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february 26, 2016 老中青三代接力传薪火承载重任 ·...

Post on 28-Oct-2019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GUO JI RI BAO (JAWAPOS GROUP) AA55Lt : Win

专 版 ■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 2016年2月26日(星期五)

欢声笑语,活泼嬉戏,低年级班的数名孩子正在教室里玩耍。下午三点不到,我们在泗水中中校友会所属的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一间教室里看到了这一幅景象。距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低年级的学生们,正在利用这点空隙时间,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童趣。

不久前,在泗水中中校友会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由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学生表演的舞蹈、歌曲、话剧等节目,深受与会嘉宾的欢迎和好评。由此,我们更想知道这些精彩演出背后的故事,于是,走访了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

薪火相传播种文化抚今追昔,创建于1948年

的前泗水中华中学(简称中中)在18年后的1966年因印尼政局的演变,被迫关闭。从此,中中的校友们与印尼所有华校的校友们一样,在岁月的变迁中天各一方,漂泊四处。

2000年 12月,中中的老校友们组织成立了泗水中中校友会,次年4月创办了中中华语补习学校,目的就是要把中中学校的薪火继续传承,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后代的心中。

从事教育数十年,在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工作15年的谢月云校长向记者讲述了学校初创的艰难过程,她说初期的补习学校人数很少,仅有几十名。但是,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学华语的热潮,尤其是成人学华语的高峰期。这些学生大都是印尼华文教育断层期的一批人,他们希望能找回失去的中华文化教育的岁月。

然而,华语文化断层的接续谈何容易,语言环境、教学师资、教育资金、教学条件,每一个教育环节都是一道艰难的坎。但是,用谢校长的话说,不论有多难,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和决心都不会改变。

文化是民族的根,感情的源,发展的本。华人不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根,自己的源,自己的本。其民族的特性和优势也就不复存在。早在郑和时期,非洲的好望角地区就遗留有船队的随员及后裔。但是,由于没有文化的传承,这些后裔不论是肤色、语言、生活都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社会,难分彼此,犹如雅加达丹格朗地区的许多华人后裔。

经历过华文热的高潮过后,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生源情况回复到自然增长的阶段,15年后的今天,在补习学校学习华语的学生已经达到八百多人。60%以上的学生都是幼童和青少年,断层了30多年的中华文化的根开始在断层后的第三代、第四代中开花、发芽,缓步复苏。

而今,华语学习已经超越了族群,不再仅仅是华人的选项。事实上,很多印尼友族也开始积

极学习汉语,不少友族的学生在汉语表达、汉语应用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作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之一的汉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世界语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华人学华语似乎天经地义,然而,文化的断层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华语在推广应用的道路上并不一帆风顺,这一客观因素,也影响着中中乃至印尼的华语教育发展。但是,华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依然是势不可挡的。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深入地影响着亚洲、影响着世界的经济走向。作为与之密切的语言工具——华语,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被重视。

从中中学校创校至被关闭的18年间,从刚开办时的250名学生,到被关闭时的近2000名学生,中中学校的发展是比较快速的。而今,从印尼恢复华教,中中学子传承母校教育,创办中中华语学习中心也已近15年,学生人数已达800多人。然而,与母校的繁盛时期依然还有距离,依然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培养师资扎根耕耘印尼恢复华教的路程布满

坎坷、艰难处处。首先是印尼政府在学校创办等制度上有一定限制,再加之师资力量的严重缺失,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导致华教水平参差不齐。后通过中国教师的引进,虽部分缓解了一些问题,但是,远远达不到印尼华教的师资需求。

2015 年下半年起,印尼政府对引进外籍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导致印尼华教引进外籍教师更趋艰难。去年下半年,雅加达八华学校提出了着重培养本地青年教师的构想与计划,并在印尼三语学校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事实上,中中华语学习中心从2005年以来就一直在致力于这项工作。

据谢月云校长介绍,目前,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师资结构为老中青三结合的状况,比例分别为25%、25%、50%。即老教师占25%,中年教师占25%,年轻教师占50%。尤其是占教学主力军的年轻教师,都是经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培育并先后送到中国大学深造的学生。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每年都会有毕业生去中国大学深造,也会有一批学成归来的学生愿意回校任教,继续传播中华文化。从而,使得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师资稳定,教育水平稳定,形成了

一个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促提高的良好师资状态。

每周三学校没有上课,所有教师都参加每周一次的教学培训,谢月云校长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依据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进行教学研讨工作,有力的推动了教学工作的进步与提高,促进了全体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谢月云校长介绍,中中华语学习中心不仅注重培养当地年轻教师接班,更注重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师范、文化、教学、责任感等多方面的要求。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注重培养年轻教师接班,注重培养年轻学生深造提高,是未来印尼华教发展的必然出路。因此,除了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和资助外,华人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设立、提供一些切实的制度,从

而保障这一目标的加快实现。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做法,为印尼华教的发展出路做出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与传统的印尼华教不同的是,传统华教的发音并没有统一要求,所以,老一代学生的发音没有规范的统一语音。现在的华语教学采用的是中文普通话发音教学,这对任教的老师就有了语音上的要求,掌握好普通话发音是对任教老师的最低要求。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年轻教师的普通话发音都掌握得比较好,这对现代华语教学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现代华语语音。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接班”和“扎根”工作还在努力进行,谢月云校长表示,目前还有多名学生仍在中国大学深造,学校的后续师资力量还在不断扩大,奠定好了这个根基,才能推动学校华语教育的永续发展。

广种桃李成效显著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在泗水

中中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成效显著。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幼儿和青少年的华语基础教育,一个是成人的华语应用教育。

据谢月云校长介绍,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学生在2015年泗水市级华语比赛中获得一、二、三、四,四个名次的优异成绩。在雅加达举行的全国华语比赛中,荣获一、二、三,三个名次的优异成绩。代表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参加中国云南举办的全球汉语比赛的该校学生荣获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教学上,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既注重华语的语言教学,也注重华语的文化教学。每周除了周三的教师培训外,其他时间都有语言教学或文化教学。学校共有14间教室,从下午三点开始进行华语补习教学,每节课一个半小时,每天有三个补习教学时段。除了课文教学,学校还安排了朗诵、绕口令、讲故事、会话、写字、写作等专项学习。为

了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每个星期天学校还组织了书法组、绘画组、舞蹈组、华乐组,安排了专业的教师为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许多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对华语的学习兴趣日渐深入,从而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华语教育发展。每逢周日,中中校友会会所都热闹非凡,成了泗水中华文化的一片乐园。

泗水中中校友会为推动华语教学的发展,设立了“助学金

小组”。帮助那些热爱华语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困的学生免费完成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学业。为广种桃李,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中华语言的传承,离不开数千年悠久的中华文化。如果没有了丰厚的中华文化的支撑,也就不会有数千年传承不衰的中华语言。海外华文教育远离中华文化的母土,缺乏丰富的华文语言环境,因此,更需要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有助于中华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正是因为注重了中华文化与华文语言

的教学结合,才能有力地推动该校的华语教学的发展与提高华语教学的成效。谁都知道,中华九州数千年的文明史,不论在思想上、文化上、艺术上、国家发展上都建立了不朽的史迹。中国现代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同样与深厚的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勤奋努力,奋发图强是始终贯穿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中华文化理念,也鞭策着全球所有华人立足当地,奋发向上。

不论你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只要你是中华子孙,你就应当自觉地传承泱泱厚重的中华文化,也只有徜徉在中华文化的浩海中,你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取之不绝的中华智慧。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学生们用一次次书法竞技、绘画竞技、舞蹈表演、器乐演奏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正视困难努力向前俗话说:蜀道难。但是,蜀

道之难不及于印尼华教之难。蜀道如今已经处处变坦途,而印尼华教却依然在崎岖的发展之路上蹒跚而行。

谈及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华语教学困难,谢月云校长十分感慨地说,华语教育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少华裔子弟对学习华语的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不少人认为学习华语可有可无,即使是学习,只要会说一点就可以了,

不用学得很好。因为将来总是要去西方留学的,或者是在公司工作,不需要掌握很多华语。由于缺乏对华语长远的学习认知,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华语时,缺乏自觉性,更多的是被父母要求来学习的。

在成人班,存在着流动性大,来得快,走得快的问题。许多人有学习华语的愿望,或者说有了解华语的愿望。但是,进入学习后,发现华语并不容易学,于是就打了退堂鼓,放弃了学习的愿望。

还有些家长,不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对学校的学习安排产生过误解。比如,学校根据科学依据,安排5岁以上的孩子才开始学习写字,而有些年纪较小学生的家长就会有疑问,说“为什么不教孩子学习写字?还拿出别的学校不同的安排作比较”。我们只能反复耐心解释其道理。

当然,学校发展还面临着一项长期的困难,那就是师资问题。许多学生,即使愿意学习华语,也不愿意从事华语教学。因为,学习华语有助于其在未来的就业上更便利,薪资更高。但是,教师的薪资并不高,导致很多年轻人对从事华语教学工作望而生畏,避而远之。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开办四年后,就开始着重培养年轻教师接班,短期内不存在教师不足的问题。但是,假使有华语教育的快速发展,依然会面临教师缺乏的问题。从长远发展而看,培养接班人问题,依然是华语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谢月云校长说,不论如何艰难,我们都要努力做下去,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努力推动华教,如果华语教育的接班问题不能解决,就很有可能会发生新的华语教育的断层。

事实上,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华教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有些偏远地区的华教问题更严重。师资问题、资金问题、教学成效问题、对华教重要性的认知问题,如此等等,严重阻碍和制约着印尼华教的整体健康发展。

首先是对学华语的社会认知问题,这需要华人社会、华教机构、华文媒体、各界人士对华教的重要性有更深入和广泛的认识与宣传。不论任何语言,都是交流的工具。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普遍使用的语言,不是因为英语语言的本身,而是得益于英国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强国,得益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

力。今天的华教与过去的华教

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侨教变化为第二外语。当年中国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为了打消东南亚各国对大量华侨旅居,顾虑共产主义的渗透,也为了让更多华侨有利于长期在所在国的生存发展,提出了“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社会”的号召,使旅居海外的华侨变身为所在国国民。事实证明,转变身份有利于华人在当地的生存发展。

印尼华人的许多后代,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学习印尼语是华人后裔融入国家,生活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英语和华语,则变得有选择性了。印尼30多年政治因素的华教断层,很多华人后裔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导致

几代华人后裔对华语十分陌生,对中国的发展变化变得片面无知。

然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变,世界经济及政治的重心在不断朝向中国倾斜,由一面倒的学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国家的学生逐步开始青睐学中文。据中国高教部统计,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在中国学汉语的留学生,排在前三名。一位中国高校的老师曾说,“我教的班里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开学第一天,问起他们最初为什么选择学习汉语,得到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想来中国旅游。”、“找工作需要。”、“希望找个中国女人结婚。”、?“失恋了,换个地方呆呆。”、?“中国很重要。”、?“爸爸劝说的结果,而且学费他给。”、“我是华人,不会汉语怎么说得过去?”、?“我从没想过要学汉语,是有一天公司老板做的决定。”

我接着对大家说:“好吧,不管同学们最初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学汉语的,都请你们珍惜这一选择。因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现在人人都在谈论中国的经济起飞,人人都看到在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庞大人口和最悠久历史的国家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不光是经济领域,这场变革还同时涉及文化、风俗、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人性人心的各个方面。中国可以说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试验场。正如二十年前没有一个中国人能想象到中国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今天也没有一个中国人能想象到二十年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你们,都将成为这场伟大变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当你们掌握了汉语,你们将以一种更为密切也更为直接的方式去见证和亲历这场变革,甚至能成为这场变革的一部分。”

这位老师的回答才是要点。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变,可谓日新月异,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若不学会华语,你就只能在这场巨变的过程中,隔岸观火。始终无法最直接的了解和认识这场变革。

当然,推动华语教育的接班问题,培育和促进年轻教师的成

长,同样是印尼华教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华人社会的共同努力,并需要建立良好的机制和创造相应条件。

历史发展的大潮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印尼华语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中华语言不仅为是十多亿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几千万印尼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瑰宝,必然也是世界人类值得珍惜和掌握的文化瑰宝。

不论是印尼华人还是友族,在华文教育上,都处在同一个平台上,学习华文,了解中国,发展经济、共守和平已经成为世界更多人的共识。愿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在今后华语教育的大潮中,继续乘风破浪,扬帆向前。

本报记者毛箭报道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谢月云校长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外景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图书及未来三语学校模型

中中华语学习中心低班有老年和青年教师同时执教

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高班

老中青三老中青三代接力传薪火承载重任访泗水访泗水中中校友会所属中中华语学习中心

到中国留学后的教师

执教高班学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