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的 位 置 重 视 程 度 和 监 管 力 度 与 实 际 作 出...

Post on 18-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07专刊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编辑:赵茜 责任编辑:刘会敏 校对:刘志淼 李晓明 制作:殷孝娟

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市文广新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会议肯定了全市各级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并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四方面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并认真落实。

一、要把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保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了《朝阳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朝阳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规划》

《朝阳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推进我市“文化+”的进一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把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朝阳市凌河沿岸群众文化活动带建设创建活动纳入市财政预算,每年财政拨款4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总投入达400万元。

(三)强化督导考核,加大综合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列入2018年市政府“重强抓”专项行动任务,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建设机制,高标准完成了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点、2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一)坚持项目带动,聚集发展动能。充分利用实施乡乡村振兴战略、“161”重点工程文旅战役契机,集中力量发展北票毓水文化旅游街、建平杨氏绒绣、龙城区化石谷、喀左紫陶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喀左紫陶文化产业园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北方紫陶之都”称号。

(二)完善培养使用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了“万村文化骨干”

培训工程。全市组织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乡镇、行政村开展辅导活动和业务知识培训。

(三)培育推广示范典型,加强整体推进。2018年,朝阳凌河沿岸群众文化活动带建设暨群众文化节被评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北票市被评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示范区,朝阳县大地放歌被评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示范项目。朝阳县秧歌小戏、

建平县剪纸、北票书画被省文化厅命名为2018—2020年度“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平县(剪纸)被评为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文化扶贫取得实效。近年,全市文化行业扶贫向上争取资金1641.9万元,完成239个省市级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建设;2019年扶持125个村新建文体广场,全市662个省市贫困村全覆盖。全市18个乡镇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补点转播台全部建成并已开播。

三、要把城乡文明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文旅资源。委托西安文明集团制定了全市文商旅整体策划,挖掘朝阳文旅内涵,

为推动文旅深入融合和加快“161”重点工程文旅产业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服务载体和方式,发展文化志愿者团队。建立了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完善志愿者的登记注册、管理、考核等相关机制。全市128个乡镇有专(兼)职文化干部190余人,各类文艺团体2996个,文化志愿者团队160个,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

(三)加快现代科技应用,建设“北票文化云”。作为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推广的数字文化项目,“北票文化云”可浏览北票最新文化资讯、

文化演出和国家省市数字文化资源。

四、要把市级示范作用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

(一)扎实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农家书屋、

社区书屋等免费开放,每天接待5000余人次。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共送戏下乡360场,送电影16921场。为社区书屋送书12.5万册。

(二)加强培训展演,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全市70多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辽宁省文化厅、省非遗中心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展示活动 、辽宁省惠民实事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专场展演,组织剪纸、玉雕、刺绣、皮影等传承人多次参加辽宁省举办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

(三)积极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每年春节期间举办70余项群众文化活动,参加人员20余万人次,受益观众近百万人次;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年均演出800余场。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万余次。我市文化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基本情况中心城区供热面积3234万平方

米,供热企业33家,换热站321座。其中,城区南部供热面积1538万平方米,热源企业1家,转供热企业18家,

换热站112座 ;城区北部供热面积1446万平方米,热源企业3家,转供热企业9家,换热站174座;凤凰新城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热源企业1家,

换热站20座;燕都新城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热源企业1家,换热站15座。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大对《条例》宣传贯彻的

组织领导力度。召开全市供热工作会议和城建工作会议,对城区供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印发文件、约谈企业法人(负责人)、加强监察通报等措施,打击供热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加大对燃煤供热企业和转供热企业整合力度、及时更新维护供热设施、清欠热源入网费和热费等措施,

维护供热市场秩序。通过印发《条例》单行本和举办培训班等措施,加强

《条例》宣传。

(二)全力推进城区北部集中供热改造进程。采取评估收购、自建换热站并网等方式,完成8家燃煤供热企业800万平方米区域集中供热并网工作。城区北部建设完成一级网23公里,投资5500万元;新建和利旧换热站95座、安装换热机组164套,投资9100万元;拆除10吨以下居民燃煤供热锅炉10台。

(三)依法落实供热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供热企业设备设施完好情况检查,督促制订并落实“三修”计划,

供热企业服务水平和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城区供热企业完成9台锅炉维修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109公里二级网改造工程,投资3700万元。

2018—2019年度供暖期,城区供热企业设备设施总体运行平稳,有效保障了供热安全。

(四)加大开发项目热源入网费及转供热企业热费欠缴问题解决力度。采取加强热源企业和转供热企业协调与监管、加大房地产开发项目热源入网费清欠力度等方式,缓解了部分企业欠缴供热费用问题,在规范转供热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保证了热源企业的合法权利。

(五)强化行业监管。组织开展“百日保供暖攻坚行动”,设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应急接管、失信黑名单、取消经营资格”五条红线,加强供热企业监管。采取建立供热监察体系、充实供热监察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督查、明确24小时处理时限等方式,有效解决群众诉求5977件,办结率100%。2018—2019年度供暖期基本实现了“供热质量、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明显好于往年”目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热计量使用仍未取得突破

性进展。二是还未制定较为系统完善的测温退费细则。三是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缓慢。四是监管能力和手段薄弱,监察工作还停留在协调处理层面,具备资格的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没有落实到位。五是人员严重不足,

与供热管理工作负荷不匹配,影响了

关于《朝阳市城市供热条例》贯彻执行审 议 意 见 落 实 情 况 的 报 告

——— 2019年4月26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杨 明

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基层公共文 化 建 设 工 作 审 议 意 见 的 报 告

——— 2019年4月26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 王宏昌

工作正常开展。

四、下步重点工作围绕贯彻执行《条例》、制定完善

《条例》实施细则这一中心工作,采取提升供热管理智能化水平、抓好供热企业监管、加快推进集中供热改造、

把牢“五条红线”等措施,提高城区供热管理能力,确保供热质量与安全。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条例》宣传和贯彻。贯彻落实《条例》,强化供热企业依法经营意识,有效规范供热企业经营行为,依法维护热用户权益。

(二)充分发挥《条例》作用。制定切合实际的许可条件,加强供热企业经营资格监管。严格落实“五条红线”,

完善城区供热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逐步制定完善《条例》细则、办法。做好综合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工作,做好测温退费细则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工作。

(四)加快落实《条例》智能管理规定。采取分区布置、联网统调方式,

完成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城区供热管理智能化水平。

(五)加快推进供热规划和改造工程。完成《朝阳市城市供热发展规划(2019—2030年)》修编工作,提高城市供热发展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019—2020年度供暖期前完成热电联产集中覆盖范围内燃煤供热企业集中并网工程,提高城区整体供热质量和供热安全保障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供热行业监管。推进第三方评估工作,对供热质量差、

综合评价排名末位的供热企业,不予办理供热经营许可,并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实施接管。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供热经营许可条件,并实行动态管理。

利用机构改革契机,加强市供暖办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明确供暖执法机构资质。

(上接第六版)(一)进一步提高民事审判人员

素质能力建设。一是要切实增强法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庭审观摩、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等活动,提高法官证据认定 、事实认定 、

法律适用、庭审驾驭、依法调解的能力;

二是要定期组织新型案件、疑难案件分析研讨会,研判交流新情况新问题,统一裁判尺度和口径;三是要努力调动未入额人员和法官助理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庭审准备、参与调解、文书制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建立健全民事审判监督制约机制。要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和教育法官树立正确的审判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不断加强对案件审判的内部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案件评查制度,加强对员额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监督,规范审判活动。端正态度,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完善人大常委会转办 、交办 、督办案件的办理机制,认真对待每一件转办 、交办 、督办案件。建立健全员额法官退出机制,对不胜任、不坚守职业操守的法官及时退出法官队伍。

(三)完善民事审判工作机制,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正确处理提高效率与保证公正的关系,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审判程序的完整性,提高审判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在法律文书送达上,规

范送达方式,确保能送尽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优化繁简分流办法,提高诉讼效率。对矛盾可能激化的案件,及时做好判后释明工作和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减少当事人的对抗心理,

努力做到案结事了。

在商事审判中,要充分平衡法律公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审慎处理审判各个环节,规范审判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四)进一步加大民事调解力度。充分发挥调解在民事诉讼各个阶段的作用,准确把握调解优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的原则,多途径、多办法调处民事纠纷。要注重发挥社会调解力量的作用,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发案数,控增减存。加强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的指导,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形成常态交流机制,激发社会调解的预防功能,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程序之外。

(五)持续推动司法公开进程。要进一步提高民事审判科技化含量,

推进电子诉讼应用,逐步实现网上阅卷 、证据交换 、网上开庭和电子送达 。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法官“减负”,为群众诉讼提供服务,把有限的审判资源用到一线的审判活动中去,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将崔明阁等11位代表联名提交的《关于加速推广农业共营制的议案》交由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进行审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委会成员及相关专家,按照大会主席团的要求和《朝阳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朝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的规定,对议案进行了认真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我市绝大多数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地块极其零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2015年以来,为破解土地不集中,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市政府开始在全市推广农业共营制新型经营体系,把推进农业共营制作为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把农业共营制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脱贫攻坚的载体和切入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宣传培训、创新体制机制等系列举措,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共营制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土地股份合作社1079家,

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户5.6万户,入股土地50.7万亩,培训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228人,建立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5家。实践证明农业共营制的推广,

有效破解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局限性,解决了“规模经营”“谁来种地”“科学种地”和“如何服务”等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民稳定增收和产业扶贫的发展,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我市农业共营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自然条件、传统观念、认识等因素影响,推广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政策体系不完善 、流转形式单一、流转主体实力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共营制工作的推进,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规模种植等,进而影响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影响了“161”工程的整体推进。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认为,崔明阁等11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速推广农业共营制的议案》,对共营制是有效破解我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手段,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效选择的论述,观点正确,论证有力,符合实际。为此,将该议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

《关于加速推广农业共营制的议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2019年4月26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书文

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市人大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审议的代表议案共一件,即凌源市代表团陈桂芹等19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工作的议案》。会后,市人大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朝阳市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处理办法》,对该议案进行了认真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物业管理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环境和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从我市物业管理总体情况看,政府及有关部门还没有把此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与实际

需要相差较大,多数地方的物业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物业企业和业主矛盾频发,一些小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维修维护没有资金保障,有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切身利益。

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认为,陈桂芹等代表提出的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的议案,代表了广大业主的民生诉求,指出了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该议案对加强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为此将该议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

关于《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工作的议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2019年4月26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市人大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克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化支持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在原有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31个部门及地区为成员的深化开发区“多规合一”领导小组。

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市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营商环境建设局等部门紧紧围绕本部门工作实际,全力推动7个经济开发区“多规合一”改革工作。三是完善改革方案。

制订了《朝阳市深化经济开发区“多规合一”改革方案》,在原有“六规划”的基础上增加规划内容。四是强化智力支持。各县(市)区均积极引进优秀技术开发团队、权威专家学者为“多规合一”改革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引导。五是加强软件统筹。各开发区软件开发中均包括空间定位查询、地图全屏/分屏、智能选址、用地冲突检测、多线管控、用地分析等功能。

二、坚持规划统领,不断完善规划编制

一是全力推动《朝阳市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8月着手此项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广泛征求民意、反复修改完善,2018年6月拿出了规划,并经专家组验收。二是扎实推进其他规划与战略规划有效衔接。各类规划与战略规划相衔接、相协调,保持与上位规划、行业规划间的衔接和匹配,确保“一张蓝图”管控各项规划。三是继续修改完善各类规划。结合“十三五”中期评估,将“多规合一”涉及的相关规划充实到“十三五”中期评估报告中,从源头上避免了规划冲突。

三、扩大“多规”范围,努力实现“一张蓝图”

一是丰富“多规合一”规划种类。

分计划、分步骤实现了“6+N”。二是完善“一张蓝图”。将各规划以统一的2000坐标系统为标准,完成了落图并

校核入库,完成“一张蓝图”的更新与完善工作。三是有效开展差异性图斑处理。目前,市政府正在利用国家第三次国土调查契机,整合规划种类,逐步消除差异。

四、加强部门协调,提升平台搭建水平

一是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和应用。目前,各经济开发区规范确定了部门应用业务流程及协同机制。二是全力做好平台管理工作。相继出台了

《“多规合一”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运行规则》《建设项目“多规合一”各审批环节协调监督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三是逐步向智慧管理综合平台转化。各开发区在范围扩充的基础上,

服务区域也更加广阔,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在全省率先实施审批制度改革。2019年3月1日,市审改办印发了《朝阳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改革覆盖建设项目审批的全过程,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各部门的积极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已向我市7个经济开发区下发了项目核准、备案、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密钥,解决了项目单位办理审批手续“多头跑”问题。三是加速数据业务化进程。目前已为高铁枢纽二期工程、浪马轮胎、污水处理厂、

军民融合产业园等200余个项目提供了选址服务,项目落地进程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效率明显提升。四是积极搭建行政审批“一张网”。目前,全市正在建设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含行政审批)平台,预计2019年6月底部分系统基本建完,9月底全部建完并投入使用,年底前全市不低于85%的政务事项可以实现“一网通办”。

关于经济开发区“多规合一”改革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2019年4月26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桂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