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国 教 育 经 费 统 计 报 表 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Post on 11-Jan-2016

16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全 国 教 育 经 费 统 计 报 表 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李竹贤 2011 年 12 月. 一、统计范围( 1 ). 本表统计范围包括: 1. 凡列入财政部制定的 《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 中第 205 类“教育支出”科目的: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 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党委举办的党校,各级政府举办的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不含行业、部门办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财政部举办的国家会计学院。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全 国 教 育 经 费 统 计 报 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李竹贤2011 年 12 月

一、统计范围( 1 )本表统计范围包括:1. 凡列入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 205 类“教育

支出”科目的:–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 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部门

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县各级党委举办的党校,各级政府举办的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不含行业、部门办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财政部举办的国家会计学院。

– (要严格按照指标解释确定的范围统计,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

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幼儿园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

一、统计范围( 2 )3. 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含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等;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技工学校等。

4. 科研机构用于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培养的财政拨款。

5. 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 206 类 07 款 03 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 的财政拨款。

一、统计范围( 3 )

6.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以外的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承办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所取得的财政拨款。

7. 各级各类学校凡涉及多类学校合在一起的,如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收支可采取手工拆分和软件拆分两种方式填报;但凡涉及到幼儿园(学前班)的拆分只能采取手工拆分方式。(1) 、手工拆分:填报单位按实际情况拆分,分别填入相应学校类别的报表中,其机构数按就高不就低只填报一个。(2) 、软件拆分:由统计软件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自动拆分。

说明:本套报表中央、省属教育行政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按照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填报。 省教育厅直属,由教育厅拨款的高等学校,由省教育厅负责汇总填报,但州市划拨给这些学校的经费,由各学校再填报一份报表交给你们汇总,这份报表只填经费收入、支出情况,不填学校数,也不填学校的其他情况。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 1-1 表、 2-1 表、 3-1 表) (1)

1. 年初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 1 月 1 日正式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编制外聘任人员)。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划分以工资关系为准,下同。

“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初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2. 年末在职教职工:填报填报统计年度 12 月 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编制外聘任人员)。

“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

3. 年末离退休人员 : 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 ( 要了解教职工退休人数的全貌 )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 1-1 表、 2-1 表、 3-1 表) (2)

4. 学生数:

填报由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并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中专生等。

学生数=博士生 ×3+硕士生 ×2+普通本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生 ÷3+来华留学生 ×2.5+中专生 ÷1.5 。 ( 主要对高校 )

( 1 )年初学生数:填报统计年度 1 月 1 日的在册学生数。( 2 )年末学生数:填报统计年度 12 月 31日的在册学生数 。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 1-1 表、 2-1 表、 3-1 表) (3)

5. 年末校舍面积 :

按统计年度 12 月 31日实际数填报。校舍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房屋面积。

“ 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 12 月 31日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125-99〕)进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包括 B 、 C 、 D 三个级别 。(危房数据要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数据核对,已安排资金,新的项目已经启动的,危房要立即拆除,即使暂时还未拆除的,危房也不能再统计进来。)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 1-1 表、 2-1 表、 3-1 表) (4)

6. 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即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 1 )房屋和建筑物: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中按固定资产分类房屋和建筑物价值。

( 2 )专用设备: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中按固定资产分类专用设备价值 。

7. 本年新建、改扩建校舍: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完成并投入使用且已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以及该项目所支出的全部金额 。

8. 本年购置专用设备: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专用设备(含电教设备)所支出的金额 。

9. 本年购置图书:一般图书: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图书册数及所支出的金额。

电子图书: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电子出版物册数及所支出的金额 。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 1-1 表、 2-1 表、 3-1 表) (5)

10. 年末图书:一般图书册数: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中列入图书设备项的实有的、学校图书馆馆存的图书数量(以册为计量单位)。

电子图书册数: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中列入图书设备项实有的、学校图书馆馆存的电子出版物数量(以册为计量单位) 。

补充资料:11. 机构数 :

经教育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填列机构个数“ 1” 。对高校分校、各大专班以及高校附设的学院都不计算校数,机构数填“ 0” 。

12. 学校另有年末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 :填报统计年度末在学校教职工编制以外、聘用期一年以上的人员。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1)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1. 教育事业费拨款 :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即列入《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 205 类“教育支出”科目中教育事业费拨款数,不含 205 类第 09 款“教育费附加支出”、 10 款“地方教育附加支出”、 11 款“地方教育基金支出”、其他类科目中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拨款。注意:教育收费资金应计入“事业收入”指标中,凡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统计填报时必须予以剔除。

2. 科研拨款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 206类“科学技术”科目的科学研究经费。(主要对高等学校,不能重复填报)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2)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3. 其他拨款 :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除《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205 、 206 类以外的其他属于财政预算内的经费拨款。如第 210 类中的“医疗保障”经费、第 221 类中的“住房改革”经费、第 208 类“社会保障和就业”中的相关经费、第 218 类 03 款 01 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中“学校及其他教育设施”的经费等。 注意:教育收费资金应计入“事业收入”指标中,凡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统计填报时必须予以剔除。

4. 教育费附加:填报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向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教育费附加。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教育费附加拨款数 。

5. 地方教育附加 : 填报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在征收教育费附加以外,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如地方政府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一定比例征收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等。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地方教育附加拨款数 。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3)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6. 地方基金(原地方教育基金):

填报地方各级政府除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外的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其他财政性经费拨款。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能源建设基金收入等安排用于教育的拨款。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地方基金拨款数 。

7. 事业收入 : 填报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财政部门核准留用或经财政专户核拨回的预算外资金(基 1_2 表包括教学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 其中:学(杂)费”填报经财政部门核准留用或经财政专户核拨回的学费数(基 2_2 表含普通高中按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收取的择校费和幼儿园的保育费),不包括上缴财政专户但尚未返还部分(基 2_2 表也不包括学校收取的课本费和其他代收费项目) 。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4)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8. 经营收入:

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9.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各种收入。

10. 上级补助收入:填报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1. 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如:捐赠收入、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入、联合办学(班)收入等(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取得的用于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的财政拨款学校如果放入事业收入的,经费统计时应调整到其他收入,同时,在补充资料中反映)。 “ 其中:捐赠收入”填报境内外社会各界及个人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 其中:投资收益”填报学校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5)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12.基本建设拨款 :

填报学校或单位从中央和地方发展与改革部门取得的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第 309 类的“基本建设支出”拨款。

13.“附:本年实际收取学(杂)费”基 1_2 表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费。“ 其中:普通本专科学费”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普通本专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费。

基 2_2 表“附:本年实际收取学杂费”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杂费(含普通高中按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收取的择校费和幼儿园的保育费)。

14.“附:经营支出”

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支出。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6)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15.补充资料

( 1 )“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填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资金。基 2_2 表中的“农村捐赠收入”填报农民个人或乡(镇)、村办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捐赠的经费。

( 2 )基 1_2 表中的“事业收入中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款”:填报高等学校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其中,中央”:填报高等学校从中央政府部门、中央属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7)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注意:从牵头承担科研任务学校转拨的经费,由牵头承担科研任务的学校负责填报,其他学校不再填报“科研拨款”或该指标。如:由云南大学牵头承担的属于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云南大学又委托其他高校承担部分研究内容,该项目财政拨款资金应全部由云南大学填报,被委托高校不再填报“科研拨款”或该指标。

注:①“ 其他政府部门”: 指学校主管部门以外的政府部门,如:云南大学主管部门为省教育厅,科技厅、农业厅等部门为其他政府部门。②“公办科研机构”: 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公办非教育事业单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8)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 3 )“其他收入中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取得的用于农民工

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的财政拨款”:填报学校因承担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任务,而收到的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数额。

“ 其中,中央”:填报高等学校从中央政府部门取得的用于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的经费等。注:如以上培训经费已列入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不应在此重复填列。

( 4 )“其他收入中资产处置收入”:填报学校经批准,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转让、注销取得的收入。

( 5 )“其他收入中联合办学(班)收入”:填报学校与其它学校或单位联合办学(班)取得的收入(该指标主要是为了细化其他收入,如联合办学收入已列入事业收入,不应在此重复填列)。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9) —— 教财基 1-2 表、教财基 2-2 表 说明:

1. 本表中的“教育事业费拨款”、“科研拨款”、“其他拨款”、“教育费附加”和“基本建设拨款”,除填合计数外,还需按经费来源分中央、地方填列。

2.使用“教育事业费拨款”、“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基金”和“基本建设拨款”购置校舍建设土地的资金应纳入统计范围。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10)—— 企业办学 /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 教财基 3-2表 ) 1 .教育事业费拨款 :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即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 205 类“教育支出”科目中教育事业费拨款数,不含 205类第 09 款“教育费附加支出”、 10 款“地方教育附加支出”、 11 款“地方教育基金支出” 及其他类科目中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拨款 。

2 .其他拨款 :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除《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 205 类以外的其他属于财政预算内的经费拨款。如第 210 类中的“医疗保障”经费、第 221 类中的“住房改革”经费、第 208 类“社会保障和就业”中的相关经费、第 218 类 03 款 01 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中“学校及其他教育设施”的经费等 。

注意:教育收费资金应计入“事业收入”指标中,凡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统计填报时必须予以剔除。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11)—— 企业办学 /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 教财基 3-2表 )3. 教育费附加:

填报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向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教育费附加。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教育费附加拨款数 。

4. 地方教育附加 : 填报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在征收教育费附加以外,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如地方政府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一定比例征收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等。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地方教育附加拨款数 。

5. 地方基金:填报填报地方各级政府除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外的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其他财政性经费拨款。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能源建设基金收入等安排用于教育的拨款。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地方教育基金拨款数。

“ 其中:土地出让收益”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政府按土地出让收益的 10% 计提的教育资金拨款数。即《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 2120808 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所反映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等项目的支出。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12)—— 企业办学 /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 教财基 3-2表 )6. 企业拨款 /举办单位、个人投入

( 1 )企业拨款 : 填报中央和地方所属企业在企业营业外资金列支或企业自有资金列支,并实际拨付所属学校的办学经费。( 2 )举办单位、个人投入 : 填报办学的单位或公民个人投入给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 。

7. 事业收入 : 填报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费收入,包括教学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

“ 其中:学杂费”填报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缴纳的学杂费,不包括学校收取的课本费和其他代收费项目 。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13)—— 企业办学 /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 教财基 3-2表 )8 .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

填报学校举办的校办产业和各种经营取得的收益及投资收益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部分 。

9 .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如:捐赠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联合办学(班)收入等; “ 其中:捐赠收入”填报境内外社会各界及个人对学校的资助和捐赠 。

10.基本建设拨款 : 填报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发展与改革部门取得的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第 309 类的“基本建设支出”拨款 。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 1-2 、 2-2 、 3-2 表)(14)—— 企业办学 /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 教财基 3-2表 )11.“附:本年实际收取学杂费”

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杂费。“ 其中:普通本专科学费”填报统计年度内高等教育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普通本专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费 。

补充资料:( 1 )“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填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团

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资金。( 2 )“事业收入中从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①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

款”:填报学校从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用于科学研究并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注:①“公办科研机构”: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公办非教育事业单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

( 3 )“其他收入中从政府部门取得的用于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的财政拨款”:填报学校因承担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任务,而收到的财政拨款数额。

( 4 )“其他收入中资产处置收入”:填报学校经批准,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转让、注销取得的收入。

( 5 )“其他收入中联合办学(班)收入”:填报学校与其它学校或单位联合办学(班)取得的收入。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1)教育经费支出分为事业性支出和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支出两部分。事业性经费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四部分。1 .工资福利支出: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填列。反映学校开支的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 1 )基本工资: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第 01 款“基本工资”填列。反映学校按规定发放的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学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等。

( 2 )津贴补贴: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第 02 款“津贴补贴”填列。反映经国家批准的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如: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等。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2)( 3 )奖金及绩效工资:

a 、基 1_3 表中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1 类第 07 款“绩效工资”填列。反映学校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b 、基 1_2 表中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第 03 款“奖金”及第 07 款“绩效工资”填列。反映教育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奖金,学校或教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c 、基 1_3 表中填报学校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

( 4 )社会保障缴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第 04 款“社会保障缴费”填列。反映学校或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

( 5 )其他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第 05 款“伙食费”、第 06 款“伙食补助费”、第 99款“其他工资福利支出”之和填列。

( 6 )基 2_3 表中,其中代课人员工资: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1 类“工资福利支出”第 99 款“其他工资福利支出”中用于代课人员的工资填列。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3)2.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3 类“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填列,反映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 1 )离、退休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3 类“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第 01 款“离休费”加第 02 款“退休费”填列。“离休费”反映学校离休人员的离休费、护理费和其他补贴。“退休费”反映学校退休费和其他补贴。

( 2 )医疗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3 类“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第 07 款“医疗费”填列。反映学校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学生医疗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

( 3 )助学金: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3 类“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第 08 款“助学金”填列。反映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4)( 4 )其他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3 类“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第 03 款“退职(役)费”、第04 款“抚恤金”、第 05 款“生活补助”、第 06 款“救济费”、第 09 款“奖励金”、第 10 款“生产补贴”、第 11 款“住房公积金”、第 12 款“提租补贴”、第 13 款“购房补贴”以及第99 款“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之和填列。

3 .商品和服务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填列。反映学校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固定资产的支出) 。

( 1 )办公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01 款“办公费”填列。反映学校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5)( 2 )水费: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05 款“水费”填列。反映学校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

( 3 )电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06 款“电费”填列。反映学校的电费支出

( 4 )邮电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07 款“邮电费”填列。反映学校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 5 )取暖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08 款“取暖费”填列。反映学校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学校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 。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6)( 6 )差旅费 :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11 款“差旅费”填列。反映学校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 。

( 7 )维修(护)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13 款“维修(护)费”填列。反映学校日常开支的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船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维护费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以及按规定提取的修购基金 。

( 8 )培训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16 款“培训费”填列。反映学校各类培训支出以及按标准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 。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7)( 9 )专用材料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18 款“专用材料费”填列。反映学校日常购买专业材料支出。具体包括药品及医疗器材,实验室药品,专用服装,消耗性体育用品,专用工具和仪器等方面支出 。

( 10 )劳务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26 款“劳务费”填列。反映学校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临时聘用人员,钟点工工资,稿费,翻译费,评审费等 。

( 11 )福利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 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29 款“福利费”填列。反映学校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

( 12 )其他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2类“商品和服务支出”第 02 款“印刷费”、第 03 款“咨询费”、第 04 款“手续费”、第 09 款“物业管理费”、第 12 款“因公出国(境)费用”、第 14 款“租赁费”、第 15 款“会议费”、第17 款“公务接待费”、第 25 款“专用燃料费”、第 27 款“委托业务费”、第 28 款“工会经费”、 31 款“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39 款“其他交通工具运行维护”、第 99 款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之和填列。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8)4 .其他资本性支出: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用于学校购置固定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

( 1 )办公设备购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02 款“办公设备购置”填列。反映学校用于购置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 。

( 2 )专用设备购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03 款“专用设备购置”填列。反映学校用于购置具有专门用途、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各类专用设备的支出 。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9)( 3 )交通工具购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13 款“公务用车购置”填列和 19款“其他交通工具购置”。反映学校用于购置各类交通工具(如小汽车、摩托车等)的支出(含车辆购置附加税) 。

( 4 )信息网络购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07 款“信息网络购建”填列。反映学校用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如计算机硬件、软件购置、开发、应用支出等,如果购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在此反映 。

( 5 )其他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09 款“土地补偿”、第 10 款“安置补助”、第 11 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第 12 款“拆迁补偿”、第 99 款“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反映学校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购置支出,以及其他上述科目中未包括的资本性支出。如娱乐、文化和艺术原作的使用权、购买国内外影片播映权、购置图书等 。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10)( 6 )房屋建筑物购建: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01 款“房屋建筑物购建”填列。反映学校用于购买、自行建造办公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物(含附属设施,如电梯、通讯线路、水气管道等)的支出 。

( 7 )大型修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10 类“其他资本性支出”第 06 款“大型修缮支出”填列。反映学校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允许资本化的各类设备、建筑物、公共基础设施等大型修缮的支出 。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11)5.基本建设支出: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309 类“基本建设支出”科目和学校财务报表中“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填列。反映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用于学校购置固定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以及与之配套完成上述项目的非财政预算内资金支出。列财政 205 类的配套资金不应在此填列 。

本表的每个支出项目除填“合计数”外,还须填列:“其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基本建设支出”的支出数。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支出可按实际支出、预算安排或采用统计方法填报。考虑到上年结转及本年末结余的因素,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可以不等于收入表中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数,但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数必须等于基本建设拨款数 。 ( 对于基层学校 ,一定要核实准确 )

四、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教财基 1-3 、 2-3 、 3-3 表) (12)

“ 其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基本建设支出”指标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只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即列入《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 205 类“教育支出”科目中教育事业费拨款(不含 205 类第 09 款“教育费附加支出”、 10 款“地方教育附加支出”、 11 款“地方教育基金支出”及其他类科目中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拨款)支出数;“基本建设支出”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发展与改革部门取得的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第309 类的“基本建设支出”科目支出数。

五、年末债务情况表(教财基 1-4 、 2-4 、 3-4 表) (1)

填报范围为截至统计年度末,高等学校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向教师及其他个人借款,或由施工单位垫资等形成的债务,主要包括学校基本建设、大型修缮、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直接相关的债务。在合同约定付款期内(如保质期内或验收期内)未支付的工程或设备购置款、修建教职工住宅、欠发教师及其他人员工资和津补贴、未报销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招待费等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不直接相关的债务不在填报范围。

本表分债务资金来源和债务资金用途填报 。

五、年末债务情况表(教财基 1-4 、 2-4 、 3-4 表) (2)

1. 国外金融机构贷款(不含世行贷款):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向国外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累计余额。不包括世界银行贷款 。

2. 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向国内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累计余额 。

3. 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因基本建设及维修形成的欠施工方工程款累计余额 。

4. 借(欠)个人款: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向公民个人借(欠)款累计余额 。5 .借(欠)其他单位款: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向其他单位和组织借(欠)款累计余额 。

6. 其他: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所有债务总额中不属于上述几类欠款的债务累计余额 。

7. 房屋建筑物购建和大型修缮: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债务资金用于购买、自行建造办公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物(含附属设施,如电梯、通讯线路、水气管道等)和大型修缮的支出累计余额 。

8. 土地征用费: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债务资金用于土地征用以及征用过程中的各种补偿的支出累计余额 。

五、年末债务情况表(教财基 1-4 、 2-4 、 3-4 表) (3)

9 、设备购置: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债务资金用于购置实验、实习、实训、信息网络以及其他各种专用设备的支出余额 。

10 、其他支出: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债务资金中用于除“房屋建筑物购建和大型修缮”、“土地征用费”和“设备购置”以外的支出余额 。

本表总计行: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各种债务的累计余额,依据学校财务决算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凭据填报。包括学校向金融机构贷款、欠施工单位、向其他单位及个人借款等。(不包括世界银行贷款及不纳入学校财务核算的由政府统借统还贷款)本表“其中:本年新增债务余额”行: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本年度内各种债务的净增余额。无净增债务的填“ 0” 。

补充资料:本年还本付息:包括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金额。归还本金: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偿还的各种债务本金。应剔除重复计算因素,如:学校为解决贷款还款期限而在各金融机构间进行的资金拆借。支付利息:统计年度内学校用于各类债务的利息支出金额

六、地(市)、县(市、区)基本情况表(教财基 4 表)

教财基4 表的填报范围:“ 地 ( 市 ) 、县 ( 市 ) 基本情况表”,分别由地 ( 市、州、盟 ) 、县 (市、区、旗 ) 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填报。地 ( 市、州、盟 ) 除填报全地区 (市、州、盟 ) 基本情况外,同时还需填报其本级情况。1 .总人口数 : 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常住人口数填报。2 .国内生产总值 : 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填报。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按财政部门报告的数字填报。4. 财政支出:按财政部门报告的数字填报。5 .财政经常性收入:按财政部财预 [2004]20号文件《关于统一界定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的意见》规定,由财政部门提供数字填报。6 .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填报。7 .上级补助教育专款:指上级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安排下达的教育专款。地 ( 市、州、盟 ) 填报中央和省下达的各种教育专款。县 ( 市、区、旗 ) 填报中央、省、地 ( 市、州、盟 ) 下达的各种教育专款。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专款、职业教育补助专款、免费提供教科书专款等。注意:不包含本级补助下级的各种教育专款。

七、公办科研机构研究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财基补 1 表)

地区代码:采用省本级代码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标识,后六位补“ 0”单位首位码: 9××××单位类别代码: 935隶属关系代码: 12 (中央其他部门)或 22 (地方其他部门)

本表由相关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年度科研机构在读学生数和高校同类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标准,按照属地原则填报。

八、青少年科技活动财政拨款(教财基补 2 表)地区代码:

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标识。第三、第四位为地 ( 市、州、盟 ) 标识。第五、第六位为县 ( 市、区、旗 ) 标识。省、地 ( 市、州、盟 ) 、县 ( 市、区、旗 ) 本级代码均在其国标代码末位后加“ 0” ,全部补齐八位。单位首位码: 9××××单位类别代码: 936隶属关系代码: 12 (中央其他部门)或 22 (地方其他部门)

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填报,交同级教育部门汇总,列入同级预算内教育拨款中的“科研拨款”。1. 青少年科技活动财政拨款:填报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6 类 07 款 03 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财政拨款。2. 其中 : 拨付教育部门:填报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 206类 07 款 03 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并拨付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 。

九、基补 3 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培训财政拨款

本表数据由财政部部门提供。填报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以外的培训机构(简称“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承办的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财政拨款。

由各级财政部门填报,逐级汇总后到财政部,由财政部与教育部审核确定后加入全国的汇总数据后,再返还给大家。

谢谢大家!

top related