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魔术师”武瑞清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16-09/07/11/...2011/09/07...

Post on 21-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投稿邮箱:zgjsbqyjy@vip.163.com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zgjsbtp@vip.163.com

    第一眼看上去,这些学生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草原孩子,红红的脸蛋,清澈的眼神,朴素的穿着,说起话来羞涩腼腆。

    但就是这些孩子,在课堂上像被魔术师施了魔法一样,踊跃发言,自由表达,快乐而自信。

    给这些孩子“施魔法”的,是内蒙古商都县大黑沙土镇中心校教师武瑞清,一个典型的80后。

    大黑沙土,蒙古语的意思是“石头围成的圈”,这里本是商都县东部最不起眼,也最没有名气的山村,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里飞出了一只课改的“金凤凰”。

    “新手”教师的选择

    时下流行的“波波头”、干练小西服,精致的打扮,见到武瑞清的第一眼,让人很难把她与乡村教师联系起来,而聊起教育,谈起课堂,这个 80 后教师的眼睛熠熠发光,透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深刻。

    更神奇的是,她当教师仅4年,可以算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

    在没做教师之前,师范毕业的武瑞清做过许多职业:服务员、导购员、幼教中心教师……甚至还因为“编制问题”当过“上访户”。

    “丰富”的经历打磨着武瑞清,也让她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管怎么辛苦,也要当教师”。正因为如此,当武瑞清2012年成为教师正式走上讲台的时候,就已经比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现实的困难更让她心凉了半截。

    “乡村学校缺教师,我刚来校长就让我教英语,可我是学音乐的啊。”武瑞清犯难了,可是让她更觉得“难”的是学生,他们对英语几乎没有一点概念,连最基本的发音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语感了。

    “你面对的就是一张再干净不过的白纸。”武瑞清自嘲道。

    “新手”教师面对“新手”学生,怎么办?武瑞清决定从口语入手,考虑到孩子

    们口语受阻的最大难点是普通话,她把标有拼音的童话故事书发给学生,锻炼孩子们的普通话,同时把一些比较简单的英语对话读给孩子们听,或用磁带反复播放,给孩子们创建一种语言环境。

    出乎意料,这些书本上的方法,在这里似乎效果一般:班里超过一半的学生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睡觉、做小动作的学生不在少数。

    武瑞清特别着急:为什么孩子们都不愿学习,肯定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刚开始时,觉得小学的内容挺简单,现在才发现,教学生真不容易,尤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武瑞清开始琢磨。

    那个假期,武瑞清想了许多办法,看英

    语版动画片,观摩英语大赛的课堂……她联想到幼儿园经常开展游戏教学,于是想,何不在英语课堂开展游戏教学?玩游戏肯定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时候没有人教,就是自己一个劲儿死钻,不过总算对教学开窍了。”回想起过往,武瑞清笑言。

    “这才是我要的课堂”

    新学期开学后,武瑞清开始尝试自己的英语游戏教学。

    她把英语单词写在卡片上,发明了“抢卡片”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单词或知识点,而她只负责纠正学生的发音。等学生对英语单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传统英语教学的反复领读环节也减少了。

    虽然这种游戏教学并不新鲜,但对于初涉教坛的武瑞清来说,却是一个慢慢摸索、充满尝试与挑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她收获了学生的信任和激情。

    “抢卡片”、“熊出没”……课堂上的每个知识点都用三四个游戏串起来,英语课

    变成了孩子们的“狂欢节”,他们唱、跳、蹦,完全投入其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上完一节课还吵着不让下课。

    “看到孩子们兴奋地说自己全部学会了,我特别激动,这才是我要的课堂。”武瑞清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别提多强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舒服,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真正融为一体,这不就是“教学相融”的理想境界吗?

    就在那一年,武瑞清所教的三年级在全县统考取得乡村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心:只有从学生出发,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堂。

    不仅如此,武瑞清还打算进一步改变课堂。乡村孩子接受知识慢,学习基础薄弱,是不是更要加班加点,但武瑞清从不做“填鸭灌输”的事,“我对自己最严苛的要求,就是当堂内容必须让学生当堂吸收,不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武瑞清自己革新课堂,把40分钟的课堂设定为20分钟的讲与学和20分钟的展与练。

    “这是学生与我共同创建的互助学习模式,是属于我们并且比较适合乡村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武瑞清给自己的课堂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璞玉总会闪光。一次偶然的机会,商都县教研室主任荆晓玲来到大黑沙土镇,听了武瑞清的课。

    “这节课太棒了,因为听得太投入,我都没来得及做听课笔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但提起当年发现武瑞清的事情,荆晓玲还是禁不住连声称赞。

    那一刻,武瑞清坦言特别激动,“回想我与孩子们在这 3 年中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在伯乐荆晓玲的“推销”下,武瑞清很快在商都县甚至在乌兰察布市出了名,全市教师都知道,有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上的课不一般。

    “土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走出去,才发现天空更辽阔。2015年,武瑞清有了第一次培训的机

    会,离开商都,离开乌兰察布,到通辽市参加培训。接下来,赴安徽,上北京,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更在反思自己的课堂。

    “人家的好课堂真的可以用震撼一词形容,在我们乡村学校根本看不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让我惊讶,他们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板书工整流畅……什么样的教学能给孩子这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发挥得如此自如?”武瑞清几乎把全部心思放在了研究课堂上,她就像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带着疑问研究别人怎么上课,怎么编导学案,怎么激发学生。

    而这个学习者在外地培训学习时,也同样引起了校方的注意。一次在安徽参加培训学习,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展示汇报时,武瑞清的英语课一下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大家都被这个小姑娘课堂上的活力和激情所点燃。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仅有 4 年教龄的教师上的课。”不止一个校长、教师这样评价武瑞清的课,有的甚至怀疑,她提前与学生进行了“演练”。

    “或许,我天生就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吧。”面对羡慕嫉妒恨,武瑞清从不自矜,她唯一得意的是,自己身上的教师基因。

    2016年 3月 19日,是大黑沙土镇中心校的大日子,也是武瑞清记忆里的大日子。

    这一天,学校第一次召开课改动员大会,作为乌兰察布市为数不多的乡村课改实验校,武瑞清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因为校长力排众议,任命她为学校教导主任,虽然这个职位是光杆司令,没有一兵一将,但武瑞清深知责任重大。

    “咱们学校的课改就找你。”武瑞清明白,以前是自己搞改革,现在要带着学校教师一起搞改革,这是必须要过的坎儿。

    “土专家”就这样上马了:武瑞清开始主讲学校的第一节课改示范课:小导生领读,小组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提升,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在操作,教师只做点拨,提示,纠错,并作最后的总结。

    一节课下来,听课的教师放心了,54岁的教师郭占森说:“武老师这节课,就是与传统课不一样,给人全新的感觉。”

    就这样,武瑞清成为学校课改领头羊,编制导学案、分小组,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她更没忘记自己的课堂老本行。这个爱钻研的姑娘,下一步的打算是让游戏教学与课改理念进一步完美融合,比如在学习新知部分,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而在巩固练习阶段,则可以通过导学案加强训练,让知识内容得到更大的拓展和延伸。

    “虽然我们做的距离计划和目标还有很远的路,但我们每一节课都有惊喜,每天都在努力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乡村的孩子一样想学、会学、乐学。”谈及未来,武瑞清信心满满……

    课堂“魔术师”武瑞清□ 本报记者 梁颖宁 康 丽

    教师节特刊·聚焦创新教师创新教师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2016年9月7日 11版

    武瑞清,内蒙古商都县大黑沙土镇中心小学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乡村教师,乌兰察布市”春蕾杯”优秀教师。

    前不久,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的一场企业高端培训现场,与会的千余名企业经营者和培训师中,来自珠海市容闳学校教师潘丽莉很不引人注目。大会特邀嘉宾中,有国际心理专家,有大型企业的 CEO,有知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只有潘丽莉是一位普通教师。她之所以能成为特邀嘉宾,是因为在教育问题学生和唤醒学生内在成长动力方面的积极作为。

    成长“心”突破

    做了近30年班主任,头顶“珠海市优秀教师”光环的潘丽莉有大批的学生粉丝。每年教师节,她总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毕业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态的祝福。虽然经常能享受到当教师的幸福,但潘丽莉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看到学生陷入父母离异、学习无力、情感纠缠等问题无力自拔时,常常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无奈感控制。

    什么事对学生一生最有意义和价值?如何给学生最具人生价值的教育?这是潘丽莉教育人生的两大追问。学科知识是外显的,也是最能看得到的,因此许多学校、教师尽力追求考试成绩,“然而成绩却是所有学生毕业后最难想起的东西”。

    在潘丽莉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一场培训改变了她教育人生的走向。

    2014年初,容闳学校引进了为期半年的“轻松教与学”培训项目。这是一种内容与形式全新的培训:培训焦点从知识走向目标,培训方式从传授变为引发,培训功能从传授知识技能变为认识生命真相。沟通潜意识法、喝水挂钩法、接受父母法……这样的体验式、互动性练习,完全超越了讲座式培训,潘丽莉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仿佛看到了一个生命成长的新世界。

    由此,潘丽莉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两年的寒暑假和周末时间,潘丽莉几乎都用在了学习和培训上,除了学校支持的“幸福家庭指导师”“健脑操”等,她还自费学习了“简快积极身心疗法”、“NLP 执行师”等课程,研读了《对生命说是》、《唤醒童心》、《重塑心灵》等近 60 本生命成长类书籍,同时把学到的理念和技巧尽可能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目前,除了教学、带班,潘丽莉还是学校“家长学校讲师团”核心成员,每个月会对家长进行“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培训,半

    个月举办一次沙龙;她还与心理教师一起,开办了学校的“心灵驿站”“家长支持站”,每周固定时间帮助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

    上学期,在潘丽莉的积极推动下,她所在的七年级把各班成绩最差的20多个孩子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成长动力社”。作为

    “成长动力社”负责人,潘丽莉带领学生制定了“不否定,不评判,不对抗”的“成长动力社”交流原则,每周为孩子们举办一次团队辅导,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游戏中提升安全感、价值感、资格感,树立自信,绽放生命。

    最好的教是不教

    “真理只能被体验,不能被教导。”“教育应该是‘育教’,教师要先‘育’自己,再

    ‘育’学生。”在潘丽莉看来,教育应该“多育少教”,“育,就是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受、自己思悟”。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很少给学生“教导”。

    潘丽莉认为,幸福、快乐,友情、爱情

    等,这些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情感都源于感觉、感受,因此她主张“孩子的生命成长从开启感觉开始”。

    孩子在精彩的回答问题后,她会问感觉怎么样;孩子做了错事后,她会问有什么感觉……潘丽莉几乎利用所有的机会,让孩子们一点一点找回内在的感觉。

    一次课堂展示环节,A 组展示过程中小方(一个爱动、管不住自己的孩子)说话,被 B 组扣了分。B 组上台展示时,小方把扣的分擦了,B 组的一位同学便又加倍扣了 A 组的分,从而引发 A 组同学不满。B组同学说明是因小方才扣的分,A 组同学都很生气,小方也急了,扯着嗓子大声喊叫:“扣吧扣吧,扣完算了!”

    教室忽然安静了,所有学生都看着潘老师。潘丽莉慢慢走上讲台,缓缓地说:

    “你们现在心里有什么感觉?”片刻的寂静后,A 组的一位女同学激

    动地说:“我们组不要他了!每次都因为他扣分,他根本不把小组当回事!我们组不

    要他!”小方听到这话更加生气,使劲把头扭

    到一边。其他组一位同学大声说:“我觉得小方不对,但是他们小组也有不对,没有管好他。”

    看到没有人继续发言,潘丽莉扫视教室平静地说:“咱们现在感受一下小方的心情,他现在会有什么样的情绪?”

    孩子们静静地坐着,教室里的空气似乎也凝固了,小方的眼圈慢慢红了,眼泪已经顺着他的脸流了下来。

    此刻,A 组的小组长站起来说:“我觉得,他是我们的一员,虽然因为他小组被扣了分,我们也不能不要他……”小方此时再也控制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听着他的啜泣,孩子们都有了情绪,不少孩子的眼圈也红了……

    几十秒之后,潘丽莉继续上课,她相信这一刻的感受深深留在了孩子们的生命里,他们的心底已经有了不同的成长。

    怎样研究儿童

    去年,有一个女生遇到了很大的困扰。父母离异后,她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脾气不好,总训斥她,还说过诸如“如果没有她的话,自己可以再建家庭”之类的话……后来,她就不敢再吃妈妈给她的食物,不敢喝妈妈给她倒的水。

    “我知道我这样想不对,可就是会这样想,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还不敢告诉妈妈!”

    潘丽莉带着她做了“接受父母法”。“妈妈,您是我唯一的妈妈,我完全接受您为我的妈妈,完全接受您的一切,也接受因此需要付出的所有代价……”整个过程女孩哭得像个泪人,潘丽莉索性让她趴在自己怀里哭了个够。最后临走时,这个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老师!把您的衣服都弄湿了……”

    几天后,潘丽莉在走廊遇到这个女孩,她开心地对潘丽莉说:“好神奇!这周我回家,我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凶我,她对我很好……”

    前不久,潘丽莉班上有位男生英语连续几次没考好。潘丽莉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记不住”。原来,曾经有英语教师让他背课文,他本来背得好好的,可是第二天要给老师背时就有些紧张,,老师当时就说如果背不出来,就把他开除……此后,这个男生一背英语就结巴。

    “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身体,回到那件困扰你的事情,你看到、听到当时发生的一切,感觉一下自己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如果用分数来描述,你会打几分?”潘丽莉开始用“改变经验元素”的方法为这位男生做心理疏导。开始时,这位男生一想到英语心里就有两个黑色冰冷的字“开除”,感觉恐惧和难受。跟随潘丽莉的引导,“那两个字从冰冷到常温到发热,从黑色到红色到彩色直到消失”。那位男生开心地说:“没有了,一点也不难受了。”耶!潘丽莉与他击掌庆祝……

    “改变经验元素”的机理是什么?潘丽莉解释说,事情发生了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构成记忆的经验元素,去改变事情带给我们的情绪效应。这样,不好的情绪效应,例如沮丧、哀愁、害怕、焦虑、愤怒、担心、内疚、忧郁等,我们可以大大弱化。

    潘丽莉不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和技巧,而且对有效帮助孩子改变有了日益深入的研究。

    如何有效帮助孩子改变?潘丽莉认为,首先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生理及心理原因。她将孩子无法改变行为模式的原因归结为 5 种因素:一是孩子在精神上被打倒了。许多孩子无法改正缺点,是因为家长的破坏性批评,使孩子的缺点得到反强化。二是不良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在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在羞辱中的孩子学会内疚,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不良行为会使孩子滋生缺点。三是缺点能给孩子带来某种利益(得到快乐或免除痛苦),这种利益不是用成人世界的规则来衡量的。四是没有找到与缺点相应的行为模式。任何一个缺点都有一个相对应的优点,找出这个相对应的优点,确认孩子这个优点就可以了。五是家长忽略孩子为改善而做的努力。

    现在,伴随自己的快速成长,潘丽莉有了更多的外出传播教育智慧的机会。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潘丽莉先是在四川省雅安市承担了“轻松教与学”项目的培训任务,然后又赴江西省赣州市进行了为期 7 天

    (独立讲授 4 天)的儿童心理护理师培训,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粉丝”。

    原来对问题学生比较头疼的她,现在看到了“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好长好长的故事”。她对“研究儿童是教师最大的课程”有了生命级的感悟,她要做儿童的“心灵捕手”。

    “心灵捕手”潘丽莉□□本报记者 王占伟

    潘丽莉,广东省珠海市容闳学校英语教师,珠海市香洲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珠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