和公租房供给规模,

把自愿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和援助范围;同时把符合条件的

农民工纳入廉租房援助范围。

报告还建议,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建设农民工公寓,定

向租赁给落户农民工和其他外地落户人口的做法。对于购买城市经济适用房、限

价房的落户农民工,通过政府对商业银行补偿的方式,采取降低首付款比例,

延长还款期,契税和利率优惠等政策。

报告认为,应依靠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建设保障性住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特别要加大对廉租房的建设投入。对于廉租住房紧缺的城市,通过新建和收购等

方式,增加一部分廉租房实物配租的房源。条件许可的用工单位可通过建立集体

宿舍来解决一部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在人口较多的城市,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

住房,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公共

Page 1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租赁住房的建设,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并由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低廉地价的土

地。在部分城市可以开展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的试点。

4.韩长赋 :农民工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11/c_12645293.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学习时报

农民工是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 90 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

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形成的一支新生劳动大军,是我国产

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3 亿

人,其中进城务工 1.45 亿人,这个规模,在国际上,只比印度、美国人口少,

与印度尼西亚人口相当。农民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农

民工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第一,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增长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增收”。农民务工收入大体占农民收入四项主要来源的 40%。

2009 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实际增速为 10.5%,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达 47.9%。

  第二,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缓解了农村资源压力,有利于形成农业

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外出打工是实现土地规模效益的前提条件,农民讲“走出一

个劳动力,等于多了一垧地”,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创造了前提条件,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三,农民工进城打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

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村建房、创业和农村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

2 亿农民工,人均每年攒 5000元,大数每年应在 1 万亿元左右。这笔钱是任何

投资都不能比拟和代替的。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村社会带回市场信息、管理经验,

Page 1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也带回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

  第四,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产业

工人的主体,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

量。近年来,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人比重一路下降,只有 3000 万人左

右,而农民工已达 2 亿多人,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第五次人口

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 57.6%,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

占 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现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有

的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新增人口主要靠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

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

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 80后 、

90后农民工或者叫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

相比,他们出来打工,主要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发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

市文明。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而无论是从城

市化需要,还是从现行政策体制,我们都不应、也不能再把他们拒之城外,送回

农村。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沿用老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关注他们特殊

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加快他们与城市的“融合”。着力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农民工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全局性的。去年,“千千万万背井离乡、

在中国繁荣的沿海城市工作的工人群体”因为创造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

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入选 2009 年《时代》年度人物,这个赞誉一点儿都

不为过。

Page 1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今年的中央 1号文件对农民工工作

作了重要部署。2006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2008 年

底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解决农民

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把握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阶段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

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

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

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

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

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

决农民工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

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针对农民工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

性和强化进城服务放在突出位置, 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拆除农民工

融入城市的樊篱。

  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

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法律意识和

文明水准,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这项工作,农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都

在做,2009 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 11 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 300 万人。

  二要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

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

供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大力发

Page 1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

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财政、税收、信贷、土

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要加强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就业生活条件和环

境。要研究制定一整套政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加强劳务对接,拓宽就业渠道

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农民进城有工作、上岗

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作有报酬、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学上、住宿有

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

  四要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转化。发达国家农民进城

就业和迁徙是一个同步过程,我国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

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两个过程,这种情

况增加了我国农民工转移的复杂程度。农民工进城,既是农民工的强烈愿望,又

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

巨大的贡献,解决好就业、权益、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城市的文化教育以

及公共服务等资源要向农民工开放,不能在城市里再搞一个二元结构。要降低城

市门槛接纳他们,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

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

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

入和心理融入。

Page 2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5.农民工黄河边祭河神,讨薪怎一个“难”字了得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0/10/12/010840773.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2日 来源:新华报业网

10月 11日上午 10时许,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景区门口有尊河神将军塑像,

有 30多名农民工代表在这个塑像前焚香杀鸡祭拜。他们想让河神显灵,帮他们

讨薪成功后回家种秋。祭拜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叫毛国军。他说, 2005 年至

2007 年,他带领 60多名农民工,跟着开封市建立水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开封建立)做黄河大堤原阳段、桩号为 103+829至 106+600“放淤加固

工程”。而这个工程,是从中标单位河南省新乡黄河工程局转包的。这个工程于

2007 年 1月竣工,但到现在,还拖欠着他们 675 万元工钱没给。(10月 12日

人民网)

  君不见,有多少农民工为讨血汗钱上演“跳楼秀”“自杀秀”?有多少农

民工走上街头以“违法堵路”的方式讨要本该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又有多少农

民工铤而走险,“以暴制暴”,以极端激进的方式讨薪?而现在,竟然出现农

民工代表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景区门口的河神将军塑像前焚香杀鸡祭拜,以期感

动河神显灵,好帮他们讨薪成功后回家种秋。难道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及工会组

织还不如河神?这真的让人无语凝咽了!

  政府部门一直有明文规定,工程不能层层转包或分包,但从农民工欠薪案

例来看,不少欠薪事件都缘于工程层层转包或分包。

  农民工讨薪难,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农民工的心痛,而且也是整个社会之痛,

同时它也是企业(承包人)良知的悲哀,是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不力的羞辱。

拖欠民工工资行为不仅是劳动保障维权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

Page 2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首先要让法律阳刚起来。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玉胜所说,“目前看来,从根本上治理恶意欠薪行为,仅靠行政手段或者行

政命令是不够的,仍然需要完善法律加以规制。”其次,政府要在农民工工资拖

欠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管理观念

改革管理手段,严惩恶意欠薪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再次,工会要发

挥 12351职工维权热线的作用,加强举报投诉接待力量,确保职工投诉举报渠

道的畅通。同时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整体联动,保证农民工被拖欠工资能按

时、足额清偿到位。

  农民工祭拜河神讨要欠薪,这不是社会的冷笑话,而是现实的热讽刺。但愿

一些职能部门能负起监管的职责来,工会组织也能主动担负起维权的责任来,

让农民工不再为讨薪难而焦虑甚至行为过激。

6.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与消费意识的双重增长

http://www.rmlt.com.cn/News/201010/201010041444368513.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4日 来源:南方网

一方面,我们说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勤劳俭朴”,另一方面,又推行着鼓

励消费的扩张内需政策,这实在和“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想法一样

高明。

  郑广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

  从 2008 年到 2010 年,广东省农民工通讯费用的增加额接近 100 亿元。一

方面,我们说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勤劳俭朴”,另一方面,又推行着鼓励消费

的扩张内需政策,这实在和“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想法一样高明。

  权利意识的提高和消费欲望的扩张等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的形成,既是改革

Page 2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开放政策和国家意识形态塑造的结果,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塑造和自我适应

的结果。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工厂体制和国家制度必须做出应有的及时的回

应。

  如果不出意外,“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 2010 年度词汇。社会之所以如此

关注这个群体,是因为他们在今年发生的一系列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走到了

台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然而如何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本身就值得讨论。通常的做法是按年龄,即

将“80后”和“90后”农民工视为新生代农民工。这样的划分固然方便,却值

得推敲。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的背后遵循的是“分化”的逻辑,即认为农民工群

体正分化为新生代农民工(1980 年后出生)和老生代农民工(1980 年前出生)两

个群体。实际上,农民工群体总体上比较年轻,城市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按照中山大学“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今年 9月发布的

报告,在对 2046 名珠三角农民工进行调查后发现,农民工平均年龄为 29.2岁,

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年龄在 26岁以下。换言之,农民工总体上已经是“80

后”占据主导地位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要关注“分化”,还要关注“变

化”,即农民工群体已从“80 前”占主导地位转变为“80后”乃至“90后”

占主导地位。

  “变化”的思路意味着,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时,不仅应在一个时

间点上比较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差异(横向比较),同时还应该在多个时间点上比

较农民工群体特点的变化(纵向比较),从而充分展现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事

实上,权利意识的提高和消费欲望的增长,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特征。

  权利意识极大提升

Page 2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提升在纵向数据和横向数据中都得到了体现。从

1996 年到 2007 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当期受理数从 4.8121 万件增加到

35.0182 万件,增长率 730.3%。由劳动者提出申诉的案件数所占百分比由

87.0%提高到 93.0%。需要指出的是,官方的劳动争议统计资料通常只是真实

发生的劳动争议的冰山一角。据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 2006 年以来的调

查数据,农民工向劳动部门、卫生部门、公安机关和信访办等政府公权力机构投

诉的比例从 2008 年的 28.95%提高到 2010 年的 42.31%。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还反映在对劳动法律法规熟悉程度的提高上。

就《劳动法》而言,“很熟悉”和“比较熟悉”的比例从 2006 年的 8.88%提高

到 2010 年的 13.05%。就《劳动合同法》而言,同一比例从 2008 年 7.74%提

高到 2010 年 11.93%。不仅如此,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权利意识也呈现增强的

趋势。调查显示,农民工参加群体维权活动的比例从 2008 年的 1.4%提高到

2010 年 2.74%,总量虽小,但增幅接近一倍。

需要指出的是,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权利意识的提高恰恰是其个体劳动权利

(如工资、工时和职业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结果。面对低工资、长工时和高发的工伤

和职业病事故,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意识到,单靠个体力量永远只能在不同的工

厂之间“用脚投票”,却无法改变资本的市场统治和权力的行政统治。

中山大学“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今年对 4152 名珠三

角和长三角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80 前”(样本量为 1767)和“80

后”(样本量为 2385),可以得到如下发现:“80后”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比

“80 前”提高 4.1 个百分点,参与劳动合同内容协商的比例提高将近 10 个百

分点,“自愿”加班的比例则降低了近 10 个百分比。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超出

Page 2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法定标准的加班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常规做法,例如,现行《劳动法》规定每月

加班不得超过 36 小时,但按照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 2006 年以来的

调查数据,四年来农民工每月加班均超过 64 小时,因此,“自愿”加班比例

的降低可以视为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增长的依据。

消费主义倾向增长明显

当人们用“月光”、“不存钱”、“大手大脚”来形容新生代农民工的时候

消费欲望的增长已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仅以手机消费为例,笔者曾

接触一个极端但不失典型性的案例。年轻的三兄弟在同一家工厂打工,先后受工

伤,当其中一个通过与老板“私了”拿到 8000元的赔偿款后,三兄弟做的第

一件事就是每人买了一部手机。

手机消费带动了通讯费用的增加。根据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的历

年调查数据,农民工每月用于通讯的费用从 2008 年的 63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91.54元,增幅达 45%(请注意这是在各大通信运营商近年降低通讯费用的前

提下),而同期农民工月工资增幅只有 20%。不仅手机及相关消费呈现上升势头

其他消费类开支亦如此。2010 年农民工每月用于生活日用品(含化妆品)的开支

比 2006 年提高了 46%,用于服装和文化娱乐的开支同期提高了 43%。横向比

较也显示出“80后”消费欲望的增长。中山大学“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题组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80后”用于通讯、请客送礼、服装和文

化娱乐等方面的费用分别是“80 前”的 1.2倍、1.7倍、1.8倍和 2.2倍。同时

“80后”的月工资却只有“80 前”的 96%。

和其微薄的增长缓慢的收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很容易被认为

是非理性的、缺乏长远考虑的,甚至认为是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失去其父辈勤劳俭

Page 2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朴特性的表现。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欲望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塑造的结

果。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对物品的消费创造出一种表

面上具体而实际上又十分形式的地位民主(如电视、汽车和音响民主),掩盖了不

平等和民主缺席的真相。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欲望的扩张某种程度也体现了这一逻

辑。30 年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仅扩大了实质上的城乡差别,造成了农村

的普遍凋敝,而且制造出一套诸如“城市先进,农村落后”、“城市富裕,农村

贫穷”、“城市领风气之先,农村处边缘之地”的话语。新生代农民工只有拿着

手机,穿着山寨但却“名牌”的服饰,游走于繁华的卖场之中,才能“真正”

地体会到所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遗憾的是,由于现有制度的藩篱,新生代

农民工只能体会城市文明之“表”,他们无法真正转化为城市的产业工人,这

使得他们看似超前的消费多了一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味。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欲望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还配合着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

费的政策。市场经济基本上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经济,近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让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消费对于拉动经济的作用。当大家去年都盯着“四万亿”

应该怎么用于拉动内需的时候,很多人都忘记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扩大内需的

作用。仅以通讯费为例,按照上述调查数据推算,从 2008 年到 2010 年仅广东

省农民工通讯费用的增加额就接近 100 亿元(假定广东省的农民工总数为 3000

万)。一方面,我们说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勤劳俭朴”,另一方面,我们又推行

着鼓励消费的扩张内需的政策,这实在和“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想

法一样“高明”。换言之,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社会舆论却要求农民工

保持省吃俭用的“本色”,显然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Page 2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国家、资本和工会的归位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提高,意味着工厂体制和国家制度必须做出应有

的调整。事实上,类似的调整已经展开,比如国资委要求央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全总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的展开,各地政府普遍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等。这样的措施

固然必要,但在笔者看来,有两个问题的解决更为关键。

一是基层工会(企业工会)的选举问题。在近期的一些事件中,新生代农民工

希望有一个真正代表他们的企业工会为他们争取长期的利益,建立真正与企业

共享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可喜的是,目前广东省总工会已经计划在佛山南海推

行基层工会直选的试点。尽管可能面临来自资方的阻力,尽管可能出现初期较为

混乱的局面,却也有理由相信,成功践行了农村基层直选的农民的后代也有能

力有智慧在企业中实现他们法定的民主权利。

二是建立集体谈判制度的问题。该制度的真正建立有赖于集体谈判权、团结

权和集体争议权的同步实现。没有集体争议权,工人就失去了制约资方的最终机

制,在集体谈判谈不拢时就无法约束资方的行为。到头来还是需要政府出面施压

这跟现有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模式毫无二致。

消费欲望的扩张带来的影响可能没有权利意识的提升那么直观,但其对现

有制度安排的冲击也不容小视。仅以社会保障为例,如果说上一代农民工通过省

吃俭用的积蓄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他们回农村后的养老和医疗问题,那么新生

代农民工入不敷出的消费模式和难以再回农村的现实使得他们将来的养老和医

疗问题必然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问题是,现有地区分割的碎片化社保体系能

够堪此大任吗?前述中山大学“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今年的

调查数据显示,“80后”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仅为 44.5%。和上一代农民工不

Page 2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一样,由于当期消费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没有办法靠自己的积蓄养老。

权利意识的提高和消费欲望的扩张等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的形成,既是改革

开放政策和国家意识形态塑造的结果,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塑造和自我适应

的结果。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工厂体制和国家制度必须做出应有的及时的回

应。

7.五中全会前瞻: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在于制度创新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0-14/2586220.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4日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及其可能

的发展趋向,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始终是中国经济学界最重

要的任务。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面对“十二五”的到来,为更好地

把握未来,需要对包括“十一五”在内的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做

出分析和判断,探讨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着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人民

网邀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教授们,就“十二五”规划可能

涉及的相关热点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农民工市民化的出路、缩小收

入分配差距、推进工业化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区域协调发展等专题,谈

谈他们的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目前,我国在城乡两栖流动的农民工大约 1.3-1.5 亿人,正处在代际交替

的过程中,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知识、家庭等原因,逐渐开始离城返乡,第

二代农民工成为主力军。“十二五”时期,如何使两代农民工能够进的来,留得

住,使他们成为市民,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

Page 2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难题。

  一、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

  (一)巨额成本,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

  据有关研究测算,每转变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市民需要支付成本约为 2.5 万

元,那么,以 2 亿农民工及家属来计算,至少需要支付 5 万亿元。如果新增一

个城市人口,小城镇 2 万元,中等城市需要 3 万元,大城市 6 万元,特大城市

需要 10 万元,按照农民工 60%在地级市以上的大中城市务工计算,把 2 亿农

民工及家属市民化最低也需要 10 万亿元。 这还是指城市基础建设及住房建设方

面的投资,如果加上农民工的培训、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投入,保守地估算也会

超过 10 万亿元,约占 2009 年 GDP 的 30%左右。很显然,在一定时期内,要

承担如此巨额的经济成本,超出社会承载能力,是有很大难度的。

  (二)能力不足,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碍

  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是指农民工可以获得在城市中足以安家和维持生活需

要的收入。农民工由于素质的原因,就业困难。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升级和发展方

式的转变,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对体力型的劳动力旺盛

需求,转变为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而农民工基本上是体力型的劳动力,尽

管出现就业机会,农民工也难找到工作。比如,近几年,我国发达地区的出现的

“民工荒”就是典型的“技工荒”。农民工一般都在不稳定的非正规岗位和低工

资行业就业,比如,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及居

民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平均工资年收入 1.5 万元以下,月收入在 1500元以下。

同时,企业用工的“青型化”,也导致很多 40岁以上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据

资料显示,2009 年春节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的农民工约有 2000 万

Page 2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人。回乡后就失去重新回城就业机会的几乎都是 35岁以上的中年农民工。由于

农民工城市生活能力与就业年限、工资高低直接相关,为此,中年农民工或者说

第一代农民工基本失去在大中城市市民化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假定社会保障制

度健全,农民工要工作 30 年,才有可能勉强支付退休领取养老金之前年份的

日常开支,同时可以购买建筑面积为 60 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2006 年时年龄

在 30岁以下的农民工才有市民化的可能。 据 2009 年统计,1.4 亿外出农民工

中,近 40%的农民工年龄在 30岁以上,这部分人不具备市民化的能力。“居

不易”:农民工市民化的直接障碍。农民工市民化最大的成本就是城市居住成本

如果农民工不能居家进城、安居乐业,就谈不上市民化。目前,城市房价步入上

行快车道,加大农民工市民化的难度。据研究表明,2009 年上半年农民工的房

价收入比 为 22.08,而农民的房价收入比为 29.44。 笔者调查中西部地区 10

个县城的房价收入比,按每平方米 3000元价格计算,农民工的房价收入 8-

9,农民房价收入比是 11-19,都超过了 6 的合理区间。如果未来我国城镇化率

要达到 80%,城镇人口将增加 5.6 亿人,其中 5 亿人是从农民向市民转化,大

中城市农民进不去,长此下去,县城农民也难进去。如此高的房价会堵了农民工

市民化的路。

  二、制度创新,是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

  城乡二元制度安排,是造成我国人口“不完全城镇化”的主要根源。因此,

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推进城镇化。以农民工市民化为主线推动制度创新。

破解城乡二元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急后

缓”的原则,从围绕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入手,实

施制度创新。

Page 3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一是要推进教育制度的创新。首先将 1500 万暂居城市的农民工子女,还有

5500 万留守儿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培养他们城市生活的能力,同时,

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间接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要实行“同区、同校、

同费”的平等原则,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托、入学并免收学费;对于考上大学

的农民工子女给予较高的助学金,以维持学生生活,保证其安稳地接受高等教

育。其次,对于农民工实行技能培训,将就业前培训、转岗培训及在职培训制度

化,政府都应拨专款用于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延续其工作生命周期和提高工

资水平。

  二是要住房制度的创新。“居不易”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最大的障碍,住房

制度创新是重头戏。首先,将农民工在城市固定务工 10 年以上者,纳入经济适

用房建设规划,扩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允许农民

工购买,并允许农民以农村房屋及宅基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购房。对于农民

市民化压力大的地区,中央政府应该有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进行经济适用

房的建设,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其次,把农民工纳入廉租房建设计划中,加大

各地廉租房的建设,为农民工安居提供条件。同时,控制好廉租房的租金,把廉

租房租金与最低工资挂钩,以保证农民工租得起“廉租房”。再次,控制好城镇

的房价,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的房价,避免县城房价步大中城市的后尘,

“涨升四起”,堵了农民工进城最后的路。目前,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城市就业困

难、家庭拖累以及思乡情节等原因,自愿或被迫还乡。这些人有一定积蓄并愿意

在生活成本较低、社会认同度高、环境宜居的县城或小城镇安居养老,应该提供

多种制度安排,将他们留在县城或小城镇。应允许有条件的县城,开展宅基地换

安居房的试点,既推动宅基地的流转,又实现农民工“有产转移”。

Page 3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三是要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土地既是农民的财产,又是联结农村的纽带。

怎样让农民“有产转移”,又要防止市场风险及强势群体的盘剥,是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的两难困境。首先,坚持土地承包制,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通过建

立土地合作社、土地银行、互助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动耕地的流转和

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土地价值形态与生产资料形态的分离,使农民的承包权与

使用权的分离,保证农民拥有获得土地流转和增值的权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允许农民工按照自己的意愿转让承包权。其次,允许农民宅基地确权流转。

宅基地是农民的居住用地,目前,不允许买卖和流转,已经不适合城乡一体化

的需要,要进行创新。第一,确认农民宅基地的权利。把宅基地的永久使用权交

给农民,在“一户一宅”和面积的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宅基地的占有权、使

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所有,宅基地可以买卖,可以继承,是农民的永久

物权。第二,建立农民宅基地流转机制。允许在城市中有稳定职业、户口迁往外

地的农民工,用宅基地换作价换经济适用房或者转让、出租、抵押。第三,政府

要制订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对于集体所有制的成员权给予重新的

界定,并对制订流转规则、流转收益分配、流转的税收等进行具体的规定,以保

证土地有序、合理的流转。

  当然,农民工市民化还要涉及医疗保障、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等多种制度的

改革,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石 霞

8.农业部长:农民工应纳入廉租房体系

http://www.chinaacc.com/new/184_186_201010/14xu700173176.shtml

Page 3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时间:2010 年 10月 14日 来源:新京报

内容摘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行政管理改革》杂志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

基本思路。称应把农民工纳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国家住房

保障政策体系。国家应建立完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应当面

向所有农民工,有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且可以支付房租。

  10月 13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行政管理改革》杂志撰文,谈解决农民

工问题的基本思路。韩长赋称,应把农民工纳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

商品房等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完善农民工公积金制度

  韩长赋透露,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2978 万人,

比上年增加 436 万人,增长 1.9%,其中外出务工 14533 万人,在本乡镇从

业 8445 万人。

  在农民工住房问题上,韩长赋认为,目前农民工住房问题突出主要有三大

原因。一是农民工买不起、租不起城市商品房。据建设部调查,目前 74.1% 的农

民工能承受的购房单价在 3000元/平米以下,76.2%的农民工能承受的月租金

在 100-300元之间。二是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未包括农民工。农民工不能享受经

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三是现行用地政策制约了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建

设。

  韩长赋认为,国家应把农民工纳入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在城市稳定就业

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应纳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政策享受范

围,或者出台针对性强的农民工公寓建设的支持政策。

Page 3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同时,韩长赋还认为,国家应建立完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

制度应当面向所有农民工,有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且可

以支付房租。

  专家建议建农民工公寓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是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不

过,在制定农民工住房相关政策上,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首先调研农民工对在城

市住房方面的需求。

  徐小青认为,从执行的角度来看,国家出台建设农民工公寓的政策可以在

一段时间内达到效果。

9.牛凤瑞: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的制度变革

http://house.focus.cn/news/2010-10-15/1072685.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5日 来源:城市化网

牛凤瑞: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中国城市经

济学会副会长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委员会和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保亿置业集团承办的第 12届中国城市化

论坛,9月 21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杭城,

围绕“十二五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研讨,在预测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未来城市化发展思路与战略调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

Page 3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秉仁在论坛上说:“推进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的重大

战略,亟需体制创新。”

  我国农民市民化是指在城乡一体化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享有

作为共和国公民的权利问题,是对以往实施几十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彻底

否定,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

  农民工市民化是已经进城的农村劳动人口平等享有城市居民权利问题,是

农民市民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的第一步,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

题和城市化基本政策问题。没有农民工的率先市民化,就没有农民的市民化,或

者农民的市民化将遥遥无期,或者农民的市民化将支付更高的社会成本。

  农民工的市民化制度变革涉及我国城乡关系、城市社会政策、社会建设和城

市现代化物质基础建设的重大转型。主要方向,一是废除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

制,消除附着于户籍之上的各种福利差异,改户籍审批制为按固定居住地登记

制。二是同城居民平等分享有相同标准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救助等社会保

障权益。三是农民工与同城市民平等享有教育、文化、住房、职业培训、再就业等

公共服务的权利等。四是农民工与同城市民平等享有选举、监督、基层管理等民

主政治的权力。

  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大调整,是对政府社会政策和执政党执政

能力的严竣考验,必须有周密的设计和科学的操作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革有据。包括清理现有政策

和法律法规,废除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全面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保障农

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包

Page 3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充分考虑农民工和其他外来人口对城市公

共资源和基本生活的需求。

  三是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农民工和市民的素质,包括劳动技能的培

训和政治思想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公民素养的培育等。特别要引导农民工正确认

识第一代进城面临的困难和代际的承传关系,树立合理的预期,防止未富先奢

和平均主义、福利主义、民粹主义倾向。以土地换社保不失为一种各方均可接受

震动较小的方案。其中的要害不在于对农民工土地权益的剥夺与否,而在于农民

工自主选择;由于土地的空间不可移动性,方案得以推行的关键则在于农民工

流出地与流入地利益关系的协调。

  四是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法律援助。

10.秦虹:促进农民工进城定居的住房政策建议

http://news.dichan.sina.com.cn/bj/2010/10/15/224699.html?source=rss

时间:2010 年 10月 15日 来源:城市化网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委员会和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保亿置业集团承办的第 12届中国城市化

论坛,9月 21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杭城,

围绕“十二五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研讨,在预测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未来城市化发展思路与战略调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

秉仁在论坛上说:“推进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的重大

战略,亟需体制创新。”

Page 3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据 2009 年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农民工 2.3 亿人,其中地级以上城市务工

的占到 65.2%,中小城镇务工的占 19.16%,两者加起来共 84.39%,其中流

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占整个农民工的 66.75%。可以说,引导农民工在城市定居

落户,已经成为实施稳定城市化的核心关键要素。

  目前,农民工定居城镇的条件已经初步形成,出现了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

这使他们定居城镇的意愿开始增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9 年全家

集体外出打工的占 20.4%,比 1995 年增长了 1倍,单身的占 80.6%。新生代

农民工开始增加,这两年 30岁以下的有 1 亿人。其次,农民工收入开始提高,

为进城定居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民政部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的社保,如果能

够实施,将会加速农民工进城定居。

  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的情况:一是住房条件普遍较差,位置远、面积小、

建筑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高等,42%的人住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

下室等等这些地方。二是随着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对出租房的需求愿望大大增

强。三是收入较低,不稳定,而房价较高,贷款能力较差,使得农民工在大城市

购房能力普遍偏弱。此外,流动性较强很难让他们在大城市定居。据我们的研究

1.5 亿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愿望是 3 个 1/3,1/3 的愿意在打工地的城市居住,

1/3 的在大城市打工回到老家中小城市买房,还有 1/3 的挣了钱之后回老家修

宅基地的房子。从农民工住房的条件和愿望来看说明现在亟需政策引导。

  解决农民工住房的政策建议主要有,第一实现农民工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

放大其在城市住房支出的能力。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对低收入家庭买

不起商品房的,既不可能放任由自己解决,也不能由政府全包,政府的政策应

该是针对大中小城市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民工住房政策的

Page 3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重点应该配置在购房定居上。第二,政策上鼓励大企业建立符合安全标准的农民

工宿舍,现在 50%的农民工住在大企业提供的基础宿舍,所以还应该鼓励。第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农民工集体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公共基础设

施、服务的保障能力。第四,有条件的城市和单位应该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

体系,让农民工享受到城市的这个制度。

  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大城市大概需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570 万套解决

农民工居住的问题,其中成套住宅应达到 250 万套,非成套住宅应达到 320

万套左右。在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设立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先租后买的共有产权

制度,吸引他们在城市里真正定居落户。(秦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

心副主任、研究员)

农村农业发展

1.“十二五”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862800.html

时间:2010 年 9月 30日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即将到来的

“十二五”,将是我国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

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关键阶段。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在全面总结历史经

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

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从

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从工作和实践的环节入手,提出有针对性和现实操作

Page 3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性的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

  “十二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阶段,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

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

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将面临重大的变化,农业农村经济的

外部环境将更加多变,自身发展的要求将更加提高,支持的政策将更加有力。适

应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

的内容:

  (一)以稳粮增收为主线,保持农业稳定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 6 年增产,但在耕地不断减少,人口持续增加,需

求明显增长背景下,粮食供求平衡任务仍然艰巨。要继续按照稳定面积、增加单

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粮食生产的“三条底线”,即:加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我国 95%以上的粮食自

给率;实行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全国 18 亿亩耕地

的红线;提高粮食产量,确保人均粮食占有不低于 400公斤。同时,加快推进

耕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形成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的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增加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并加

快研究其他相应的扶持政策。要加大粮食收购价格提升幅度,继续大幅度提高农

业生产和销售补贴。

  (二)以改革分配方式为手段,夯实发展基础

  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改变农民在分配中处于被动

和底层的局面,建立有利于以劳动作为分配依据的社会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农

Page 3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民劳动在社会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物质经济

条件。加大转移支付等手段在平衡社会收入方面的调控作用,实行国民收入二次

分配向农村倾斜的政策。要继续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

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

  (三)以培养农业人才为方向,培育新型农民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日渐减少的现状,采取多种手段,培育一批有知识、

有技能、有方法,乐于务农、善于务农,适应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新

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者。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

和阳光工程培训,培养一批农业生产能手和农民技术骨干。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

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其技术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

联合有关部门选拔培养一批科技致富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村产业致富带

头人,带动周边农民的发展。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或者“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

者,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完善有关政策,引导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能、有市场

开拓能力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聚集新生力量。

(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提质增效

  要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方式,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

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生

物质能产业、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型农业产业。要继续加强农产

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资金实力雄厚、企业责任

心强、科技管理水平高的公司进行合理的产能扩张或兼并收购,使农产品由数量

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加强农业科学技

Page 4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

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以农村经济组织为纽带,提升服务能力

  要继续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农业农村

服务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尽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对从事市场营销、农资采购经营、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

证、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财政补

贴、贷款支持或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或参与

政府建设项目的有效机制,扶持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各类农业行业协

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开展技术服务、整合行业力量、提升谈判地

位的功能。研究制定和完善在开展农业保险、组织实施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

  (六)以对外开放为导向,拓展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大力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农

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既要积极吸纳国外

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发展农业,又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

农业企业“走出去”,开辟境外农业资源开发新渠道,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

企业投资开发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加强农产品进出

口宏观调控,规范和完善农产品进口管理,建立农产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有

效保护我国农业。

Page 4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七)以统筹城乡为基础,促进社会公平

  要彻底消除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在城乡之间合理配

置各种要素的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加大

金融扶持农村发展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人口、拓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大力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形成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

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

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

保障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有关政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有各项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

上,积极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继续增加农业投入

  加快出台《农业投入法》,依法保证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长幅度高

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建立农业建设发展基金,建议出台文件明确

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 80%作为农业建设基金的主要来

源,把这部分资金集中到中央农业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完善农村信贷体系,建立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农业,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

农业的投资和经营。调整农业投入结构,使农业投入向农业科技研究、中小型农

田建设和粮食主产区建设等方面转变。

  (二)完善各项补贴政策

  坚持“补农民、补农业、补农村”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在稳定“四补贴”的

Page 4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基础上,增加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大幅度提高对大豆、油

菜籽等实行单一低关税且非常重要的敏感产品主产区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全面

实施农业生产保险补贴,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下乡补贴政

策,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补贴,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适时开列新的补

贴种类。

  (三)加强农业支持保护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

制。要在 WTO 规则允许的框架内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

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对我国重点农

产品产业安全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加快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全国性大宗农产品产

业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警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加强对种子产业的管

理,完善种子产业体系建设,确保种子质量,切实保障农业生产。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对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着力加强,力争在动

植物遗传改良、节本增效技术、产后加工升值、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我国生物质能

源发展,加强对生物质能源相关技术和设备研发力度,制定生物质能发展战略;

稳步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转基因工程,尽快培育一批

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业战略性技术的储备水平。

  (五)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实施粮食和大宗农产品高产体系创建,经济作物集中生产,园艺作物

设施化发展,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产品

Page 4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质能产

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效设施园艺业、有机农业、农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服

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满足国内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与

育种、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智能化农业等的建设,全面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

化、功能化,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建成物质生态系统持续良性

循环、功能完善、效益一流的新型农业。

  (六)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最低生

活保障以及社会救济等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全面开放农民工落户,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也要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落户制度。维护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尽快解决农民基本

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异地转移接续不畅的问题。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

市场,维护农民消费者权益。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力

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优质师资力量的配

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在做到全覆盖的条件下,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不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

2.云南: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9/29/content_21027081.htm

时间:2010 年 9月 29日 来源:新华网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周振海 28日说,近年来云南省中小企业和

Page 4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截至 6月底,全省为 18848 户中小企业建立了

信用档案,为 658.69 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

    周振海介绍,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

题。截至 6 月底,云南省为 11863 户中小企业办理了贷款卡,同比增长

59.6%;有 2375 户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同比增长 86.86%,贷款余额

68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436.7 亿元,同比增长 176.58%。

周振海介绍,截至 6月底,云南省为 658.69 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

占全省农户总数的 74%。全省农户贷款余额 862.6 亿元,同比增加 239.26 亿

元,增长 38.38%;已评定信用农户 214.47 万户,占建档农户的 32%。

3.云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近 8 成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http://news.kunming.cn/yn-news/content/2010-10/05/content_2302284.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5日 来源:云南日报

“十一五”期间,面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云南省始终坚持“党政

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入

贯彻落实各项老龄事业发展规定,使云南省老龄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

好局面。

    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城乡医疗保

障制度逐步完善,高龄补助发放工作逐步规范,老年人优待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

2009 年,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达 293 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金发放率达 100%;新 型 农 村 养 老 保 险 参 保人数 268 万 , 参 保 率达到

76.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有 50.3 万老年人领取了养老金;农村低保对

Page 4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象由 2007 年的 236 万人增加到了目前的 338.46 万人,其中老年人 100.91

万人,占 29.8%,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

的生活困难;修订后的《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更加突出了对老年人的

优待,扩大了优待范围,将优待年龄从原来的 70周岁下降到 60周岁,增加了

60岁老人凭老年人优待证免费进公园、公厕,免费乘坐城市市内公交车、免交

就医普通挂号费等 26 项优待,切实保障了老年人基本生活。

    同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积

极推进老年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省有

各类养老机构 108 所,农村敬老院 684 所、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1 万个、

老干部活动中心 203 个、各种老年体育设施 1.6 万套(件),改善和丰富了老

年人的日常生活。

4.云南:50 万只节能灯专项用于“乡村绿色照明”

http://news.163.com/10/1011/17/6INTRE0100014JB5.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新华网

南省在今年的 800 万只节能灯推广指标中,专门安排 50 万只灯专项面对

新农村建设的广大村民进行推广,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惠民政

策。

"拿到政府赠送的节能灯,我的心里非常高兴。"个旧市沙甸区新沙甸小学 6 年级

1班的回族小姑娘金精良玉说。

    作为云南"乡村绿色照明"计划的行动之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新

农专项财政补贴"绿色照明,走进新农村,倡导新生活"启动仪式近日在云南省

Page 4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红河州个旧市著名的滇南回乡--沙甸区公所沙甸清真寺广场举行。沙甸区的 4 个

乡分别获赠了 4000 只节能灯,负责此次推广工作的节能灯生产企业--厦门通

士达有限公司向红河州人民政府捐赠 5 万只节能灯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用于

免费发放给农村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

"至 10月 31日前,红河州试点推广活动还将组织推广车队分赴红河州 13

个县市进行推广宣传,向广大新农村村民推广使用 50 万只节能灯,向指定地

区的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免费赠送 5 万只节能灯。"云南省节能办刘志珍说,

类似红河州行动旨在将高效照明产品重点向农村推广的行动是云南省节能工作

的重中之重。"零碳排放"和"乡村绿色照明"目前正逐渐成为云南省农村节能减排

的工作重点。

5.云南农村能源建设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s/102/content-446079.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3日 来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十一五”以来,云南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努力整

合省级农村能源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国债沼气项目,总计投入 10.67 亿元,

切实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截至今年 7月,全省已新建农村沼气 111.24 万户

节柴改灶 64.64 万户,分别为“十一五”规划任务的 111.24%和 129.28%,

提前实现了发展目标。全省农村沼气池保有量已达 254 万户以上,节柴改灶累

计达 600 万户,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 184 万平方米,为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挥

了重要作用。

  据测算,全省已建成的 254 万户沼气池年产沼气约 12 亿立方米,折合标

Page 4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煤 7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40多万吨,替代的薪材相当于 150 万亩森

林的年蓄积量;600 万农户通过节柴改灶,每年节约薪材 600 万吨,折合标煤

3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00多万吨;184 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

节约标煤 27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4 万吨。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已形成了年

节约标煤 4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800多万吨的能力。

  在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推动下,云南省森林资源实现了持续快

速增长。根据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云南省森林面积达

2.73 亿亩,5 年净增 3865.5 万亩,年均增加 773.1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52.93%,5 年增加了 3.02 个百分点,年均增加 0.6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

17.12 亿立方米,5 年净增 1.64 亿立方米,年均增加 3280 万立方米。

  同时,通过农村能源建设,带动了农村改厨、改厕、改厩,实现了农村庭院

美化、厨房亮化、厩厕净化,降低了农村群众劳动强度,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

了生活质量,为实现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开拓了一条特色之路。“做饭不烧柴,热水不用电,出门不踩泥,环境

无污染”,已是云南省广大农村实施能源建设工程后的生动写照。

  今后,全省农村能源工作将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

机遇,切实加强管理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在建设“森林云南”和打造面

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屏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6.贵州五方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http://news.sohu.com/20100926/n275271615.shtml

时间:2010 年 9月 26日 来源:人民网

日前,从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传来信息,该省

Page 4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着力加强

“三农”工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等五项

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会议强调,要加大对“三农”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

进一步突出检查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改进检查方法,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真

正落到实处、惠及群众。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党风廉政

教育,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切实转变思想

作风和工作作风。要认真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以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涉农资金项目和农村矛盾纠纷等为重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梳理排查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规划,把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和环境安全统筹起来、与

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统筹起来,合理有序地对农村集体资源进行开发

利用,切实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要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建立

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积极推进乡镇

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提高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进

一步密切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7.贵州立法明确农村林地所有权可以依法流转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02/173821213103.shtml

时间:2010 年 10 月 2 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于昨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规定,森林、林

木、林地权属明确,并依法取得国家统一式样林权证书的,可以依法流转。但自

然保护区内核心区、缓冲区的森林、林木、林地不得流转。

Page 4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据贵州省林业厅介绍,《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于 7月 28日在贵

州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明确了流转范围、期限及方式、流

转程序、流转管理、争议调处、法律责任等。《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权属

明确,并依法取得国家统一式样林权证书的,可以依法流转。但自然保护区核心

区、缓冲区的森林、林木、林地不得流转。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转可以采取承包、

转包、互换、转让、出租、抵押、合资合作等方式。自留地、自留山的林地使用权不

得抵押、转让。国有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转,应当依法采用承包、转包、出租、合

资合作的方式。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转,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涉及多个

出让方的,受让方应当分别与每个出让方签订流转合同。

《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的出台对贵州省规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转

行为,保障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和强化

林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8.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逾 330 万亩 涉及农户 120 万户

http://news.163.com/10/1014/07/6IUI7GUM00014JB5.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4日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广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取得初步成效。广西

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34.

95万亩,占全区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11%;涉及农户120.05万户,

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4%。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谢东表示,虽然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形

势良好,但仍存在个别地方违规操作,机制缺失、管理弱化,流转行为不规范导

致纠纷频发等问题。下一步广西将坚决落实政策,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

Page 5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重点要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

证书全面发放到户,并认真清理、抢救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

其次,要依法规范流转,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和主体地位。要确保流转不得改

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个不

得”,坚守流转底线。

第三,要继续建立健全制度,促进流转管理工作规范化。统一制定和推行流

转合同规范文本,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健全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农

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机制。

此外,广西还将加强服务管理,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加强宣传指导,

确保流转政策落到实处。

教育

1.贵州进一步借助远程方式推动大规模农村教师培训

http://www.gov.cn/jrzg/2010-10/06/content_1716259.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6日 来源:新华社

贵州省今年进一步借助远程教育方式,向 5 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骨

干教师提供培训,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

问题,同时培养他们远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了解到,近年来,贵州省依托“全国继教网”“北大网

院”的技术优势和课程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远程培训的有效方式。2009 年,贵

州省实施两项“远程培训计划”,培训骨干班主任 1 万名,培训教育技术能力

学科骨干教师 2000 名。

Page 5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据了解,贵州省山多地少、学校分散,而远程教育是从根本上实现不同地区、

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将优质教育资源输

送到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手段。

    目前,贵州省正在努力打造一支远程培训的辅导员和管理员队伍,加强培训

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并在深入实施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过程中,充分利

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反思相

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加强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2.发改委 5500 万助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

http://www.zgny.com.cn/ifm/consultation/2010-10-8/177016.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8日 来源:新华网

日前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经青海省积极汇报衔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

委确定将青海省纳入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省,并支持青海专

项资金 5500 万元。

  在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工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通过统筹利用

中小学闲置土地或校舍,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

园,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改善乡、村两级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今年,国

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在全国选择 10 个省试点,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

进工程,青海有幸被纳入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省。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青海的 5500 万元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

程中央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共和、化隆、刚察、乌兰、湟中 5县 46 乡、村

两级幼儿园。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目前,青海省相关部门正在进行项目

Page 5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前期各项工作。

3.贵州省将免费培训 5.4 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http://www.qdnrm.com/a/qiandongnanxinwen/bendi/2010/1009/21041.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9日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今年起,我省将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

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均可报名并经过遴选,免费参加“国培计划”。今年全省共有

54508 个培训名额。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5 亿元,支持中西

部省份实施“中西部项目”,为贵州安排 2500 万元专项资金,其中毕节专项

资金 960.64 万元。“中西部项目”包括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和远程培训项目。同时,按照《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毕节贫困山区教育

改革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要求,单列毕节地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

目。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置换脱产研修”的形式。通过选派高等师范院校高年

级本科师范生到乡(镇)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以 2:1 的比例置换出农村骨干教

师到高等师范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脱产研修。全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共有

560 个培训名额,也就是说,原则上将有 1120 名高年级本科师范生顶上空缺

的教学岗位。培训从 2010 年 10月开始,为期 3 个月,置换研修的项目学校将

会为顶岗实习师范生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

  据介绍,今年我省通过招投标方式,面向全国遴选具有资质的省域内外高

Page 5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水平高等院校和远程培训专业机构承担我省培训任务。中标单位共 7家,分别

是贵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继教网、教师研修网、新思

考网。

4.西部商报:特岗教师是“穷教育”的证明

http://edu.163.com/10/1009/17/6IIOCB0P00294IIU.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9日 来源:西部商报

“特岗教师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

的特殊政策。根据政策规定,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计划”教师的

工资性支出。设岗县财政负责落实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必要

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但河南省的一些特岗教师

反映,特岗教师的社会保障等待遇没有落实,难以享受正式教师的同等待遇。

(10月 8日《中国青年报》)

西部商报讯 河南这些特岗教师的境遇,正是国内对待教育的一个缩影。按

照一些特岗教师的说法,他们工资待遇只有每月 1700多元,除此而外,由地

方政府落实的津贴、社保等待遇都没有落实。与待遇相对应,学校非常欢迎特岗

教师,一些学校还安排特岗教师较其他教师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地方教育部门

和学校对此的说法是,特岗教师虽然没有落实社保等待遇,但工资比其他教师

高,当地普通教师平均工资在 1100元左右,而且特岗教师流动性大,因此没

有落实社保待遇。

无论地方政府解释得如何“合理”,都不能否认一点,不落实特岗教师的

待遇,不合政策,是政府失信,没有充分尊重特岗教师的权利。这种态度折射出

一些地方将特岗教师当“临时工”对待。河南这些特岗教师的境遇,并非个别现

Page 5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象,在许多地方,特岗教师待遇都存在被打折的现象。一些地方之所以对特岗教

师政策打折,恐怕与特岗教师的命运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有关。所谓特岗教师,

就是聘用期三年的教师,三年期满后考核是不是合格,能不能留下来成为正式

教师,都得当地政府批准。

设立特岗教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问题。但

义务教育的师资真的很难解决,非得通过设立“特岗”的方式?国内每年有大

批高校生毕业后难以就业,只要想解决师资问题,人才资源方面不存在任何问

题,肯定有大批青年学子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而且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

应当说不存在资金问题,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根据需要招录和解决师资问题?

莫非设立特岗教师,就是想源源不断地“临时性”地使用人才?从政策的设定

来看,似乎不是如此。如果临时性地使用人才,不仅造成成熟人才的浪费,还让

一些学子在三年中处于前途不明状态,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处于临时性状态,

学生受教育也没有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培养。既然这个政策对特岗教师、学校

学生都存在诸多不利,何必绕这么一个大圈子设立“特岗”,何不根据需要一

次性解决呢?

总在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总能说出许多教育塑造未来的微言大义。但在

制订政策的时候,却总是穷了教育。且不说教育经费达不到GDP4%,在教师问

题上,就曾经让许多代课教师“临时性”教书育人,现在代课教师清退了,又

来了“临时性”的特岗教师。特岗教师,确实很像过去的代课教师,只是待遇上

有所提高,但在“临时性”上,恐怕是一脉相承。如果塑造未来的教育事业总让

“临时性”人才去解决,去奉献,不仅一些个人的前程会被耽误,教育大业也

会被耽误。有些人对此恐怕还会拿出“发展有个过程”、“财政困难”之类的套

Page 5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话来应对。当豪华政府办公楼在各地早就拔地而起,“三公”消费一直难以治理

而财政收入总在超 GDP递增的时候,这些说辞只会让人感觉可笑。

5.刘延东:加快发展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撑

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10/10/12/005176907.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2日 来源:北方网

加快发展教科文事业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日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

文化产业振兴,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刘延东深入学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单位调研,亲切看望师生

员工和科技文化工作者,充分肯定云南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影响,加

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教科文等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她指出,

云南要把握历史机遇,抓住编制“十二五”规划有利时机,继续坚定不移地实

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刘延东强调,要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为

契机,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西南边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义务教育普

及成果,加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她指出,云南是

原西南联大所在地,要弘扬西南联大爱国、进步的优良传统,发扬兼容并蓄、求

实严谨、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特色学

科和专业建设,培养多层次、高素质和实用型人才。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发挥

Page 5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云南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有色金属、磷化工、生物质能源、花卉、中药现代化等重点产业,加大技术创

新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结合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

大专项,促进滇池污染控制和昆明城镇污水治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和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提高云南文化产业实力

和竞争力。

6.教育部出台措施支持甘肃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http://gs.cnr.cn/gsxw/kx/201010/t20101013_507165546.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3日 来源:西部商报

中广网兰州 10月 13日消息 “让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中心幼儿园;适当提高

农村教师福利待遇;逐步扩大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加大高等教育招生计

划对甘肃的倾斜力度……”昨日,从甘肃省教育厅传来喜讯,教育部办公厅近

日印发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

见〉支持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涵盖甘肃省教育

事业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前教育

  每个乡镇都建一所中心幼儿园

  《意见》提出,教育部将支持甘肃省以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通过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加强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建设,建设和改造

一批公办幼儿园,改善学前教学办学条件,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让每

Page 5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个乡镇都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学

前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甘肃加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学前教

育教师素质。

  义务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对于义务教育,《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将支持甘肃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普九”成果,在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对该省的支持力度,加大

中央专项资金对该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

设,支持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支持该省做好舟曲县学校灾

后重建工作。同时,《意见》还提出,希望甘肃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

师特设岗位计划”,并加大支持力度,开展东中部教师对口支援,适当提高农

村教师福利待遇;加快该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支持甘肃重视特殊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

  扩大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意见》提出,教育部将支持甘肃省适应区域产业布局需要,进一步扩大中

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通过政策、项目、经费等倾斜,支持甘肃进一步加强职业

院校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和探索集

团化办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逐步扩大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

范围,将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纳入中西部省际对口支援范畴。

  高等教育

  高校招生计划对甘肃省倾斜

  《意见》指出:教育部将通过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甘肃地方

Page 5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高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加大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对甘肃的倾斜力度,继

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引导和鼓励部门高校和高等教育资

源优势地区高校扩大在甘肃省招生规模。与此同时,还将支持甘肃高校创新与服

务能力,支持甘肃高校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参与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攻关,支

持甘肃行业特色高校与产业部门、大企业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此外,还将继续

加大“质量工程”对甘肃高校的支持力度。

  民办教育

  落实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

  教育部还将支持甘肃省进步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

发展的新格局,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甘肃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

持政策,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险制度,落实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教育部还表示,将支持甘肃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甘肃积极开展教

育改革试点。

7.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文化部、教育部部署开展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2965635.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5日 来源:新华网

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文化部、教育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向内蒙古、四

川部分乡镇文化站选派百名志愿者开展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决

定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组织开展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向 100 个乡

镇文化站选派 100 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充实基层宣

传文化工作力量,推动西部地区宣传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Page 5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组织开展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和队伍建

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步骤。活动采取公开招募、自愿

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在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 100 名志愿者

到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东胜区、武川县、达茂旗、土默特右旗和四川省康定县、

射洪县、米易县、北川县、绵竹市等 10 个县(旗)的 100 个乡镇文化站,开展

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国庆节前,经过择优选拔和严格培训,来自 63 所高校的

100 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已经上岗。他们大都具有一定宣传文化特长和志

愿服务经历,热爱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服务期

间,志愿者参与开展农村政策宣传教育、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并协助做好乡镇文

化站的日常管理与活动组织。

  据了解,西部文化建设志愿者享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规定的有关待

遇和鼓励政策。服务期满后,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

8.青海省启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10/t20101015_393646.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5日 来源:青海日报

为了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改善乡、村两级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今年,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择 10 个省作为试点,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

工程。经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向国家发改委汇报衔接,国家发改委已将青海省

纳入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省。

  据了解,日前,国家发改委确定 2010 年安排青海省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

推进工程中央专项资金 5500 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共和县、化隆县、刚察县、乌

兰县、湟中县共 5 个县 46 个乡、村两级幼儿园。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要求,青海

Page 6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省发展改革委已认真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工作。

社会性别

1.佛山首个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挂牌

http://www.women.org.cn/allnews/05/19318.html

时间:2010 年 9月 30日 来源:中国妇女网

日前,佛山市首个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禅城区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

心”正式揭牌。中心由禅城区妇联与区公安分局联合成立,是区妇联继 2008 年

设立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以来,为加大创建“平安家庭”工作力度,有效预防和

制止家庭暴力推出的新举措。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

害和摧残的行为。它不仅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而且也严重影响和破

坏了家庭稳定与社会平安。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以妇女儿童为主,而家庭暴力行为

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处理,且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据

和司法鉴定,使很多受害妇女儿童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该鉴定中心的主要职责就

是对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的伤情依法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文

书,为行政、司法机关调处和审理家庭暴力致伤案提供科学依据,积极为受害者

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证据,保护妇女儿童的人身权益。今后,凡是持有禅城

区区、镇(街)妇联开具的介绍信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都可向鉴定中心提出伤情

鉴定申请。

    据悉 2006 年以来,禅城区先后承接了联合国儿基会与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

“反对对儿童的暴力”项目、广东省妇联的“家庭暴力社会综合防治示范点”等

Page 6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项目。多年来,禅城区不断健全和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社会化机制,目前

已在全区建立了社区(村)妇女组织——司法所——民政——派出所“四位一

体”的反家暴联动机制;建立并完善了区家庭暴力预防机制三级网络,在全区

139 个村(居)警务室建立反对家庭暴力投诉点。今后,区妇联将不断加大对

广大妇女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及时收集证据、进

行伤情鉴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2.7 成网友称打孩子属家庭暴力吁完善反家暴立法

http://school.zzedu.net.cn/jcxx/xlzl/10/416005.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8日 来源:中国心理咨询网

广东省妇联与羊城晚报、金羊网合作的家庭暴力网络问策最近告一段落,

2023 名网友参与了网络问卷调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可家庭暴力不再是

“家务事”,而是社会问题,有部分网友还建议制定反家暴法。

  打孩子算不算家庭暴力?

  对于打孩子的看法,网友发帖 595条。其中,认同打孩子是家庭暴力的

420条,占 71.2%。一些人从家庭暴力对孩子产生深远负面影响的角度,提出

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打孩子;认为要看打的程度来确定的 160条,占 27.1%。

打孩子是家庭暴力的观念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相比之下,老公打老婆则鲜有争议地被网友公认为家庭暴力。其中认为打老

婆是家务事的 284人,占 14%;认为是社会问题的 1739人,占 86%。家庭

暴力是社会问题的观点已基本成为网友共识。

  警察介入家暴要看时机

  66.8%的网友认为发生家庭暴力男女双方都有责任;认为主要责任在男方

Page 6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的占 31.3%;认为主要责任在女方的仅占 1.9%。网友建议,预防和制止家庭

暴力工作,在重视对男性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应面向女性,教育、引导女性

妥善处理家庭纠纷矛盾。

  家庭暴力警察应该介入吗?84.7%的网友认为警察应该介入;认为应视情

况而定的占 10.9%。有网友认为,有的介入时机不恰当,反而会激化家庭矛盾;

认为警察不应该介入的有 6条,占 4.4%。

  邻居正在发生家庭暴力,你会怎么做?对此,60.2%的网友表示会选择首

先上门劝解;37.8%的网友选择首先报警或知会其他部门;选择不予理睬的占

2.1%。这显示,在制止家庭暴力上,网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邻里相望的

公众意识较强。

  网友建议完善反家暴立法

  网友认为,现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关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法律规定

不能完全适应家庭暴力行为具有隐蔽性、家庭成员关系具有复杂性等特点。网友

呼吁尽快完善反家暴立法,出台反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规范对家庭暴力的处

置程序,明确法律责任,让反家暴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3.反对性别暴力男性热线开通

http://www.china-woman.com/rp/main?fid=open&fun=show_news&from=view&nid=63085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为响应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关于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的倡导,

由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主办的“白丝带反对性别暴力男性热线”于 10

月 1日开始试运行,并将于 11月 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正式开通。

Page 6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据悉,号码为 15711447572 的“白丝带反对性别暴力男性热线”是我国

第一条以男性为主,倡导男性参与的反对性别暴力热线。自 95北京世妇会以来

反对性别暴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机构做了大量努力,包括基础性的研究,

以及相应的倡导、服务和救助工作等。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步强调男性参与在反

对性别暴力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也出现了一些男性参与的小组和心理咨询师、律

师等专业工作者团体。作为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心理学子网络的牵头

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利用所拥有的心理学界资源,开通了这一

热线,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担任热线负责人。

据介绍,热线强调男性参与的特点,主办者及志愿者主要由具有社会性别

意识的男性组成,其中多数为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这一

公益性质的热线将免费为受性别暴力伤害者提供心理救助;对性别暴力实施者

及具有暴力倾向者提供行为改变的心理辅导;在条件成熟时还将开展相关的社

会工作,如成立男性成长小组,并结合热线反应的情况进行男性与暴力的学术

研究等。

据了解,热线现阶段在每周一、三、五,以及每年 11月 25日~12月 10日“消

除对妇女的暴力 16天行动”期间,18:00~21:00 面向全国接听,节假日不休

息。

气候变化

1.解振华谈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01005/2678959.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Page 6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解振华 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以及为此

做出的努力。

解振华指出,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在所有的谈判议题上都提出了立场和建议,体现了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就目前

的国际谈判而言,中国希望与会各方在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的原则

下,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推动《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进程,“为

年底坎昆会议取得全面、均衡的积极成果作出贡献”。

他说,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到 2020 年碳强度下降的承诺,这个承诺是不

附加任何条件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截至今年 7月底,

中国在过去 5 年里淘汰小火电机组近 7000 万千瓦;中央财政和预算投资两千

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的工程。经过努力,到今年年底单位GDP 能耗降低 20%

的目标是有可能够实现的。

在回答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是否应实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

可”制度问题时,解振华表示,在不侵犯主权的前提下,“三可”和增加透明

度对中国政府来说没有问题。

谈到天津会议的议程,解振华介绍,目前,《公约》工作组已经形成了缔约

方主导的“谈判案文”,《议定书》工作组也形成了可以作为谈判基础的“主席

案文”。天津会议将在上述案文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分歧,扩大共识,为坎昆会

议达成积极成果奠定基础。

解振华认为,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仍

然存在较大分歧,但也有可能就一些问题取得共识,如快速启动资金、长期融资

Page 6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技术转让等,亦可就存在分歧的减排、透明度等问题做出决定,要求沿着《公

约》、《议定书》以及“巴厘路线图”的授权进行谈判,为继续谈判指明方向。

2.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http://gb.cri.cn/27824/2010/10/07/3365s3012404.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7日 来源:国际在线

今年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正在天津召开。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

任解振华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尤其是结构性减排

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全世界应该同舟共济,

求同存异,尽早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推动整个进程。

  在此次会议中,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 177

个缔约国以及观察员国、联合国相关机构、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近 3000人

围绕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展开深入探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采访

时表示,近年来,中国主动提出了自愿性减排目标,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公布了包括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法规;

确定了重点扶持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为核心的七大新型行业;并宣布

2020 年的单位GDP碳排放量会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大幅减少百分之四十至

四十五。截至目前,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尤其是结构性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为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振华说:“前四年,我们关停小火电机组一共是 6千万千瓦,淘汰落后

的炼铁产能 8千多万千瓦、炼钢产能 6千多万千瓦、水泥的产能 2.141 亿吨。应

该说淘汰落后产能的这个任务,力度大,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

  解振华表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的生活,应

Page 6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对气候变化,面临各种压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是

必然的,但是中国正在约束这种排放的强度。他说,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

  解振华说:“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越多、你技术转让的越多,发达国家作出

的贡献就越大。你是不是率先大幅度的减排,你给发展中国家腾出排放的空间,

这几个因素都要考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准备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为了人

类长远的发展,我们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解振华认为,此次天津会议实际上是今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按照双轨制谈

判最合法渠道的第四次、也是坎昆会议之前的最后一次谈判会。虽然哥本哈根会

议达成的是一个没有法律效力的协定,但是只要吸取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遵

循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的原则,发挥缔约国的作用,就能达成大家都

能接受的共识。

3.中国十年减排目标实现路径:建立气候变化专项财政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0-10/11/content_16535524.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目前,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据新华社消息,本月 15日至

18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文件稿。

  中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

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实现这一目标,还有 10 年时间,国家将如何分解这一指标?实现路径又

Page 6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在哪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近日

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指出重点通过节能降耗以及发展非化石能源来支撑

我们实现 45%的目标。

 

  三步走,第一步就有不确定性

  南都: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把五年中降低单位G D P 能耗 20%定为一

项最重要的硬指标,这个指标能完成吗?

  徐华清:从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十一五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来看,十一五前四年 GDP单位能耗下降 11.6%,这是经过很大努力才达到的。

  从目前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还在明显增长,目前我

们很难做到把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自己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脱钩。

  我想强调几个数据:目前中国的人均 GDP 只有 3700多美元,还有 1.5 亿

人口生活在每天 1美元以下。另外,我们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很

难发生根本改变,每年新增的能源消费主要还是煤炭,同样的煤炭消费与其他

可再生能源比单位碳排放比较高。

  南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 2020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比 2005 年下降 40%-45%,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实现期只有十年了,如何来分

解这个指标呢?

  徐华清:我们的目标是 45%作为分解基础。2005-2020 年这 15 年,十一

五 20%,十二五 28%,十三五 15%,这样 3 个五年计划可以实现 45%的分

解。

  85%靠节能,碳汇林贡献不大

Page 6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南都:具体的实现路径有哪些呢?

  徐华清:第一是通过节能降耗实现低碳能源消耗的模式。整个 45%里面节

能的贡献要达到 85%以上,也就是 85%依赖于节能,到了 2020 年节能降耗

要实现 40%以上。

  第二条路径是发展非化石能源。支撑我们实现 45%的目标,另外还有非化

石能源一次消耗到 2020 年能达到 15%的单独目标。如果未来 20 年中国年均 G

D P 增长速度 8%左右,到 2020 年一次能源需求量要 45 亿吨以上,这意味着

可再生能源总量要在 7 亿吨左右。我们分解一下,水电相应装机规模要达到 3.8

亿千瓦,其中 5千万千瓦是抽水蓄能,抽水蓄能发电小时有限,核电 7千万千

瓦以上,相应的对其他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总量接近 2.2 亿吨左右,

包括风电 1.5 亿千瓦,太阳能 2千万千瓦,生物发电 3千万千瓦,还有其他的

非生物质能利用等,这样才能勉强达到非化石能源 15%的比重,这对 45%的

贡献大概在 15%左右。

  我们还要实现 4千万公顷森林碳汇、13 亿立方米这样的目标,但对整个

45%的目标并没有真正的贡献。总之从能源角度看,节能 85%,非化石能源

15%。同时倡导低碳消费,发展低碳技术,开展低碳试点,改变消费模式、生活

方式,支持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

  发展非化石能源面临很大挑战

  南都: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大吗?

  徐华清:还是有很大难度。首当其冲的困难是如何有效降低单位G D P 能

源消耗强度,实现 45%的单位G D P 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单位 G D P 能源消耗

要下降 40%左右。从十二五期间来看,要努力实现单位 G DP 能源消耗降低

Page 6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18%,这个目标与十一五是很接近的,从十一五的实现情况来看,可以预见实

现 18%的目标还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强效的措施,包括长效的市场机

制和手段。

  其次,发展非化石能源对中国来说是更大的挑战。我们提出非化石能源比重

达到 15%,这是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占 15%,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有可能

比预期要高一些,因此相应对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非化石

能源关键是发展水电和加快核电建设,目前来看,水电、核电的发展环境是很好

的。但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水电装机能量从目前的 1.9 亿千瓦提高一倍达到

3.8 亿千瓦,核电从目前投运的 1千万千瓦到 7千万千瓦以上,对我们是很大

的挑战。

  最后是如何增加森林碳汇。中国的目标也很明确,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到

2020 年森林面积要增加 4千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 13 亿立方米,同样实现

这样的目标存在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此外,从目前来看,高效的低碳技术储备不充足;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投

资需求很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巨大努力。同时还存在如何处理节能降耗与发

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矛盾;发展水电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库区移民问题;发展

核电中核电的选址和核电安全问题;增加森林面积与保护耕地,我们有 18 亿

亩耕地的红线,提高林区居民生活等等问题。

  建议开展碳交易、碳税试点

  南都:面对潜在的这些困难和挑战,你对此有哪些政策建议去排除困难呢?

  徐华清:政策措施来讲,我呼吁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要统一思想,要把控

制温室气体排放当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战略任务,纳入到国民经济社

Page 7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会发展的规划里面。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要纳入法制化轨道,只有强

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的各项行动才有基础。

  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政策措施,另外要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

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措施,比如建立二氧化碳排放考核制度,应对气

候变化财政预算专项,专门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包括开展促进特定

区域的碳排放交易的政策等。

  南都:节能减排领域面临着资金贫乏的困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

你有哪些建议呢?

  徐华清:需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专项,现在气候变化的投资都在节

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里,我们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专项预算。这样的财政专项

预算,对带动地方民间资本,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当重要,中央有了专项

财政,是一种政策导向。

  也需要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节能有奖励政策,节能技术改造有

补贴政策,同样对低碳工程,低碳技术,低碳活动也要有激励政策,让碳有价

值、有价格。还有在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的排放交易。我个人倾向开展低碳省区低

碳城市里选择开展碳交易试点。另外还有碳税。

  南都:我们尚没有量化的总量控制目标,开展碳交易试点条件是否已成熟?

  徐华清:的确,我们不具备碳交易的条件和环境,没有量化的总量控制目

标,目前我们也做不到总量控制。自愿减排,供求关系决定市场发展,大家都愿

意卖出,那谁是需求方呢?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需求也是道义上的承担社

会责任,形象工程而已。

  我建议在一些低碳试点城市省区,把开展碳排放交易变成试点重要的政策。

Page 7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目前广东有这个想法,对珠三角等城市实现总量控制,大概在十三五期间吧。比

如,行业上,珠三角城市特定的高耗能行业实行总量控制。

4.美国商会:反对气候法案 但不反对CAP and TRADE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1,2010101299458814.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2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对减少碳排放来说,如何加速清洁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使用,是比达成任

何气候谈判协议书更为重要的事情。”在日前召开的 21世纪论坛“气候变化与

新能源”分论坛上,美国商会 21世纪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Stephen D.Eule反

复强调这一点。

  Stephen 是该分论坛惟一的国外发言嘉宾,他的务实观点给人印象十分深

刻。

  他进一步解释说,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中,寻找可替代的清洁

能源和技术,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也是人们目前超越党派和国家利益,可以

达成的无须争论的共识。因此,在推进国内立法和国际谈判的同时,“人们需要

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清洁技术的开发、商业化使用和国际合作中。”

  促成中美企业之间的清洁技术交流与合作,也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他

在演讲直截了当地表示,希望中国采取更为开放的采购政策,缩小中美之间的

贸易壁垒,如“希望中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土创新,不要限制美国公司的采购机

会”,又如“希望中国的智能电网标准能向美国公司开放”。

  这么毫无遮拦的诉求,倒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

  他所在的美国商会,是全球最大的商业联盟,代表了近三百万家美国公司 、

3000家州立和地方商会、850家商业协会和包括中国在内的 92家海外美国商

Page 7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会。美国商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美国企业界的利益,向美国政府进行政策游说。

  在加入 21世纪能源研究所之前, Stephen曾担任美国能源部气候变化政

策与技术办公室主任,组织撰写并于 2006 年发布了《气候变化技术项目战略计

划》,该计划是布什总统 2002 年提出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战略中技术层面

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甚大。

  基于这种背景,他本人并不关注具体能源政策的研究,而是更多地关注能

源的宏观政策。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关税。这也是美国商会反对“气候法案”

的重要理由,因为“气候法案”中有不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容。

  在这个问题上,尽管有 10多个会员企业表达了对美国商会的不同意见,

但 Stephen表示,对此关注不多,并表示气候法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

如何推进清洁技术的发展和交流,这才能真正解决我们遇到的挑战和难题。”

  反对碳关税

  《21世纪》:美国商会下面有 300多万家会员企业,你认为,气候变化对

这些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相反?

  Stephen:我认为对很多企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于高耗能产业,尤

其是制造业来说,可能挑战也更多尤其对于制造业来说。当然,也不否认存在很

多机遇,很多美国公司现在在从事代替能源产业。

  问题不在于企业身上,而在于政府的政策上。尽管我们经常谈论可持续发展

但政府并没有制定出可持续的政策。在欧洲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政府都拥有巨额

赤字,他们在考虑高额的碳关税。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可能原有的政策在可持

续性上是有缺陷的。所以美国应该以此为鉴,研究出台可持续的政策,既鼓励创

新的,同时又不损害现有经济。

Page 7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21世纪》:据悉,美国正在讨论出台一项碳关税的议案,那么,你支持

这一议案吗?

  Stephen:对于美国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地域性的话题,中西部是煤产区,

从煤炭产区来的参议员可能对于这些政策非常关注,因为气候政策可能会削弱

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煤炭产业之外,包括重工业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将是

利益受损者。所以,在美国政府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前,参议院已经做出了不

签署的决定,因为这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害,同时也没有将重要

的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列入其中。

  所以,想要取得任何有普遍性的气候协议,都必须将发展中国家列入其中。

当然我们不强求发展中国家减排同样的数量,但是至少要付出同样的努力。这也

是为什么国会在考虑《气候法案》,因为它将开启碳关税,碳关税主要将针对的

是那些没有减排承诺的国家。

  但是我们商会是反对的,我们认为这不可避免地将要导致一场贸易战。我们

不知道 WTO 是否会同意,我们更乐意看到,关税保护的减少,而不是增加。

  中美能源合作需消除关税和政策壁垒

  《21世纪》:有观点认为,美国在清洁能源方面落后于中国,你对此怎么

看?

  Stephen:关于是否落后我不确定,我知道中国确实在清洁能源方面做了很

多。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对于清洁能源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比如智能电网。

  我认为美国企业在这方面也做好了竞争的准备,我们希望与其他任何国家

和机构合作发展先进技术。我知道美国有些人担心我们是否已经“远远落后”了

我们现在需要有更为稳健的政策,保障技术先进技术的商业化利用。

Page 7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21世纪》:所以,你认为现有的刺激措施还远远不够?

  Stephen:当然是多多益善,美国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刺激措施都是不稳定

的,国会会不断更改它,我们需要的是类似八年、十年的持续性保障,这会给商

会一个时间保障去实践技术。

  《21世纪》:中美在合作方面需要怎样的改善?

  Stephen:中美在商业合作领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希望资金是自由和开放

的,我们希望中美的政策也是有保障的。首先应该在 WTO 的框架下不断减少关

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其次,减少两国的政策壁垒。

  《21世纪》:具体而言,美国的能源政策有哪些内容需要改善?

  Stephen:我认为,最需要改善的就是“买美国国货”的政策。近期在德州

有一场关于风能的贸易争端,德州希望从中国进口风机,这项提议遭遇了很多

反对,以至于有些参议员也参与进来了,这事变成了“美国工业是否应该支持

中国风能”的一场争辩。

  当然,从我们商会的角度来看,价格是最低的,风机质量过关,我们认为

这是可行的生意。美国商会对这种“买美国货”的政策不认同,保护主义不是做

生意的可行之道,我们希望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但是现在国会和各个州似乎都在

为贸易设置壁垒,而不是不断减少壁垒。因此,在促进贸易自由方面,美国还可

以做得更好。

  反对气候法案,但不反对CAP and TRADE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美国气候法案在参议院受阻这件事?

  Stephen:我认为,它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紧急。在接下来两年这部法案

都不会有太大进展,尤其是随着共和党不断地在参议院取得席位。我想人们会看

Page 7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到关于清洁能源的法案,但是气候法案很难说。

  即便没有气候法案,美国环境保护局也会被国会授权来做这件事,环保局

将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监管,从各个企业的角度去管理二氧化碳的排放。

  《21世纪》:这对于接下来的坎昆气候谈判将产生什么影响?

  Stephen:我觉得人们对于美国气候法案的期待过高了,气候法案确实会改

善国际谈判的气氛,但是同时它作为一部美国国内的法案,对于现在国际谈判

中很紧迫的一些议题,比如资金问题,技术转移问题都没有提到。在某种程度上

这部法案甚至让问题更糟糕了,比如它设置了贸易壁垒,这将会产生负面的国

际影响。

  坦白说,我认为上一轮在伯恩的气候谈判是失败的,我不知道这个法案对

于前景不明的谈判会有何影响。

  基于我对气候谈判的多年观察,我认为人们在坎昆达成一致的可能性非常

小,甚至在南非都不大可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太大了。我认为我们应

该强调技术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在强调低碳技术,

  《21世纪》:那么,美国商会支持气候法案吗?

  Stephen:不支持,我们反对气候变化法案,因为它太复杂,制造了贸易壁

垒,耗资太大。我们认为,现在环保局正在使用的清洁空气法案对于监管二氧化

碳是不合适的,国会应该做进一步的改善。我们希望有一部统一有效的应对气候

变化的法案,但是不是气候变化法案。

  《21世纪》:美国商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分歧吗?有没大比例的企业

支持气候法案?

  Stephen:分歧肯定有,但是支持这个法案的企业比例我不知道。据我所知,

Page 7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金融机构就很支持总量控制与交易这个制度,因为它们可以从中赚钱。我需要再

三强调,我们只是反对气候法案,但是对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是不反对的。

  《21世纪》:那么,有没有可能从一个行业开始做?

  Stephen:在美国不会。我知道日本好像在做这样的尝试。美国东西部之间

的地域性差异很大,我们很难先从一个行业开始做。

5.“基础四国”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津闭幕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2923130.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2日 来源:人民网

“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南非、巴西)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 10月

10-11日在天津举行。会议邀请了七十七国集团主席、非洲集团主席、阿拉伯集

团主席和小岛国集团主席等作为观察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通过本

次会议,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协调、沟通和团结,为共同推进坎昆会议的进程做好

了准备。

  解振华说,“基础四国”是七十七国加中国集团内部的成员,是发展中国

家一员,虽然在哥本哈根会议后存在小的分歧,但本次会议上各国求同存异,

表达了强烈的加强团结合作的政治意愿。与会各国就许多方面问题充分交换意见

并达成共识,为发展中国家在坎昆会议上发出一个声音奠定了良好基础。

  解振华认为,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大幅度减排,按

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和技术帮助的前提下,采取

积极减排行动。“基础四国”在没有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提出自主减排的

行动方案,表明“基础四国”积极负责并建设性地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截至

目前,中国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到今年底,“十一五”节能目

Page 7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标也有望完成。

  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表示,本次会议表明,发展中国

家是团结的,也希望为坎昆会议的成功发挥建设性作用。气候变化谈判不能取得

进展,发达国家难辞其咎,因为他们在减排问题上没有做出有效行动。

  南非水利和环境事务部部长布耶卢瓦·松吉卡表示,在过去的一百年内发达

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则成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世界各国都应该采

取减排行动,但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部长们高度赞扬了天津会议的成果,表达了促成坎昆会议根据巴厘路线图

的任务达成全面平衡成果的决心。部长们强调,坎昆会议的成果必须基于《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谈判取得,坎昆会议必须公开、

透明、广泛并基于共识。

  据介绍,“基础四国”第六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将于明年 2月在印度新

德里举行。

6.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0/10/13/7173434.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3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中国政府边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今天在天津举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介绍

了中国政府九个方面的行动。

  孙翠华指出,2009 年 11月,中国公布了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的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

行动,也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有力表率。鉴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和所处的

Page 7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发展阶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无

论国际谈判局势如何,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一是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

项重要内容将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

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及森林覆盖率

等相关指标。同时正组织研究将上述目标分解到地方和行业的方法和实施方案,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提出国家、地方和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

方案,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

  二是组织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中国将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

划,研究提出今后十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适应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技术及国际合作等相关领域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并完善相关政策

措施,指导全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保障各项目标和重点工作的落实。

  三是全面深入开展低碳试点。今年 8月中国在五省八市启动低碳试点。国家

发展改革委正在酝酿成立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

对低碳试点的政策引导和宏观协调,通过试点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

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

消费模式。同时也将探索开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试点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统

计等专项试点。

  四是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将继续

深入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合作,进一步提高审核和批准的工作效率,继续积极创

造条件和提供支持,为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合作做好服务。为提高企业参与减

缓气候变化行动的积极性,将抓紧制定自愿减排交易的管理办法,规范自愿减

Page 7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排交易活动,保证市场的公开、公正和透明。此外,还将结合低碳试点,探索开

展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

征收碳税的可行性。

  五是制定低碳认证制度,开展低碳认证试点。为引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

中国已经启动重点行业典型产品及重点减排项目低碳认证制度研究,很快将出

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低碳产品,激励企业产品

结构升级,从消费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六是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水平。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

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做好有关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地方和部门的能力建设,

启动试点省区和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为实现 2020 年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七是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中国已经全面开展应对气

候变化立法调研和法案起草,有望在将来通过立法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

策措施。同时也要加快温室气体观测、监测系统能力建设,继续组织和支持气候

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和观测支持。

  八是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中国政府将加强宣教工作力度,广泛通

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好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

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

鼓励公众采用节能产品,扩大全社会参与程度。

  九是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务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中国政

府本着务实态度将继续推动合作与交流,不仅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引进资金

和技术,也要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

家和易受不利影响国家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Page 8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孙翠华说,除了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措施,中国作为易受全球气

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国家,对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也高度重视,在农、林、水、气等

重点领域和海岸带等脆弱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减轻气候

变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

的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发布信息,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

衍生灾害,增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6.天津气候谈判大会直击:气候司为中国“正名”

http://www.infzm.com/content/51193

时间:2010 年 10月 14日 来源:南方周末

解振华“推销”

“我来这里并不是推销中国的观点。”尽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言明不

是来“推销”的,但在其回答记者提问中,他几乎占用了发布会一半的时间解

释中国如何实现 40%-45%的碳强度目标以及遇到的困难。

这是 2010 年 10月 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天津会议召开的第一天,

中国政府召开的第一场发布会,仅能容纳七十余人的新闻中心涌入了来自中外

媒体的一百多位记者,一时有些拥挤和闷热。

在接近一个小时的提问环节,解振华频频引用各种数据回答中外记者的提

问。在涉及一系列有关中国节能减排的数据时,解振华一旁的翻译不时皱起眉头

这些繁杂的数据翻译起来的确需要费些功夫。

在亲自给翻译倒了一杯水之后,解振华继续向在座的媒体尤其是外国媒体

解释中国与美国在“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三可”问题上存在的分歧。

事实上,在国际气候谈判的舞台上,中国可以充分去解释的机会并不多。“在国

Page 8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外,说了别人也不一定听。”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坦言。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外

国谈判代表、媒体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印象里,中国一向被标以“姿态强硬、不透

明”的标签,甚至被视为阻碍谈判进展的主要国家。

这一长期形成的“负面”形象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达到了顶峰。包括英国

《卫报》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将哥本哈根的失败归咎于中国。《卫报》记者马

克·利那斯在《我在那间屋子里:中国如何搞砸了哥本哈根协议》的一文中描述道

我看到奥巴马在不遗余力地挽救,而中国代表只会反复地说“不”。

“我们过去宣传得不够。”解振华坦言。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在努力实现“十一

五”20%的节能减排目标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国际压力。

“这一次正好各国的媒体都到了,我们完全敞开,你们只要愿意跟我们对话,

进行采访,进行交流我们都愿意。”新闻发布会结束前,解振华诚恳地对记者们

说。

这一“公开的邀请”发出之后的 6天里,中国在谈判场内外进行了一场气

候谈判的“国家公关”。

“百闻不如一见”

南方周末记者遇到阿里克莎的时候,这个来自美国华盛顿的 22岁的女孩

刚刚参观完天津郊区的一个中美合资电池厂。旅途的兴奋还未散去,阿里克莎便

急切地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参观蓄电池的生产和安装过程,以及路上“偶遇”

装载着巨大风机部件的货车。

“真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尖端的绿色技术。”这是阿里克莎第一次来中国,

也第一次知道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阿里克莎说,“美国还

没有这种全国范围内的计划,我们确实落后了。”

Page 8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正如很多前来参加天津会议的人一样,他们有了很多个“没想到”。

一进天津会议的主办场地——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一个关于“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的展台竖立在最醒目的位置。这里一天不间断地播放着关于中国的可再

生能源政策、“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的英文节目

发改委一位长期跟踪谈判的官员说,在以往的气候谈判大会中,“由于经费和

其他条件有限,中国代表团很少举办大规模的展览活动”。

去年参加过哥本哈根大会的中国记者,都对美国代表团展厅里那个梦幻的

“地球”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模拟地球,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地球各个角落的

环境数据立体展现来。与之相对的是,位于会场最偏远位置的中国代表团展厅,

直至大会召开的第二天,中国政府的“新闻与交流中心”才仓促布置完成。

此次利用天津“主场”之便利,中国政府不仅更为从容,而且更有针对性地安

排了阐述从中央到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的边会。

10月 5日,一场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边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与行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气候谈判中,由发改委主办边会,这在印象中

还是第一。”作为此次边会的主要演讲人,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环境与气候变

化主任徐华清对记者说。此前,中国在国外会场的边会一般由科研机构主持召开

由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领衔,包括国际谈判处副处长李丽艳、综合处处长

马爱民以及徐华清在内,分别从政策规范、学术研究以及其他综合领域对于中国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给予了官方的阐述。

来自牛津能源研究所的大卫·罗宾逊飞快在笔记本上记下孙翠华讲话中的要

点。此前他一直以为中国对市场机制的尝试趋于保守,但当听到孙翠华在谈到未

来 5 年内开展碳交易试点的构想之时,大卫说,“我发现,对于运用市场机制

Page 8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和竞争达到目标,中国人有同样的热情。”

即使在国内官员看来,有关碳交易试点、自愿减排管理办法等问题,国家发

改委也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会场外,最终没能挤进会场的杰克·施密特正在搜集文字、影音、照片等一切

有关中国节能减排以及清洁技术投资的资料。这位来自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的全球气候政策主任回国之后要在参议院做一次关于中国的报告。

“希望这些显而易见的证据,能够打消那些一直怀疑中国减排行动是否真实

的参议员们的疑虑。”杰克说。事实上,自中国政府宣布 40%-45%的碳强度

目标之后,这样的质疑一直在美国参众两院盛行。

“在外面说多少遍,不如亲眼来看一次。”中国代表团团长苏伟在接受南方

周末专访时感慨说。

不只会说“NO”

天津会场里,最忙的会议室恐怕是 N8 和 N10两个厅。这两个厅也是预留

给中国代表团分别与各国代表团进行部长级、司长级以及工作组级别会议的地方

“解振华主任每天至少要进行 6场双边对话,”发改委负责后勤调度工作的一

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天津会议召开前夕,解振华就向发改委工作人员提

出保证工作的公开、透明,尤其是在沟通环节。“发改委新闻处直接坐阵天津会

议,我们也更方便讲话了。”一位发改委官员笑言。

相比哥本哈根会议,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设立新闻交流中心,并召开新闻发

布会,此次天津会议,中国又向前迈了一步。

10月 8日,天津会议结束前一天,来自场内的 21 个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

Page 8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代表与解振华进行了一次正式会晤。“这样规模和级别的与非政府组织沟通,在

中国二十多年的谈判历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民间组织全球气候行动联盟中国

协调人卢思骋对记者说。

会晤气氛很好,解振华详细地解释了中国的立场,包括中国为什么不能在

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要求)这样的问题上让步。事实上,一直以来

长期保持与 NGO公开、持续对话的政府代表团只有美国。而此前,中国代表团

曾经与 NGO举行过会谈,不过仅限于一两家组织,并属于非正式的会面。

来自国际气候行动网络的朱丽娅认为,在与 NGO 的交流意愿上,中国的

确发生了变化并有所进步。“希望未来即使气候大会不在中国举办,中国政府也

能将这一开放的态度持续下去”。

“哥本哈根之后,人们都在指责中国阻挠谈判进展,因为中国经常对于很多

事情说‘NO’,没有很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说‘NO’。”多年观察中国代表团的美

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负责人芭芭拉说,“这就有点像美国的共和党

人在议会中的态度一样。”

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也坦言,在“怎么办、怎么看以及怎么说”之后,中国谈

判代表可能还没学会“更好地说”。

“如果我们之前做得好,我们就谦虚一下,如果还有不够的地方我们就加倍

努力。”苏伟在谈到与媒体和 NGO 的沟通时说道。他借用一部美国电影的名字

《Catch me if you can》打趣地对中外记者说,“我不在谈判会议室内,就在

谈判室外,catch me if you can。”

中国的想法显而易见——中国不仅仅只会说“NO”,中国希望能引导国际

气候讨论的潮流。正如气候专家杨富强所说的,“天津谈判可能是个演练,中国

Page 8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计划是将来有一天能举办部长级会议”。

7.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产生深远影响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14/c_12658505.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14日 来源:新华网

青海省共和县牧民尕藏在自家的草场上放羊,虽然已是 10月,牧草依然

泛出丝丝绿意。“这两年天气明显热了,过去这个季节这里都下了好几场雪了,

今年还没有一场像样的雪呢。”尕藏说。

    他指着青海湖周边的山说:“原来这些山上都有积雪,一年四季都不化;前

两年开始慢慢少了,现在夏天山上根本就没有雪了。”

    青藏高原历来被称为“雪域”,皑皑的白雪、连绵的冰川是这里的象征。但是

近几年来,这里的环境正在悄然变化。除了消融的雪山,世界屋脊腹地的冰川也

明显退缩。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指出,研究表明,过去

30 年的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幅度相当于以前 200 年的退缩幅度。

    据前青海省气象局局长陈晓光介绍,除了雪山、冰川等明显的现象。气候的变

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藏高原传统的农牧业生产。

    陈晓光说,增温使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牧草生育期延长 3至 5天,天然放牧

时间随之延长。就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资源而言,增温使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期提前

无霜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提高;二是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农区越冬作物早熟,

可以进行作物复种;三是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旺盛。

    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霜冻期大大缩短,很多原来不具备种植条件

的区域可以进行农业开垦了。在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等地上世纪 50 年代没法种

植青稞等农作物,近 10 年来却可以大面积种植青稞。

Page 8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但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青藏高原一些地区干

旱加剧。陈晓光指出,干旱使植被发育不充分乃至退化,由此带来生物总量的减

少、草场载畜能力的降低;同时,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雪灾等极端气候事件造成

牲畜因冻、饿而批量死亡现象加剧,农业灾害和病虫害增多。

    在中国更广阔的范围内,气候变化同样对传统的农牧业带来影响。在宁夏回

族自治区,1986 年以前,冬小麦年种植面积不超过 6 万公顷,约占小麦种植

总面积的 30%。由于近些年来冬春季气温明显升高,宁夏大力扩大冬小麦种植

面积,目前宁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已达 9 万公顷。

    10月 9日,农历节气寒露。这一天起,河北省隆尧县东良乡周村的农户开始

忙着种小麦了。当地麦农说,过去总说“秋分麦子正当时”,但这些年来,秋分

种的麦子在冬前总是旺长。冬前旺长的麦苗,不利养分积累,开春后麦苗就会变

弱,稍微一旱还可能枯死。所以,两年前当地麦农纷纷种寒露麦子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这句农谚曾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

生产活动的座右铭,如今,它却悄悄地变成了“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

当时。”从秋分到寒露,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时机整推迟了一个节气,这是半个月

的时间。

    河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郭迎春说,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的部门

之一。气候变化对农业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表现得更

为突出。气候变暖后作物生长加快、生长期会缩短,可能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

量。同时,气温升高后,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但专家同时表示,气候变化对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

中国水稻、小麦、玉米品种多,品种间差异也很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种植

Page 8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和选择适当的生产管理措施等,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

利影响。如果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未来 30至 50 年的气候变化不会对中国

的粮食供应产生重大影响。

8.其余详见乐施会相关报道-天津气候会议专题

企业社会责任

1.国际生态分论坛"绿色共赢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召开

http://tj.focus.cn/news/2010-09-28/1060248.html

时间:2010 年 9月 28日 来源:人民网

28日下午,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召开主题为“绿色共赢下

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分论坛。

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张锐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

致欢迎辞。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等嘉宾参加。天津工商联合会副主席杨蔚

东,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主持分论坛。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讨论已在世界上趋向成熟。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简单

的慈善活动,保护环境、企业治理、社区贡献等,在更广泛的领域被社会关注。

企业为了对应这种来自社会的期待,比如在保护环境方面,企业实施节能减排、

绿色产品设计等环境友好型经营,短期内会增加经营成本,但长期来看这些努

力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为改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成为实现企业和社

会共赢的良好机制。分论坛的目的是探讨环境友好型经营和企业•社会共赢的理

论,介绍环境友好型经营和企业•社会共赢的实践事例。

Page 8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分论坛“绿色共赢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由株式会社日本综合研究所和天津

生态城绿色产业协会承办。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特邀专家专题演讲,介绍企

业社会责任的最新动向以及环境友好型经营和企业·社会共赢的理论探讨,在各

演讲之后安排讲师和主持人及现场观众对专家问答的环节。第二部分由特邀专家

专题演讲,介绍环境友好型经营和企业·社会共赢实践的先进事例,在各演讲之

后安排讲师和主持人及现场观众对专家问答的环节。第三部分通过嘉宾讨论和听

众互动的形式,在讨论第一、二部分中形成的观点基础上,重点讨论中国企业实

施环境友好型经营的必要性、实现的路径、企业承担的角色和作用。

2.杭州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获广泛认同

http://www.cncsj.net/a/2010/10/8/content_213455.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8日 来源:长三角城市网(转自工人日报)

  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看看财务报表就一目了然。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又如何评价?《杭州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近日正式出台,企业社会责任履

行情况如何,有了量化评估指标,获得企业家广泛认同。

  据了解,《体系》由杭州市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领导小组联合浙江大学公共管

理学院参考国际通行标准制定,共分为市场责任、环境责任、用工责任、公益责

任四个方面,下设两级指标,共 50 项。《体系》实行评分制,总分 1000分。目

前,杭州市已确定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 200家试点企业,涉及职

工 20 万人。

  从《体系》中可看到,分值比重最大的是用工责任,330分,包含劳动合同

履行、工资增长机制、职业健康等 18 个指标,小的方面甚至细化到发放详细的

工资单、组织职工疗休养、外来务工人员有无固定就餐地点等。市场责任中,诚

Page 8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信经营最为关键,尤其是建立完善的消费投放体系以及有无投诉成为重要指标。

此外,对企业的社会评价采取加减分及一票否决制。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包天雄说,企业社会责任是市场经济与

企业实践的产物,其目标是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

是,企业成为独立利益体,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是,处理好企

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付出,钱回报到员工身上,才能

使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永根说,运用企业社会责

任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考核,标志着企业原有的孤立、狭隘的发展观将被一种科

学、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

  据了解,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每两年由第三方机构根据《体系》进行一次评估

结果为优秀的企业,政府将通过适当的政策加以扶持;对不合格的企业将加强

监控,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根据要求,到 2012 年,杭州全市参与社会责任建

设的规模以上企业将达 80%以上。

3.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选正式启动

http://www.prnasia.com/pr/2010/10/11/100937521.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网

由中国公共关系网主办的 2010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于

2010 年 10月 1日正式启动。网上初评截止到 2010 年 11月 10日,活动启动

以来得到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积极响应,9月底已提交案例近 100 个,涉及

到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科技创新、公益传播、员工关怀、关爱消费者等多个企业

社会责任方向。有关本次活动的详细情况,请登录 www.17pr.com。

Page 9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据初步统计,提交案例的企业来自快消、汽车、互联网、金融、能源、食品、奢

侈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很多企业不仅寄来了案例,还提交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项目视频资料及特别为本次活动制作的精美案例选集。目前还有企业案例在陆续

整理和提交中,10月将迎来案例提交的高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

任,企业只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公

民形象,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但企业社会

责任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以实力雄厚

的外资或国有大型企业为主,普通公众对 CSR 的认知就更加有限,甚至把捐款

多少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标准。因此,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

主体,企业应当首先行动起来,对社会公众者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正确传

播,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提升公众的关注度,打破过去那种

“要做不要说”的沉默,“要做更要说”,在公开场合与公众分享自己的 CSR

理念和经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

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的专业支持

同时,为了让活动更加贴近消费者,扩大活动在普通公众中的影响力,活动与

《京华时报》公益周刊、搜狐社区达成了战略合作,《京华时报》是发行量最大的

都市类媒体之一,其公益周刊更是打造了国内首家传播优秀公益项目,人人都

可以参与公益的平台。搜狐社区是国内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它整合了

搜狐主站首页、公益、财经等搜狐优势资源,覆盖近亿网民,是公益项目走向大

众的最佳平台。两家实力媒体的助力将使本次活动成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最具消

Page 9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费者参与度的评选,消费者将会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全

新的理解和认知。

附注:企业社会责任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是指企

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

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

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

贡献。

4.企业社会责任:公众很买账

http://firm.workercn.cn/c/2010/10/11/101011020017346273965.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些年来,毒奶粉事件、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紫金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

等等将许多曾经知名的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社会上也由此掀起了一次次关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大讨论。在媒体的大量报道下,公众也对企业社会责任空前

关注。那么,公众对企业是否承担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社会责任较为敏感,企

业行为是否会影响他们行为和认知呢?针对这一问题,零点指标数据与润灵环

球责任评级日前合作完成的《中国公众企业社会责任认知报告》显示:逾五成公

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影响购买选择,而 3/4公众愿意用略高价格为企业社

会责任买单,同时公众更加信任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的新产品或服务,也更

信赖其企业品牌。另外,近九成公众表示会积极为社会责任好的企业进行口碑传

播。

逾五成公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影响购买选择

Page 9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调查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公众的产品选择和购买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超

过半数(56.6%)的公众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对其选购产品或者服务有影

响,其中认为有非常大影响的比例为 27.9%,比较大影响的比例为 28.7%.而

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其购买选择影响不太大或没有影响的公众分别只有

7.6%和 8.8%.调查还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对公众购买选择的影响对收入较

高的群体影响力更大。

3/4公众愿意用略高价格为企业社会责任买单

    当问及在实际购买中,是否会优先考虑社会责任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时,受

访者公众(95.5%)几乎一致表示,赞同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会优先购买,其

中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例分别为 50.3%和 45.2%.如果社会责任好的

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略高于其他企业时,公众又会如何选择呢?在这种

情况下,近两成(18.4%)公众表示不会购买。然而,仍然有 3/4(75.4%)

的公众坚持表示,会以更高价位购买社会责任状况好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表

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例分别为 19.5%和 54.9%.另外,新产品或新服务

要想获得市场信赖,往往需要与消费者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而调查显示,公

众对于更加信任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或服务,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

赞同的公众分别为 27.4%和 58.8%,总比例达到 86.2%.这说明社会责任对企

业新产品或服务的推介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责任好的企业品牌更受公众信赖

    做好社会责任不仅会让公众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更加信赖,还会帮助企业建

立良好的整体品牌形象。具体数据表明,九成(90.3%)的公众赞同会更加信

赖企业社会责任好的企业品牌,其中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分别占 38.2%

Page 9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和 52.1%.调查还发现,中高等收入的群体(月收入 3001-8000元)最为信赖

企业社会责任优秀的企业品牌,比例接近 95%.此外调查还发现,近九成

(88.2%)公众表示会积极向他人推荐社会责任好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这相

当于为企业打开了一道口碑传播的渠道。可见,虽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中

国还相对较新,特别是对公众来说还稍微显得有些生涩,但是从以上调查结果

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其实对这一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并且认识到企

业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是有担当的和值得信赖的。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

任已经影响到了公众的购买决策、对新产品接受度以及对企业品牌的信赖。所以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单纯的脱离利润的回馈行为,它可以为企业发挥无形的营销

价值,最终使企业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 CATI 系统(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进行,于

2010 年 8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共 1093 名 18-60周

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访问。

5."环保门"企业利益跷跷板 责任缺失需反思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15/2588818.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5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紫金矿业“环保门”到这里或许会告一段落。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起因责

任缺失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为中国所有大企业、大品牌敲响了警钟

企业作为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单位个体,更需要将社会责任时刻铭记于心。而如何

让同样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不仅需要企业进行反思和树立责任感,也有必要研

究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制。

  今年 7月初,当一场洪水洗礼出紫金矿业多年的“隐疾”之后,紫金矿业

Page 9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就再也无法回避人们关注的视线。

  就在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紫金矿业也终于因这场“天灾人祸”而得

到了惩罚。8日,紫金矿业发布了《关于受到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的公告》

报告指出,针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福建省环保

厅决定对紫金山金铜矿罚款 956.31 万元。这一“天价罚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处罚数额最高的一次环境执法行动,因此,被市场人士称为这是我国环境执法

的里程碑。

  然而,罚款并非最终目的,相信无论罚多少款也无法弥补这一重大水污染

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何使同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当中,企业社会责任的

缺失值得反思。

  “天价罚单”反被当成利好?

  10月 8日,国庆长假之后,遭遇环保门的紫金矿业终于收到罚款通知。针

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福建省环保厅决定对紫金

山金铜矿罚款 956.31 万元。

  出人意料的是,这近千万的罚款却未阻止投资者对紫金股票的追捧,其股

价未跌反被视为了重大利好。8日开盘,也就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紫

金矿业大幅高开 5.36%,开盘后 6分钟就被巨量买单封涨停,直到收盘仍有

5955 万股买单封于涨停板。

  这一出乎预料的局面,让多数人瞠目结舌。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客观来

说,国庆长假期间,国际黄金价格的上涨对于紫金矿业的股价起到了一定的刺

激作用。不过,从 8日山东黄金与中金黄金并未封涨停的走势来看,紫金矿业

强势封涨停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国际金价上涨的缘故。

Page 9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根据有关机构研究报告显示,在国际金价上涨对黄金股的影响排名中,紫

金矿业位居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之后。所以,紫金矿业的强势涨停显然另有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很明显,“罚单”被当成了利好。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罚单”太轻,所谓“天价罚

单”并非真正的“天价”,就罚款金额而言,其实只是微不足道的毛毛细雨。对

于紫金矿业而言,这样的“天价罚单”确实足以对其构成“利好”。

  “因为前些阶段有关紫金矿业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利空不断,大家也就预

期它可能会受到有关方面的处罚,现在罚单开出是不到 1000 万,这对紫金矿

业这样的大企业来说数量并不是很大,也就出现了利空出尽变利多的效应,成

为影响到当天股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这从一组数据中可以得到有力的推论。根据紫金矿业发布的《关于受到福建

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的公告》,福建调查组认定今年 7月紫金矿业发生的重

大水污染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3187.71 万元。但对紫金矿业的罚款却

只有 956.31 万元。这一罚单与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明显不符

  业内人士表示,这就难怪市场会将此“罚单”视为“重大利好”,实际上

就连紫金矿业对这张罚单也是坦然接受,主动放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

讼,将及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处罚决定。

  但值得回味的是,就在 7月 12日紫金矿业停牌的同一天,此前在美国墨

西哥湾造成了“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世界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

正在商讨出售总值约 120 亿美元的资产给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以弥补因墨西

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要求BP 出资 200 亿美元建立

赔偿基金。

Page 9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业内专家认为,同样是资源行业的上市公司“巨无霸”,同样造成了无可

挽回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但在事情的处理上却体现出了不同的担当。

责任的缺失需反思

  尽管紫金矿业承诺,将及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处罚决定,依照事故调

查结论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赔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责任缺失导致的重

大损害赔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事后补救上,而需认真反思并检讨一个负责任的

企业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

  日前,网络上流传着一份关于中国企业家公众形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因为 7月初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紫金矿业被评为 2010 年度最不具社会

责任的企业。

  如今回顾当时的一切,仍然心有余悸。

  2010 年 7月 3日,紫金山铜矿湿法冶炼厂污水池发生渗漏,造成汀江部

分水域严重污染,9100 立方米废水排进汀江流域,沿岸及水库的养殖业遭受

灭顶之灾、约 400 万斤鱼被毒死,当地居民不敢饮用自来水,靠买瓶装水生活

……

  然而,紫金矿业却在 7月 12日才发布了公告,瞒报长达 9天。面对质疑,

公司给出的答案是“维稳”需要。

  此举不仅给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紫金矿业的诚信和社会形象

也受到空前重创。紫金矿业承认这是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和忧患意识

不足,未能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但不管事后如何“圆场”,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反思还是理所当然的

被拉到了舆论的最高端。

Page 9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其实,在我国《公司法》第五条中有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

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6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

“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2008 年初,国务院国

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措施反映了全

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

  而针对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也有明确规定。早在 2006 年 9月,深交所就颁

布实施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明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包括上市公司对国

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社

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倡导上市公司发布自我评估的社会责任报

告。2008 年,上交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

其中的一个创新是提出了“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概念,试图将上市公司承担社

会责任的程度进行量化,便于比较和投资。上交所去年正式发布上证社会责任指

数,为投资者提供体现社会主题的投资标的,推广社会责任投资理念。

  尽管针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在我国立法中多次体现,但诸如环境

污染、“毒”奶粉、“黑心”煤矿等企业侵害消费者利益、劳动者权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加强企业责任感需法制配合

  紫金矿业“环保门”到这里或许会告一段落。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起因责

任缺失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既是紫金矿业股东的一次涅槃重生,

也为中国所有大企业、大品牌敲响了警钟,企业作为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单位个体

Page 9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更需要将社会责任时刻铭记于心。

  而如何让同样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不仅需要企业进行反思和树立责任感,

也有必要研究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制。

  业内专家认为,要求企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就应该从守法做起,把

自己的基本面做好。无可厚非的是,企业的核心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

现代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对诸多方面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公众就期待企业对更多

的环节负责,这样也就超出了它原本狭义上的企业责任的部分,从而被称为企

业的社会责任。

  而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触犯了很多方面的利益,环境、社区、股民、投资者等

如果相关信息披露及时,不仅可以减少普通股民的损失,而且能在第一时间更

好地对这一事件从各个环节加以妥善处置。专家认为,这样一种信息披露制度的

匮乏,甚至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恰恰是全社会应该深刻思考并检讨的。

  如何用法律法制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任华哲曾

撰文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就是在法律规范的层面研究企业所应承担

的社会责任,并将企业应该承担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具体化为明示的法律规

范。

  任华哲教授表示,综观我国现行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分散在企

业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中,

很多规范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执行力。他认为,法律必须明确企业

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以及违反其规定的法律后果,否则无法起到指引、评价、强

制、教育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企业,只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方能成为高贵的企业

Page 9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家、高贵的高管与高贵的企业,富而不贵的公司不可能基业常青。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依赖于外部治理中的相关法律与制度的完善,同时也依赖于上市公司内部

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以及相关的组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留守儿童

1.透视留守儿童"情感空巢":更需要爱和关怀

http://www.wenming.cn/sng/2010-09/26/content_20999782.htm

时间:2010 年 9月 26日 来源:中国家庭教育报

“六一”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对孩子的关注一直在延续。日前在司法部门,

翻开厚厚的案卷,记者被涉案人员的年龄给震撼了,这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

最大的 13岁,最小的只有 9岁。然而他们却都有过偷窃行为,最多的偷窃 8起

案值已逾万元。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打

工。这是一群长期缺乏必要看管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有着严重的缺陷,他们

比任何孩子都需要爱……

    文成县公安局南田派出所的民警赵海瑞一提起新近破的那个案子他就非常感

慨。

    那是今年 5月 3日,文成县南田镇龙上村一位姓杨的女子来所里报案,称自

己家里遭窃,被盗物品有 24K金项链一条、白金戒指一枚、奥林巴斯牌照相机一

架,总价值 3000余元。

    南田派出所派赵海瑞经过几天排摸,发现南田镇年仅十岁的小学生东东(化

名)有重大嫌疑,东东被带到派出所里一讯问,孩子马上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犯

罪事实交待得一清二楚。后来,戒指和相机陆续在东东家里找到,都原封未动。

Page 10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至于那条金项链,却是在东东邻居家里找到的,东东拿它和邻居家的小孩换了

一本作业本。

    因为未满 14周岁,东东还不够被法律处罚的年龄,东东在派出所里接受了

批评教育,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让东东回家后,赵海瑞心里并不踏实,他清楚东东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

平时和年迈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这类留守儿童在监管上其实处于“真空”状

态,东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家庭教育,他犯案的可能性就很大,再次犯

案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在文成较为贫困的山村,类似东东这样犯案的留守儿童还不少。今年 3月底

至 4月中旬,南田镇梁岙村的多家农户家里被贼光顾,小偷趁户主白天家中无

人之际,撬窗入室后翻箱倒柜盗走价值三千多元的现金和物品。接警后南田派出

所立即展开侦查,结果落网后的窃贼居然是个 9岁读二年级的男童,男童亦是

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案发后他对自己的偷窃行为供认不讳。

    就在不久前,文成县周壤乡派出所先后破获了 8起入室盗窃案件,被抓获的

窃贼是个年仅 13岁的男童,而且他是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8起盗窃案件中,

他盗取的现金就有一万多元,然而到被抓获时,所有现金已被他挥霍一空。 儿

童犯罪与教育“断链”

    “留守儿童犯罪与缺乏父母教育有直接关系。”总结了多起留守儿童犯罪的事

实后,赵海瑞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儿童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

的言传身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父母放弃对子女的教诲,这将导致儿童

教育严重“断链”,造成儿童心理多方缺陷,以至造成“情感空巢”。

Page 10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上是相当失败的,他们采取的更多的是放任不

管或粗暴形式。”赵海瑞说。

    文章中前面提到的那个叫东东的孩子,每次他在外面犯事后,其在外面打工

闻讯回来的母亲一回家就拎起棍棒狠狠地打,但是每次暴打之后,孩子依旧我

行我素。他的母亲从心底发出悲哀的叹息:为什么我的手都打酸了,可是他却没

有一点点改变呢?

    同样是周壤乡那个作案 8起的男童,每次从派出所回家,他的父亲也是关上

门来给他一顿饱揍,但是儿子通常会在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依然重操行窃的勾

当。

    心理学家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阶段,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

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

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我国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 20%的青少年为这类

孩子。 对父母有了敌视和仇恨

    今年 5月 30日,28岁因涉嫌放火罪被泰顺县检察院依法逮捕的朱某,他的

童年时代也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诲。据朱某在公安机关供述,他 3岁时父母

离异,此后他一直跟父亲生活,其父虽未续娶,但为生计一直奔波在外,年幼

的朱某就这样一直跟奶奶生活长大。

    生活在缺乏亲情和关爱的家庭,朱某在孤独和无助中成长,曾有一次,他爸

外出补鞋,他没钱吃饭就去了母亲家,本想要 20元钱吃饭,但是母亲不但不

给,而且还骂他抓破他的脸,那年朱某 14岁,他整整几天没有吃饭,只想一

死了之,从那以后朱某对父母就有一种敌视和仇恨。

    朱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缺乏亲情关爱的他常常借酒买醉。后来,朱某认

Page 10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识了女友小陈,两人瞒着家人谈起了恋爱,朱某想从父亲那里拿点钱,作盘缠

带女友外出打工赚钱,结果其父认为他游手好闲,没有答应。朱某认为自己最后

一点希望被破灭后,他对家庭彻底地绝望。最后,寄居在叔父家里的他用蜡烛将

房里的茅草和棉被点燃,将叔父的 6间房子和邻居的 3间房子毁于一旦。

    “剖析朱某的犯罪原因,亲情缺失,缺乏关爱,人格发展的畸型化,是他犯

罪的主要原因。”经办此案的泰顺县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梅明辉说。

    从朱某的身上,我们不难想像,如果留守儿童走上歧路没有得到家庭的关爱

和及时的纠正,那么日后更多的“朱某”出现在我们身边,将成为一个不争的

事实。 留守儿童期待爱的甘霖

    温州市紫竹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王靖在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后

发现: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

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性

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

    临时监护人大多为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仅局限于让

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多对孩

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

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据一些老师反映,班上的后进生多数

是留守儿童。

    据农业部粗略统计,2004 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超过 1 亿人。在四川、

安徽、湖北等农民工集散地,打工收入已经占据了农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民工经济”业已形成。然而,伴随着大批青壮劳力背井离乡,中国农村出现了

一个特殊群体:因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有

Page 10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大量的儿童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守门户,成

为留守儿童。广大农民工兄弟在揣着梦想远离故乡故土,进入另一个“外面的世

界”的同时,也把牵挂和担忧留在了乡村,家中未成年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

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与日凸显。 不仅仅是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亦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现状该如何解决?采

访中,专家抛出了各自的观点。

    温州市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宋乐稣认为,目前户籍制要求外出打工人员的子女

教育要以流出地为主、公立学校为主,客观上造成今日留守儿童的问题。如今要

求国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

以至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

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教育等制度的壁垒,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

在。

    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一向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市人大代

表周德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应该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

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

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

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变化。学校要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

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留守儿童犯罪率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解决矛

盾的根本政府一是要及时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状况,并改革城市的教育

体制,要让住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

乡村经济,留住出外务工人员,让他们在家依然有挣钱的门路,可以不为生计

Page 10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困扰。从这个意义上,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

题。”周德文说。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发布

http://www.022net.com/2010/10-6/442575163171481.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6日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为深入实施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深入

开展,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开展了“心系好儿童”关爱农村留

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并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

报告”。

  据介绍,此项活动通过向江苏、安徽、江西等十省留守儿童家庭,以及北京

天津、广州等五市流动儿童家庭免费发放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单页、

组织座谈及慰问等活动,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对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送去社会对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的关

爱。直接受益儿童家庭逾 60 万户。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了解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最真实的信息反馈,

活动中,组委会办公室主要面向全国十个省的 20 个市县,共约 54 万户农村留

守儿童家庭进行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调查。活动中,共回收调查问

卷 30000余份。

  据悉,此次调研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开展。

    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其中 14周

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 4000多万。近 3 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 5 年

Page 10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以上。

  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

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

务工经商。外出务工年限在 1 年以上的家长合计占了 6 成以上,其中,28.5%

的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 年以上”。调查中,那些外出务工年限在“1 年以

内”的家长多属于年轻人,他们的子女目前还比较小,如果没有大的变化,他

们今后继续外出务工经商的可能性非常大。

  调查结果还发 现 ,父母外出 务 工 1 年 、 5 年 的比例分别为

37.8%、28.5%,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不断延长,因父母经常不在身边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亲情团聚频率低,儿童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教育缺

位现象,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位现象将越严重。

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不足的现象仍很突出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

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虽然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至少每周能与孩子联系一次

但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不足的现象仍很突出。

  调查指出,与孩子沟通较少的家长不在少数。调查中,有 21.1%的家长

通常一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联系一次,1.3%的家

长甚至与孩子没有联系。

  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电话(含手机)走进越来越多的留守儿

童家庭,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主要形式。调查结果表明,选择通过电话与孩子

沟通的家长所占比例超过了 75%,并远远高于其他联系方式,成为家长与留守

儿童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Page 10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学习类物品是留守儿童最希望得到的礼物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

析报告”。调查发现,当问及留守儿童“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时,

55.9%的孩子选择了学习用品、书籍等学习类物品,提及率最高;其次是休闲

类礼品,提及率为 23.4%;孩子对生活类礼品的选择比例为 17.4%,排在

第三位。

  调查同时发现,在各种知识传播方式中,留守儿童最喜欢通过“课堂”学

习各种知识,调查中有 45.0%的孩子选择此种方式;其次是“课外书”,提

及率为 32.4%。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也成为留守儿童重要的知识获

取辅助渠道,调查中有 17.4%的孩子表示喜欢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关知识。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六成以上留守儿童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

查分析报告”。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表达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时,总体上表

现出较高的成熟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 60.3%的留守儿童表示“支持”父母外出打工,对此

表示反对的占 19.4%,还有 15.6%的留守儿童没有表达明确意见。

  进一步分析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年限对留守儿童的态度有一定程度影响,

家长外出务工年限越短,持反对意见的越多。

  调查中,父母外出务工年限在 1 年以内的留守儿童不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的

占 21.3%,比父母外出务工年限在 5 年以上群组高出 6.4 个百分点。与此相

反,家长外出务工年限越长,持支持态度的越多。这说明,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

打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那些短期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父母远行对

Page 10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他们的生活、心理影响会相对更大一些。

3.全国妇联: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做好8 方面工作

http://jtjy.china.com.cn/2010-10/11/content_3761862.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中国妇女网

在全国妇联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上,有关负责部门表

示,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需做好以下 8 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

内容,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

护、安全有保。

2、推进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要加大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

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或其他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

的监护制度。要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的不

断完善,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假等制度。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流入

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公共服务资源。

3、重视对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指导培训。建议在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

任意识。要发展各类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特别是祖父母的培训指导,不断提

高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能力。

4、加强相关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支持力度,加

强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研究,加强相关创新性政策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加强

对不同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分层研究。

Page 10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5、针对不同年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更加扎实具体的工作。要克服过于笼统、

表面和形式化的倾向,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分层信

息,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状况和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更有

针对性的工作。

6、解决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强化留守幼儿的计划免疫和保健管理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确保农村留守幼儿享有应有的医疗服务。要加强流出地

和流入地的学前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

托幼机构,提倡形式多样的托幼服务方式。

7、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寄

宿制学校等适合农村学生需求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

合的教育监护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保障农村留守

流动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和服务。

8、解决农村大龄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职业技术教育

为农村大龄留守流动儿童创造更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要加强对留守儿童

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女童性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留守儿童父母、

农村社区对留守女童的监护责任。

4.3409 个扶贫村留守儿童将有家

http://www.gongyishibao.com/news/newsshow.asp?id=5911

时间:2010 年 10月 13日 来源:信息时报

广东省人口流动性大,据统计省内共有 100 万留守儿童,为了让社会各界

更加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学生这个特殊人群,由广东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和肇庆

正德文武影视学校承办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研讨会,昨天下午召开,

Page 10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会上专家们针对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据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曾锦华在会上称,就目前而言,

社会各界到底能做些什么?“我们在 5 年前,下去搞调研,面对单独的问题儿

童,会看到他们不幸,甚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还会咬牙切齿。但是,我们要给他

们一个平台,共青团广东省委力争在三年时间,在全省 3409 个扶贫村中,只

要有农村留守儿童,只要有需要,都帮助他们建起希望家园。同时,针对那些已

经随打工父母进城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明年他们也

计划在城区里建设希望家园。”

  据了解,每个“希望家园”将聘请不少于 3 名志愿辅导员,并聘请有心理

辅导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团干部或小学教职工担任心理辅导员,为留守少年儿童

提供心理、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辅导。

5.别让留守少年成问题 专家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10/13/c_12655641.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13日 来源:羊城晚报

11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指导,

广东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少年成长研讨会”在广州

召开。研讨会聚集了省内数百位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共同关注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存环境;探讨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对“问

题少年”产生的影响以及预防;找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迪迪达达的故事

    迪迪达达今年十六岁,面容甜美。她们的一天从晚上十点开始。她俩起床,花

一个小时化妆更衣,然后下楼直接打的,奔向网吧。

Page 11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烟。进了网吧,她们熟练地把烟点上,在一个个

袅袅升起的烟圈里,应付一打开 QQ便不断跳出的对话框,其中不少是“男

友”与“哥们”。

    穿着背心热裤的姐妹俩,身边不乏陌生的男人围绕、搭讪。“如果聊得来,我

们就一起去 KTV跳舞。”

    迪迪达达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姐妹俩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人自从上

了高中就经常逃学、打架、彻夜不归,甚至还有触碰到法律界限的行为。父母发

现两个女儿的反叛后,也限制了她们的零花钱。姐妹俩经常用的弄钱招数,便是

“借手机”。一般在公园里,两人选好下手对象,“就是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的”

(妹妹语),然后就装成急切的样子希望借手机打电话。拿到手机后,两人便装

成讲电话的样子疾步离开,然后将手机卖给手机回收店,拿到钱后就喊人出来

一起吃饭唱歌。

    “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哪个女生不顺眼,把她叫出来打一顿出气。”

迪迪达达说,为了壮胆,她们经常喊上一帮人,把叫出来的女生围在中间。

    留守少年影响深远

    去年年初,母亲只好把姐妹俩接回身边送去了省内一家青少年教育基地。迪

迪达达在基地一共住了四个月,进行了 10次心理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今年年

底,她们就将远赴新西兰的大洋彼岸去求学。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有很多夫妻结伴外出打工,

孩子留在家里托人看管,很易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染,成为问题少年。根据省未

成年犯管理所提供的调研数据,在押犯人中曾为留守少年儿童的比例达 20.1%。

心理咨询师刘春燕表示,这种父亲或者母亲功能丧失的家庭的孩子在迪迪达达

Page 11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所在的问题青少年教育基地占了 55.3%的比例。

    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新生代农民工罪犯”课题研究表明,有

犯罪记录的新生代农民工中,80%在幼年时期被留守家乡无人看管,犯罪原因主

要为成长环境不利、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功能失常。

公民社会

1.对话NGO 研究者:民间慈善基金咋就这么难

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09/28/c_12613990.htm

时间:2010 年 9月 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9月 21日晚,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在其博客中,针对此前李连杰关

于壹基金面临困境可能“中断”的言论,正式发表官方回应,称壹基金作为设

立在中国红十字会的一个专项公益基金,只要账户上的钱没用完,就不存在关

闭问题。第一个三年合作期到今年 2月 5日就已到期,双方并没有提出终止合

作的书面提案,合作关系已根据协议约定自动续延了。

  今年中秋前夕,在贵阳爱心家园儿童训练中心,20位家庭教育指导师们为

这里的 40多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送来捐款集资购买的月饼,与孩子们“结对

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彼此感受着节日的温馨。 新华社记者 李惊亚摄

壹基金面临的困局到底是什么?能否破解?它折射出慈善基金管理方面的哪些

短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原非

政府组织(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

身份为何如此尴尬?

Page 11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2007 年,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名下,借助红十字会

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做公募基金会的项目。这被外界称为“国内首次尝试的

一种公益模式”。

在邓国胜看来,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的这种合作方式很独特,但最大问

题就是身份不明和法律结构模糊。壹基金实际上不是一个基金会,它不具有独立

法人地位,没有独立账户和公章。

对此,邓国胜分析指出,壹基金面临的困境带有普遍性,这种困境主要是

由现行的民间慈善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导致的。现行体制有两大重要特征:其一是

分级管理,如果要注册登记为全国性的基金会,必须到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

为省级和地区性的基金会,则需在省级民政部门登记。其二是双重管理,申请成

立慈善基金会,首先需要找到可以挂靠的业务主管部门,其次要在民政部门注

册登记。 国内慈善基金会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种。公募基金会可以向公众募捐

而非公募基金会则无权向公众募捐。民间机构要成为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最

大的瓶颈就是找不到业务主管部门。很多业务部门会顾忌到它的“民间性”,不

愿承担这个责任和风险,而民政部门又担心自身的监管能力不足。壹基金要想转

型为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必须挂靠在一个部级单位。即使找到了业务主管部门

也不一定能够登记注册成功,民政部门仍然有自由裁量权,有否决权。也就是说

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主管部门都不是形式上的核准,而是实质性的审批,登记

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难度非常大。所以,壹基金只能退而求其次,挂靠在中国红

十字会下面成为一种进行公募的专项基金,这种尴尬的身份,让它在很多方面

都受到限制和质疑。

在邓国胜看来,壹基金一直在打“擦边球”。因为,从理论上来讲,李连杰

Page 11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壹基金这种个人冠名的基金是不能开展公募活动的,但它又通过挂靠红十字会

来向公众募捐。在这方面,现有的法律规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类相对独立运

作的专项基金通常都希望能够登记注册为一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自己公章

和账号,能够独立运作的公募基金会。而我国目前对公募资格限制很严格,现有

的公募基金会有近千家,但基本都有官方背景,是政府部门自上而下举办的,

可控性比较强。

2.环保 NGO 参与政府决策:说什么?怎么说?有何用?

http://www.022net.com/2010/9-29/444837393046061.html

时间:2010 年 9月 29日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在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上,政府表现出希望环保 NGO 发挥作用

的积极态度,让环保 NGO备受鼓舞。环保 NGO 以更积极的态度介入环境热点

问题,参与政府决策,倡导公众影响政府决策,希望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方面成为政府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北京市政府推行垃圾分类曾积极地邀请环保 NGO 参与,环保 NGO 为此开

展了不少活动。但受自身能力限制,NGO 的声音和影响力比较小,未能达到预

期效果。

  NGO 在参与政府决策中有何成功经验?又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完善

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政府需要做出何种调整?本期将围绕着

环保 NGO如何参与政府决策,邀请环保 NGO 代表,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他

们的看法。

  全球环境研究所 金嘉满

  “如果我们能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是好办法,那

Page 11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么我们就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可能。”

  绿色江河 杨欣

  “NGO 一定找准自己的路,在最熟悉的领域、最熟悉的区域、持续做自己

最擅长的项目,成为专家了,说话自然有了一点分量。”

  NGO从业人员 张兰英

  “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更多地了解 NGO 的工作,与 NGO 进行定期

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持怀疑态度地去考量他们。”

  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 毛达

  “环保 NGO 在城市环境和垃圾议题上的介入是非常欠缺的。因此,环保

NGO作为民间的一部分需要和其他NGO或个人一起,在实践中培养垃圾议题

的参与能力。”

  自然之友 张伯驹

  “NGO 参与环境决策必须发出专业的、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让决策者听

到这种声音,感受到这种声音的力度,才能实现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李黎

  “由于 NGO尚未建立组织运行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等原因,

导致环保 NGO 参与决策十分困难。”

    要研究前瞻性问题

    全球环境研究所 金嘉满

  “如果我们能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是好办法,那

么我们就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可能。”

  NGO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

Page 11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政府在社会中起着管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中国现

阶段有很多事情需要政府来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政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NGO如果希望自己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参与到政府制定管理政策

的决策过程中去,才能对社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力。

  NGO如何参与政府决策?很多人认为,这是个方法和渠道的问题,我认为

更多地是在看事情的位置、角度和综合思考方式上,如果我们能找到问题,并提

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是个好的办法,那么我们就有了参与政府解决问

题过程的机会和可能。

  首先,NGO 和政府应该对问题有共识,也就是政府和 NGO 共同认为在某

个领域或事情中存在某个问题;其次,NGO 和政府都有要解决问题的共同愿望;

最后,大家可以分别设定自己的解决方案,共同讨论,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共同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众所共知,从 2004 年起,中国从东南亚和南美洲的森林资源丰富国家进

口木材引起了国际社会很大的反响,甚至提出了中国进口木材是“非法砍伐”

的问题。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于 2004 年和 2005 年在俄罗斯参加了联合国组

织的两次“非法砍伐”国际会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国后,GEI多次跟国

家林业局交流信息,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6 年,经国家林业局高层领导的批准,GEI 参与编制了《中国企业境外

可持续森林培育指南》。

  2007 年,国际上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资源型开发项目,包括矿业、水电项

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影响有很多的议论。GEI 意识到,在国家提出企业“走出

Page 11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去”的开放战略同时,企业一定要注意到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之后,我们在

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2008 年,GEI 与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多次沟通、交流,并联合环境保护

部环境规划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撰写了《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

策》的报告。

  从 NGO 推动一件事,到参与政府决策全过程,重要的是要具备战略的眼

光,站在一个全球的角度观察问题,要比政府提前大约两年的时间来研究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不怕失败地去做方法的示范和实践。NGO要研究一

些前瞻性问题,总结一些政策经验,提供给政府决策使用。NGO要清楚自己的

角色,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如果站错了位置,效果就会很小,甚至失败。

  政府也应该更多地看到NGO 在社会中的作用,提供机会、资金,让NGO

做他们想做而未做的事情,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甚至社会问题提出来,

先让NGO来考虑,为未来自己能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有专长才能影响政府

    绿色江河 杨欣

  中国草根NGO很弱势,除了天生能力不足以外,后天的资源、资金都十分

有限,要在政府主导的项目中发挥较大的影响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NGO 发现环境的问题相对很容易,要想从专业的角度深入调查问题就比较

难了,影响政府决策,解决环境问题就更难了。

  中国的国情是,检测技术、基础数据都掌握在政府和机构手中,NGO无法

轻松获取,要做到专业的分析和技术评审就很难了。一份调查报告,如果没有科

学的调查、专业的报告、专家的结论,就很难影响政府决策。如果这一项目涉及

Page 11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到强势团体的利益,NGO就只剩下喊口号的能力了。

  目前,大多数中国草根 NGO还基于生存的压力,造成了工作方向跟着项

目资金走,哪个项目有钱就申请哪个项目。因此,一个 NGO 可以涉足若干领域

专业性显然不够,经验也不足,甚至一些领域,NGO自己可能也是第一次接触,

边学边干,短时间内很难形成突破性的建设性意见,在专业人士看来,有点

“小儿科”。对应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 NGO,他们的项目都由专业性很强的队

伍来执行,甚至这个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就在这个项目中负责,其成果的影响力

也就自然不得了。

  面对一些令政府头痛的环境问题,政府也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呼吁,包

括 NGO 的声音,同时,政府更迫切需要找到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切实可行的

办法,这就为 NGO留下了施展的空间。

  绿色江河最成功的案例是通过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设,以保护站为基地,

开展了系列活动,影响了政府和公众对长江源生态环境和可可西里藏羚羊命运

的关注,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生态保护起到一定的促

进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草根 NGO 在活下来的同时,一定找准自己的路,在

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最熟悉的区域、持续做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时间加上经验的

积累,就可能成为这个领域、区域、项目的专家了,掌握了绝活,说话自然就有

了一点分量,就有可能影响政府的一些环境政策,帮助政府解决一些环境问题。

    热点问题 NGO不能失语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李黎

  去年,广州市政府打算在番禺区会江村修建一个以焚烧垃圾来发电的焚烧

Page 11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厂,以处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但由于选址很接近居民区,遭到了附近居民的

反对。

  居民自发地通过行为艺术、组织签名等方式表达反对的声音。一开始,居民

的反抗声音和行为,是以反对焚烧厂的选址为目的。随着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光是阻止修建垃圾焚烧厂是不够的,市民的声音开始转变为呼吁

政府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反对修建焚烧厂的业主们,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

探索垃圾减量化的道路。

  广州市一方面在已经兴建了垃圾焚烧厂的地方,进行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另一方面着手推动垃圾分类的进程。

  整个事件,被评价为公民理性维权、官民良性互动的样本。

  从整个事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居民自发的,幕后并没有任何组织进行策

划,也没有看到代表公众利益的 NGO 的影子,我们并不适合去深究这个时候

NGO们到底去哪里了,NGO 在热点环境问题上的集体失语,不禁让人感到遗

憾。

  相对于公众,NGO表达意见和声音的方式,应该更加多元,渠道也相对更

多,但是,由于 NGO对政府部门相关环境信息了解不够或不及时、对政策制定

的背景不清、没有介入前期工作的机制和渠道,尚未建立组织运行过程中针对突

发事件的反应机制以及自身能力限制等原因,导致大多数环保 NGO 参与制定

环境政策十分困难。

  政府邀请NGO 在参与环境政策制定时,一些 NGO从某单一视角提出意见

和建议,由于缺乏综合情况、专业理论和基础数据支持,这些意见和建议往往很

难被政府所采纳。

Page 11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因此,NGO亟待加强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与成效。

一方面,NGO要加强能力培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专

业化水平,以便从更深层次上敏锐地发现环境问题,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另一

方面,NGO要建立自身的诚信度、公信度和认知度,树立品牌意识,积累自身

的社会资源,以便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有更多的话语权。

政府要能力民间要诚意

    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 毛达

  垃圾问题的严重性日渐突出,似乎给政府及环保 NGO 增添了合作的可能

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形看,这种合作似乎并未真正建立,其效果更无从谈起。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接纳民间参与的诚意不足,另一方面是环保 NGO

在垃圾议题上的参与能力不够。

  今年 6月,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如何加强生

活垃圾管理工作向公众征求意见。但此次征求意见留给公众反应的时间非常短,

之后对提出意见者也缺乏反馈。

  今年 8月,北京市政府就“十二五”规划中的环境建设事宜召开市民建言

会。虽然此次会议排场很大,又有电视转播,但除了垃圾名人“驴屎蛋”外,并

未邀请其他可能提出诤言的民间组织或个人参加。

  目前,北京市正开展 600 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活动,市政市容委表示希望

全社会都来监督这项工作。但如果一个环保 NGO或个人发现了一些问题,仍无

法通过专门的渠道将意见反映到政府部门,并跟踪问题的解决。

  其实政府早已明白公众参与对垃圾管理乃至整个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要提

高民间参与的分量,不能光等着政府的改变,更需要环保 NGO 提高自己的参

Page 12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与能力。

  就一般的认识而言,环保 NGO 应该是民间参与的最重要一股力量。但在过

去 10多年间,环保 NGO 在城市环境和垃圾议题上的介入是非常欠缺的。因此,

环保 NGO作为“民间”的一部分需要和其他 NGO或个人一起,在实践中培养

垃圾议题的参与能力。

  努力了解现实问题、学习相关知识是增强能力的第一步。生活中都产生了哪

些垃圾?去向如何?如何处置?各种处置方法有怎样的利弊?国内外都有哪些

经验教训?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答案。环保 NGO 只有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就

政府政策提出有效的意见或建议。要参与政府决策,环保 NGO 需要对热点问题

保持敏感,并及时做出反应。前一段时间,垃圾焚烧争论很盛,环保 NGO注意

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但由于储备不足,没有发表出十分清晰的意见。接下来,社

会对垃圾处理方式的争论并不会停息,在政府不刻意回避的情况下,环保 NGO

完全可以继续贡献他们的视角和主张。

  眼下北京市 600 个分类试点小区的建设已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环

保 NGO 应抓住机会走到这些小区当中,了解问题,吸纳民意,让试点小区建

设在信息透明和求真务实的氛围下向前发展。

  利用或构建沟通渠道也是一种参与能力。环保 NGO 和公民个人不应放弃每

一个让政府听到自己声音的机会——有意见征求就提出意见,有政策建言会就

报名,有政府官员露面的场合就争取参加。环保 NGO也可以自己创造机会,通

过电子邮件、传真、挂号信、网站、博客让政府部门知道自己的主张。

  虽然这种做法好像有些“阿 Q”,但不做的话,就无法让政府了解环保

NGO 的参与能力,也无法争取更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最终,将错失参与政策

Page 12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制定和管理的可能性。

政府要获得民间力量协作

    NGO从业人员 张兰英

  自去年 9月新闻报道北京已经被垃圾包围,并在四五年后将没有地方填埋

至今,已经有一年了。在政府的大规模宣传发动下,社会各界,尤其是 NGO都

积极地加入到垃圾分类,实现减量化、无害化的目标工作中。

  我认为,要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不论是宏观层面的规划和

设计,还是微观层面的社区发动和组织,NGO都能够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来配合推动目标的实现。

  自 2000 年以来,多个 NGO 在各大城市和不同的区域开展了垃圾分类的

实验工作。这长达 10 年的工作沉淀,积累了很多在社区层面发动公众进行垃圾

分类的经验,但同时也饱尝了没有配套的垃圾分拣、收集系统对居民垃圾分类积

极性挫伤的教训。

  在这个基础上,NGO 参与垃圾处理规划是非常关键的,他们能够根据经验

在参与规划过程中提出更为适合公众参与的计划设计。同时,NGO 在发动公众

进行家庭层面的垃圾分类和垃圾监测上都能发挥其工作方法的优势。

  但从目前的状况不难看出,NGO 的优势并未完全地发挥出来,其中的原因

需要仔细的研究分析。

  从政府这个方面看,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如何更多地获得民间力量的协作

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政府更多地了解 NGO 的工作,与 NGO 进行定期的沟通和

交流,而不是持怀疑态度地去考量他们。

  NGO也需要将以往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提炼,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大规

Page 12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模的推动工作。同时,NGO之间应交流合作,协同开展基层垃圾分类工作,同

时共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调动公众的参与。

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力度,NGO 培训志愿者投身到垃圾分类工作的计划就难以

实现,而这批志愿者是确保家庭分类工作成功的关键。

  如果政府能够协调各层面、各方社会力量的参与,一起统筹规划,在规划的

基础上设计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和公众责任和任务。相信我们可以和时间赛跑

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3.慈善与公民社会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486507.aspx

时间:2010 年 10月 3日 来源:价值中国网

主持人:温克坚  参与过多家国际智库和非政府机构的网络中,对各种

当代议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2008 年以来,侧重研究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结

构转型,关注商业模式的演变, 推动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研究政治和平转型的可

能性。

  温克坚:对这个话题,我其实没有做过系统思考,一些浅见提出来,和各

位共同探讨。

  长风: 无论郭德纲事件,还是李一事件。大多民众都被媒体所左右。您怎样

看待这个现象?我们离公民社会还有多远?

  温克坚:在现代社会,媒体本来就有设定社会议程的功能,这并不可怕,

媒体左右公众而不是真理部左右公众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当然,可怕的是媒体本

身还是 受到真理部的控制,对于这个现象,钱刚先生有个精彩的总结: 1、中

国的传媒是受到控制的;2、中国的传媒是有变化的;3、对传媒的变化是受到控

Page 12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制的;4、对传媒的控制也在变化。在媒体不断演变,各种自媒体登场的今 天,

真理部已经不能得心应手的掌控媒体,所以可以众声喧哗。当然,只是和万马齐

喑相比,这种众声喧哗的价值才凸显出来,和一个正常社会的理性的沉稳的公

共 舆论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一个自由竞争的,专业化和公共伦

理相互交融的媒体环境,民众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应才不会极端化。要达致

这种环 境,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废除真理部。

  长风: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中,鲜见公民一词,更多的时候以"老百姓"、"群

众"相称。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温克坚:话语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制度,为了控制人们的生活,极权主义

必须要控制人们的语言----措辞,语气,语序,语义都包含了极权主义的多重植

入。好在要控制一门语言也是最难的技术,旧的话语体现其实已经慢慢失灵,新

的话语体系正在生成, 有一篇 "我们是公民,不是老百姓" 为题目的文章就是

一个很好的宣示。所以,语言是一个问题,但是是一个正在被解决的问题。

  长风:如何看待逼捐款与诈捐?在对章子怡事件与成龙事件中,民众表现

的极其非理性,您怎样看待?这是否有悖公民社会?您理想中的公民是什么样?

您希望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公民社会?

  温克坚:我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可能和你的问题指向有差异。一般来说,民众

并没有能力进行逼捐,逼捐的都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比如

地震特 别党费之类。民众对于公共明星诈捐的激愤,只是道义层面的谴责,谈

不上非理性,像成龙这种"大哥"级人物完全可以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潇

洒姿态轻巧 的捋过,照样四处赚钱,四处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当然,诈捐一类现象有着更复杂的社会基础, 慈善事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Page 12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媒体监督功能发展不够,公众明星依赖特殊的护身符可以藐视公众意见等等,

都是诈捐现象反应出来的问题。对公众明星的道义谴责过犹 不及,我们需要的

是环境的改善,也就是逐步走向一个健康的,良性的公民社会。这需要公民意识

的普及,自由空间的拓展,和各种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这个意 义上看,中

国的公民社会尚处在少年阶段,我们都还在路上。

  陈永苗:最近国际货币基金 (IMF) 的经济学家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第

一,政治民主会导致经济自由改革;第二,经济自由改革开放不见得会导致政

治民主。请问如何评价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经济自由主义倾向。

  温克坚:我没看过 IMF 的这个研究,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宏大的结论,时

间维度非常重要。在一个短时间维度内,要说政治民主会导致经济自由改革,起

码我 就可以举出很多反例,比如印度。但是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内,我认同

政治民主会导致经济自由,比如美国。 同样,说经济自由改革不见得会导致政

治民主,在特定时间段来看,也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新加坡,比如当下的

中国。不过如果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谁敢 断言中国和新加坡就不会民主

化?

  其实,从更深层面来看,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都是

现代政治架构所必然体现的要求,不可能长期被割裂。有了更多的经济自由,或

有更多的政治民主,都是彼此的利好。

  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存在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现象,他们不仅

仅推动了经济自由,他们也在公共治理,政治民主等领域有独到建树,因此整

体上我对他们的评价很高。但是独木不成林,我们需要更多的天则所来构建一个

丰富的民间生态。

Page 12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陈永苗:香港著名作家倪匡说"西方的理论是经济发展,中产阶级自然要求

民主,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反而更加投靠权力,冀望获得更大利益"。很多权威社

会学论证,证明中国中产倾向于专制。湖南三一集团董事长公开拥护 d。请问温

兄,中产阶级导向自由论题破产了吗。

  温克坚:我觉得这个论题没有破产,不过这显然是一个复杂话题,这里无

法做出全面的论证。一些个体公开拥护专制,有复杂的因素,没有必要太在意,

更不能 因此推导出一个一般化的结论。哪怕有社会学论证了中国中产阶级倾向

于专制,如何解读这个结论也有很多角度,再说,论证是死的,社会是鲜活的,

人们是会变化 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从人性角度去看,那就是人

性更渴望自由还是逃避自由?我记得有人曾经论证过,监狱的存在,说明了人

性是渴望自由的,因为 监狱通过剥夺人们的自由来实行惩罚。如果人们都不需

要自由,那么监狱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回到中产阶级和自由的关系,我觉得无论从经济基础,审美偏好,个体选

择等角度来看,中产阶级和专制体制的冲突是明显的,中产阶级的兴起,终将

推倒专制 体制,这个结论已经有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 只不过人都是趋利避害

的,在一专制体制貌似依然强大的当下,我们不能指望人人站出来充当道义英

雄,甚至要容许个别人进行投机,但是形势比人强,求变的社会 心理流行,新

的氛围正在形成,我们正处在巨变的前夜。

  王俊秀:在中国做慈善面临哪些问题?

  温克坚:简单的说,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的形成,

和公共权力,流行观念,组织形态等等都高度相关。 我们知道,在一个正常的

社会,慈善的功能绝大部分是由宗教机构承担的,而在中国,宗教自由还只是

Page 12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纸面权利,宗教的慈善功能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当然,这只 是一个视角,慈

善面临的障碍是多方面的。但是总得来说,新旧观念在交锋,环境在改善,慈善

的空间在扩展。

  王俊秀:如何看待裸捐?

  温克坚:"裸捐"这种做法借助陈光标的高调表态而成为公共话题。我觉得需

要从不同背景来阐述这个话题。

  从陈光标个人言论和行为来说,显然他对慈善的理解,对社会的运行体制

有待深入,他高调张扬的行为和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语糅合在一起,并没有起到

慈善行为 所通常引发的那种感动和敬佩,反而吸引了更多的质疑。陈光标如何

维护其形象的统一性和持续性,将和"裸捐"话题相互捆绑,值得关注。

  从纯粹的功利评价来看,我赞同刘军宁先生在"危险的慈善"一文里强调

的,"通过赢利性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来造福于人类,远远比靠慈善来造福人类重

要。创 造财富比捐出财富重要。提供有偿的产品比无偿的助人为乐重要",因此,

裸捐固然让人敬佩, 但是这种意义也不值得无限拔高。

  而放在中国情境中,"裸捐"很容易在公共权力的操控下,获得耀眼的光环,

和流行的仇富情绪等结合,成为一种道德压力,侵蚀财产权的道义基础,这就

走向了慈善的反面。

  王俊秀:你如何看比尔.盖茨关于新资本主义的论调?

  温克坚: 比尔盖茨说, 资本主义的奥秘就在于它有能力让自利服务于更广

大社会群体的利益,它能通过财务回报来推动创新。自利所驱动的资本主义制度

催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发 明,这些创新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 而他认

为的创新型资本主义 (creative capitalism)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体系,

Page 12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让利润和知名度这样的市场激励发挥作用,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为穷人服务,通

过这种 途径,政府、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可以进行合作,让市场的作用在更大的

范围内发挥作用,从而更多的人可 以从中赚取利润,或是得到认可,最终改善

全球不平等的现象。

  我觉得这种思路对于中国是特别有启发的,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国内被长期

的污名化,资本主义内含的个人自由,鼓励创新等特征被漠视---汉语语境面临

一个 为资本主义正名的挑战。另外一方面,很多传统观念认为和市场绝缘的领

域,比如公益和慈善, 比如扶贫,其实完全可以用市场的手段来设计激励机制,

获得更好的效果。 比尔盖茨强调的创新型资本主义,值得深入的阐释和传播。

  王俊秀:最近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以慈善家的身份到访中国,说明了什么?

  温克坚:在我看来,说明了他们的个人财富的影响力。从对慈善的理解和对

慈善的贡献,他们未必是最有力的组合,但是集合了他们个人的光环,这次巴

比中国 之行产生的传播狂热,是否有助于对慈善和中国社会生态的恰当理解,

我是怀疑的,但是巴比之行,再次鼓励了人们的财富崇拜,这是毫无疑问的。

  王俊秀:慈善在公民社会建设中处于什么位置?

  温克坚:对于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公民社会来说,最重要的是公民的自

主意识,公民对于自身权利,社会规范和公共权力边界的明确认知,这样才能

主动和有 效的参与,拓展社会空间,约束公共权力,逐步推动一个现代公民社

会的形成。 慈善是人类博爱精神的一种体现,而公民社会是基于人性和由此逐

步演化出来的社会规范所共同塑造的现代生活共同体,因此,慈善是公民社会

的一种正常功能,体 现着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和正当性。撇开公民社会的成长,

无视阻碍公民社会成长的诸多障碍, 而一味的强调慈善,尤其是这些强调者本

Page 12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身和权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时候,那肯定是一种错位,既偏离了慈善的原意,

又是对公民社会功能的一种抑制。

4.60家中国 NGO共同发布立场 力促气候谈判进程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1006/20101006124802788.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7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期待中的熹微晨光还是未能出现。

    为促使各国尽快达成一个公正有效的协议,10月 6日,包括自然之友等近

60家中国的民间组织共同发布立场,要求各国直面气候变化挑战,呼吁各国立

即加入全球低碳竞赛。

    这样的合力发声,是中国民间组织“绿色中国,竞跑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的

一个部分。活动协调人卢思骋说,中国的 NGO 在本国举行的气候大会上,共组

织了 20多场联合活动,是中国 NGO 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规模最大、活动最密

集、形式最多样的一次。

    在立场书中称,2010 年尚未结束,但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注定成为全球

有史以来最热的十年,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灾害更为频繁,程度也更为肆虐。气

候变化正在成为实现“消除贫穷饥饿”、“降低儿童死亡”等联合国千年目标的

最大障碍。

表明立场为 COP16奠基

    以中国为例,在过去的 50 年间,中国的平均气温升幅快于全球同期,达到

了 1.1摄氏度,中国西部 82%的冰川正在萎缩,而中国的主要农作物产量也将

因为气候变化在 21世纪后半期下降高达 37%。水资源矛盾也正在凸显。

Page 12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全民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绿色和平李雁表示,“中国政府在哥本哈

根会议上做出了减排 40%到 45%的承诺,但是实现这一目标面临重重考验。作

为 NGO,我们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监督作用,另外政府也可以出台许多激励措

施,推动企业界参与到减排过程。”

    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陈冀良说,“中国已经展现了迈向低碳发展的强

烈意愿和积极行动,在全球的低碳合作与竞赛中,中国还有许多的空间和机

遇。”

    作为 COP16 前的最后一轮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着各自的利益诉

求,寄希望于通过在天津的谈判,能为年底部长级别的坎昆会议奠基。

    她说,国际社会应该尽快达成一个真正公平、进取、有法律约束力、并且惠及

贫困国家和弱势人群的全球协议。为此,各国需要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在切实做好自身减排的同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减排和适应工

作。

    共同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应该关注弱势人群和地区,督促高碳排放人群在减

排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完善监督机制和提高透明度,制定公平的政策和市场手

段,全面考察环境影响,支持公民社会的行动和监督。

约束性法律文件亟待出炉

    在过去两天的谈判中,“各谈判代表很放松,不着急,基本上没有取得进展,

而且距出台一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的希望越来越弱。”绿色和平负责人

王晓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基于此,中国近 60家NGO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立场书中称,各国政府应

该在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下制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发达国家主

Page 13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动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率先大幅减排。

    同时,发达国家必须承诺在 202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990 年水平上至

少减少 40%,其中绝大多数应当在本土执行,并规定本土减排和通过市场机制

海外减排的上限。

    另外,发达国家必须采取资金支持、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等措施,帮助

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地在本土实施

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发达国家应该积极落实资金承诺,保证额外、充足、可预测的资金援助和技术

转移。其中资金要以公共资金为主,市场和私营部门的资金是能是补充。

5.气候谈判:中国本土 NGO 与企业代表举行发布会

http://economy.southcn.com/e/2010-10/07/content_16443851.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7日 来源:南方都市网络版

昨日,60多家中国本土 NGO 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发布共

同立场,要求各国尽快达成公平、有法律约束力,并且惠及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协

议。王石等企业家也表示,房地产行业有望通过住宅产业化改革完成减排目标的

六成。

  NGO 将举行二十多场联合活动

  此次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气候大会,东道国的民间组织计划举行二十多场

联合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这是中国

NGO 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规模最大、活动最密集、形式最多样的一次,”活动

协调人卢斯骋表示,民间组织期望借由此次机会代表中国草根向国际社会集体

“发声”。

Page 13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李燕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坎昆大会来临前,中国公民希

望国际社会能共同行动起来,从能耗和碳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群开始,

帮助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人口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同时,政府应当保障和鼓励

公民社会的行动,完善透明监督,制定公平的市场机制。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寻求和政府一起担负起应

对气候变化的责任。2007 年中国民间组织首次亮相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09 年,民间组织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布《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

场》。

  在此次气候变化大会现场,随处可见中国民间组织的摊位和宣传单,令许

多与会外国代表和媒体印象深刻。10月 4日气候大会开幕式之前,中国民间组

织展开了一幅长 7米、宽 3米,由来自中国和全世界的数千张气候关注者照片

拼成的“气候长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

菲格雷斯在画卷上盖下了刻着“众志成城”的中国印。

  值得一提的是,2004 年,自然之友等民间团体倡议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将

空调温度调至不低于 26 度发起节能行动,得到四十多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响应。

活动持续到 2007 年,“26 度上限”被写进国务院办公厅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

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际气候行动联盟主管大卫·图波就认为,中国民间组

织在与政府合作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效率高且卓有成效”。

  “房地产可贡献六成减排目标”

  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会员发展委员会主席王石等企业代表,也活跃在气候

大会上,为中国企业绿色经济描绘乐观愿景。

  王石在会上分享自己公司的减排目标时表示,万科将在 2014 年为国家

Page 13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40-45%的单位GDP减排率贡献千分之 1.2,如果同行都达到这个标准,行业

贡献率将是 12.6%。这个数字占了“十一五”减排目标 20%的六成。世界自然

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主任杨富强认为,行业内如果可以完成这样的

目标,“我们政府不再需要拉闸限电了”。

  中国“太阳能教父”、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则表示,皇明太

阳能集团正在开发生态低碳的新型立体城市,其中建筑节能率可高达 90%。

  王石表示,作为世界最大的住宅建设开方商,对于木材的使用态度决定企

业的生死存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材消耗国,在目前森林锐减的情况下

节能减排是企业基于生存和竞争力的考量。

6.NGO版坎昆猜想:2020 年减排40%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7/4MMDAwMDE5OTk4MA.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7日 来源:21世纪新闻报道

全球气候行动网络(CAN)10月 6日在天津发布了其对坎昆“一揽子”

决定的“愿景”报告称,在坎昆会议上发达国家应该接受 40%的中期整体减排

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应该承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低碳行动计划。

名为《坎昆地基》(Cancun Building Blocks)的报告是在当天的边会上发布

的,详细规划了通往一个公平、雄心勃勃、并且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FAB

Bill)的五个关键步骤。CAN 为非政府组织联盟,共有约 500家专注于环境和

发展问题的 NGO 参加。

一位非NGO 的观察人士对本报评论说,这份 NGO版的坎昆猜想呼应了天

津谈判中所谓“平衡的一揽子”(balanced package)决定的说法,但对照

实际谈判进程,一些具体“条款”仍显得有些乐观。“但对于谈判进程来说,

Page 13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NGO 的呼吁和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CAN负责人戴维?托伯(David Turnbull)在当天的边会上说,COP16

(坎昆会议)必须在重要的政策领域通过决议,为 COP17(南非会议)设立一

个清晰的远景,并且为达成公平、雄心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的进程达成共识

这份报告将此进程的基准点归结为五类。对于发达国家,CAN认为在坎昆

会议上应该接受在 2020 年减排至少 40%的整体目标。

然而,即便将各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减排承诺相加,仅相当于约

16%的全球 2020 年整体减排目标,这与 40%的愿景差距较大。

CAN则表示,如果没有能够承诺,“发达国家必须承认他们目前的承诺和

科学要求的目标之间存在十亿吨级的缺口,并且通过一项授权继续就所需要的

2020 年至少减排 40%的整体减排目标谈判直至COP17”。

CAN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在年底表明他们的减排承诺将接受《京都议定书》

的“三可”(MRV)核查和履约系统的要求,同时要保证美国也收到可比的同

样要求。“应该在 COP17把这些严格MRV 和履约的规则形成正式文件。”

同时,坎昆会议应该通过协议用严格的规则来避免漏洞,从而保证发达国

家诚实地达到他们的减排目标。这些规则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

(LULUCF),避免(减排量)重复计算,减少热空气(过剩的配额单位

AAU)的损害。

《坎昆地基》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应该承诺制定低碳行动计划,最不发达国

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根据发达国家的支持情况选择是否承诺。

CAN对发展中国家的设想更多的要求在 2011 年的南非会议上。报告说,

坎昆会议应该建立一种机制来促成国家适用减缓计划(NAMA)与发达国家提

Page 13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供支持的对接。包括MRV 在内的指南应该在 COP17通过。

并且在 COP17,“需要设立一个基于科学的评审进程,来确定发展中国家

低碳行动计划和 NAMA 的整体减缓预期,从而评估其是否与 1.5 度(温控)目

标所要求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贡献相匹配。”

去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对 2 度的温控目标达成了共识,但对将此目标提高

到 1.5 度还存在分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正在对 1.5 度做

科学评估,预计将在 2015 年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给出结论。

《坎昆地基》要求的另一项决定即是关于温控目标:坎昆会议应该授权完成

一份升温 1.5 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的报告供 COP17 参考。

在资金支持问题上,CAN认为,坎昆会议应该设立一个气候基金来接受大

量的长期资金,其治理结构必须透明、区域平衡;并且保证由缔约方大会来决定

政策、项目优先级和适用标准。“它应该保证资金的直接支取”。

同时,坎昆会议应该在哥本哈根会议时承诺的 1000 亿美元资金上有所进

步,并在 2015 年完成发达国家资金支持的充足性进行持续评估。

第五个基准点,CAN认为应是明确法律框架:COP16 应该建立起一项授

权对将在 COP17通过的成果的法律形式进行明确。这个成果的法律授权,至少

应该包括《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以及一个在长期合作行动(LCA)轨道

下的补充性协议。

这个协议还应该包括:“美国的具有可比性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的资金

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行动。”并且,“这两条轨道都应该按照‘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原则产生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落实的成果”。

不过一位乌干达的代表在当天 CAN 的边会上表示,现在的谈判进程让他感

Page 13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到沮丧。他疲惫的说:“不期望坎昆会议能够达成一个如愿的 FAB协议‘框

架’”,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也已经丧失了希望。

7.解振华接见中国 NGO 称赞并肯定其重要作用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1452.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9日 来源:腾讯绿色

10月 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接见了部分中国NGO,他们是此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代表。解振华称赞中国 NGO 的行动,在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天津会议,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山水自

然保护中心、自然之友等 60多家中国 NGO联合举办了“绿色中国,竞跑未

来”的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包含了 20多场主题边会及新闻发布会,这是中

国 NGO 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集体亮相规模最大的一次。

之前,解振华曾专门参观了中国 NGO 设在会场中的展区,了解了中国

NGO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和部分 NGO交换了意见,解振华认

为中国 NGO 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所开展的

工作,都是很有建设性的。

与会的代表一共向解振华提了六个问题,设计到 KP、MRV、减缓、能力建设、

共同愿景等多个方面。整个会谈沟通愉快,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会见延长至 2

个多小时。解振华希望经常和中国 NGO交换意见,欢迎NGO监督政府工作。

其中中国 NGO 代表费晓静向解振华提问,“您对中国的 NGO 有什么期望?您

认为政府和 NGO之间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

解振华回答说,“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做好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最近这几年搞了节能减排全

Page 13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民行动,在 9 个领域开展了很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NGO 发挥了很重要的作

用。中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NGO 能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百姓、政府之间的桥

梁和纽带,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解振华还表示,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他曾经到美国去访问,和 100多个美

国 NGO 进行了对话,那次对话效果非常好,让他了解了美国 NGO对政府应对

气候变化的一些看法,也了解了对中国的一些期望。所以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领

域,也能够经常和国内的 NGO交换意见,听听意见和建议,反映一些问题,

特别是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一些监督意见,也希望能经常进行一些对话。

绿色和平中国项目总监施鹏翔代表了绿色和平参与了会议:“这是解振华

主任首次在气候谈判会议中与 NGO 代表见面。会议原定是一个小时,最后开了

两个小时。解主任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并解

释了对谈判中的关键议题的看法。是次会面帮助 NGO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状况,

更为难得的是解主任表达了希望在墨西哥坎昆的气候谈判大会上与 NGO再次

见面。”

8.刘鉴强:中国高级官员承认NGO 的重要作用

http://news.qq.com/a/20101009/001723.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9日 来源:中外对话

中国负责气候变化的高级官员解振华在天津称赞中国 NGO 在环境保护和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前,中国高级官员极少公开称赞

NGO。

解振华是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气候谈判和节能减排的最高级别官员。10月 8日

Page 13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下午,这位中国发改委副主任与部分NGO见面,畅谈两个小时。他希望经常和

中国 NGO交换意见,欢迎NGO监督政府工作。

包括“中外对话”、阿拉善 SEE协会、山水、自然之友、绿色和平中国办公

室在内的 60多家中国 NGO 参加了这次气候谈判天津会议,并史无前例地组织

了 20多场边会。中国 NGO 在大型国际活动中共同亮相,这也是规模最大的一

次。

中国第一家环境 NGO“自然之友”于 1994 年成立,但当时中国公民社会的发

展非常缓慢,2000 年之后,NGO 大量涌现,其中最活跃的领域是环境、公共

健康和扶贫。中国政府对 NGO 的发展充满矛盾,明知 NGO 所代表的“公众参

与”是大势所趋,NGO 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领域的社会矛盾,但又心怀疑虑。因

此中国 NGO 发展并不顺利,例如注册困难,很多NGO 只能注册为公司。

解振华原是中国环保总局局长,在他任职期间,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大力

支持环境NGO 参与公共事务。解振华任职发改委副主任并主管气候变化事务后

中国 NGO 在气候变化领域与政府的沟通日益通畅。中国高级谈判代表李高 9月

在北京说,2008 年一次谈判后,发改委气候司组织了和 NGO 的通气会,给

NGO通报情况。中国政府部门主动与 NGO沟通,这在其他领域是极为罕见的。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有几种原因:一,解振华在环保总局工作期间,

与 NGO 有良好的合作,认识到 NGO 能对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二,环境

NGO 的活动不涉及政治,而且都有与政府合作的强烈愿望;三,解振华及发改

委气候司的人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外 NGO 的发展与作用,并不像一般的中国

官员一样认为 NGO另有政治目的。

解振华在 10月 8日的会见中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他到美国去访问,和

Page 13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100多个美国 NGO 进行了对话,效果非常好。 他说,最近这些年,在环境保护

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的 NGO 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NGO 能成

为社会、百姓、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9.李晓亮:官越来越难当 才是实在“公民社会”

http://view.news.qq.com/a/20101011/000022.htm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受江西抚州宜黄拆迁事件影响,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被免职。这一消息得到

江西省委宣传部确认。同时,苏建国也被提请免去宜黄县县长之职。(10月 10

日中新网)

对拆迁负有重要责任的主要官员遭免,表明事件发展正如此前舆论所言,

确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这也算大假后,一个令人稍感欣慰的消息吧。横向

比较,就此前类似恶性事件走势来看,某种程度上说,不管是外界舆论关注度

还是体制内官方处置问责力度,“宜黄事件”似乎都能算“完胜”;但从情感

层面来讲,若用“完胜”来形容这起举国震惊的恶性惨剧,无论如何让人难以

接受,甚至仅是想想都令人痛彻心扉。而置于更广阔维度,纵向而言,不论事件

的惨烈程度、偶然指数还是揆诸现实审视民众普遍的权利压抑状况,宜黄事件至

多只是侥幸“惨胜”——这里能否用这个“胜”字,都无法确定。

当然,宜黄事件影响之所以能超出同类事件,自然有其独特之处。这起事件

最值得铭记之处,就是公民力量的集中爆发和舆论关注推进事件良性发展的有

益启示。所以,无论如何,在邱建国被免职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系统回顾一下

这起标志性维权事件,对于公民精神觉醒、公民社会建设都是不无裨益的。

其中,新兴的“维权技术平台”微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微博维权自此

Page 13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被视为新的表达诉求和寻求正义的渠道。这里其实有个隐藏的前提,必须厘清:

即网络倒影现实,网络工具的升级换代,确实在积聚人气和加快传播速度,放

大关注效应方面有着传统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让诉求得到最大化表达。但技术

升级并不必然代表绝对的胜利。所以,此事核心价值,还在于公民精神与网络工

具的同步张扬,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否则,若看着拆迁致死的人间惨剧,大众皆以犬儒心态心灰意冷袖手旁观,

一边不肯为弱势者鼓呼为受害者追寻正义,只愿退守在自己“套子”里信奉虚

无主义;一边却又大言不惭,嫌社会进步太慢不公太多,公义不彰正义沦陷。那

么即便有再先进的网络工具,也无人有热心和激情将之作为维权利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理,公民社会的点滴成长,就在于每

个人力所能及的身体力行,宜黄事件就是明证。每一个参与推动此事的普通人,

仅是点点鼠标,吼几嗓子,就能形成如潮的舆论压力,这股压力又是当事部门

积极促进事件妥善解决以及进行事后问责的原动力。没准你转的一条微博一句跟

帖,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每一个公民向不公不义发出的每一声怒吼,都是

社会改进的一剂良药。重病不能速愈,但是若看不起这种貌似微不足道的医治努

力,那么最终的痊愈只能遥遥无期。

邱建国、苏建国因宜黄事件行将被免,追惩仍在继续。“免职”会不会成为

障眼法,显然还需要持续而强大的网络围观继续加压。官越来越难当,这早就该

成为全民共识。要想让此事成为公民精神成长的重要里程碑,那么我们的努力才

刚刚开始。公民精神从此疯长,公民社会才有望成型。

10.“社会企业”,别急着炒热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0/11/7144148.html

Page 14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时间:2010 年 10月 11日 来源:文汇报

  夏季达沃斯论坛将“社会企业家”作为一个单独界别隆重推出,日前在沪举

行的国内首届新公益论坛上,有关“社会企业”的讨论也让这个近年从欧美引

进中国的新事物引人瞩目。在国内公益界,已有不少人跃跃欲试要兴办“社会企

业”,声称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帖良方。不过,与之相伴的是另一种声音:

“别急着炒热。”

容易被理想化的“社会企业”

  什么是“社会企业”?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家英国的“社会企业”来到南

非,帮助当地人利用水资源,他们用废弃物做成抽水的转转车,让当地孩子一

边踩着玩一边抽水;渐渐地,这个地方成了社区的中心,抽水机上方的位置,

被饮料公司买下做广告;得到了资金,他们就制作更多的转转车……强调社会

效益,所得赢利不作分红,而用来扩大公益服务、扶助更多弱者,是“社会企

业”公认的特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说

“社会企业”以公益为创立和运作目标,借助商业化手段赚取利润,具有可持

续性和创新性。

  “如今国内也有了一些‘社会企业’。”一位社会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我们发现,有的和一般企业没啥两样,有打着公益旗号做秀之嫌,其余的

也刚开始探索起步,并不成熟。”据介绍,这些“社会企业”中,一部分由公益

组织创办,涉及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一部分由“弱势人群”组建,如残疾

人自办的公司。由于“社会企业”目前在国内并没有法律认定的“身份”,它们

以社会组织或普通企业的名义注册。

  针对一些社会组织想转型为“社会企业”的热情,邓国胜指出,眼下具备

Page 14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条件的其实很少,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积蓄能量。另一些专家则说,现在国内

讨论“社会企业”,总举美国或欧洲的实例,而实际上,由于国情不同,在中

国依样画葫芦很难成功。而且,因为自己没有实践,不知其中深浅,“社会企

业”常被理想化,比如一些人认为把社会组织转型成“社会企业”,利用了商

业运作手段就能解决“筹资难”,却不知筹不到钱的原因并不在此。

公益目标下的一种手段

  “许多公益组织筹资困难,是因为他们并拿不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有创

新性、有实际效果的方案。”

  对“社会企业”持冷静态度的人士提醒,不应把心思过多地放在如何“赢

利”上,而要用心研究适合本地的多样化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中国社科院研究

员沈杰说,我国的社会组织还不发达,很多东西处于实验阶段,在这样的背景

下搞“社会企业”,困难自然比国外大得多。

  从根本上说,“社会企业”只是一种手段,而传统的公益组织也是一种手

段。比如你有 1 万元,传统的做法是直接给受助者,“社会企业”则拿它设法

赚了钱再帮助困难者,或者聘用困难者就业。在公益目标下,应该是哪种手段更

可行、更有效就用哪个。

关键还在培育公益人才

  新公益论坛上,一些人士指出,目前“社会企业”的探索者,很多有海外

工作或学习的背景,但本土实践还属尝试;何况,更多投身这一领域的热血青

年,对社会公益有热情,对商业运作却不擅长。

  近段时间,上海出现了“社会企业家”培训项目,让很多渴望涉足公益的

有志者得到了一些教育。不过,由于培训课程大多从国外引进,使用的教材不怎

Page 14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么对路,而外国老师对中国国情不很了解,很难结合本地实际。至于更本土化的

培训教材和教师队伍,显然不是很快能出炉的。

  “不仅‘社会企业’,目前公益领域的创业,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上

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认为,创办“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往往

比一般企业的创业难度更大。但那些有理想有热情的公益人,却不太懂市场。比

如一家残疾人就业的糕点店,开在实力很强的连锁饼屋旁,选址明显有问题;

一家“社会企业”卖的环保袋价格昂贵,少数顾客凭爱心买过一两次后,也难

持续……

  “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最关键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培育公益创业者

他们有很多必修课要学,热情与能力结合,才能产生乘数效应。”

11.境外NGO 在中国 15 年的影响利大于弊

http://gongyi.people.com.cn/GB/12927996.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2日 来源:公益时报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国际NGO至少带来三个影响。一、在政府失灵、企业失

灵的弱势群体关注领域带来的资金和技术等援助项目;二、给发展领域带来的新

的理念和操作手段,在某些领域甚至引发创新;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工

具性维护还是表达性维度上都提升了中国本土组织的能力、改变了其公益理念。

  在相关法律法规极不完善的条件下,政治合法性是涉外公益 NGO 开展活

动的前提要件,舍此,则此类组织肯定被排斥于境外。我们知道政府毕竟有失灵

的时候,此时,政府会赋予涉外组织以一定的政治合法性,获得政治合法性后,

涉外公益NGO 的下一步是从项目实施地政府那里获得一定的行政合法性。

  但是,想从高层获得一定的行政合法性并非易事。这时,除了依靠前面所说

Page 14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的优先的政治合法性,它们会将这种准行政合法性从国家层面向地方政府转移、

深入,毕竟需要公益事业支持的基层社区,才是这些组织尤其是项目运作型公

益性民间组织能施展手脚的地方,也是它们实现社会合法性的地方。另外,准行

政合法性还可以因为个体的互动关系而获得,即个别官员出于纯粹慈善动机、出

于引进外资、政绩的考量或者个人私交不错而出面打招呼。这时,缺乏法律合法

性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涉外公益 NGO 与政府的合作维系于非正式关系是否

“铁”。即使涉外公益NGO 有自身的人脉,政治合法性依然是阻止组织与政府

合作零距离合作的关键因素。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行政上获得合法

性均需有效借助非正式关系的运用。总之,借助政治合法性是实现行政合法性、

社会合法性的前提而非相反。而且即使获得一定的行政合法性和充足的社会合法

性,涉外公益组织的政治合法性依然被一再审视。

  单就涉外公益NGO 的社会合法性而言,其实现有赖于该组织的资金、理念

效率以及项目实施策略。一般来说,社会合法性和资金数额、理念适合度、效率

适合度、效率高低等成正相关关系。若社会合法性低,则使得此类组织已经部分

建立的行政合法性面临丧失的危险。反之,涉外公益NGO若因开展了卓有成效

的工作获得较高社会合法性后,不仅能巩固其行政合法性而且也会增强其政治

合法性。至于涉外公益组织的法律合法性,在获得足够多的社会合法性的基础上

在政治合法性的审视下才能依照行政合法性得以解决。不管怎样说,这四个合法

性之间会出现相当程度的错位,这足以使涉外NGO 有活动的空间。

  影响利大于弊

  既然涉外公益 NGO 能获得一定的合法性并且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那么其

影响如何?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国际NGO至少带来三个影响。一、在政府失灵、

Page 14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企业失灵的弱势群体关注领域带来的资金和技术等援助项目;二、给发展领域带

来的新的理念和操作手段,在某些领域甚至引发创新;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无

论是工具性维护还是表达性维度上都提升了中国本土组织的能力、改变了其公益

理念。

  国际 NGO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在于一些组织打着公益旗号进行信息搜集

以完成传教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当然,也有一些激

进主义的组织试图以普世的公民权或者全公民社会的图景给渐进式改革的中国

施加更大的压力。

  总之,涉外公益NGO给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

导致了更多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一,由于没有同一的主管部门,涉外组织

就散在各个部门中,如扶贫、教育、妇联、卫生、环保等等。因而,对于有多少组

织在活动、有多少资金和项目、受益群众有多少、项目效果如何等诸如此类的问

题,没有一个部门能说的清楚。这样就给政府监管带来了困难。由于项目除了对

口业务部门外还会涉及其它相关部门,所以这种分割的格局很难协调项目的开

展。总的说来,这很容易产生有利益就来抢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就踢皮球的现象

有研究者指出另一个现象就是涉外组织为了寻求较高的合法性而采取和党政机

关合作的策略。这一来使党政机关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而且项目一旦不成功就

很容易使党政机关陷入被动局面。此外,还面临着税收和内地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的问题。二,由于未掌握涉外组织在本地区开展项目的资料,也没有一个起主导

作用的主管部门,就无法按地区分配资源,从而导致项目重复、资金和技术利用

率不高,对涉外组织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三,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的官

员对涉外组织采取不碰、不关、不登记的策略。并没有妨碍涉外组织的大量进入

Page 145: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反而产生的大量问题。产生的问题越多,越没有人敢管。这就导致了涉外组织监

管中的恶性循环。四,这种局面显然也不利于涉外组织正常开展活动,尤其是那

些秉持公益目的组织。除了不能登记注册获得合法性、不能本地化筹款外,他们

发现和官员合作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官员的更换、官员之间的矛盾导

致项目开展不顺畅、和一些官员跨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个别官员有图利举动等

等。甚至有些涉外组织的项目官员认为:“要想顺利开展项目,就要学会和中国

的官员在一起耍。”当这种国人觉的在正常不过的策略一旦被外国人认为是理所

当然,那么大量的非正式关系和正式的制度之间就面临着被混淆的危险。五,涉

外组织进入中国开展项目,肯定要和政府或NGO 展开合作。在政府资源未大规

模向草根组织放开的前提下,涉外组织和草根组织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利

益格局,即后者对前者存在明显的资源依赖关系,后者从而在某些方面左右了

工作的中心。这种结构关系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草根组织围绕着涉外组织的目标

理念、资金投向开展活动而不再定位于政府职能的补遗功能。

两种典型应对模式

  为了扬利抑弊,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性措施。出于自己部门的工

作需要,对涉外组织的褒贬不一导致各部门不同的态度。除了宪法规定的底线之

外,民政部出台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基金会管理条例》

均涉及涉外组织的内容,单前者中的规定根本无法落实。此外,正在修订的《社

团登记管理条例》等也拟将涉外组织纳入到监管范围之内。《外国人出入境管理

办法》、《宗教事务条例》、《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这些规定最大的特

点是对事、对人而不对组织。在另外一些部门中则主张积极利用涉外组织的资金

技术以及理念,例如扶贫部门以及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等等。这些部门的规定明

Page 146: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显缺乏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从而在出了问题时还是无法有效监管。

  正是面对这种中央政府或部门的监管无力,地方政府在感觉到这是个无法

回避的重大问题时也积极采取行动。除了单个部门协调机制以外,我们在西部两

个地州的调研中还发现两种比较典型的应对模式。A 地州的友协牵头模式。据

2007 年 3月的不完全统计,有来自 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45家境外 NGO

在该地州的 17 个县市中的 15 个中开展活动。为了更好监管,也为了提高资金

和技术的利用率,友协会长认为与其坐等问题出现不如主动应对。

  为了能准确掌握整个州涉外组织的情况,会长动员了友协的力量。通过媒体

以及报表的形式搜集信息;协调部门;给涉外组织人员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

例如订票、翻译;每年召开一次全州境内的涉外组织、草根组织与官员的交流会

正是会长及友协工作人员不懈的努力,州政府对该地区开展活动的涉外组织的

信息有了基本了解和掌握,为政府提供进一步的监管和决策提供了依据。

  但困难在于,友协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但实际上政治地位还没有团委妇联

工会等群团组织高,所以要协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友协全方位的工作都

在做,但国家没有给予一个基本的定位。这样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工作起来

没有动力。此外还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创新依赖的是精英推动,如果

不过能上升到制度层面复制起来就很困难。第二,搬开精英推动的因素,需要考

虑的是友协作为归口管理单位能否解决涉外组织和政府合作的难题。

  B 州招商局牵头的联系会议制度模式。B 是藏族自治州,近年来,开展项目

活动的涉外组织数量越来越多,外事系统掌握的各级国际 NGO 有 21 个之多,

其活动主要涉及扶贫、环境保护、教育、旅游等。和 A 相比,B 的政治敏感性更强

党委和政府如果在涉外组织管理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不一致,就会对当地的社

Page 147: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该州政府坚持在开放过程中对涉外组织进行管理。由于洲招商局没有管理权

限,所以只能探索以服务促管理、在服务中把管理及相关限制性措施柔和进去的

策略。联席制度就这样产生了。由州外事招商局出面挑头,公安、外办、安全局相

关部门及时通气。在《B 州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 B 活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实施

方案》中我们看到,联席会议制度是充分发挥涉外组织的积极作用,同时防范某

些组织进行破坏活动。联席会议由州委、州政府的 29 个单位组成,州外事招商

局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定位在“意识协调机构,主要协调有关部门掌握、规范

和监督境外非政府组织在 B 的活动。不代替成员单位的有关工作职能,不承担

应有个部门负责的业务工作”。该方案还确定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以及各成员

单位的主要职责。

  从体制设计上来看,B 州的联席会议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但由于有些联

系会议成员对外事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加上和自己部门的主要利益关系不大,

所以在及时掌握、沟通信息上并不主动。这给联席会议制度带来新的挑战。

几点建议

  在全球结社革命的浪潮中,我们更多的是反观自己国家的 NGO 的兴起,

而对超民族国家的意义上的国际NGO 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

是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中,国际NGO 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在

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以及成立了相关组织以应对这一议

题。例如,越南政府 1996 年颁布了《外国非政府组织运作管理条例》。2001 年

成立越南外国 NGO 事务委员会,2005 年该委员会发布了《实施外国非政府组

织运作管理条例的指导方针》。外国 NGO 委员会是颁布、延长、修正甚至撤销许

Page 148: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可条件的负责机构,该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是越南友谊组织联合会。该联合会的人

民援助协调委员会在外国 NGO 事务委员会以及联合会的领导下负责外国 NGO

相关具体事务。

  中国的涉外组织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和全球背景。由于不同层面复杂错节的

合法性使得这些组织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消极作用得以放大。综上,笔者提出

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公信力高并且有着真正公益目标取向的国际 NGO 开展公益慈

善活动。和国内的本土 NGO 相比,涉外公益NGO 在资源动员、内部管理、组织

运作以及专业化程度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优势。只要通过积极引导、统一规范和加

强监管,就可以更好发挥它们在慈善救助公益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协调等方面

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他们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不论越南

还是俄罗斯,不管法律严厉还是较为宽松,大家在认识全球背景下涉外公益

NGO 的积极作用方面还是有一定共识的。

  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统一行使对境内国际

NGO 的服务和监管职能。中国境内的国际NGO数量较多、分布领域广泛、背景

复杂,在多年来开展援助项目的过程中与各级党政机关都形成了一定的联系。按

照当前的民间组织的监管体制,对涉外公益 NGO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监管,服

务更无法从谈起。因此,需要有统一的法规告诉公益NGO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

么、办事处如何设立、如何定期汇报、主管部门是谁等等,还可以为这些组织租

用办公场地、雇佣本地员工、税收优惠等方面主动提供服务,寓服务于管理。建

议民政部门牵头,在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协调互动,共享信息,统

一步调,形成强有力的统一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对涉外组织的监管工作。

Page 149: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由于没有相关法规和必要的监管,目前在华活动的涉外组织中出现了一些

假借公益之名开展地下传教、情报搜集乃至政治颠覆活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

借鉴越南的关于国际NGO 的活动期限、公益资格认定等办法从源头上做好涉外

公益NGO 的登记工作。同时,通过事先告知涉外公益 NGO不能做的事项的办

法可以有效的提前规避给我们国家安全带来的一些风险。(下)

  (本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12.走向国际气候谈判舞台 草根NGO准备好了吗?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10-13/2585297.shtml

时间:2010 年 10月 13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由中国政府承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二次会议及《京都议定

书》第十四次会议 10月 4日~9日在天津举行。在此次会议观察员群体中,有一

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环保民间组织(以下简称环保 NGO),他们在场内和场外,积

极展示中国民间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中所做的努力,呼吁国际上政府方的谈判

代表以气候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气候变化中的弱势人群,提供更多应对气候变

化的解决之道。

  现场

  会场内外的绿色脉动

  10月 4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之前,国际全球气候行动联盟

(TckTckTck 运动)和中国本土 NGO 一道展开了一幅长 7米、宽 3米,由来自

中国和全世界的数千张气候关注者照片拼成的“气候长城”。《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画卷上盖下了刻着“众志成

城”的中国印。

Page 150: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由于气候变暖,长江源最大冰川——岗加曲巴冰川近 40 年退缩 4000米。

中国本土环保 NGO“绿色江河”在此次会议上公布了一系列考察数据,并将不

同历史时期航空图片、遥感图片和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每一位与会代表和

公众直观地看到全球变暖给这里带来的变化。

  为促使各国尽快达成一个公正有效的协议,10月 6日,自然之友等近 60

家中国环保 NGO 共同表明立场,要求各国直面气候变化挑战,呼吁各国立即

加入全球低碳竞赛。

  这样的合力发声,是中国民间组织“绿色中国,竞跑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的一个部分。“这是中国 NGO 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规模最大、最密集、形式最多

样的一次活动。”“绿色中国,竞跑未来”主题系列活动协调人卢思骋说。

历史

  从小试牛刀到大显身手

  为充分展示中国民间对延缓全球变暖所做的努力,中国 NGO 在此次联合

国气候变化会议的主会场外,组织了 20多场边会。

  会场内外,随处可见东道国环保 NGO 的摊位和宣传单,令许多与会外国

代表和媒体印象深刻。

  中国环保 NGO 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历史并不长。

  2007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议上,中国青年组成一个

代表团以 NGO观察员的身份参加气候变化谈判,这是中国环保 NGO第一次组

团参加,虽然参与人数较少,青年代表团的团员们还是活跃在会场内外,展示

了中国民间为应对气候变化做的工作,并对改革会议议事规则提出了建议。

  2009 年,中国本土共有 20余家NGO 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

Page 151: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国气候变化大会。

  “这次气候变化大会上,很多国家都是组团参加,不仅有政府的谈判代表、

学术专家,还有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通过开展政策建议、知识建构与传播、

游说与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气候谈判的进展。中国本土环保 NGO 积极展

示,影响了一度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一位多次参与气候谈判的某国际

NGO驻中国气候项目官员这样说。

  通过参与这次气候谈判会议经历,NGO迅速意识到,NGO 可以在气候谈

判中发挥更积极、更有推动力的作用。

  虽然此次会议不是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级别很高的会议,不会形成具有普遍

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但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首次在中国本土举行,中国环

保 NGO充分利用了主场之便,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

的努力。

行动

  让气候变化从小众走向大众

  中国本土环保 NGO 长期关注气候变化议题,走向基层普及气候变化知识,

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公众节能减排意识,并努力寻找

这一全球性问题和其他本土环境问题的结合点,从提高能效、减少排放、气候灾

难救援等多个角度,努力推动政府出台积极政策。

  2004 年开始,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绿家园等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

能行动”,经过 6 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社会共识,国务院发文规定了“夏天建

筑物里空调温度不要低于 26℃”。这是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正在日益发挥出重要

作用的很好案例。

Page 152: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卢思骋认为:“NGO 在一个点上集中力量做了件小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

们做过,但通过慢慢滚动和媒体的传播,有更多 NGO 参与进来,慢慢地政府

和老百姓都接受了,政府的政策也跟着变,甚至有一些企业的行为也会改变。”

  政府逐步认可了 NGO作用

  随着参与气候变化活动的深入,中国本土 NGO逐步走向成熟,政府也逐

步认可 NGO 在减缓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NGO 在会议第一天与一些政府代表团交流时,中国谈判代表提出,如果中

国 NGO 在国际谈判中对于谈判的一些技术细节能够参与进去,给出更有技术

含量的建议,可以帮助谈判国间的沟通和推进共识形成。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是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气候谈判和节能减排

的高级别官员。10月 8日下午,解振华与部分NGO见面,畅谈两个小时。

  中国 NGO 代表费晓静向解振华提问:“您对中国的 NGO 有什么期望?您认

为政府和 NGO之间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

  解振华回答说:“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做好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最近这几年开展了节能减排

全民行动,在 9 个领域开展了很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NGO 发挥了很重要

的作用。我们希望NGO 能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百姓、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

带,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解振华表示,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也能够经常和国内的 NGO交换

意见,开展一些对话,听听 NGO 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一

些监督意见。

Page 153: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不足

  参与气候变化活动能力较弱

  中国 NGO 发展时间较短,只有十多年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际 NGO 在倡

导力和活动能力上都有明显差距。

  自然之友气候项目协调人窦丽丽告诉记者,中国本土 NGO 参与国际气候

谈判会议成本比较高,中国环保 NGO 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活动经费都是由国

际组织资助的,加上国内 NGO 参与会议的途径有限,参与活动的形式与国际

NGO 有很高的相似性,所以,留给中国 NGO 的施展空间十分有限。但她坚信,

随着中国政府越来越开放,NGO 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一个在谈判现场的环保 NGO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在哥本哈根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会谈判停滞不前的时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

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想在现场找到严重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参会者,遗憾

的是,现场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这个细节让中国本土环保 NGO很受启发,如果气候谈判会议更加开放,

让更多气候变化见证人参与气候谈判,展现气候变化对底层居民生活的影响,

这些感性的事例可以形成自下而上的力量,有助于各国最终达成共识并付诸行

动。

  绿色江河会长杨欣透露说,今年年底,联合国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新一轮

气候谈判,“绿色江河”将携手冰川学家、植物学家、人类学者、当地居民,在

大会上展示长江冰川剧烈变化以及环境的反应,通过科学家的考察数据和当地

居民的现身讲述,呼吁国际社会关注脆弱的高地环境,关注高地生活的弱势人

群,尽快达成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Page 154: 一周新闻剪辑2010年9月26日 2010年10月15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已经结束,本土环保 NGO人从热闹的边会各自

散去时也开始思考,如何参与两个月后举行的坎昆会议,这对于中国 NGO 能

力是一种考验,也是再上一个台阶的机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