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定会取得抗战胜利 -...

Post on 17-May-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城市记忆】 编辑:毛雨森 美编:刘玉容校对:曹 云 组版:蒋培荣2017 年 8 月 7 日

星期一A6

投稿邮箱:hamys@126.com

征 稿“城市记忆”设有传家宝、老

照片、史海回眸、地名掌故、江海风物、老建筑、习俗杂谈等栏目,欢迎投稿或提供采访线索。 来稿尽量图文结合。

自古以来,面对日寇的侵略,江海儿女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用血肉之躯,构筑了抗击倭寇的钢铁长城。 明代抗倭将军刘景韶,就是抗击倭寇的英雄,他在南通痛杀倭寇的“西场之战”,被后人称之为明代的“平型关大捷”。

刘景韶(1507—1578),字子成,号白川,崇阳大白人。 中嘉靖庚子科(1540)举人,会甲辰科(1544 年)进士。 初授潮阳令,擢刑部主事,历贵州佥事、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破倭寇有功升为浙江按察使、 都察院右佥都御使。 嘉靖三十九年(1560)提督淮阳军务兼巡抚凤阳诸府。 有《燕台集》《秋蛩集》等著作问世。

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沿海军备荒废,倭患为害甚烈。 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又侵略我东南沿海地区, 时任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的刘景韶, 奉朝廷之命到如皋、 海安一带布防。 刘景韶抓紧训练士卒,构筑海安土城,城墙长六里许,设水关三处、城门三座:镇宁门、泰宁门、永安门。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一日,倭寇率战舰 80 余艘,停海门杨树港(今海门刘浩东北)域外,击败明军战舰,并从海门杨树港驶出,停泊在狼山沿江一线。狼山镇副总兵邓城抵御无能,致使数千倭寇围攻通州,并直逼如皋、海安。 刘景韶与边将邱升亲率官兵御敌, 在海安城下斩杀敌人 120 余名。在刘景韶率部的打击下,倭寇逃回海上。

七月,被戚继光部打击的倭寇,从江南溃逃至南通,随后再犯海安,刘景韶挑选战车数百,扼守岔河,截阻敌人。 自己率兵同边将邱升布下口袋阵,埋伏于西场。

不久,倭寇果然向西场进犯,刘景韶命骑兵分两路从左右包围, 又用大炮从中间猛轰,倭寇大乱, 成群地奔入仲家园。 刘景韶率兵将其围困,经 3 昼夜激战,斩大酋长以下 1527 人,活捉 15 人。 在这次战役前后,刘景韶驰骋于通(州)、如(皋)、扬(州)、淮(安),衣不解带长达3 个多月,歼灭倭寇总共 3000 余人。 倭寇受此大创, 直至清季三百余年间不敢犯境。 西场仲家园大捷后, 当地民众聚埋了倭寇尸骨, 封土其上,人称“平倭冢”。

刘景韶在疆场是抗倭杀敌名将,在地方是悯恤民众疾苦的清官。自倭入寇以来,淮海困甚。为悯恤当地百姓。凡军务“八议”,宽减为“六议”。对军务“五项事议”皆留心民瘼(疾苦),切中时病。为减粮税之事,他提出:“钱粮之完欠,视老百姓之存亡,百姓已逃者尚欲招来,见存者岂忍重困。与其待逃而后招抚,孰若减税以图存恤。 ”为服兵役之事,他认为:“承平日久,武备废弛。 老弱贫寒者应役,精富豪强者买闲。 及至地方有事,却转全靠民力。 是籍军本以卫民,今乃籍民返以卫军,非法也! ”

刘景韶虽一生戎马生涯,身经百战,但并未因从武而弃文。 无论是在驰骋疆场时的峥嵘岁月,还是解甲归田后的晚年,他都能坚持写诗作赋。如在用兵淮海时,送侄儿应文南归怀老亲而作:天涯送汝泪沾衣,万里劳歌独未归;兵甲身从淮海寄,庭闱梦逐楚云飞;逢人匕首黄尘路,倦客乡心白板扉;谁解离魂堪断处,广陵城外落花稀。还有在抗倭时作的《平倭曲》:万骑骁腾铠甲明,岛夷破胆是天兵;团练从今须土著,莫凭征调作长城。 由此可见,刘景韶是事事“皆留心民瘼”,处处想处理好军民关系,共筑海防钢铁长城。 正因如此, 淮海地区的老百姓才要为他

“筑京观、立生祠”。海安民众在县城北面的凤山脚下为刘景韶

建有生祠,其规模宏大,有“报德坊”“忠爱堂”“攘安堂”“生荣堂”。 将刘景韶塑像竖立在“生荣堂”中。 此祠保存了四百多年,1946年海安驻国民党军 66 师,因担心凤山被新四军攻占,竟用大炮轰击大殿。 对未摧毁的建筑又加以拆烧。 数百年的古迹因此化为废墟。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如皋知县童蒙吉于西场东郊平倭冢前立《刘公平倭冢记碑》(现存海安县西场镇“刘景韶平倭纪念馆”,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平倭冢记碑》,碑高 196厘米、宽 88 厘米,碑基高 36厘米、宽 92 厘米。碑文为正书 26 行,每行 45 字。 碑额题“刘公平倭冢记”两行篆书,双鹤祥云纹饰。 碑体四周为忍冬纹饰。《刘公平倭冢记碑》是刘景韶抗倭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爱国抗敌、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见证。

2005 年 8 月 12 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之际, 经海安籍知名诗书画印大家仲贞子先生倡议,“刘景韶平倭纪念馆” 在海安县西场镇落成。 原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西泠社副社长刘江等社会知名人士, 为纪念馆的落成挥毫题词。 仲贞子先生为纪念馆写了两副对联: 其一, 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 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其二, 捷西场平倭寇 / 看元帅是书生。 现“刘景韶平倭纪念馆” 已被南通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抗倭将军刘景韶□施一鸣

1940 年代初,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就在大洋彼岸,有一群曾经在南通工作过的美国传教士, 在美国各地发表演讲, 表示中国一定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这些演讲,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以道义上的支持。 这群对中国友好的人士中,有代表性的是高诚身、海格门夫妇以及浦尔祺。

高诚身

1942 年 5 月 29 日,美国《威尔逊每日 时 报 》(THE� WILSON� DAILY�TIMES)发表了题为《传教士认为中国一定能够赢得胜利》的文章。这是一份北卡罗来纳州的报纸, 文章所指的传教士就是高诚身。高诚身断定,中国的抗战也许历时漫长,过程艰辛,但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这是该州基督教堂召开第五次年会,高诚身作为特邀讲演嘉宾,在太平洋基督学院接受采访, 谈及中国的过去与现状时吐露的心声。 与会期间,高诚身每天晚上都会向与会者演讲。

高诚身认为,“中国人民决不愿意被日本奴役,他们也不需要日本为他们做什么。 中国人民不过是希望能独立自主。 ”作为一位在华 36 年的传教士,能说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的美国人,他的见解无疑是有说服力的。

高诚身(1868—1949),美国基督会传教士。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坎普坡 ,1896 年毕业于美国德雷克大学(Drake� University�), 随后与妻子坐船来到中国。 最初的传教士生涯是在南京,为了迅速融入中国社会,高诚身除了请一位老师给他讲授中文外, 还经常去茶馆跟人交流,10 个月后高诚身就能用中国话布道。 高诚身在南京建造了南京鼓楼基督教堂, 是金陵大学的创始人之

一,并担任该校董事会成员一直到 1932年退休回到美国。 1916年至 1932 年在南通传教, 在南通建立了英化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1920 年炎热又疾病横行的夏季, 高诚身坚守在英化职业学校的基建工地,两幢独立的宿舍楼、一间厨房兼洗衣房和浴室、 两幢外国人公寓顺利地完工。 作为张謇的好朋友, 两人互动频繁。 张謇时代南通的很多成就, 通过高诚身的介绍,并通过境内外的英文媒体,得以在西方流传。

36 年的中国传教士生涯,使得高诚身成为一个中国通。 在他眼里,“中国人民无惧死神,会勇往直前,直到获得他们想要的胜利”。高诚身还披露:“在被日本占领的东北, 那里的中国人并没有被日本人征服,而且永远也不会。 ”

海格门夫妇

海格门(1886—1967)和他的夫人萝蓓是两位深受南通人爱戴的医生。 海格门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1914 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15 年 12 月海格门夫妇来到南通。在海格门夫妇的努力下,一度因缺少医师而暂时关闭的南通基督医院,于1916年 10 月 2 日重新开业。

海格门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南通不同阶层的信任。1916年出生的张非武是张謇的长孙女, 根据她的回忆, 她出生时候接生的是美国来中国的医生海格门, 海格门还给张非武取了“Phoebe”为外国名,Phoebe 既指天文中的一颗卫星, 即土星已知卫星中最外层一颗,又指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月神。海格门更多接诊的是普通百姓, 常常从早忙到晚上。1921 年海格门从美国休假回南通,给基督医院带来两方面的提升。一是学习了治疗麻风病的新疗法, 二是

带回一架 X 光机。 南通当时有不少麻风病患者,海格门为这些人带去了福音。 X光机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但也给海格门带来更多的工作量, 因为当时南通的供电不是全天候的,往往只在夜间供电,这样海格门必须在晚上才能使用 X 光机。 海格门夫人萝蓓则是海格门医生的得力助手,常常是海格门做手术,萝蓓担任麻醉师,海格门诊疗,萝蓓负责护理。海格门夫妇还是南通基督医院护士学校的共同创办者。

1937 年 8 月 17 日,日军轰炸南通,南通基督医院以及邻近的崇英女中被炸, 震惊了全世界。 轰炸造成了包括医师、护士、工友、病员和避难者在内的 24人罹难。 这时海格门尚在庐山度假,闻讯后迅速赶回南通,在轰炸发生后的 10天左右, 见到了已成一片废墟的基督医院病房楼。他与其他同事一起处理善后,9 月 16 日海格门离开南通,去安徽芜湖医院参加军队伤员救护工作,1938 年 6月因病回国。

目击日军暴行的海格门夫妇, 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同仇敌忾。在海格门夫妇看来,日本的侵略在很多方面加速了中国各个阶层民众的团结。1940 年初,海格门夫人认为,尽管没有人能够明确地预测, 中国的抗战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结束, 但是随着中国人民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日益高涨, 中国人民毫无悬念是最终获胜的一方。

浦尔祺

浦尔祺也是一位资深的传教士,1906 年 10 月他与新婚 2 个月的妻子来到中国, 先是在芜湖负责教会的教育工作,后来辗转滁州、南通和合肥,他历经了中国的数次战乱, 亲身感受了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的硝烟,

1940 年才从中国回到美国。1937 年 8 月 13 日, 淞沪抗战爆发,

就在这一天浦尔祺从南通前往上海。 8 月17 日日军对南通的轰炸,使得基督医院病房楼、崇英女中体育馆和浦尔祺的住处被炸毁。 美籍护士麦文果回忆说:“在我路过溥尔琪被毁的住宅五六次后,俞师傅喊我一起看看损毁情况,这幢住宅并没有起火燃烧,而是被炸平了,如同遭受了一场龙卷风的洗劫。 我们设法把里面的东西扒出来,包括溥尔琪先生收藏的硬币,但几乎所有东西都被毁坏了。 ”

为了调查真相,浦尔祺 9 月 1 日从上海出发,坐火车到嘉兴,再继续乘火车经过苏州到无锡,到无锡时已是夜晚。 第二天早晨他乘公共汽车到江阴再乘小帆船渡江到靖江, 接着租用小汽车行了 45 英里后步行 12 英里,再继续租车行走 25 英里,于 9 月 2 日早上 9 点到达南通。 浦尔祺详尽地记录了日军轰炸给南通基督医院和崇英女中的损失调查,并拍摄了现场照片。 这些第一手材料,通过《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 让全世界知晓了日军的暴行。 1939 年初,南通基督医院在施保罗医生的主持下重新开业,艰难维持,浦尔祺也重回南通,直到 1940 年 10 月。

作为中国通的浦尔祺凭借他的亲身经历, 向美国人描述了日军占领中国的现状,他把这种情形形容了“带状占领”。日军占领了一些主要城市,屯军其中,并将其势力沿铁道线和河流扩张开去。 因此日军的控制区域, 不过是从驻军的据点延伸到其武器的射程范围。 甚至在这些河流和铁道线 5 公里外, 日军就无能为力。

浦尔祺认为,中国人民一定会取胜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坚毅和忍耐。 战火纷飞中,中国农民的房屋被摧毁,田里的庄稼被破坏,但硝烟散去后,农民还是会回到家园,继续他们的耕作。

粟寰校原是麒麟镇上的一所乡村学校, 为本地进步人士龚庭槐创建。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血腥屠杀,让龚庭槐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 他开始同情、 倾向革命。 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1927 年 10 月中共海门县委成立后,粟寰校成为县委的一个活动点。

在海门市悦来镇忠义村的龚庭槐祠堂,有一块纪念碑,上书:“中共海门县委秘密活动点———粟寰校”。

粟寰校原是麒麟镇上的一所乡村学校,是本地进步人士龚庭槐创建。

龚庭槐(1890—1942),名怀,字隐轩, 海门六匡人, 被乡闾尊称为庭槐先生。 先生自小聪慧好学, 成绩优异。17 岁受聘于启秀中学任教,刻苦钻研学问,在校 10 年,边学边教,颇负盛名。1923 年,在麒麟镇东北购地 10 余亩,开办静成学社,1929 年 1 月, 改名为粟寰补习学校(简称粟寰校),自任校长,每年招生 70 多人,授课以中文为主,兼设英语、数学等课程,学制 2 至 3 年,清贫者学费减半或全免。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血腥屠杀,让龚庭槐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

他开始同情、倾向革命。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1927 年 10 月中共海门县委成立后,粟寰校成为县委的一个活动点。

1928 年至 1930 年间,中共海门县委书记陆克等领导同志经常到该校开展活动,得到龚庭槐的帮助。 陆克经常向学生作形势报告,物色建党对象,并在学校内秘密建立党的组织。 在白色恐怖下,龚庭槐先生不顾个人安危,热情接待党的地下工作同志。 在粟寰校,他还经常结合讲课,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 由于党的宣传和组织发动以及龚庭槐的教育,学生中追随革命者很多,黄家骏、王尘无、蒋志轩等 10 多个同学先后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 年,海门县党组织多次遭到破坏, 离县城较远的粟寰校成为我党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 县委的斗争计划经常在这里进行讨论, 规模大而影响深的是组织海门中学学生罢课、 大生三厂工人罢工、 发动农民抗租抗粮等。 该校还是海启地区党组织印刷宣传品的重要场所,校内印刷各种宣传品。

1930 年 5 月, 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海门县委书记陆克不幸被捕,10 月在茅镇壮烈牺牲。 噩耗传到粟寰校,激起龚庭槐先生和学生的义愤,粟寰校的墙壁上挂出“陆克虽死,精神尚在”的大标语。 龚庭槐先生在课堂含泪诵诗悼念:“风卷旗翻飒飒哀,英灵此日倘归来,再拼多少青年血,换得神州国体回。 ”在龚庭槐的掩护下,共

产党人白天在校图书室闭门刻印宣传品,晚上外出活动继续斗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热潮。 启海县委书记周趾麟率领启海县委领导徐宝珍、 施廉等人等在粟寰校开会,讨论斗争形势,研究抗日救亡的宣传事宜,还在此拟写了《告民众书》,控告日寇侵华罪行,发动人民群众,组织通崇海启民众反日联合会。

1932年 4 月,国民党海门县党部执行委员杨亚孚率领便衣队到粟寰学校查抄,抄到很多马列主义书籍、鲁迅书籍、党的《游击战争》和刻印的宣传品。 随即

粟寰校被查封,党的活动停止。 国民党的《海门报》大幅标题刊登“破获粟寰校宣传共产党秘密机关”的消息。 反动当局下令通缉龚庭槐先生,龚庭槐先生在朋友的帮助下到苏州东吴大学任教,著有《龚隐轩诗词选集》。

龚庭槐先生创办的粟寰校, 培育了很多进步学生,对革命作出巨大贡献,该校学生黄家骏后来担任中共海门县委书记、中共南通中心县委书记、省巡视员等职;学生王尘无任海门县委秘书,之后致力写作,成为 30 年代国内有名的进步影评作家。

粟寰校:中共海门县委的秘密活动点□钱志浩

中国一定会取得抗战胜利———几位美国友人的预言

□朱江

高诚身和夫人(资料照片) 南通基督医院(资料照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