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播出 ·...

Post on 20-Oct-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81-0001/( J) 代号 1-26

    中国军网http: //www.81.cn 第 号 解放军报社出版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戊戌年八月廿九 今日12版

    22186

    我们在入党的时候,都曾在党旗

    下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

    切。”什么叫随时?随时就是“不拘什

    么时候”;什么叫一切?一切就是自己

    所拥有的全部,当然包括“此生不复

    来”的生命。

    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过境,国

    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险情,危急关

    头,共产党员们挺身而出。进行加固

    作业时,黄群、宋月才、姜开斌3人不幸

    被巨浪卷入海中,壮烈牺牲。英雄乘

    风去,忠魂化碧涛。他们用实际行动

    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

    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

    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

    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在人所拥有的一切中,生命无疑

    是最宝贵的。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

    曾经说过:“献身的人是伟大的!”黄

    群等 3名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伟大的

    人。他们的伟大,在于愿意为党和人

    民“牺牲一切”、敢于为党和人民“倾

    其所有”。对一名党员来说,能不能、

    敢不敢、愿不愿为党和人民牺牲一

    切,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如果每一

    名党员都能像3名英雄那样,甘愿“吾

    将吾身献吾党”,我们就没有不能开

    辟的壮丽事业,就没有不能创造的人

    间奇迹。

    祖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张超、

    余旭、申亮亮、刘景泰……近年来,一

    张张烙印在无数人脑海中的鲜活面

    孔,汇聚成一个大写的名字:中国军

    人;一个个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英雄

    事迹,凝聚成一个厚重的词汇:牺牲精

    神。对军人来说,生或死从来都不是

    选择题。在抢险救灾战场,军人就该

    用“最美逆行”爱民为民;在维和护航

    战场,军人就该用“枕戈待旦”守护和

    平;在深化改革利益调整考验面前,军

    人就该用“让走不提留、让留不提走”

    的实际行动兑现庄严承诺。

    军人的身份是一种崇高的荣誉,

    更是一份无私的奉献。革命战争年

    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是扛炸药包。

    今天,虽然没有战争,却有威胁,面对

    威胁就要敢于冲锋;虽然没有流血,却

    需牺牲,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广大官

    兵学习黄群等3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

    迹,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在水滴

    日子书写浩瀚人生,把对党的忠诚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

    民牺牲一切。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学习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系列谈①

    ■江秀礼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白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于 8日至 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

    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介绍,节目分为 《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

    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 12 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播出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李龙、特约记者吴旭报道:记者今天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了解到,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

    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政策有4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出分类指导,适当下放招生计划权限,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增强各级主动服务部队、服务打仗的意识,提高招生计划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将军事硕士与指挥军官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进一步拓展到各军种指挥学院,实行招生计划单列,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 64%,比 2018年提高 5%;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 2018年提高 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

    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 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

    记者了解到,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备战打仗导向鲜明,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本报讯 特约记者迟玉光、通讯员尚方报道:空战机动灵活多变,对地突击精确摧毁……近日,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6名改装飞行员展开战斗资格纲目训练,实现由技术飞行向战术飞行的能力跨越。该旅领导向记者介绍,他们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创新建立飞行员能力评价标准,通过能力成长目标的牵引,有效激发飞行员潜能,加速推进战斗力生成。

    随着改革强军深入推进,该旅使命不断拓展深化,如何客观准确评价飞行员能力水平,科学选用能力胜任的飞行员遂行相应任务,成为一道紧迫课题。为此,他们把作战训练任务区分为对空类、对地类、综合类等 5个类别,从已知条件到未知条件、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设定每个飞行架次的训练目标,根据飞行员战术运用、态势判断、风险应对等训练表现划分杰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通过建立飞行档案进行阶段数据分析,清晰绘出每一名飞行员能力评估曲线和能力素质模型。“空战龙虎榜,数据来说

    话”——每名飞行员强在何处、弱在哪里一目了然。去年底,该旅按照能力评价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发现7名年轻飞行员精确制导武器实弹打击经验不足,需要进行补训。随后,该旅借助赴西北实弹打靶的时机,组织他们参加精确制导武器实弹打靶。经过科学训练,“90 后”飞行员赵波首次打精确制导武器实弹即一击命中、直贯靶心。

    评价标准打破传统,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今年 4月空军组织“金飞镖-2018”突

    防突击竞赛考核,该旅按照能力评价标准确定参赛人选,当时还不满 29岁的飞行员汤书杳最终入选,不负众望一举夺得“金飞镖”,成为空军该奖项最年轻得主。

    科学评价激发练兵动力,目标牵引锻造“空战精锐”。近几年,该旅在空军比武竞赛中 6次夺得团体第一,16人次摘得“金头盔”“金飞镖”,涌现出“矢志打赢先锋飞行员”荣誉称号获得者王立、“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王磊等一批尖刀飞行员。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创建飞行员能力评价标准

    目标牵引锻造﹃空战精锐﹄

    本报讯 王英涛、苏建

    国报道:日前,正在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展开一场指挥编组演练。二营营长刘宇贤放弃眼前“地利”选择“曲折”机动的作战方案,赢得高分。对此,该团团长张信凯说:“因地因时因敌而变,才能告别‘纸上谈兵’。此次演练一批随机应变的‘高原版’战法,源自官兵们不断更新的实战思维。”

    战法是官兵实战思维的“显影”,该团党委在梳理战法成果时看到,有的战法虽朗朗上口,用起来却价值不大;有的战法设想一厢情愿,表面热闹好看,实则脱离实战……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实战意识缺失、打仗观念淡薄。为此,他们以战法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引导官兵从一招一式强化实战思维。

    一切从战场实际出发,战法方案才能真正变成胜算行动。复盘时,刘营长谈了自己放弃“地利”的原因:当前季节高原气候变化莫测,那些看似有利的路线,有可能变为寸步难行的“陷阱”,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确定方案。

    紧贴实战,关键是脑子先要紧贴实战。跳出固定套路,该团官兵的战场招法越来越灵活。抵达预定地域,炮兵营官兵从车上扛下沙袋构筑工事。营长米利成解释说,高原冻土层较多,难以向下挖掩体,他们通过预置沙袋,构筑掩体、进行伪装更为高效。

    数据支撑,助力战法创新事半功倍。从第一次高原驻训开始,该团对人体机能、作战行动、作战环境、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后装保障 5大类 126 类的数据采集就从未间断。某型反坦克导弹列装

    未满一年,该团就借助多年的数据积累科学组训,使其尽快投入高原实战化训练,成为高原战法运用中的一枚“重子”。

    强化实战思维,“瞄准镜”里就要盯着战场“刻度”。他们根据所属武器性能以及未来作战需求,设置出 3类 200余个目标投入实战化训练,增加了训练的针对性。目前该团已有 10余种新战法通过“考核”,而没有通过检验的创新成果,也初步找准了问题所在,成为下一步实战化训练的研究课题。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紧贴实战研练战法灵活用兵

    战法创新推出﹃高原版本﹄

    “快看,解放军来了!”当广东省深圳市同富裕工业区被困群众看见乘冲锋舟前来紧急救援的部队官兵时,不禁欢呼起来。9 月 16 日,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深圳警备区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闻令而动,全力支援群众防抗台风,先后出动民兵 10300 余人次,转移安置群众近8万人,解救被困群众360余人。

    这仅是人民子弟兵奉献深圳的一个缩影。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和“试验田”,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 GDP超过 2万亿元的国际大都市,这其中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辛劳与付出。

    “深圳安稳”,谁冲在一线?

    危急时刻总是子弟

    兵勇担当打头阵

    台风“山竹”登陆深圳,狂风暴雨随之而来。坪山区坪龙田街道同富裕工业区内涝积水 2米多深,部分群众被围困;

    马峦街道东纵路 157号,14名群众被积水围困;宝安区东宝河出现决口险情,出现洪水倒灌等紧急情况……险情不断,子弟兵及时赶到现场展开救援。急风骤雨中,鹏城到处涌动的国防绿,成为群众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深圳建设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驻军部队与地方建立军警民联防机制,共同维护社会安宁和特区繁荣发展,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歌——

    1992年 8月 11日,武警深圳市支队官兵连续 20多个小时坚守“股票风波”处置一线,向特区政府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1993年 8月 5日,清水河发生爆炸,驻军官兵多路开进,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

    2015 年 12 月 20 日,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特大滑坡事故,深圳警备区协调驻军部队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赶往事发地域,奋力展

    开救援。……每当危急时刻,总是子弟兵勇担当

    打头阵,冲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救援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驻军部队累计参与抢险救灾 5万余次,为特区人民挽回经济损失近6.5亿元。

    “深圳速度”,谁是首创者?

    原基建工程兵部队

    创下3天一层楼的纪录

    深圳,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基建的难度可想而知。

    从 1979 年 10 月到 1983 年,原基建工程兵部队陆续从全国抽调 8个团 2万多名官兵来到深圳——特殊的大工地上,他们承担了多处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然而,令这批官兵终生难忘的,不是创建一座新城的艰辛,而是脱下军装、集体转业时的难舍——一夜之间,他们的身份由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官兵转变为深圳市建筑公司工人。(下转第三版)

    国防绿,奋斗在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本报记者 石纯民 通讯员 赵 华 刘少龙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改革开放 40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以敢闯敢干的

    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观诸往而知来者。在祖国发展的版图上,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变化必然映射国家发展进步的年轮。在经济运行的车轮上,跳动着活力迸发的企业,而一个企业的腾飞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

    即日起,本报推出“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专栏,为读者讲述改革故事。

    开 栏 的 话

    10月7日,武警甘肃总队官

    兵迅速投身火热的训练当中,部

    队全面转入正常的工作和训练

    秩序。图为官兵正在进行刺杀

    训练。

    侯崇慧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