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17-03-27/02/02.pdf ·...

Post on 01-Aug-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2 值班编委:陈太贤 值班编辑:王昊 值班校对:王泽文www.sanyarb.com.cn

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从需求方看分享经济

年轻人购车意愿正在降低本报讯(记者 袁永东)3 月 26 日,在

博鳌亚洲论坛“分享经济:谁来定义”分论坛上,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从需求方看交通出行方面的分享经济。他表示,年轻人的购车意愿正在降低,滴滴未来不仅是一站式出行平台,更是汽车运营商,用户只要为服务使用付费就好。

据了解,分享经济自 2015 年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出行领域如滴滴出行,房屋短租领域如小猪短租都是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李建华表示,在以往看分享经济之时,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供给侧。但现在,需要更多的从需求方来看待分享经济。他说:“我们发现一线城市很多人不去买车了,很多人有车不再开了。”他引用麦肯锡报告进一步指出,因为停车位等问题导致 20%私家车主不开车出门,37%的年轻人降低了购车的意愿。

李建华认为,分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 通 过 大 数 据 ,规 模 化 经 营 ,精 细 化 运作。滴滴通过供给侧创新,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使供给方和需求方最优匹配,让供给侧原本高的门槛变低,实现了规模化消费。而规模化消费是轻资产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占用的资源少了,享受到同样水准的生活服务,节俭环保。

本报博鳌 3月 26日电(特派记者 张雪锋)交通、医疗、防灾甚至恋爱婚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都看到了大数据的用武之地。在博鳌论坛年会上,大数据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百余公里外的三亚正在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数据的价值在哪里

在 24 日的“数据的价值”分论坛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以纽 约 防 灾 为 例 ,这 样 描 述 数 据 的 价 值——自然灾害造成积水时,纽约有很多老年人居需要撤离。这时要对比撤离速度与降雨积水速度,防范造成灾难。后来进行了分析,事实上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用电量下降的速度大概可测算出人员撤退的速度。“大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找到一件事情的洞察力,可以让我们

做更多的事情。”作为主持人,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

公司首席顾问张力奋介绍说,在互联网上每秒钟所产生的数据量比 20 年前整个互 联 网 上 所 储 存 的 所 有 信 息 量 都 还 要多。

TalkingData CEO 崔晓波表示,大数据和营销结合是已经被证明的一件事情,是可以标准化、规模化去推广的。

发言中,多位嘉宾从日常消费品谈到金融保险,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想要的服务和价值、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助力员工产生最大的生产力。

深圳碳云智能科技创始人、总裁王俊以早上喝完一碗粥后血糖的变化为例,描述了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价值。他将这个早餐的过程视为一个精准的数字化行为。其中涉及基因、肠道微生物等数据。“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每一个精准的数字化过程,就可以用它来管理血糖,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多糖尿病。”他总结为生命本身的数字化和生命过程的数字化,

帮 助 每 个 人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做 最 好 的 决策,是未来健康的生命最好的决策。

运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城市

当业界精英在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时,很多城市已着手在当地谋划大数据产业布局,三亚即是其中之一。

今年 2 月 26 日,2017 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迎来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 万名参赛选手和路跑爱好者。三亚再次收获点赞无数,因为沿途的美景、宜人的气候,也因为完备的赛事保障。这一切的背后同样有着大数据的身影。据悉,三亚交警部门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战略合作,提前将道路管制信息录入后台,与市民游客共享交通大数据,提前通过微信、微博、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广泛发布赛事道路管制通告,科学引导市民游客合理出行。

这只是大数据的小试牛刀而已。在

分论坛的热议中,张力奋表示,有一个行业数据报告当中提到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有七大重点行业可能从大数据当中获得最大的价值,包括教育、交通、电力、能源、金融等。

三亚近年来在大数据领域的努力,也印证了这一共识。

正如洪小文所言及纽约的例子,运用大数据分析打造智慧城市,为提升城市治理管理水平指明了一条路径。“三亚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转型提升的阶段。”三亚洞察到了大数据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变化。2016 年,三亚提出“十大工程”“十项计划”,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即是其中之一。三亚坚持

“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旅游管理也写入《三亚市国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要》。

三亚旅游大数据应用平台、大数据采集系统和处理中心、大数据产业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小区……今年 1 月召开的三亚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落实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加强大数据应用,要围绕旅游、交通、城管、政务等重点,实现人、地、事、物的精细化管理。

数据的价值是什么——

业内人士探讨大数据应用前景

对话交流

亚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亚洲。26 日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 年年会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是,按照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加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发展必将更加健康平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必然可期。

作为亚洲的重要成员,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中国奇迹成就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孕育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

行稳致远,勇做全球化“领头羊”

回顾 2016 年,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给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增添阵阵寒意。

走到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未来之路在哪里?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究竟如何?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海南博鳌小镇,博鳌亚洲论坛 2017 年年会发出的强音,表达了与会国家政要、学者和企业家对亚洲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说,亚洲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及产业创新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摩拜 CEO 王晓峰说,亚洲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 50%左右,世界各国纷纷在“向东看”,对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信心,来自中国和亚洲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

成就,来自亚洲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的难得机遇,来自亚洲国家在走出一条亚洲特色现代化道路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大船行稳致远。当前,不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进入新常态后的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且长期向好。

善其身,惠天下。在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的情况下,中国并未将自身发展与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割裂开来,而是始终秉持开放的发展理念,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利 益 共 享 的 价 值 链 和 利 益 融 合 的 大 市场。

“中国现在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最重要的窗口。”“过去,美国欧洲是‘三化’的主要提倡者,现在中国是这‘三化’的倡导者。世界变化很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说。

美国学者麦吉利夫雷在《全球化简史》中则断言:坦然面对所谓的“逆全球化”,中国全面引领全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一带一路”构建经济全球化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本届年会上如是说。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3 年多来,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加强互联互通、产业合作、

金融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落地,带动了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百姓就业,改善了民生福祉,已经或正在取得预期成效。

新 加 坡 贸 工 部 高 级 政 务 部 长 沈 颖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愿景,会带来进一步的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澳门万国控股集团主席刘雅煌说,“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葡语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 2017 年度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提示人们,全球化正以另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深入发展,正在为参与各方带来红利,造福沿线各国民众,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 5 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

“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期待“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本届论坛通过的《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亚洲声音,也是期待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的中国愿望。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说,亚洲一直是全球化的积极参 与 者 、受 益 者 和 建 设 者 。 期 待 包 括RCEP、“一带一路”、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倡议构想能够早日实现并发挥作用。博鳌亚洲论坛愿为亚洲一体化、携手打造

全球价值链伙伴体系,构建更加开放公平的贸易新体制而做出不懈努力。

放眼全球,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对外开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随着全球经济重心逐渐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全球化已进入全球治理进程的新阶段,东方和西方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共享全球治理的成果。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学者杨杰生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具备推动世界开放、繁荣发展的潜力。

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惠者之一,但中国不会停留于受惠或搭便车,而是将作为建设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亚投行、金融开发银行的建设等,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举措。

“21 世纪是开放合作的时代,坚持合作共赢的姿态和价值观才能有更持续的后劲,中国和亚洲各国有信心和能力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小 i 机器人董事长兼 CEO 袁辉说,随着亚洲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崛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将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纵观历史,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不尽相同,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融相通。本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理念,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就一定能够开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6日电)

期待“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 郁琼源 夏冠男 王存福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经济对话”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探讨如何换个角度看经济。

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

分享经济:

未来将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本报博鳌 3月 26 日电(特派记者 张

雪锋)26 日上午,在“分享经济:谁来定义”分论坛上,对于分享经济的未来发展,回家吃饭创始人、CEO 唐万里表示,分享经济还有很多的可能。2020 年可能会有一亿人参与到分享经济提供者当中来。

唐万里表示,未来很多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体系,都有可能会拿出来分享、多次使用,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知识使用效率,这对于使用效率提高、对于社会是有贡献的。

他说,去年有一份报道称,2016 年大概有 6 亿人体验过分享经济的方式,同时又 有 6 千 万 人 提 供 过 服 务 。 2016 年 比2015 年多了 1 千万人,2020 年可能会有 1亿人参与到分享经济提供者当中来。未来吃穿住行,还有更多方面可以分享,比如你家里的太阳能,用不完的电,都可以分享给邻居,具体是看用什么方式来更高效地满足需求。

滴滴首席发展官李建华认为,新的商业文明是一种消耗资源更少、花的钱更少、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商业文明。无论是从供给方还是消费端,都是轻资产。

蚂蜂窝创始人陈罡认为,分享经济必须嫁接在一个互联网的体系,用更新的交互方式改造传统的产业链和结构。

唐万里说,共享经济的参与者都一样,持之以恒,会把未来的生活方式带到今天,这是创业者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嘉宾热议“城市的个性”每个城市应有自己的特质

本报博鳌 3月 26 日电(特派记者 张雪锋)在众多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避免城市失去自己的特点以致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在“城市的个性”分论坛上,嘉宾们在发言中表示,城市应该具备自己的特质,这一特质并非源于简单的打造,而取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

张晓梅认为,个性就是每个城市从精神程度上所赋予的历史遗迹,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文化、生活以及最终所形成的品质带来的一种独具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中国有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的个性涵盖了很多的内容,无论作为一个公民还是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以及建设者,最重要的就是应该保护每个城市那种独特的特点。

《冬吴相对论》创始人吴伯凡说,一个真正的城市不是造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就像一朵花,有一个 DNA 在那个地方,给其土壤和空气,就慢慢开出一朵花来,一个城市也应该是自然的绽放,而不是简单地打造和设计出来的。

张晓梅表示,最终的决定性在于人,在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自身价值观的培养,比如今天能否欣赏更多的音乐;能否读更多的书,通过读书给孩子做榜样。每个人都在努力,这个践行的过程最后又会构成城市的特性。

设计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报博鳌3月26日电(特派记者 张雪锋)对于制造业乃至更多行业而言,设计不仅是美,更是价值和竞争力。26 日下午,在“设计:不仅是美”分论坛上,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前主席、世界设计组织执委李淳寅表示,设计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 蛙 设 计 创 始 人 Hartmut Esslinger 表示,最终还是要看质量。真正关注品质的设 计 师 ,总 是 在 一 切 能 力 范 围 内 尽 善 尽美。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有改善、有改进的空间,那就必须往这个方向去发展。设计是永无止境的,大家都希望能做到最好,所以要尽善尽美,这是设计师应该有的态度。

李淳寅说,今天的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们住的房子,到我们开的车、看的电影、吃的食品,其实都充满了设计。设计无处不在,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设计师需要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让最终用户的生活质量提高,从而有更好的体验。

Georg Jensen 董事长兼首席创意总监、NAUTICA 创办人兼首席设计师朱钦骐认为,设计是一种具有附加值的活动,通过设计来创造人们所喜欢的产品或者概念。艺术和设计是不能够分开的。除了艺术和美之外,功能性也非常重要。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